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灵异>南疆记事:密林诡境> 南疆记事:密林诡境_分卷阅读_66

南疆记事:密林诡境_分卷阅读_66

  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大家一路过来汗流浃背,哪还半点儿精力再去挂记那个鬼鬼祟祟的似人生物。几个人索性把冲锋枪的保险打了开,懒得再去找寻。那家伙只要敢露面,我们就敢开枪。当然,另一个原因是,队伍一路沿道,深入了地底下那么多距离,在这种永不见天日的地方,别说是蛇人,生出什么怪物来都不奇怪。
  岩穴环境本身,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那种属于幽闭空间的感官情绪,我很难描述出来。也许是恐惧,也许是烦闷,总之就是忐忑不安,心不舒畅。是啊,这里也是地球的土地,但,它一点儿都不属于人类。除了岩石还是岩石,不长草不生树,留在了这儿,谁也活不成。
  但好处是,这里生态不如天坑里好,一路过来,除了些虫类之外,还没看到什么古怪的生物。
  黄班长每过一个弯,便要在就近的岩石上留一个标记。实际上,一路走到这儿,我们也岔了许多条道。石岩里的空间可不是什么康庄大道,不会一路通到底。其间多生的岩洞,便是地底石穴的“十字路口”。
  稍不留意,就会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岩道里迷路。迷了路,结果可想而知。
  心细的黄班长,当然考虑到了这一点。还是那句话,谁知道这些石岩世界,能不能送咱们逃离困境呢?如果不能,队伍也只有原路折回,别无它法。呵,即便是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写至这里,也能回忆起当年在黑暗石穴里的忐忑不安——没人想走回头路,谁也不想回到天坑。路可以陡,人可以累,但出路,最好也要来。
  听着之前所说的水声,队伍一路靠了过去。
  果然,步子靠过,水声越发响耳,黄班长拿着的光束里,也出现了渍渍水光。幽闭闷静的石穴里,也扑来一阵刺骨寒意。我渴望已久的水源,竟然会在地底下出现!
  之前四个人借着王军英的水壶,稍微补充了点儿水分。但那显然不够。听闻水声,众人自然是喜出望外。越靠越近,如雨一般的水滴,忽然从黑暗里滴进了我的后颈。水滴挤走了汗液,疲累的身躯,瞬间沁凉透爽。
  还未来得及惊呼,面前那黄班长,就探到了更为喜诧的玩意儿。
  一片幽幽的地下水,哗啦啦的在队伍面前、在黑暗中,欢快流淌。
  我记不起是谁带起头,将脑袋埋进那流淌的水河中。长久的石里穿行,一整天的辛劳疲惫,都在欢快的水声中,在柔滑的水浪中,这一刻里,规整为零。浸爽如水,这片水流,是对五个人的最好馈赠!
  没人再去顾及头顶滴下的“吝啬”水滴,也没人顾及这地底之下流淌的水源是否洁净,五个人卸下了装具,爬跪在水岸边,偏侧脑袋,将脑袋半没入水中,口鼻逆向水流,张嘴痛饮,巴不得将这一片暗水,全全收入肚中!
  我清晰的记着,当时那兴奋的旗娃,觉着这还不够过瘾,竟一脚踏入了那半膝深的水流,欢快的舞起了水。黄班长让他回来,我则训斥他道:“要他娘游水,滚下边儿去,别在上头一搅,全是你这小子的汗臭味儿!”
