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丝萝赋> 丝萝赋_分卷阅读_16

丝萝赋_分卷阅读_16

  阿宝哭成了泪人,已说不出话,只能不停地摇头。袁继宗将她紧紧搂在怀里,不让她看到自己的眼泪,口中说道:“宝儿,爹爹能再见你一面,已经心满意足了。快回去吧,不要被人发现了!”阿宝只是摇头。
  此时先前那人匆匆自门外进来,对阿宝道:“小哥,快走!宫里来人了!”说罢又往外看了一眼,面色突变,低声道:“来不及了!”
  袁继宗左右看看,让阿宝钻到床下,自己坐在床边。那人看了看,将壁上烛台拿下一盏,急忙关了门出去。室内陡然暗了下来,袁继宗拍拍床板轻声道:“宝儿,莫怕!”话音未落,铁门已被打开。
  阿宝只能看见进来了四五个人,当先一人走到栅栏前,停了下来,身后之人便尽数出去了。阿宝暗道:“宫中何人与爹爹这般交好,此时来看爹爹?”却见袁继宗似乎震了一下,缓缓起身道:“陛下!”
  阿宝大惊,来人竟然是苏煦。苏煦并不进来,只站在栅栏外道:“丞相受苦了。朕与丞相有师生之谊,明日不便前去,特来相送。”袁继宗淡淡说道:“陛下有心了。”阿宝气愤不已,暗骂苏煦惺惺作态。苏煦道:“丞相可是在怪朕?”袁继宗唯恐他发现阿宝,不想与他多作纠缠,只是不答。苏煦却不急着走,踱了两步又道:“朕知丞相有怨气,朕也是迫于无奈。”
  袁继宗淡淡道:“勾结北狄也是迫于无奈?”阿宝的心一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与北狄私通的人竟然是苏煦,瞬间明白了父亲为何不让再查,又为何不辩解。苏煦道:“朕那时只是想未雨绸缪,未料到北狄竟然背信弃义。”袁继宗微微冷笑,苏煦道:“丞相是看着朕兄弟二人长大的,对朕的处境也十分清楚,朕若束手待毙,现在早已是一抔黄土了。”
  袁继宗不语,苏煦道:“丞相当年也说过,论才能,朕远胜皇兄,父皇却极力打压朕母子。”袁继宗叹道:“先帝……睿宗皇帝也有苦衷,淑妃娘娘乃是世家出身,若是立你为嗣,只怕将来外戚坐大,于皇权有害。”苏煦冷哼道:“那是他为自己的无能找的借口!高祖太宗对世家何其倚重,也未见大权旁落。”袁继宗欲言又止,苏煦道:“他不传位于朕,朕无所谓,皇兄本就是嫡长。但他不该放任皇后折磨母妃,虐待朕母子!朕原想着待大了,带着母妃去封地,远离京中是非,他们却将朕的母妃害死!”
  袁继宗与皇室关系密切,宫中陈年往事,多少也知道一些,苏煦母子在后宫确实艰难,崔淑妃的死疑点重重,睿宗皇帝却不了了之,崔家那时自顾不暇,不敢生事,失了母亲的苏煦,日子只怕更加难过。苏煦似有些激动,说道:“朕每每想起就愤恨不已,只是因为朕的一篇策论得到了父皇的赞赏,他们便害怕起来,害死了母妃。母妃临死前对朕说,她好悔,她以为不争便能避开祸端,保全我们母子,谁知道仍是躲不过!母妃死的那天,朕便发誓,定要让那些人替她偿命!”
  袁继宗无言,暗叹一声,苏煦声调转低道:“那时只有宝儿毫无心机地待朕好,也只有她能让朕觉得温暖。”阿宝听他说到自己,不由绷紧身体。袁继宗未料他忽然转到阿宝身上,正要开口,苏煦道:“也是那时朕才知道,看似清正高洁的你,也是趋炎附势之辈!”
  袁继宗一怔,不解地望着他,苏煦冷笑道:“你见朕是个失势的皇子,朝不保夕,唯恐宝儿与朕亲近,竟将她远远送走。”袁继宗张张嘴,却又不知如何解释,苏煦道:“宝儿走了,从此朕的身边只剩下黑暗、阴谋和冰冷的宫墙,再不见一丝阳光。那时朕就想,若朕是太子、是皇帝,你是不是待朕便不一样了。”
  袁继宗当年确实不愿阿宝与苏氏兄弟太过亲近,这才送走了她,索性不再言语。阿宝暗道:“此人心机好深,那时便恨爹爹,这么多年竟然半点也未表现出来。”耳听苏煦又道:“即便是这样,朕还是一再忍让,可是皇兄母子仍然紧紧相逼。既如此,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奋起一搏。”袁继宗忽然问道:“你是何时买通了梁建?”苏煦轻笑道:“梁建本就是朕的人!他当年还是个小黄门时,母妃曾有恩于他,他才得以活命,母妃死后,他便为朕所用。想来也可笑,你们这些朝臣竟还不如一个阄宦有情有义!”
