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炮灰奋斗史[清]> 炮灰奋斗史[清]_分卷阅读_56

炮灰奋斗史[清]_分卷阅读_56

  见守住了自己报纸的清白,其他人无所谓了,很快同意了这件事。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就给咱们的新报纸起个名吧。”张绍阳继续说。
  给女人办的报纸,男人可不感兴趣,也不认为这份报纸会成功。
  张绍阳见其他人不当回事儿,又看向长惠,长惠不负他所望,开口说,“你们男人不是时常说书中自有颜如玉吗?我看不如就叫颜报好了!”
  张绍阳觉得这个名字不错,又问其他人。
  其他人兴致缺缺,赞同了这个名字。
  这时候这些自大轻视女人的男人绝对想不到,《颜报》会后来居上,销售量远比《京城日报》高,而且还传播到各地,成了大清时尚流行的风向标。
  无数少女少妇,争相学着《颜报》上妆容和服饰搭配,那恐怖的销量令《日报》的人跌碎了一地眼镜。
  第50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50)
  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这边报馆里正开始研究新的报纸, 另一边禛贝府敏宁却是叫苦不迭。
  她就不明白, 万岁爷要让四爷做一个关于修书的章程,只是为何这活儿最后会落到了她手里?
  甩了甩写的发酸的手, 敏宁放下了铅笔, 面前几张稿纸上面已经写满了狂草字迹。
  要是真来一个识字的人, 可能都看不出来她到底写了些什么, 毕竟为了方便,她全用简体字书写的, 这个时代虽然有了简体字, 但简体字一个字有好几种写法, 而简体字在这个时代被称为手写字体, 和印刷字体也就是繁体字完全是两套字体。
  也就是说一个人识一个字须得认两种以上的形体,必须得统一, 不统一如何能够大规模推广。
  叹了口气, 心想幸好这个时候铅笔已经出现了, 不然让她拿着软塌塌的毛笔写,可能半天也写不到一百个字来。
  将稿纸按顺序整理好, 敏宁又重新拿出几张白纸改成繁体字誊抄。
  誊抄之后, 一行一行, 虽然是横排, 但却是自右向左。
  写了几行后, 一不注意变成自左向右, 敏宁拿起面包擦掉, 在心里发狠,总有一天要而这些书籍变成她熟悉的排版方式。这见鬼自右向左,要不是怕一下子改变,惹得读书人将标点符号也全盘否定,她可能连报纸的竖排都变成横排。
  算了算了,只能先温水煮青蛙一点点改过来,总有一天她要让简体字也能像正体字一样出现在报纸上,让竖版变成横版,让从左到右的阅读习惯变成从右到左。
  幻想了一会儿这种画面,敏宁傻傻的笑了,随后又认命的誊抄起来。
  字体规整起来,几张稿子上的字浓缩到一张纸上。
  她放下笔满意的又读了一遍,这上面的建议都是她能够想到的,对于修书这件事,敏宁倒是挺乐观。
  这世上的书多是多,但只要规范起来还是挺容易修的。
  比如敏宁就给了意见,将这次修书一事下放到民间,让民间参与进来,现在修改好的书稿想要出版,就得经过专门的部门审核,完全可以皇子翰林院齐上阵,再找一些大儒把把关,组成一个庞大的审核团。
  分成一审二审终审,这可比朝廷自己修来的方便。
  这些大儒也不必自己修书,专门那些递交过来的书稿,哪里有问题可以打回去让对方改,这样不用朝廷自己动手,既可以节省大量经费,也能缩短时间。
  对于现在一修书就得花上几年、几十年情况,敏宁一直想吐槽,人生有多少个几年、几十年可以浪费,完全可以靠人力取胜的事,偏偏只固定那些人。
  人数一少很难找出书中错误的地方,还不如将这件事交到民间,让翰林院的人和那些大儒专门找书中错误之处。
  而修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完全可以在报纸上登出来,寻求全国人的帮助,常言道一人之力不足道,众人之力常有余,她想这么简单的事,那些文人应该能懂。
  至于修书当中会不会有些人修的书重合,有些人夹带私货,这得看朝廷了,完全可以将某些书指定某些省来修,严格把控审核环节。
  这事朝廷只要把握大致方向就行,如同一辆车的车头一样领路,没必要事事躬亲。
  将稿子重新誊写好后,敏宁放入一个匣子中,唤来了小禄子。
  小禄子最近在四爷面前露了好几回脸,倒是让他跑了几次腿,大概让苏培盛有了危机感,又把他排挤回来,现在安心呆在她院子里给她跑腿。
  “将这东西交给爷。”
  “喳!”小禄子恭敬的接了过去抱在怀里。
  敏宁又想起今日好像是大阿哥种痘的日子,就问他,“爷是不是在福晋那里?”