  水流一路向下,期间也有阶梯状的岩石在水间顶出,形成几道小坎似的瀑布。旗娃便踩着半膝深的水,坐到那瀑布上戏水作乐。
  一顿畅饮,渴意的缓解速度,甚至还赶不上清水入肚的速度。几人喝了个满满胀胀的水肚,满意的拭唇离岸,嗝声连连。谨慎的黄班长为了安全,将那黑暗中戏水的旗娃,叫了回来。下了“餐桌”,还得“打包”。众人拧开水壶,将空悬已久的水壶,灌了个满满当当。
  看看手表,现在已是深夜。
  虽然在这永不见天日的环境中,时间,已经没什么概念可说。但别忘了,从今天下午突然遭遇越军士兵到现在,走了霉运的我们,就没好好歇停过。哪怕是以前跑过的急行军,也不如现在疲惫。
  现在的疲惫,是双重的,心理和生理都有。
  我们该休息了。
  简单察看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发现这条地下流水外,是一个相当宽阔的厅道。方才那横乱的岩石,一路过渡,渐渐变缓,脚下的石面,虽然还是石包涌现,凹凸不平,但比起刚才,已经算是“柏油马路”了。
  就说这条地下流水,光束探照中,上不着源头,下不看边际,河道宽阔而冗长,不知道在地底下开顶出了几公里。说得形象点儿,那就像是一个地底大隧道,就算三四辆解放卡车前来并行,都还有宽余空间。
  不太宽阔的地下流水,就在这阔大如隧道的石岩河道里,长久不息。至于这条流水是从何而来,我那点儿知识面,就不够追根溯源了。但感觉得出,这应该是一道地下河流。
  后来我了解到,在我们脚下的地底,并不尽是石岩而已。由各个地方积聚而来的水流,会渗入了地底下,形成地下河。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水,海水占绝大多数,淡水是极少数。而除了陆地上明面的江河湖水储量,这些暗底流动的地下河水,更是无法探清全部,谁也不知道储量有多少。
  地下河有大有小,大则形成江湖,小则涓涓细流而已,至于说,这些河水又会一路流到哪里,又如何在地底下完成水流循环,我就不甚知乎了。
  宽广的河道,水声连连,整个地穴空间里,都是连绵不绝,而又空旷静怡的流水声响。如此巨大的空间,给予我们很大震撼。比起这些地底之中,万亿年来默默存立的宏伟奇观,我们在地面上兴起的、大肆报料的土木工程,不过是漠中一沙,无力匹敌。在这种地方,人类的渺小暴露无遗。
  河水虽浅,但流得很宽,不断从上方黑暗渗下的水,豆大如雨滴,这儿显然不适合落脚。看起来,下游那一片比较干燥,我们便沿下而走,寻找落脚点。
  未经黄班长同意,我就打开了自己的那一支手电筒。因为,我很想细瞧一下,这个地底之下,无人留眼过的奇观。一探之下,果有发现。地底隧道不仅长得可怕,连高度也超乎我的想象。光束向上,甚至都不能“一站到达”。
  因距离而变散的光圈,仅能勉强到达隧道的顶部。模模糊糊中,我依稀辨见了那上边儿挂着的团团石笋,以及拱收多变的顶端。石笋后的灰白岩石,印发着泛黄的纹路。纹路像沉积在岩内的骨头化石,也像人为所作的壁画。
  我不禁猜想,这暗无天日的下边儿,难不成还有人类存在过?当然,那最可能是岩石杂积出来的纹路罢了。
  顺着河流,我将光束射至对岸,但光束横过水面,飞穿过去之后,却是被黑暗彻底吞噬掉,探不到任何事物。哗!真他娘大得可怕!光不着物,黑无边境,我只能用所知所见,去幻想那河道那边儿的未知未见,直至今日,也是如此。
  走着走着,脚下的地势,忽然抬升起来。前边儿的地形如平滑的曲线,出现了一个山包似的岩体。光束射上,发现那山包上,有一定面积的平岩。平岩高高在上,离流淌的河水大概有个五六米高,是个休憩扎营的好地方。
  因为,这地下河水也是水,虽然咱们都是第一次见识地下河,但依照常识,扎营通常不选择在近水处。
  原因很简单,水位随时可能涨起来,更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害。而在越南这种多雨的热带地区,水位更是半小时一个样。咱们虽然搞不清这地下河流从何而来,虽然这里也不会下雨,但毫无疑问,水多便会涨。营地取在那石山凸岩上,是上全之策。
  哗哗的水声中,五个人,三束光,往凸岩走了去。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五章 :休整
  不知不觉间,刚才那触不可及的“隧道”顶端,这时却又陡降下来。由那上边儿挂落而下的石笋,甚至举起手就能摸着。这里的石笋,壮美异常,一个个如凝固的冰柱,长锥尖锐。也像放蜡烛的吊灯,奇特无比。