  袁继宗沉声道:“先帝果真是你害的?”苏煦道:“太医都说他是病死的,于朕何干。”袁继宗道:“先帝一应饮食都由梁建负责,他又深得先帝信任,做些手脚想来不难。”苏煦轻声道:“他死都死了,还计较这些做什么。”袁继宗又道:“先帝无嗣想必也是你的手笔。”苏煦道:“那是天意!他们母子作恶太多,焉知不是报应?!”
  袁继宗自是不信,却不多言,苏煦道:“朕原想这天下,除了宝儿谁也不配做朕的皇后,只是没想到,你宁可串通谢家,违抗圣命,也不把宝儿嫁给朕。”袁继宗道:“宝儿不可入宫!”苏煦看着他道:“为何不可?”袁继宗道:“谢家已将宝儿记入宗谱,她便是谢氏女,大越代代皇帝临终都会口口相传一些事,其中一件便是‘谢氏女永不入宫’!此乃太宗遗命,密旨如今仍在谢家。”
  苏煦一怔,盯着袁继宗猛看,似在判断他此话的真伪。袁继宗亦看着他道:“先帝驾崩时只有你与梁建在旁,当日皇位之争,你亲口说先帝临终遗言,传位于你,又有梁建为证,加之睿宗皇帝只有你们二子,先帝亦无子嗣,朝中诸臣大多相信你。你若召宝儿进宫,便等于宣告,你不知密旨,绝非先帝传位!”苏煦沉默了片刻道:“皇兄去的突然,忘了说也是有可能的。”袁继宗道冷笑一声道:“如今皇上知道了,仍要违背太宗旨意,一意孤行吗?”
  苏煦道:“朕哪里不好?宝儿若能入宫,朕必全意待她。”袁继宗道:“入宫为后确实是极大的荣光,只是不值得拿宝儿的幸福来换。”苏煦冷冷道:“焉知朕不会让她幸福?”阿宝气得险些冲出去,心中直骂苏煦无耻。袁继宗道:“陛下已富有四海,何必执着于小女。宝儿单纯,如何能在宫中生存?淑妃娘娘当年在宫中的处境陛下难道都忘了吗?”苏煦道:“宝儿怎么同母妃一样?朕会立她为后,宠着她护着她,不让她受半点委屈!”
  袁继宗摇头道:“陛下亲判我谋逆,逆臣之女岂能为后,陛下莫要再自欺欺人。”苏煦微微笑道:“朕自有办法。”袁继宗见说服不了他,长叹一声道:“睿宗皇帝在世时,曾问过我,陛下与先帝谁更有帝王之才,我当时便说陛下比先帝更适宜为君。睿宗皇帝出于他的考量,立了先帝为嗣,又恐你仗着母家发展势力,觊觎皇位,以致兄弟相争,庙堂不稳,因此对你极力压制。先帝骤逝嘱你继位,我不是没有怀疑,及至你要召宝儿入宫,我便知道先帝并未传位于你,我却未揭穿;我早知你是通敌之人,却拼死为你遮掩,宁可将污名揽于自身。之所以这么做,皆是因为相信以你的能力定能成为大越中兴之主!”
  作者有话要说:  阿宝不告诉她爹地宫的事,是不忍心打破他爹的美好回忆,她也在慢慢成长,不再意气用事的小姑娘了。
  ☆、五十、他不值得
  阿宝趴在床下心潮起伏,父亲一力承担,保全苏煦,竟是因为他认为苏煦会是个好皇帝。她无法理解父亲的想法,恨不得立刻冲出去阻止他。在她心中苏煦半点也不能与父亲相比,更不值得父亲为他而死。
  苏煦何其精明,瞬间已明白了袁继宗的意思,迟疑道:“你……皇兄在世时,你便已知朕与北狄……”袁继宗点头道:“那时先帝患病,太后惶惶不安,唯恐先帝一去你会继位,四处寻你的不是,意图先将你除去。她几次派人来找我,我只推脱不知。”苏煦明白,袁继宗只要将自己与北狄私通之事说出来,便是没有证据,太后也不会容他,到时他便只有起兵一条路,兵戈一起,胜负难料,哪里会像如今这样顺利继位。
  袁继宗又道:“我若对陛下有成见,当日便不会拥立你为帝。你胸有大略,精明能干,你若登基对我并无半点好处。袁某若有一分私心,当日便顺着太后之意立个小皇帝,岂会有今日之祸?!”
