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谢家皇后> 谢家皇后_分卷阅读_131

谢家皇后_分卷阅读_131

  皇上安慰她出点小差错也没什么,这世上谁人能不出错?就是圣人也不能保证一辈子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完美无暇让人挑不出毛病来的人。旁人也都知道贵妃刚刚接手宫务,有些什么疏漏也会包容的。
  谢宁知道皇上那样说是为了宽她的心。
  确实,她出点小错也不是说不过去。但是要知道对她来说的小事,对于接到赏赐的人家可就不是小事了。如果一件东西赏错了,别人可能第一时间不会想到这是贵妃出了错儿,而是会诚惶诚恐的猜测这是否宫中给的暗示,是不是对他们家有什么不满,可能还会因此酿成大祸。
  明微公主收了她那一份儿年赏之后特意进宫来道谢,颁下去的赏赐中有一串珍珠,明微公主特意把珠琏佩戴上进宫的。珠链当然不错,但是明微公主不是没有比这更好的首饰。之所以这么戴,其实一面是为了给谢宁捧场,一面也是为了堵别人的嘴。明寿公主谋反之事后,明微公主府上宾客人数锐减。往年她时不时的都要办个集会,邀请不少京城的贵妇闺秀们去坐坐。乔驸马那里也遭了一段时候的冷遇。人们都小心翼翼的观察着,保持着一个安全的距离。
  赶着宫里有丧事,中秋重阳都没有操办,明微公主就是想借着机会亮个相,让别人打消猜疑也没有机会。
  不过年宴是一定要大肆操办了,明微公主这时候来,也有想再同谢宁拉拉关系的意思。
  明微公主把她闺女书棠也一起带进宫来。乔书棠的性子倒是挺好,很直率也很爱笑,谢宁挺喜欢这个小姑娘的。虽然她和乔驸马没有打过交道,但从乔书棠身上,也就能看出乔驸马的神采了,据说那是个和任何人都能和气相处的老好人。
  谢宁也挺高兴,乔书棠一来,玉瑶总算有玩伴了。乔书棠性子随和,正好能和玉瑶互补一下。
  看明微公主这意思,等玉瑶公主要读书选伴读的时候人,乔书棠肯定也是第一备选了。
  为了儿女们的前程,明微公主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明微公主帮着谢宁出了不少主意。比如焰火如何安排,几时燃放。宾客名单座次怎么安排,谁家和谁家有姻亲,谁家和谁家又有宿怨,这些事情的的方尚宫和周禀辰知道,有的他们也不知道,可以说明微公主真是交游广阔,给谢宁帮了大忙。
  中午大皇子下学回来,一并把乔书英顺路捎回来了,用午膳时永安宫难得这样热闹,这边是谢宁带着三个孩子,那边则是明微公主带着一儿一女。中间一口热腾腾的锅子,热汤咕嘟咕嘟的泛着汤花,席上摆设的都是美味佳肴。明微公主妙语如珠,席上就不可能有冷场。
  大皇子吃的还和平时差不多,不过舀给他的热汤他都喝了。这汤里放了口蘑火腿等物,味道十分鲜美,冬日里喝又暖和又滋补。玉瑶公主吃的比平时多了一些,多半是今天有了玩伴高兴,胃口也显得比平时好。
  看样子,也许应该早些给她找几个玩伴。过了年,看看再安排两个年纪小一些的宫女伺候,性子活泼些的最好,能陪着她说说话一起玩。但宫女毕竟是奴婢,若要和她真能处得好,还是得找乔书英这样身份的闺秀大概才行。
  ☆、二百零三 妃嫔
  用过午膳,谢宁让郭尚宫安顿玉瑶公主和乔书棠一起去歇着,而大皇子则和乔书英一块儿又开始钻研书本了。谢宁提醒了他们一声千万别劳神。
  她则和明微公主在偏殿说话,倚着熏炉,屋里有一股暖融融的甜香。明微公主一进来就闻着了,不由自主的深吸了口气:“这是什么香?真好闻。”
  明微公主这几年日子过的也算不错,当然不可能象明寿公主那么穷奢极侈,可是公主该有的体面尊荣皇上都给她了。就算是名贵的沉香、龙涎香这些,她府上也都有,都用得起。但是谢宁偏殿里头这香味儿,明微公主竟然是头一次闻见。
  清甜,淡雅,不象一般的香点起来总有一股烟熏火燎的气味儿,闻久了难免厌烦焦躁。
  “是我家里人带进宫来的,不是中原的香料,是西域来的香料,说是果木与花朵一起熏培出来的,早上收拾屋子的时候点上一小块,一整天屋子里都是这气息。你若喜欢,回头分你半盒。”
  明微公主大大方方的道了谢:“怪不得闻着跟咱们本地的不一样。我还以为西域香料都特别浓冽刺鼻呢,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东西。”
  两人靠在那儿闲聊。
  明微公主悄声问她:“做贵妃滋味如何?”