  有的石笋则脱离了“笋”的模样,有的大圆一坨,壮如灯笼。有的刻着苦瓜一样的纹路,团团而生。更有的连绵起伏,脊线分明,像倒吊过来的山峰。
  出于好奇,我伸手掰了掰,石质外边包着一层沙土样的物质,一撮便碎。而里面的岩石,却很坚固。
  “哇,这儿也有水!”旗娃忽然在水声冒了一句。
  他手里的光束,正往脚下的凸岩右方扫去。这坨凸岩山包的左边,是流淌不息的地下河水道。而右边,则岩壁弯围,岩体塌陷,漏落出了一个簸箕状的凹洞。旗娃所说的水,就躺在那凹洞里。
  水面在光束的照射下,发着幽幽的淡绿,看起来有些深。整片水,大概仅有普通鱼塘那样宽,水边地形洼落,围着一些忽高忽低的石坨子。而绿水贴着的那道岩壁,则是像老人的皮肤那样,斑驳凸凹,褶皱一片。褶皱上的岩体颜色有异,断层明显,定是积累了无数年月才形成。
  “看!还有鱼呢?”邓鸿超揉着眼睛,颇为惊讶。
  旗娃的光束移动中,正好探见那碧水里头,游过了一坨鱼儿大小的黑影。嚯,这还真是个大发现。即便在全是岩石的世界里,也不能阻挡生命的孕育,我还以为,这里边儿除了些小虫子,微生物,就再没有什么活物了呢。
  “真是!”旗娃惊喜的将电筒晃了晃。
  出于好奇,我和黄班长也将光束移了下去。水面碧幽幽,平如明镜,只有边角几处地方,在荡渗出波纹涟漪。
  黄班长对这汪碧水没有兴趣,他收回光束,继续往前。这凸岩上的地形,不如在下面看到的那样平坦,上面坑坑包包,石顶石凹,无一处平坦。黄班长跺了跺脚,说:“好,就这儿了,抓紧时间休息。”
  “真他妈奇了,”旗娃还念着,“这石头里边儿竟然长得出鱼。”
  “这有啥奇的,”邓鸿超打了个哈欠,然后吸了吸堵住的鼻子,“更奇的都还见过呢。”
  进入岩穴后,温度一点儿一点儿的在降。比起树林,这里头算是“冷气房”了。加上刚才几个人打湿了水,现在这身子骨,还真是透凉冰浸。我们都还算好,那光着膀子的王军英,才该是冷到立冬天。
  走到这里,几个人都已经很疲累了,巴不得立即躺下睡觉。大家没再去理会那落塌凹洞里的水汪和鱼儿,纷纷坐下身子,解卸装备。
  旗娃一直惦记着王军英没吃晚饭,便掏出几盒罐头,为他撬了开。
  “都休息,好好休息。”黄班长将手电筒卡在岩缝里,斜射向石顶。他望着那道上冲的光束,继续说:“明天我们再顺着这里,走两个小时,再看不到好迹象,就原路折回去。”
  “折回去?”旗娃立即看向黄班长,“往哪里折?”
  “还能往哪里折?”我也吸了吸鼻子,拍着衣服上的湿水,“还不是回大坑子里。”
  黄班长将衣服的袖子捋了下来,答道:“一直走下去,不是个头。要是走迷路了,只会更麻烦。”
  “嗯,”王军英咽着食物,也表了态,“一直走,不一定走得对。”
  实际上,在这幽暗的空间里,越是往深处走,心里就越没底。就像我强调多次的那样,谁也不敢保证,这些岩里的空腔,能不能带咱们走出去。如果仅是为了逃避万般凶险的天坑,抱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心态,而一路闷头走下去,无疑是挖出另一个深坑,逼自己跳。
  黄班长的想法很正确,一路往下走,不是个头,多走一步,迷路的风险就多一分。
  而这个风险实在太大太大,我们谁都无法承担。试想,如果做最坏的打算好了,困在天坑里,也还有一丝拼搏的机会。不说向越军士兵投降,可是那天坑里面生态好,就算走到绝路,打一只毛毯怪来填填肚子,那也是可以的。
  但如果是迷路在这下头,那便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哪怕是李科长派出一个团来解救咱们,都起不了作用。这种地方,不能撞不到南墙不死心,不能钻牛角尖,要理智。
  一路过来,我都先入为主的将天坑里的岩缝,幻想成了“出路”。但在幽黑的石岩里待了半天不到,我不免开始丧失了信心。所见所闻,开阔了我的视野,也打消了我的乐观看法。地底下的长洞,并不是一延到底,而是多枝多节。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咱们在之前的路上,拐错一个岔洞,兴许就见不到这条地下暗河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七弯八拐的岩洞就类似于一个迷宫,我们要准确的在千岔百拐中,准确的从a进口,到达b出口,不说不可能,但也非常难。