  苏煦诧异地望着他,似不相信他所言,袁继宗“扑通”一声向他跪下,伏地道:“臣为大越、为了陛下甘愿赴死,无怨无悔,所挂念的唯有宝儿一人。也请陛下念在臣对大越一片忠心的份上,放过小女吧!”
  阿宝无声地哭泣,从她的角度正能看到父亲的侧脸,几绺白发滑落在他颊边,显得越发苍老。
  苏煦暗道:“难怪此次行事如此顺畅,袁继宗的门生故旧也鲜有为其鸣冤的,莫非他事先已做了安排?”袁继宗抬起头道:“宝儿……宝儿已因陛下,与卢缙再无可能,季氏也心生间隙,将她赶了出来,如今在外漂泊,下落不明,待我一死,更是孤苦无依。”他想到女儿的处境,语带哽咽,稍后又道:“陛下雄才大略,颇有高祖之风,只要任用贤臣,善施仁政,必能开创盛世。您是要成就大业的人,何苦去为难她一个小小的孤女!”
  苏煦长叹一声,隔着栅栏双手将他扶起道:“丞相对朕的情义,朕无以为报。朕对宝儿,乃是一片真心,丞相为何不相信?”
  袁继宗见他就是不松口,心知再说也是枉费,好在今日已把话说透了,将来若是阿宝真遇到了他,也许他念在自己,能对她网开一面。又想到阿宝还躲在床下,时间长了恐被他发现,于是道:“臣今日得见陛下,说出心中之话,已是再无遗憾。更深露重,陛下万金之躯,还请回宫吧。”
  苏煦见他仍是不同意阿宝入宫,也在心中暗道:“罢了,他总算于我有恩,今日就不逼迫他了。他明日便问斩了,何必非要他的同意,将来找到宝儿,好好待她就是。”当下点头道:“丞相的情义朕铭感五内,明日不能相送,丞相一路好走!”袁继宗向他深深一拜,苏煦转身走到门边,忽又问道:“密旨之事还有何人知道?”
  袁继宗心中冷笑,口中答道:“苏氏族中应还有人知道,至于是谁,臣并不知晓。朝堂之中,不知几大世家是否知情。”苏煦看了他片刻,唇角微扬,终是走了。袁继宗过了片刻,待他走远,才轻拍床板道:“宝儿,出来吧!”
  床下传来一阵压抑的哭声,他忙蹲下身,见女儿趴在地上哭得满脸都是泪。他心中一酸,伸出手将阿宝拽了出来,扶在床边坐好,用衣袖将她脸上的泪擦去些,只听阿宝哭道:“他……他不……值得……你为他……死……”
  袁继宗轻声道:“爹爹不是为了他,是为了大越的江山,为了天下的百姓。”见阿宝不解地望着他,微微笑道:“我若不担下来,待太后一党查出是他所为,势必要发难,他又怎肯轻易就范,到时岂不要天下大乱,生灵涂炭。”阿宝道:“那也不能让你拿命来换!”袁继宗道:“牺牲我一人,保大越江山安定,免百姓于水火,足矣。”抚着阿宝的发道:“爹爹没有说谎,苏煦虽然为人阴险,心机深重,于治国却是个人才,假以时日,必成中兴之主。爹爹求仁得仁,虽身后留有污名,自问无愧于心,无愧于先帝,也无愧于天下众生,这就够了。”
  阿宝忽然问道:“你有想过我吗?你是无愧于天下,无愧于苏家,但是你有愧于我!你是成全了你的所谓节义,可是却要夺走我这世上唯一的亲人!你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有没有想起过我?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么死了我有多伤心?有没有想过没有了爹爹我该怎么办?”
  她站起身跪在父亲脚边哭道:“爹爹,我没有娘,卢大哥也不要我了,我只有你了!你不要丢下我!我……我……一个人……我害怕……”袁继宗老泪纵横,摸着她的头道:“宝儿,人皆有一死,爹爹死得其所……”
  阿宝摇头道:“那我怎么办?”抬起头看着父亲,突然明白父亲一心求死,自己再怎么劝说他也不会改变主意,不由深深地绝望。
  她推开袁继宗退到栅栏边道:“我恨你!我恨娘亲!你们都一样,把我带到这个世上,却又为了你们那些奇怪的理由抛下我!娘亲是这样,你也是这样!我恨你们!”