  小禄子点了头,敏宁若有所思,“那你别直接去找爷,将这匣子送到外书房去,回头找个人跟苏培盛说一声。”
  小禄子忙迭声应了。
  正院里,福晋正抱着弘晖阿哥坐在炕上,把他的头按在怀里。
  小阿哥自己倒是挺镇定,虽然身体绷的很紧,可还是勇敢的伸出了手臂,只是他头紧紧的埋在额娘怀里,还是能看得出来有些害怕。
  叶太医拿出一把小刀来,刀身很薄,刀头比指甲盖还要小。他在火上烤了烤,快速的在弘晖的手臂上划了一个小小的一道伤口,轻微出了点血。
  又从医箱里拿出一个封好口的小瓶子,打开后用银针从里面挑了一点痘浆抹到伤口上。
  旁边的四爷拍了拍福晋的肩膀,安慰道:“别担心,府里的下人都用这种方法种了痘,无一人出事,弘晖也会没事儿。”
  福晋绷着的神经松懈下来,回了四爷,“爷,我没事,只是有点担心。”
  叶太医开口,“这几天小阿哥会稍感不适,这都是很正常,等伤口结了痂就没事了。”
  福晋忙问了一句,“以后真的不会再染上天花?”
  叶太医:“下官曾经给种过牛痘的犯人又种上天花痘浆,无一再感染,已经证明种过牛痘可以预防天花。”
  福晋点了点头,“那这次多谢叶太医过府为小儿种痘。”
  叶太医将装了痘浆的瓶子和小刀重新放回医箱里,背上箱子对两人说,“下官还要前往裕亲王府为小阿哥种痘,就先告辞了。”
  福晋困着弘晖的手,不让他碰到伤口,四爷则对福晋说,“你先照顾弘晖,爷去送送叶太医。”
  叶太医忙推辞,福晋却开口,“是该送一送,这次多劳烦叶太医亲自来跑一趟。”
  四爷领着叶太医往外院走,边走边问他百姓种牛痘一事处理的怎么样了。
  “还得多谢贝勒爷教的法子,先划一个伤口再抹上痘浆,要比鼻苗法快的多也方便得多。京城里来接痘的人倒是不少,只是出了城,那些乡下的百姓就不大相信这个法子了,有些还认为种上了牛痘以后会长出牛角。”叶太医觉得这一说有些啼笑皆非。
  四爷了然,“百姓没有读过书,自然会有这种荒诞的想法。等时间一长,那些种过牛痘的人什么事都没有,百姓自然会相信牛痘。”
  叶太医叹了口气,“要等百姓慢慢接受,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于天花。”明明可以避开,却因为这些荒诞的想法,导致许多人要承受天花之苦。
  四爷脚步慢了下来,眉头拧起,“这事我来想办法解决,牛痘事关重大,需尽快将种牛痘一事在大清推广起来。”
  叶太医一听,当即向四爷一拜,“那这事就拜托给贝勒爷了。”
  四爷连忙扶起他,一脸严肃道:“叶太医医者仁心才让本贝勒佩服。”
  送走了叶太医,四爷又回后院看了弘晖,见他已经恢复到平日里一样,正吃着奶饽饽就没有打扰他。
  跟福晋打了一声招呼,说他要去处理公事,便离开了。
  四爷也没有说谎,他确实有公事要处理,明日就是开年后第一场大朝,之前汗阿玛交给他的任务,他转手交给了安格格,给了她两天时间也该有个答复了。
  正想往后院走,苏培盛过来禀报,四爷脚一转又往外院走去。
  刚走到外书房,就有小太监呈上了一个匣子,苏培盛连忙接过。
  四爷进了书房,才将匣子接了过来。
  只是他没有先打开,而是从旁边拿出一张纸,在纸上面写了几行字,叠起来交给苏培盛,“拿去交给安格格。”