  谢宁眯着眼,也小声说:“能如何,风光呗。”
  明微公主就笑:“京里也有关于你、还有林家的一些话呢。”
  谢宁眼睛一下就睁开了,转头看她:“什么话?”
  明微公主乐呵呵的说:“瞧你吓的,都是贵妃了,哪能这样沉不住气?放心吧,不是什么坏话。我们驸马在外头听了一些,我也听着一些。都说林家不错,一点不浮躁,林大人很可交,林夫人也很值得来往。虽然新娶进来的那个方氏有点儿出格……”
  “方氏怎么出格了?”
  谢宁可没有听说方安月有什么不好?
  “前两天林家大夫人带她出门做客来着,赏梅花。过竹桥的时候不是有雪嘛,别人都等着丫鬟来扶着过,她倒挺好,不但不用别人扶她,她上前扶着林夫人,几个大步就走过去了。桥让她踩的咯吱咯吱响,雪都簌簌的往下掉。听说她在娘家的时候是练过功夫的?”
  谢宁听到这个一点儿都不觉得意外……刚才提起来的心又放下了。
  方安月本来就不是会扭捏作态的人。让她迈着小碎步,翘着兰花指,说话动不动要来个西子捧心之类,她绝对做不出来。明明自己能走路,非得让丫鬟来扶着,她也肯定不愿意。
  谢宁也笑了:“她那人没那么多怪心眼,其实很好相处。”
  明微公主用帕子掩着嘴吃吃笑:“明白人当然能看得出来,可是还有很多人明白不来,还说不敢往她跟着凑,怕她力气大一点儿会伤人,又怕万一说话间有个磕碰,一言不合她会动手,那可不得现吃亏。”
  这些人是把方安月当妖魔鬼怪看待了吗?难道学过功夫的人就一定会动不动就打人?这偏见也真可笑。
  “没事,不是所有人都这样糊涂的。”谁也不可能讨所有人喜欢。听到明微公主说方安月扶林夫人过桥,足见她们妯娌间关系处得好,谢宁听了这个倒高兴呢。上回林夫人来的时候还说:“说是我的弟媳妇,其实年纪和你姐姐、你嫂子也差不多,我就当个晚辈看着、教着呗。”既然能说出这话,可见林夫人对这个弟媳妇也是很满意的。
  家和万事兴,自家人过好最要紧。至于外人怎么看,那实在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对了,你有没有听说春华轩的事儿?”