  话音未落,铁门忽然打开,谢远进来问道:“怎么了?突然间这么大动静。”却见阿宝靠在栅栏上哭泣,袁继宗泪流满面,一付愧疚难当的表情,吓了一跳,忙让人将栅栏打开,放阿宝出来。阿宝出了栅栏,也不再同父亲说话,低着头冲了出去。袁继宗低喃了声:“对不起!”她却再也听不到了。
  谢远不知他们父女怎么了,想要去追阿宝,忽又停下脚步道:“袁丞相,陛下命我明日监斩。”袁继宗一怔,继而点点头,谢远迟疑道:“我……”袁继宗笑道:“大公子不必有顾虑,遵旨行事即可。”谢远深看了他一眼,道:“丞相可还有话要说?”袁继宗道:“转告侯爷,明哲保身,韬光养晦。”谢远闻言对他深深一揖道:“多谢丞相赐教!”袁继宗又道:“还有一事,我死后,烦大公子将我与你姑母合葬。宝儿不宜露面,还请大公子速速将她送走。”谢远道:“丞相放心!”袁继宗笑了笑,冲他拱拱手道:“多谢!告诉宝儿,爹爹对不起她!”说罢转过身不再看他。
  谢远回到马车上,见阿宝闭目靠在车壁上,他轻叩车板,马车立刻飞驰起来。阿宝忽然轻声道:“大表哥,我要借谢家亲卫一用。”谢远一愣,皱眉看着她道:“你要做什么?”阿宝睁开眼道:“劫法场!”谢远已料到她要这么说,斥道:“胡闹!明日定然戒备森严,岂是轻易可劫的!”
  阿宝道:“三哥说谢家亲卫个个身经百战,以一当十不在话下,那些禁军怎会是对手!”谢远道:“不是敌过敌不过的问题,而是不能!且不说你能不能成功,便是侥幸让你救出你爹,你又要带他去哪里?他又能去哪里?!”阿宝扭头道:“这些我不管,我只知道不能让我爹死!”谢远摇头道:“劫法场等同于谋逆,你想将谢家也牵扯进来吗?”阿宝定定地看着他道:“你们谢家骗了我爹一辈子,利用了他一辈子,难道不能救他一救吗?”
  谢远紧锁眉头道:“你在胡说什么!”见阿宝十分激动,恐她当真一时冲动做下糊涂事,忙轻声哄道:“你还看不出来吗?你爹是一心求死!当日刚刚事发,朝中议论纷纷,有不少与你爹交好的大臣不相信,欲上书为他鸣冤,均被他制止了。你便是去救,他也不会同你走的。况且你现在露面,岂不正中皇上下怀!”
  阿宝只摇头哭道:“我不管!我不能让爹爹死!”谢远长叹一声,她自幼娇惯,这些年虽也在外经历了些事,骨子里仍是那个单纯娇纵的千金贵女,骤逢剧变,一时难以接受也是情有可原。他与阿宝年岁相差较大,一直不如谢遥与她亲近,此时犹豫再三,终是伸出臂膀,将她揽入怀中安慰。
  回到谢府,崔氏早已等在堂上,见到二人忙快步上前,看到阿宝的脸后将到嘴边的话忍住,只轻声道:“见到爹爹了?”阿宝点点头,崔氏知她心里难过,轻拍拍她道:“今夜便留在这里,明日一早让你大哥派人送你回庐江。”阿宝没有说话,对崔氏与谢远行了一礼,转身回了房间。
  待她走远,崔氏才问谢远详情,谢远不知她父女二人到底说了什么,只好将与袁继宗的对话及阿宝要借亲卫劫法场一事说了,崔氏叹道:“她还只是个孩子,接受不了也是正常。明日外面定然有许多人,你多派些人,将她早早送走,莫要让她听到看到才好。”
  谢远应下,皱眉道:“恐怕她不肯走。”崔氏道:“明日绑也要将她绑走!”谢远点点头。崔氏又细细问了袁继宗对谢谦说的话,沉思半晌,谢远突然问道:“母亲,阿宝为何说咱们家骗了她爹一辈子,利用了她爹一辈子?”崔氏猛然抬起头看着他道:“她是这么说的?”心中惊骇不已,暗道:“难道阿宝知道了?”
  谢远见母亲神色不对,心知定有隐情,崔氏想了片刻道:“你是家中长子,将来要承继家业,是该让你知道了。”于是将二十年前的往事娓娓道来。谢远十分惊讶,问道:“袁丞相果真是被姑母利用的?”崔氏道:“看似如此。但你姑母曾对我说过,袁继宗应该是早已洞悉她的图谋,只是装着不知道罢了。”谢远诧异道:“他既然知道,为何还……”崔氏叹道:“你姑母正是感激他的一力维护,所以才在知道命不久长时,拼死也要生下阿宝,为他留下一点血脉。”
  谢远尚在震惊,一时没有反应,崔氏也沉浸在回忆中,感慨万千,两人对坐无言。不知过了多久,门外婢女进来回禀,袁府管事求见。谢远看看更漏,已是子夜,不由诧异道:“这么晚了有何事?”示意婢女传他进来。管事匆忙进来,对着谢远便跪下道:“请大公子救救姑娘!”
