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清穿之老答应> 清穿之老答应_分卷阅读_95

清穿之老答应_分卷阅读_95

  “堂堂一个海霹雳,老了老了,居然连侦查敌情都不会了!”想到施琅这一败,福建水师也就被他败掉了一半,康熙就怒不可遏。
  第139章 消气
  春晖堂是三进殿的格局,康熙在后殿睡觉,在中殿用膳,前殿则是召见亲近的大臣和宗室的地方,所以琳琅一般都是从中殿的角门进出。
  福建水师战败的消息传来的那天,她本是被叫来春晖堂吃晚饭的。
  穿过隔开漱玉馆和春晖堂的小梅林时,刘得淳还一脸殷勤的在说,今晚园庭膳房那边上的一道菜是用万岁爷亲手钓的鲈鱼做的,瑜主子指定喜欢吃。
  琳琅就问:“知道是做什么菜吗?”
  刘得淳道:“糖醋鲈鱼。”
  那她确实喜欢吃。琳琅点点头,有些期待的加快了脚步。
  身后的红苕茴香一边紧跟,一边就欢喜的互对了一眼。
  最近这一两个月,主子常去春晖堂陪着万岁爷进膳,万岁爷是要吃素守孝的,可主子不用,想来是心疼主子了,万岁爷前几天下了道口谕给园庭膳房,叫他们以后每顿专做三道荤菜,单进给主子吃。
  等从角门上了走廊,琳琅立刻就听到前殿里有动静——先是桌子或者其他什么大件东西倒地的声音,然后是……康熙在怒吼。
  刘得淳和红苕茴香立刻全吓得脸青唇白,琳琅自己也有些心慌脚软,都吼上了,这是真的雷霆大怒啊。
  不敢在廊上停留,她赶紧就进了中殿。
  刘得淳其实脚都吓软了,可还是自告奋勇的去前面打听消息了。
  焦急的等了大概一刻钟,琳琅才见他回来了——原来是施琅和福建水师出事了。
  “上京的是施世骥,是施琅的四儿子,这回就是他和施琅一起去追击的荷兰人……说是这回本来是能打赢的,谁想打到一半,海上突然转了风向,他父子俩的战船这才被爪哇那边的红夷大炮给击中了。”
  打了败仗就怪运气不好,这不是火上浇油吗?这施世骥到底怎么想的?
  怕火势太旺,等会烧到自己身上,琳琅不禁忐忑不安,一直干坐到六点左右,才从刚挨了板子的梁九功那里得了准信。
  “瑜主子,万岁爷已经去南书房议事了,一时半会是回不来了。您可以回漱玉馆了。”
  琳琅先松了口气,然后又担心上了,这时跑去南书房开夜车,康熙不会把今晚的晚饭给省了吧。
  觉得很有可能,她一边起身送梁九功到门口,一边就叫他记得提醒万岁爷吃东西。
  别看一肚子养生经,平常身体也好,可其实康熙是有些小胃病的,据他自己说,是当年三藩作乱那会就得上的病。
  梁九功点头应是,等回了南书房,见海事衙门的人和施世骥已经被拉去二宫门前全打趴下了,兵部和户部的人却是又进去了。心想,福建水师折了一半,海事衙门下面的大小商船更是损失惨重,可不得兵部和户部出马了吗?
  知道万岁爷这会有多生气,一进南书房,别说提醒康熙吃饭了,梁九功大气都不敢喘,就头也不抬的仔细伺候着。
  直到过了八点半,觉得胃开始不舒服了,康熙才草草喝了几口茶吃了两块点心。
  漱玉馆里,想着康熙应该吃过东西了,琳琅很放心的睡了。结果到了第三天的中午,康熙一来漱玉馆,她就发现他脸色不好,还一坐下就拿手摁了下肚子。
  知道他肯定是胃不舒服了,她一边伸手去给他揉肚子,一边赶紧就叫石楠去泡一壶滇红(红茶养胃嘛),又叫红苕去茶房拿一盘最松软的点心。
  觉得有点舒服,康熙便道:“再用点力。”
  琳琅就又加了点力道,又柔声问他合不合适?