  谢宁就猜明微公主会提这个,还一副兴灾乐祸的口气。
  能没听说吗?谨妃为了家里的事情不顺又摔东西又迁怒宫人,听说这两天春华轩就没消停过。
  宫里的动静大,明微公主也听说了,她在外头,宫外的消息她更灵通。
  “韩家人来信不尽不实,光说自家人腿折了,没说他们还打伤了人家了呢。人家也不是好欺负的,家中子弟可是御史呢。告韩家仗势欺人目无法纪的折子都递上来了。”
  御史与外戚的纠纷,世人天然就会觉得错在外戚一方。事情经过究竟如何谢宁是没有亲眼目睹,但据周禀辰和胡荣两人分别得来的消息,还有皇上曾经透露的只字片语,这事儿大概两家都有错,但韩家的错更大一些。虽然说家里出了娘娘,毕竟还是一家子平头百姓,无官无爵,人家是官船,正经挂着官牌的,凭什么就要给你的船让道呢?韩家报了谨妃的名号,倘若态度好些有商有量的,说不定人家也就让了,偏偏眼珠子长在头顶上,言语间很不客气,人家就是为了这一口气,也不能让韩家人踩到头上了。
  “韩家人已经到京了,这场麻烦也捅到皇上面前了。”明微公主轻声说:“听说那个伤腿的,因为路上颠簸的缘故,接好的骨头又出了点岔子,还得重新再接一回。受罪不说,将来等腿伤好了,说不定还得落下点什么小毛病。”
  “我也听说了。”
  谨妃为这事儿可是气的不轻。一是气弟弟腿伤严重,怕落下毛病。要是真的那样,想做官儿也就没多大指望了,谨妃的一番筹划也就成了泡影。
  仅有这么一个同母弟弟,谨妃怎么能不气?父亲虽然也是至亲,但父亲娶了继母,另外还有儿女,自然也得为其他儿女打算,谨妃当然要替自己的亲弟弟谋划了。现在可好,还没到京城先断了条。更气的是,那御史明晃晃的上折子参她家,简直就是往谨妃的脸上甩耳光啊,一下一下的又重又响。
  同时晋封的三个人,贵妃家人名利双收风光无限,慎妃家人早死绝了无牵无挂,唯独她的家里出这样的事,成了宫里、京城里的大笑柄,等过年的时候她怎么出去见人?万一见了人,人家问一句:“家里可好?令弟腿伤如何了?”让她的脸往哪里放?原来她还想在年宴上一定要坐在慎妃上首,现在恨不得装病不要露面了。
  谨妃有些后悔。早知道不如不先叫他们进京了,宁可缓一缓。
  她这会儿倒忘了自己赶着往老家捎信,叫家里人来京城时候的急切了。
  说了几句韩家的事,明微公主问:“我看玉瑶比前阵子开朗许多,李署令怎么说的?她这是要好了吧?”
  “是好了许多。”话多些了,也有笑容了。就是谢宁觉得这孩子心里可能还是有心结没打开。她究竟想起淑妃没有呢?她没有打听过,没问过,谢宁不知道她是没想起,还是想起来了却埋在心底没和任何人说。皇上对这个女儿显然是有愧疚的。处置林家的事情他不后悔,但是对女儿的病根儿皇上也不会推卸责任。那阵子把她一个人挪开,皇上的本意是为了避免让林家和淑妃的事情吓着她牵累到她,却没想到玉瑶公主会因此作下病来,还是这样了不得的病。
  明微公主有些感慨:“你也不容易啊。”
  养别人的孩子实在是件难事,轻不得重不得。贵妃比夏天的时候看起来还苗条,那时候她才出月子不久,脸上还有坐月子的时候养出的丰腴,现在又瘦下来了,可见日子过的不轻松。
  “坐次的安排可是大事儿……”两人说着说着就商量起年宴的事儿来。就象慎妃和谨妃,谁在上谁在下?还有象外头代王府的人,越王府的人,一些郡王府的,还有公侯贵戚们,别看只是个小小的座次,在那些人看来这是天大的事。
  “是啊。”谢宁现在觉得花钱的事情反而小事了,人的事才是最麻烦的。
  慎妃这些日子又过了一回,谨妃倒是没有再过来。这两人谢宁一个都不喜欢,巴不得她们全不来。
  其实按照方尚宫说过的那些先例看,她应该对其中一个稍亲近些,对另一个疏远些,这样不用她费心,那两个自己就掐起来了。她现在这样都不亲近,那两个说不定就会抱成团来对抗她。