  阿宝醒来时已置身于颠簸的马车中,一名侍女跪坐在她身旁,见她睁开眼,忙道:“姑娘,您醒了!”马车骤停,管事掀帘而入,阿宝仍有些恍惚,迟疑道:“李叔……我们……”忽然想起什么,叫道:“爹爹呢?”起身跳下车。管事将她拦住,轻声道:“姑娘,丞相……丞相昨日已……”
  阿宝晃了晃,扶住车壁道:“我……你们……”管事见她瞬间面色苍白,忙伸手扶住她,阿宝只觉天旋地转,脑中一直回响着管事的话,“丞相昨日已经……”她颤抖着问道:“已经什么?”管事不忍看她,转过头道:“先上车吧,姑娘。”阿宝紧紧抓着他的手臂,厉声问道:“我爹爹怎么了?”
  管事忍着痛,轻声道:“丞相临终吩咐,定要将姑娘送回庐江。”话音未落,便觉右臂一松,阿宝的手滑了下来,他忙又扶住她,耳边听她失魂落魄般喃喃道:“临终……临终……”管事再也忍不住,扑通跪倒在她身前,哽咽道:“姑娘,丞相已经去了!”
  阿宝闭上眼睛,只觉双目酸痛,却没有泪水流下,心中一片空白。她记得回房后即招吴非商议劫法场,抱着必死的决心,后来崔氏过来看她,见她未睡,恐她饿着,令人送了碗羹让她充饥,她吃完便觉眉眼酸涩,支撑不住倒头睡了过去。如今想来,定是那羹中动了手脚,才会让她睡了这么久。
  管事见阿宝一言不发,亦不敢起来,垂首跪在地上。良久后阿宝才道:“我连爹爹最后一面也没见到……”话音尤在,人却向后倒去,已然昏死过去。
  停停走走,阿宝时而昏迷时而清醒,管事焦急万分,沿路寻了不少大夫医治,均不见好转。吴非跟随阿宝日久,悄悄对他道:“姑娘像是心病。”管事恍然,却无计可施,只盼速到庐江,让谢老夫人好好开导开导她,又写信将阿宝的情形告诉谢远,请他想想办法。
  阿宝即使醒来也不说话,有时流泪,有时只在发愣,管事看的心焦,便令侍女陪她说话。那侍女是谢家之人,久在崔氏身边侍候,十分机灵,一见阿宝醒了便上前嘘寒问暖,不停地引她说话,阿宝只作不闻。
  作者有话要说:  这里说说袁老爹,他是古代典型士大夫阶层的代表,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为追求心中大道,一切皆可抛,包括性命。他是爱阿宝的,也明知女儿此时很需要他,可他仍然选择死亡。这种人不知道到底是极度无私还是极度自私。
  ☆、五十一、人去无踪
  这日已到寿春,一行人在城中找了客栈住下,管事令人前去准备船只,第二日便过淮河。因往南行,气温渐渐回暖,阿宝身上仍穿着厚厚的冬衣,管事又让人上街买了几件春衫给阿宝并侍女换上。侍女替阿宝更衣时,阿宝忽然开口道:“我爹爹可归葬了?”侍女一愣,继而一喜,忙道:“奴婢不知,这便去请李叔来!”
  管事闻讯匆匆赶来,见阿宝立在窗边,放轻脚步,站在她身后轻唤了声:“姑娘……”阿宝回过头道:“李叔,我爹爹可安葬了?”管事道:“原先说丞相是谋逆大罪,应暴尸……”见阿宝脸色更加苍白,忙又道:“后来陛下念丞相三朝老臣,又有师生之谊,特许归葬,当日便入了殓,一应都是谢大公子安排,只是他不便出面,仍由我打理。我将丞相……尸骨寄放在义庄便送姑娘你出城了,谢大公子安排了妥当的人看守,现在想是已经与夫人合葬了。”
  阿宝沉默不语,管事想了想又道:“丞相走的很从容,只说……只说对不起姑娘,留你一个人在这世上,孤……”还未说完,阿宝突然嚎啕大哭,这是她听到袁继宗死讯后头回这样大哭,管事心酸不已,陪着她流泪。阿宝此时明白,无论她有多么不愿接受,父亲已经不在了,她再也没有爹爹了。
  阿宝哭的几欲昏厥,管事唤来侍女将她扶到床上躺下,流着泪说道:“姑娘还请保重,若是哭坏了身子,丞相怕是泉下难安。”阿宝哭道:“我……后悔……说了……那么……伤……他心……的话……他……他……”她心痛至极,哽在那里,竟然喘不过气,又昏了过去。