  康熙皱着眉头点点头,却是闭眼养起神来。
  很快,琳琅叫的点心红茶都来了。
  吃了半盘奶白红豆卷,喝了一杯红茶,康熙感觉好多了,不觉就握拳放在嘴边,打了个呵欠。
  他一向精力充沛,难得会累成这样,琳琅就建议道:“要不咱们去床上睡一会吧。”
  康熙又疲倦的打了一个呵欠,道:“不去床上了,就在这里睡吧。”
  “好。”笑着应了声,她才转头给了红苕一个‘你们快去准备吧’的眼神。
  漱口洗脸,再熄烛台关榻窗,康熙也真是累了——昨晚他几乎就没睡,这一躺下几乎立刻就抱着琳琅睡着了,
  倒是叫琳琅小小的吃了一惊。
  一起睡了半个时辰,两人才起来吃了迟到的午饭。
  吃完,康熙又躺下了,却是没往榻上躺,直接就躺在了她的腿上,吩咐道:“你给朕继续揉揉肚子吧。”
  补了觉又好好的吃了一顿,他感觉没那么疲倦了,就又开始琢磨荷兰人和海事衙门的事来。
  他这一琢磨就是两刻钟,等想得差不多了坐起身来时,却发现玉儿的腿已经被自己给躺麻了。
  康熙边陪玉儿坐着等腿恢复,边露出了进屋后的第一个笑脸,“小傻瓜,怎么就不知道和朕说一声。”
  不就是怕打扰你琢磨国家大事吗?
  琳琅一边腹诽万岁爷又口是心非,明明就喜欢她这么‘傻’,一边就跟着他也一脸轻松的笑了。好了,他都有心情笑话她了,总算是雨过天晴了。
  康熙的心情是变好了,可海上的事态却没有跟着变好。
  又过了两天,一起在春晖堂里吃晚饭时,琳琅正美美的吃着那道迟到了还几天的糖醋鲈鱼,突然就听康熙自语似的说了一句,“荷兰人手里的红夷大炮只怕是胜过大清的了。”
  她先愣了一下,然后立马就膛目结舌了,不是吧,这才哪一年啊,荷兰人的大炮就比中国厉害了?
  见她这么吃惊,康熙解释道:“这事朕也是猜的,咱们大清如今所用的红夷大炮的模子是南怀仁十几年前献上的,而他……又只是个传教士。”
  琳琅听得更吃惊了,忍不住大声道:“天呀,这样不行吧!”
  荷兰人朝福建水师开炮这事,康熙心里极为重视,可满朝上下却还是把荷兰人和其他国家的西人当做寡国小民。
  但就是这些寡国,先逐步蚕食了爪哇印度等国,滋养壮大自身,然后在两百年后连成一气开始对大清动手。
  有时候,真是知道得越多就越是寂寞,康熙的心里积着不少话,还真就只能貌似随意的和玉儿说一说。至少她不会觉得皇上是在杞人忧天或者突然变得好大喜功起来。
  第140章 面包
  在明末的崇祯年间,趁着满清和朱明两虎相争搞小动作的可不止罗刹,比起陆地来,海上还更好搞事。
  事实上,从经商居住再到驻军侵占,最先从海上来的葡萄牙人已经控制了梳打埠(澳门),并以此为据点,进行跨洋贸易,而随后而来的荷兰人则用同样的无耻招数霸占了盛产香料的爪哇岛,一边大发横财,一边成立了所谓的荷兰东印度公司。
  琳琅听得有些懵,心想原来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这时就有了,还是荷兰人先开起来的……所以英国人是后来才加入的?还是每个搞殖民的帝国主义都弄了个自己的东印度公司。
  她在心里掰着手指数了一下,鸦片有了,大炮有了,东印度公司有了,要再来个燧发枪(话说是叫这个名字吧),那八国联军那一段悲催史的基本条件可就算齐活了。
  虽然知道不可能,蝴蝶翅膀再会扇,也没得这么厉害的,可她还是莫名其妙的感觉害怕,忍不住就往康熙的方向靠了靠,还问道:“荷兰人敢打水师,就是因为他们的大炮比我们的好?”
