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灵异>黄河生死书> 黄河生死书_分卷阅读_335

黄河生死书_分卷阅读_335

  当我站起身的时候,射击方队已经到了我们跟前。
  柳若风大叫道,你们两个货怎么不跟上?
  我急忙站起身换了弹夹,然后叫道,你们个妹妹的,没事还玩个阵法,你们组成个长方形就是阵了?首尾呼应都呼应不到,还有脸问我们怎么没跟上?
  我边说这话的时候,手中也没停下,杀退了一拨向我们这边攻击的猴子。
  这个时候,枪火也停了下来,因为泥猴子见势头不咋地,全部隐藏在了泥潭下面,再也不敢露头。
  朱光荣叫声移动,然后我们这帮人跟傻子似的组成了个方形阵,一点点向前挪去。
  向前走的时候,朱光荣叫道,来宝兄弟是我们不对哈,我们将你和曹小哥当成老队员使唤了,所以没顾得上交代你们。说起我们这个全方位防卫的射击方形阵啊,那是操练的相当纯熟了,谁负责哪里都是一定的,一旦布阵,基本上是全神贯注的负责自己的方位了,除非有人死去,才由另外的人负责那个方位。
  我边后退边叫道,你们这是狗屁的阵法,没我二叔摆的“迷烟大阵”厉害!
  朱光荣叫道,康保明前辈的手段自然是要超过了我们,这还用得着说!
  我说,那是那是!
  那是着我们就走到了沼泽地尽头,还好那些泥猴子并没有再次对我们发动攻击。
  互相看了一眼,每个人身上皆是泥点子,我就更惨了,因为摔了一脚,浑身上下都是泥巴。
  朱光荣摸出计时器看了一眼道,已经过去二十分钟了,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全速前进。
  说完这话,他左右看了一眼,估摸了一下方位,向前蹿去。
  我们这帮人自然是如跟屁虫一般,嗖嗖的向前跑去。
  这一跑就没停下,逢沟越沟,逢水过水,当真是马不停蹄,一路挺进,花了十分钟就蹿到了丛林中央的一块空地,也不知道朱光荣这小子是如何辨认方位的。
  总之,这小子身上谜团也不少。
  来到一块空地的时候,已花去半个小时了。
  看来想一个小时之内出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对这一点我倒没怎么放在心上,就算此地重新被云雾笼罩又如何?
  还不是照样能摸出去?
  我看朱光荣这小子就是小心过度了。
  但,我把一切想的太简单了,匪夷所思的事情还在后面。
  闲话莫说,书归正传。
  我们到的这块空地,处于丛林最中间位置,远处有一个巨大的祭坛,这个祭坛总体建筑一共三层。
  最下层是一个方形石台,足足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第二层是一个圆形石台,相对之下就比第一层小了一半。
  在圆台之上有一个古怪的立体建筑物,看起来像一个硕大的牛头,但却长了两个翅膀,而且在牛角上还有一条似龙的东西将之环绕,龙头正好处在两只牛角中间,就别提有多古怪了。
  虽然这东西的模样古怪,有点不伦不类,可是整体的艺术风格却没有一点儿不协调感,翅膀、牛头、似龙之物三者搭配的毫无瑕疵,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又加上造型古朴,特别高大,看起来很是让人震撼。
  到底有多大?
  没法形容,反正牛嘴巴能容一个人站立就是了!
  这东西一看就是上古时期的人弄的,绝非现代人能够造出来的。
  就现代人满脑子的钻营,还想弄这玩意,绝对是扯淡了。
  咱们拿三星堆出土的那些物件来说,个个采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造型瑰丽,让人不敢言也,其实呢,也没什么了不起,远古时期人的物质生活没有现代人丰富,肯定是将大把的时间用在琢磨就近可得的事物当中,又加上那个时期的世界观是神鬼世界观,对神啊有着强烈的虔诚之心,这一个人只要对什么东西起了“信仰”那就了不得了,肯定是一门心思的往里钻,所以艺术成就都非常人可比。
  但是,我对这里出现这么老大一个祭坛还是比较好奇的,这雕塑真的是人雕的吗?
  虽然女娲大神是高科技人才,但不代表每一位神话人物都是高科技人才,神农肯定就不是,他只是一个偶尔获得了一点知识的原始人,那么他们有水平弄这么大的祭坛吗?
  这着实令人好奇!
  在祭坛右侧五十米处,有一口井,井上云雾缭绕,很显然就是传说中的神农井了,不用说,我们已经来到了正确的地方。
  但是,这里却没有阴阳端公两口子的人影。
  朱光荣左右打量一番,大叫了几声羌老师!
  阴阳端公两口子姓羌,之所以这么喊是表示对他俩的尊重。
  不过没人应答,他嘀咕道,这两位神仙干嘛去了,怎么消失的这么彻底?
  随后他摇了摇头道,前面就是神农祭坛了,前进!
  说完这话,他又撒丫子跑了。
  我们这群人自然又是紧紧的跟在了他后面。
  当我们跑到祭坛下面的时候,那股强烈的古朴和艺术感染力,让我们的心灵震撼更震撼了,言语无法形容。
  说实话,这种感觉就跟你整天想着一条龙,忽然有一天,小龙儿真的出现在了你面前那样震撼,那是一种心灵的小颤抖,在这里就不多说。
  柳若风大叫,这雕塑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牛!