  出去寻船的侍卫回来禀告,这几日渡船少,又有商家要运货,将为数不多的渡船均包了,十日之内都过不了河。吴非提议让阿宝休养几天在走,管事见阿宝过于悲痛,恐她当真哭伤了身体,在路上病了,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尽早动身,便让侍卫去找船家商量,多给些银钱。侍卫说了半晌,船家只说不能失信于人,不愿退了商家。因阿宝此行需掩人耳目,不能招摇,侍卫不敢表明身份,以势压人,好说歹说,那船家才同意顺带他们过河。因船上有货物,一行人不能一次全载,管事与吴非商定,众人分批而行,由他二人先送阿宝,车架等物便留在此,只留一两人看守,待有渡船时再运过河。
  第二日一早,二人带着阿宝来到河边,阿宝昏昏沉沉地由着侍女搀扶上船。因舱中已堆满货物,空间狭小,管事与吴非只得站在舱外。船家收了银钱,笑着起锚开船。这艘渡船已有些年头,较为破旧,吴非看着满是货物的甲板,皱眉对船家道:“你这船能载下这许多?”船家边令船工划桨边笑道:“比这还多的都装过!”吴非暗暗摇头。
  船只行了半刻,还未到河中心,便有船工匆匆过来对船家耳语几句,船家瞄了吴非二人一眼,压低声音道:“快点划!”吴非十分警觉,见状看向他问道:“出了何事?”船家忙笑道:“无事!”吴非疑心顿起,见那船工要走,一跃上前拦住他道:“出了何事?”船工见他英气勃勃,腰挂配剑,心生畏惧,忙答道:“底舱渗水了……”
  吴非大惊,快步往底舱而去,果见舱底船板裂开了一道三尺余长、半尺宽的缝隙,河水正汩汩向舱内涌入,两名船工手忙脚乱地用麻布在堵,却又如何堵得住。船家在他身后叫道:“快!快划!”吴非转过身喝道:“不能再往前去了!前面是河中心,水深浪急,快往回划!”又命船工随他去将甲板上的货物丢入河中,减轻负重。那船家哪里肯,拦在他身前急道:“不可!扔了货如何赔得起!?我在这淮河上行了三十年的船,什么风浪没有经历过,这点小缝不会有事!”
  吴非怒道:“你要钱不要命了!”推开他便要上甲板,船家恐他真去扔掉货物,忙拉着他道:“真的无妨!一会儿堵住了便没事了!”吴非不再理他,挣脱开径直上了甲板。船家气极,对着船工们叫道:“还不快划!”
  管事见他铁青着脸上来,二话不说便将甲板上的一大包货物抛到了河中,拉住他道:“你做什么?”吴非将漏水一事告诉了他,管事大惊道:“这如何是好!姑娘不会水!”吴非又扔了一包货物,那船主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死死拉着他道:“你……你是强盗不成!你再敢扔,我便……便报官!”
  吴非冷冷道:“我家姑娘若有意外,只怕你的命留不到报官的时候!撒手!”一面让管事速去底舱令船工将船往回划。二人正在拉扯,便听一声巨响,船身猛烈摇晃了一下,底舱传来惊呼声。船家一愣,还未反应过来,吴非已叫道:“不好!”
  管事慌慌张张地跑过来道:“船……下面断了!”此时众人已明显感觉到船在下沉,底舱的船工纷纷跑上甲板,扑通扑通地跳入河中逃生。那船家愣愣地站着,口中喃喃道:“完了……完了……”吴非疾步向船舱跑去,侍女已搀扶着阿宝出来,正站在舷边,见此情景吓得瑟瑟发抖。吴非忙道:“姑娘莫怕,属下会水,你抓着我便可。”
  阿宝淡淡地看了他一眼,点点头,正要说话,船又晃了一下,将她身旁垒得高高的货物摇了下来。吴非暗道:“不好!”伸手要将她拉开,已是来不及,巨大的货包径直落向阿宝,将她与侍女一同砸到了河中。