  可方尚宫也说了:“这样做不是主子的性格。反正那两人性子不合,不大可能凑到一处去的。”
  除了她们,时常来永安宫请安的还有别人。李昭容、梁美人,这些都算是有交情的。梁美人还曾经把同住的周才人一起带了来。她们待她的态度柔顺恭谨,处处讨好。她们奉承她,甚至谢宁可以看得出来,她们还在怕她。
  因为她是贵妃了,又掌管宫务,更重要的是她盛宠不衰,梁美人她们怕得罪她,谢宁如果要收拾她们那可不费吹灰之力。
  唐才人和赵美人、刘才人也曾经来过。刘才人在谢宁面前头都抬不起来。她们是一同进宫,一同受封,甚至还曾经有过在萦香阁同住的情份。
  可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再也不同了。
  ☆、二百零四 太妃
  孔尚宫等在宫门外,迎方尚宫进了门。
  “孔姐姐别这么见外。”方尚宫和和气气的说:“原本这些东西打发旁人来送也是一样的,只是我想着和你也有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所以才往这边跑了一趟。”
  孔尚宫微笑着说:“看你说的,你难得过来一趟,我这不是急着想先见一见你嘛。”
  孔尚宫比方尚宫大几岁,进宫也比她早。不过孔尚宫是真显老了,头发都快白尽了,身上穿着一件苍绿的袄子。袄子倒是新的,就是颜色太暗淡了,刚才一照面,方尚宫显些不敢认她。孔尚宫站在那儿的样子如同老妪,身上没有一点儿活气。
  看到她就让方尚宫想到一句话。人们常会自嘲的说自己“已经半截身子入土”,现在的孔尚宫,不,不止是孔尚宫,甚至是这整个东六宫的气氛都是死气沉沉的,就象一座坟墓,连这里的太阳光也显得黯淡苍白,风吹在身上寒意更浓重。
  东六宫和西六宫,完全象是不同的两个世界。
  康太妃住的慈云宫内连年轻宫女和太监都没几个,大多数都是从前就伺候康太妃的人。从先帝时就服侍太妃的人,到现在最年轻的也已经三十多岁了,那些来往走动做事的人脸上带着麻木的表情,仿佛对将来没有半点希冀,只是在这儿游荡着等着死亡来临的那天。
  方尚宫很不适应这种气氛。尤其是从永安宫那种整天忙碌热闹的地方突然来到东六宫,这种对比和落差显得更加残酷鲜明。
  一面是生机勃勃蒸蒸日上,一面却是日暮西山苟延残喘。
  孔尚宫在前引路,领着方尚宫一行人绕过正殿,往后殿方向去。她一面走,一面轻声解释:“正殿太空旷了,从前年起屋顶还有些漏,就索性锁了起来不再用了。我们这儿人少,太妃也更喜欢日常在偏殿起居。”
  方尚宫也是有年纪的人,她也明白这里面的情由。
  一是太妃的份例就只有那么多,皇上的妃嫔们总还有各种贴补,太妃也只能指望那点儿俸禄干熬着,一点儿外快都没有,宫里开销大,这点俸禄自然得省着用,日子过的肯定要清苦些。而且太妃没有人撑腰,旁人也会怠慢。就拿这正殿的的屋顶来说,如果是西六宫哪一处的屋宇损坏,不管受不受宠,匠作监的人也会赶着去修好的。可是东六宫……这些人皇上平时很难想起她们来,下面的人自然跟着对这里漠然不管,纵然康太妃打发人去说想修缮房舍,那些人拖拖拉拉诸多推托,也不会给她修的。
  方尚宫甚至能想得出那些人是什么样的嘴脸,又会说出什么样的风凉话。
  无非是那些“也不看看自己的身份,没被一起送到庵堂里,还能留在宫里就该烧高香了”,又或者“就那么几个人,能住几间屋?修了也用不着白搁着,何苦白费那个力气”等等。
  康太妃平时就在偏殿里起居活动。她在屋里供了菩萨,身上也是一股佛香的气味儿。
  康太妃也是老态毕现,方尚宫见过孔尚宫之后,也已经有心理准备了。再看到满头华发的康太妃,也已经不算太吃惊了。