  苏培盛恭敬的接过,塞进了袖子里,转身就出了外书房。
  四爷这才打开匣子,拿出里面叠起来的纸,翻开后他看了看纸上所写的内容。
  眉头先是皱起,很快又舒展。
  对于四爷这种事必躬亲的人来说,将事情下放给别人,他还真放不下那个心。
  不过,这个提议也不是没有好处,翰林院、皇子、民间大儒,三方一起审核,可以避免一方做大。而且人一多,声望分摊后,每个人只分一点,就不会出现庞大的声望聚集在一个人身上。
  果然,安格格总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想法,那推广牛痘的一事交给她,想必也能够解决。
  目送苏培盛离开后,敏宁才打开手中的纸,顿时气得拍桌子。
  才解决修书的问题,怎么又给她出了一个难题?让她解决种痘的困难,她怎么可能做到?
  无语的望天,敏宁觉得四爷这是把她当幕僚在使,什么困难都往她这里扔?
  抓了抓头发,敏宁盯着纸上的那几行字,恨不得上面的字迹立马消失。
  诅咒了几声,最后还是不得不认命的想办法。
  想要解决还得从症结处着手,敏宁打算双管齐下,一方面发动报纸先澄清人们对牛痘的误会,再将接种过痘的人公之于众,可以允许一些心有怀疑的人去询问。
  等人们对牛痘半信半疑的时候,再来一招狠的,散布京城附近某个庄子出现天花的谣言,甭管会不会长出牛角,为了活命,别说是牛痘,就算是羊痘、猪痘这些人也都会争着抢着种。
  在生死面前,谁还管一些荒谬的传言。
  等事情了结,再一宣传,就说天花止步于一个种过牛痘的村子,想必会引起新一轮种痘的风潮。
  这才能让整个大清的人争相种痘。
  所以还是那句老话,千万不要强逼着百姓做某件事,要以利诱之。
  拿出一张纸,敏宁开始写计划,写完之后就让小禄子又跑了一趟。
  四爷拿到计划后,也没多做修改,重新誊抄了一遍,准备明日一起呈给汗阿玛。
  因为隔日要上朝,前一晚四爷独自睡在外面,三点的时候起床,坐上马车开始往城外赶。
  到德胜门的时候,城门已经开了,路上还碰到几辆马车,同样急匆匆的皇城外赶,一看就知道也是去畅春园上朝。只是不知道是他某位兄弟还是朝中大臣。
  到达畅春园时,马车就不能继续往里进了,下了马车,天还是黑着的,四爷被引到大宫门。
  里面已经不少人在等候了,四爷就看见老大和老三凑在一起窃窃私语,他挑了挑眉,难道这两人要联手了?
  也是,这一次是广修天下书,诱惑太大,要真办成,甚至有可能被称为天下之师。
  这庞大的诱惑没人能够抵挡,老大和老三联手还真有那个可能。
  只可惜……
  四爷摸了摸袖子里的折子,注定要让有些人失望了。
  大约等了一个多小时,天微微发亮后,还有太监来宣布快上朝的时间到了。
  老大跟老三当仁不让的第一个走出去,四爷随后,然后才是内阁大臣。
  进了九经三事殿,分别在龙椅下方站定后,没多久外面就传来静鞭声,殿内肃静,皇帝进殿,四爷随同其他人一同跪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皇帝在龙椅上坐下。
  四爷跟着起身,才看见在龙椅旁站着的太子,显然太子是随同皇帝一同进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