  曹有为叫道,这雕塑可不就是个大牛头,既然是真牛,怎么还能不牛?
  柳若风挥了挥手道,跟你没法沟通,你别理我!
  曹有为尴尬的扭头问我道,这雕塑为什么这么牛?
  我打趣他道,既然是真牛,自然就是牛,既然是牛,怎么可能不牛?
  朱光荣见我们俩要开撕,大叫道,诸位队友,你们搞错了,这东西像牛不是牛像龙不是龙像鸟不是鸟的东西,是单龙单牛合为一体的——神农氏图腾!
  第十五章 神农祭坛(1)
  随后图腾这个词语被全世界采用。
  我始终不理解我们国家的一些东西为什么都要跟别人一样?
  图腾这个词语为什么非得叫做图腾?
  叫图徽,图标,图示不都可以吗?
  啥都跟别人一样,还怎么显示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独特以及汉语独特的魅力了?
  为什么西方国家定的标准咱们就认为这个标准是标准?
  为什么咱们的标准不能成为全世界的标准?
  我始终不明白图字后面跟个腾字到底嘛意思?
  图儿飞起来?
  飞个毛线!
  当然可以理解成种族腾飞,但我觉得太牵强了,那时候的原始人民可没有这样的想法,不信你去问问印第安人这图腾到底是不是飞起来的意思。
  他肯定说你是傻子,这图腾不过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词语,一个种族的标志而已。
  如果按照汉语语境来推测,图腾就是一个病句,就是没得意思,还没有图徽表达的色彩更鲜明,更强烈。
  图是图是符号是标记,徽是图是符号是标记,图徽含双图,表达着重强调的意思。
  于是,图腾在本书中被图徽替代。
  说到这图徽那当然是我临时起意替代的图腾,下个定义吧,它代表了一个种族,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标识符号,涵盖了远古时期的氏族图腾以及现代国家的国旗标志等。
  图徽的形成源于一个民族的共识,具有强大的心理基础,不仅是区别一个种族和国家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的精神集中之地,它有着引领一个国家和种族向前发展的强大的领导力,有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召唤力!
  总之,这个图徽是一个民族共同认同的标识符号,诸如咱们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就是——中国图徽,这种图徽是现代文明的图徽。
  远古时期的种族在发展的过程中,由梦引出梦中另一个自我,引出灵魂观,引出万物有灵观念,随后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本民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联系在一起,逐渐的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标志——种族原始图徽。
  按照某些人类学家的说法,原始图徽来源于人的分类欲望,我并不赞同这种说法,我认为原始图徽来自于原始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恐惧或者感恩之心,在此心灵基础之上,形成特定的原始图徽崇拜,最后成为本部落或者族群的标识符号。
  这基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即任何的标示都来自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这个认识只能有两种感情,一个喜爱之情,一个是恐惧之情,前者包含了感恩之情,后者包含了憎恶之情。
  咱们上面说的一个民族图徽的形成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就是基于以上这两种感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形成原始图徽的这个东西,是有利于种族生产生活的或者是其生存环境中大量出现的亲近物种。
  诸如牛可以耕地,可以载人,利于生活,于是有了牛图徽。
  诸如狗能帮助猎人打猎,可能被狩猎种族采用,有了狗图徽。
  诸如大象可以跟人民玩耍,于是有了象图徽。
  这种图徽生成的法则是基于人的感恩和亲近之心。
  于是,在人民认识不发达的时候将这些东西当成了本族的标志。
  第二个方面是出于恐惧之心,在远古时期那些破坏人类生产生活的对手,或者人民不认识的可怕生物,被当成了可怕的东西,随后被崇敬,成为了图徽。
  诸如远古社会鳄鱼横行,就有许多原始民族将鳄鱼当成自己的图徽。
  诸如狼的可怕于是就有了狼图徽。
  举个简单的例子:
  常言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里面的玄鸟是黑色的鸟,大约是燕子。
  燕子春天就来啦,大家都开始生产生活了,于是被当成一种季节性的标志,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成为了商朝先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物,随后演变下去成了商朝的始祖,所以就有了什么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整得又跟外星人来到大地上建立了商朝似的,怪玄的,其实没那么玄,燕子而已。
  任何民族都少不了旗帜、图徽。没有旗帜、图徽就没有引领,没有引领就没有万众一心的向前进步,他不仅代表了团结,还代表了统一。
  可以这么说,图徽这东西是带有点精气神的,是一种民族共识的东西,所以就拥有了一个强大的向心力!
  这个咱们就不多说了,还是再说说远古时期图徽的作用吧。
  第一个作用是为了和别的族群区分开来,另一个作用是为了避免族内通婚。
  在这个时期,人民早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近亲结婚的危害,为了避免畸形儿的诞生,拥有同一图徽的种族不结婚,于是开启了一个族外通婚时代,然后开启了一个部落联盟的时代。
  这是远古社会从最初的氏族家庭到部落聚集再到部落联盟的发展路径,任何事物都是这么发展的,由简单到复杂然后再到有序的发展。
  不过,通常而言,最初的图徽都是某一种动物、植物或者其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
  诸如蛇、猪、狗都能成为一个种族的图徽,到了后期部落开始联盟,开始争夺地盘的时候,逐渐融合才发展出了多种图徽融合在一起的现象。
  我国龙图腾之所以这么复杂就是来源于民族战争之后的不同民族相互包容与融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