  康太妃与太后是先后入宫的,年纪确实已经不小了。即使在先帝时,她也并不得宠,过着无声无息的幽居生活,也从来没有得罪过太后。所以先帝去后太后清理后宫美人时,对康太妃等几个人算是高抬贵手网开一面,允许她们还住在宫中,没有把她们也形如发配一般驱赶出宫送进庵堂。
  康太妃穿着一件青灰的道袍,神情冷冰冰的。见着方尚宫的时候她神情没什么变化,听孔尚宫说方尚宫是特意过来送年礼的,也只淡淡的说了句:“让贵妃费心了,有劳方尚宫特意走这一趟。”旁的话一句没有,眼睛也眯了起来,手一下一下的捻着佛珠,口中念念有辞,自顾自的诵起经来了。
  孔尚宫连忙请方尚宫到她别的屋子里去用茶。
  方尚宫还记得康太妃年轻时的模样。她记得康太妃那时候也很不起眼,先帝后宫多美人,康太妃被诸多年轻鲜妍的美人们一衬,越发显得平庸无奇。她总是穿着素淡的衣裳,在人前从不说话,越往后来越是少在人前露面。
  孔尚宫对方尚宫送来的东西十分满意,也很感激。
  单从数量和价值上来说,未必比以前淑妃给预备的节礼更丰厚。但是东西都十分实用。上等的木炭、棉布、新棉被、丝被,皮料,这些东西可比淑妃往年送来的什么绸缎、香料之类的实惠多了。冬日里绸缎其实御寒并不实用,香料也多是积年宿货,烧了连点香味儿都没有。此外还有过年时肯定用到的金银锞子和铜钱,都是不打折扣的给了。康太妃这里,过年也总得给宫里的奴婢发放赏钱,本来孔尚宫还想着这一笔开支今年又不知从哪里凑,现在问题就解决了。
  从这送的东西就看得出来,贵妃着实是个会过日子的实在人,而且十分细心周到。有些事情别人想不到她能想到,更难得的是她不但想到了,还能做出这样周到贴心的安排,从这点儿上来看,孔尚宫就觉得她比淑妃要强,起码她待人有真心,而非象淑妃,年年往这边送的各种节礼不过是应付差事,完全不管那些东西送来能不能用得上。
  “咱们可有好些年没见了,贺太妃没了之后,我听说你去了针工局养老,还以为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没想到你现在在贵妃跟前效力了。看你这气色,说咱们是一辈人哪里有人信啊。”
  孔尚宫心里十分感慨。
  原本两个人处境差不多,方尚宫还不如她。起码她侍奉的主子还好端端活着,她也有个容身之处。方尚宫当年在贺太妃没了之后,可以说是成了丧家之犬,还能在针工局谋个养老之地已经算是好的了。可是没想到人的际遇就是这样起伏不定。方尚宫再次发迹的过程其实也十分偶然,就是跟当时还住在萦香阁的贵妃见过两面,当时的贵妃不过是个小才人,刚刚承宠而已。谁能想到名不见经传的谢才人摇身一变,现在成了统领六宫的谢贵妃呢?方尚宫的无心之举,却给自己搭起了一道青云梯,地位权势都跟着一起扶摇直上,现在永安宫的方尚宫在宫里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了。
  方尚宫穿着一件深褚色掐灰边的灰鼠棉缎袄子,精神和气色显得十分好。
  方尚宫尝了一口茶,这倒是今年的茶,但是并非上品。
  她问:“我怎么记得你原先说想出宫的,还说老家有几个侄子,回去后总能有一口安乐茶饭,怎么却没有走呢?”
  孔尚宫苦笑着说:“那是我一厢情愿了,和哥哥们幼年就分开了,嫂子们更是陌生人一样,更不要说隔了一辈的侄子了。我往老家去了信,他们回信打听我有多少积蓄……算了不说了。永安宫现在可是手掌大权了,以后我们慈云宫只怕还有事求到你面前呢,到时候还盼着你看着旧日情分上,多少照应一二。我们主子这么些年就是这个性子,这些年不见外人,不跟人说话,越发连旧相识都不认得了,并不是有意怠慢你,你可别往心里去。”
  方尚宫当然要客气一二:“这是哪里话,康太妃虔心向佛这在宫里谁不知道?我看她现在是越发超逸了,红尘俗事自然不放在心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