  如果真有出路,排除运气成分,我们要准确找到,只能一个个去试,一个个去排除。但这里是无灯无亮的彻黑环境,咱们要一个个去试,恐怕要搭上一辈子的时间。也许还不够。
  “但是回去了,又该怎么办呢?”邓鸿超找出雨衣披上,抵御寒冷,“我觉得吧,可以再找一段时间。”
  “往哪里找?”黄班长抬头问。
  邓鸿超吸了吸鼻子,想了一会儿说:“水往低处流,我们就顺着这条水,逆着寻上去,往高处走。水一定是从地面流下来的,这样找上去,说不定找得到办法。”
  “嘿,这是个靠谱办法!”我立即说。大学生的脑袋,还真是灵光。
  旗娃也连连点头,插话道:“好法子,我举手赞成!要说我啊,在这下边儿,比那大坑子里好多了。清静,凉快!好马不吃回头草,折回去了,又他娘得撅着屁股到处跑。”
  但黄班长发着愣,没有表态。填着肚子的王军英,也默语着,不发表意见。
  五个人一下子沉默了下来。我想着邓鸿超那个办法,虽说靠谱,但也不是百分百有结果。一想到要打道回府,要折回天坑,我不免有些沮丧。
  “好吧,休息好了再讨论,今天都不容易,先好好休息。”黄班长说,“老规矩,一人一岗,我先轮第一班。”
  “睡了。”黄班长拍拍邓鸿超,点点头。
  再之后,众人也停止了讨论。
  我们简单清理了一下装备,清点了一下弹药和物资。吃的还管够,但弹药的耗损,超过了每个人的预料。我这里冲锋枪弹匣就还一个,手枪子弹就还十来发,他们的情况,也比我好不到哪里去。
  不过,王军英的冲锋枪坏了,所以肚兜里还剩得有一些子弹。我们分了一些。冲锋枪是个娇气的宝贝疙瘩,打了那么多子弹,再不维护保养,就要出问题了。他们都清理着冲锋枪的消音皮碗,也就是消音管子。我懒得费这事儿,直接把管子扯掉,将白晃晃的本身枪管露了出来。
  这样,冲锋枪还能用,只是消不了音。
  虽然这里头不一定是出路,但无疑是个安全的“庇护所”。除了冷,除了黑,这地下空间里,是个再理想不过的休憩地。比起天坑,这里安全不少,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样,四面受敌,担惊受怕。
  绷弦已久的身心,总算是可以安稳下来。大家盖着雨衣,枕起背包,在催人入眠的潺潺水声中,睡了过去。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白蟒
  这还是自出发以来,头一次睡得那么安稳。敌人不会来,怪物也不会有。至于说鬼鬼祟祟的蛇人,自有轮岗的黄班长,为我们盯守。
  我记得,自己本还想琢磨捉摸邓鸿超那个“寻水计划”,但躺下之后,困累的疲惫,就如黑暗一样,席卷了全身。那天盖一般的重压,实在身不由已,更无法顶扛困意,只能顺水推舟,昏昏睡去。
  ……
  睡中无梦,再次醒来,只觉身体万般酸痛,牵一发动全身,动一处则痛遍周处。
  我是被冷醒的。
  睁开眼,眼前的漆黑中,朦胧胧的透着一片散光。亮光刺眼,我赶紧闭回眼睛,躲挡光线。坑洼的岩石,实在不适宜休息。现在的背部,被硌得极不舒服。我动起酸酥的身子,坐起了身。鼻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堵住了,嗓子也噎了一坨痰。我甩甩头,敲敲背,这地底岩洞里,真他娘是个冷气房。
  揉揉眼睛,模糊的视野中,我看清是旗娃在守岗。但这小子,却没有恪尽职守,他在手电筒的幽光中,竟然抱着冲锋枪,摇头晃脑的打起了瞌睡。
  借光一看,几个人都在雨衣的盖裹下,安静的休息。水声潺潺中,好像能听到平稳的呼吸声。
  我搓了搓身子,暖和了一下僵动的肉体。这地方要是再冷点儿,恐怕就要一睡不起了。搓身的响动,将打瞌睡的旗娃惊了醒。他一甩脑袋,猛的坐直身体。耳听响动,如临大敌,旗娃立即端好了冲锋枪,将睡眼朦胧转换为战备警戒。
  我赶紧打了个手势,让他注意到我。这昏沉沉的小子,莽撞撞的,待会儿开枪走火都不一定呢。
  睡眼惺忪的旗娃看到我,立即一笑,便放下了冲锋枪。我打了个哈欠,示意他不要惊慌,没什么情况发生。
  看看表,离我睡下,不过三个多小时。撑着额头,我闭回眼,让混沌的脑袋趋于清醒。死睡之中,无梦相隔,但睡前的记忆,却一股脑的灌了回来。不太真实的记忆,被真切的现实所印证。前一天的记忆,如电影儿一般在脑袋里回放着。
  我们这是在岩体内部,不仅任务没完成,人也还没走出去。
  酸痛与寒冷,让我很快清醒,尽管眼睛酸涩无比,但我无意再睡。反正按着顺序,也要轮到我守岗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