  乾宁二年二月,丞相袁继宗私通北狄谋逆被诛,皇帝顾念旧情,法外开恩,免其族人之罪,仅抄没家产。世人皆道皇帝宅心仁厚,袁氏阖族感恩,袁继宗唯一的女儿却下落不明。三月,大将军谢谦得胜还朝,举国欢庆,也冲淡了丞相谋逆一事的影响,皇帝在金殿之上封赏了各级将领,一时京城内外喜气洋洋。
  同安侯府内却是另一番景象,崔氏坐在堂上抹泪,等着侍女收拾行装。阿宝渡河遇险,掉落河中,吴非与管事立即下水施救,却遍寻不到。消息传到庐江,谢老夫人当即昏死过去,一病不起。谢家从京城与庐江两地派了数百人在事发沿线搜寻,终于在三日前找到了一具被水泡得面目全非的尸体,经袁府管事与吴非辨认,勉强可以看出其身上的衣裳是阿宝当日所穿的。谢谦等人刚刚回京,听说阿宝失踪,即刻让谢远三兄弟奔赴寿春,卢缙自然同去。谢谦恐谢老夫人承受不住,让崔氏速回庐江照应。
  谢远等人赶到时已是子夜,寿春驿馆中却是灯火通明,因谢家对外称落水的是谢氏之女,县令知道谢谦无女,原以为只是宗族旁支家的女儿,后见谢家如此声势浩大地搜寻,如今三位嫡传公子全来了,这才反应过来事非寻常,忙将家中珍藏的上等楠木拿出来,令工匠连夜赶制,打造了一副精美的棺椁将那女尸入殓。
  卢缙在路上已从谢遥处得知了他出征以来发生的事,却并不知道阿宝曾在阳羡等了他四个月,只当她在外漂泊了大半年,心中又急又痛。众人此时还不知道已发现了阿宝的尸身,只听说她掉进了河中生死未卜。待来到驿馆,见到灵堂及棺椁时,心中都是一惊。
  谢遥跃下马,三两步奔进灵堂,谢远谢辽紧随其后。一具新打造的棺材放在正中,棺前牌位上墨迹仍有些湿润,谢遥只看了一眼,便觉心头一痛,回过头见卢缙仍站在院中,迟迟不敢进来。
  吴非面无表情地跪在一旁,他是暗卫,谢家诸兄弟都不认识,卢缙在高阳时却见过,心中仅有的一丝侥幸也荡然无存。他缓缓走了进来,站在吴非面前道:“你跪在这做什么?你家姑娘呢?”吴非抬头看了看他,又看了看牌位,没有说话。卢缙转过头看向那牌位,“谢宝儿”三个粗大的黑字闯入眼帘,突然一把揪起吴非道:“你家姑娘呢?”
  他武功本就在吴非之上,此刻已有些失去理智,没有控制手上劲道,勒得吴非喘不过气。谢辽忙上前,用力拉开他,问吴非道:“你是袁家的人?李管事呢?”吴非默了一瞬,轻声道:“我是姑娘的暗卫。李叔在隔壁。”谢辽道:“唤他来见我们。”吴非抬起头道:“他来不了。”谢辽一怔,却见吴非转身向右侧偏厅走去,他疑惑地跟上,甫一进去便愣在了当场。偏厅也是个略小些的灵堂,吴非轻声道:“李叔救姑娘时已受了寒,全凭一口气撑着。找到……姑娘那天,他当时便不行了,昨日也去了……他说对不起丞相的嘱托……”
  谢辽捻了香,对着管事的牌位拜了拜,长叹一声出了偏厅。正厅内卢缙已将棺盖打开,木立在棺边。谢辽走到谢远身边,耳语了几句,谢远眉头紧锁道:“竟是这样!”看了看卢缙道:“你去帮三弟看着他,我怕他会发狂。”
  谢辽轻轻走到卢缙身边,与谢遥一左一右看护着他。卢缙神情平静的可怕,只愣愣地看着棺内。谢辽循着望过去,棺内是一具已腐败的尸骨,面容早已看不清楚,依稀可辨是个女子。谢辽心生疑惑,问道:“这样的尸身如何看出是阿宝?”
  吴非上前道:“她身上的衣裳是前一日李叔才买的。”他犹豫了一瞬又道:“我当时也觉得未必是姑娘,因为船上的那个谢府侍女至今还未找到,李叔却一口咬定这就是。”如今管事已死,无从得知他是如何看出的。吴非想了想,问向卢缙道:“卢大人可知姑娘……那个……身上有何印记?”
  卢缙茫然地摇摇头,他与阿宝虽两情相悦,也颇为亲密,但一直以礼相待,至多亲吻而已,如何能知道她身体上的印记。谢遥道:“已经泡成这样,便是有记号也看不出来了。”谢远也走过来看了看,微微思索片刻道:“原来如此!”见众人皆看着他,轻声道:“想来管事也不确定这便是阿宝,只是她必须是阿宝!”
  他话中有话,好在在场都是聪明之人,稍稍一想便明白了。谢遥拍拍卢缙道:“别难过,阿宝可能还没死。”卢缙已如死灰的心瞬间又燃起了希望,随即又想到阿宝不会游泳,当日若被救起,已经过了这么多天,为何遍寻不到?难道她早已……他不由又看了棺内一眼,脸色更加灰败。谢远道:“令人继续暗里查找,只对外说阿宝……已死了。”他虽这般说,心里却也认为阿宝凶多吉少,继续查找无非是给家中长辈与卢缙一个希望与安慰罢了。
  众人在寿春又停留了几日,谢远已命人给庐江与京城送信,说出疑点,并询问谢谦应将棺中人葬于何处。谢谦很快便回了信,令他们将棺木送至庐江安葬。众人便又前往庐江,行了几日刚进庐江境内,早有谢家仆从等在那里,将他们接进府。崔氏一见到他们便哭了起来,原来谢老夫人毕竟年老体弱,病痛交加,竟然越来越严重,如今已性命垂危,只吊着一口气等着儿孙们回来。
  乾宁二年三月底,同安侯府老夫人病逝,皇帝苏煦派内侍监梁建赴庐江吊唁,同安侯谢谦自请服丧丁忧,回籍守制,欲辞去大将军一职,皇帝不允,只许假百日,容其回乡办理后事。
  七月,皇帝下旨,令谢辽仍率所部镇守朔方,卢缙因要寻找阿宝,上书皇帝请辞,皇帝不允,令其随军同行。卢缙欲抗命,被谢谦劝阻,谢谦入宫与皇帝密谈,翌日圣旨下,迁卢缙为吴郡都尉。九月,谢辽自带兵驻守五原,令谢遥领五万精兵,在云中驻扎,互为策应。
  作者有话要说:  超载猛于虎……
  ☆、五十二、赴任朔方
  乾宁八年正月,才过完上元佳节,雒阳城中商铺彩灯尚未摘下,朝堂便传来噩耗,镇守朔北的辅国将军谢辽在巡边途中,遭遇北狄伏击,力战不敌,以身殉国。
  自乾宁二年大败北狄,谢辽镇守朔北已有五年,经历大小战役不下百场,未曾有一败绩,今竟会突然死于一次例行巡边,大越举国上下为之震惊。百姓俱知,凶悍的北狄人至今过不了朔北,皆是因为有谢家兄弟镇守北疆,如今谢辽一死,谢遥孤木难支,北地不靖,只怕战火又要重燃。
  皇帝苏煦这几日十分烦恼,这几年全赖谢氏兄弟镇守朔方,边境安宁,他才能腾出手整顿朝政。先是五年前籍由丞相袁继宗谋逆一事,罗织罪名,用了一年多时间,将太后一党尽数铲除;随后他明里重用谢氏为首的几大豪门,暗地却着手将次一等的世家一一清理,如今地方官吏还未调换完毕,谢辽却突然死了,让他措手不及。方安建议他召谢谦商议,他借吊唁谢辽为名去了趟侯府,见谢谦老态毕现,身体大不如前,知他心中伤痛,嘴边的话竟说不出口。好在谢谦久经风浪,看出了他的来意,不待他问,便保举了一人接替谢辽,正是吴郡都尉卢缙。
  苏煦心知卢缙是最合适的人选,却发自内心地不愿重用他,因此犹豫不决。方安了解他的心思,劝道:“卢敬之之才陛下十分了解,以他之能,镇守朔北应不会比谢辽差。袁……袁姑娘已经失踪五年,恐怕早已凶多吉少,陛下便是对他有心结,此时也应为了大越边境安定放下才是。”苏煦毕竟不是昏聩之君,思虑再三,终是召卢缙进京。
  卢缙早已视谢辽为兄,心中悲痛不已,应召进京后便前往谢家吊唁。谢谦待他拜祭完毕,将他请到书房坐下,轻声道:“你如今可死心了?”卢缙一怔,旋即明白他指的是阿宝之事,摇头道:“我总觉得阿宝未死。”谢谦长叹一声,暗道“痴儿”,说道:“原先你要找阿宝,我便由着你去找,求着陛下改了旨意。如今二郎……去了,北地空虚,你还要为了儿女私情弃大义于不顾吗?”
  卢缙忙起身道:“我虽不信阿宝已死,值此多事之秋,也只能以国事为重。阿宝……阿宝她定不会怪我。”谢谦点点头道:“如此我便放心了。”看了看他又道:“你有没有想过,阿宝可能真的已经……”卢缙正色道:“一日未见尸身,我就要找她一日。”谢谦道:“你已找了她五年,莫说淮河沿岸,长江南北你都找遍了,听说还练出了识骨辨人的本事,还不愿死心吗?”
  卢缙沉默片刻道:“我有时在想,若是我当日在朔方战场上失踪,下落不明,阿宝会怎么样?只怕她也会一直找下去……生也好,死也罢……便这么一直找下去……待朔方安定,朝中另选贤才继任,我还要继续去找!”
  次日,皇帝苏煦在金殿上传召了卢缙,君臣见礼后,苏煦即令内侍宣读圣旨,将朔方郡一分为二,东边划为五原郡,西方仍为朔方,擢谢遥为建威将军,镇守五原,卢缙为振武将军,驻扎朔方。
  卢缙领旨后,苏煦又说了些勉励的话便退朝而去,卢缙转身欲随谢远出去,只见左侧有一紫袍官员向自己行礼,定晴看去,正是当日的高阳县丞、如今的侍中方安。卢缙在吴郡时既已听说,他这些年侍从苏煦左右、顾问应对、谏诤纠察,兼掌出纳、玺封诏奏,参与机密政务,上亲皇帝,下接百官,日益显重,大有丞相之势,朝中诸臣私下已称其为“隐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