  见玉儿听得害怕,康熙一边安抚的握住她的手,一边解释道。
  荷兰就是在它的本土也不过百乘之国,在这里人就更少了,哪怕占着火器之力,也万万不敢和大清真的动刀兵。
  这一次他们之所以敢突然攻打水师,一来是因为荷兰人占着爪哇岛做海上买卖,海运衙门下面的海船却是夺了他们大半的财路——比起和红毛西人,周边的小国自然更愿意和大清的商人做交易。
  琳琅:这就叫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啊。
  二来则是因为——
  康熙脸色阴沉的道:“噶尔丹在春季里出兵喀尔喀蒙古,喀尔喀那边已经快扛不住准噶尔的攻势了,荷兰人只怕是觉得如果是在这时,朕是无心去管海上的事的。”
  琳琅懂了:所以荷兰人这一次是真的抓住好时机了,有准噶尔在蒙古那边搞乱,再气再恨,康熙也只能先忍了。
  可她不明白,“难道荷兰人就不怕咱们秋后算账?”
  康熙道:“荷兰人在这里本就是做商贩,无根无国,最坏的结果不过就是坐着船逃回老家去,而且……”
  他眯着眼道:“海事衙门才立了不到两年,根基未稳,赋税也未大开,就突遭此劫,水师也跟着损了一半,又有蒙古那边的事……荷兰人这是想逼朕和大清放弃开辟海路。”
  康熙从来都不小看西人,毕竟在他的那个梦里这些‘洋鬼子’可是很‘了不得’的,所以在水师出事后,他虽然十分震怒,可也还是陈留了施琅父子一命,让他们将功折罪。
  他在心里道:想赌一把吗?想逼朕放弃海路吗?荷兰人,等着吧,朕迟早要让你们输得痛哭流涕。
  说起荷兰人,其实和大清是早有渊源的,在南怀仁献上红衣大炮的铸造法前,荷兰人和葡萄牙人曾经把大炮卖给当年的后金,顺便一说,那时他们也同时卖给明朝。
  “那时,在海上势大的还是葡萄牙人,荷兰人才刚上爪哇岛……太宗很快就发现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在两头做买卖,于是就让匠人们先仿再改,最终造出了属于大清的红衣大炮,并命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此炮一成,再配以八旗铁骑,塔山杏山乃至潼关都不在话下了。”
  康熙面露回忆之色。“小时候朕在宫里曾听一个老谙达说起,京郊的行营里放着几门炸过膛还没重铸的天佑助威大将军,每一门就是五六千斤重,心里还不相信了。”
  真说起来,因为太重,红衣大炮是不能搬上海船的,能上船的其实都是轻很多的小炮,所以康熙才会说,荷兰人的大炮已经胜过大清这事他是猜的。
  打炮嘛,说一千到一万,最重要的是射程。
  从荷兰人用的小炮比施琅所带的小炮射得远说起,康熙很有兴致的说了一大通,说完才叹了口气道:“朕准备和太宗学,先找葡萄人牙买炮,然后再仿再改咱们自己的大炮。”
  琳琅是个军事盲,盲目或者说不感兴趣的程度是连黑火药的比例都记不清楚的那种。
  所以,听万岁爷谈兴大发的说起神马射程、铸造材质、内膛线,她表面听得认真,可脑子里其实是只通了六窍剩下的那都是一窍不通的。
  不过,再一窍不通。近代史上那句很有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她清楚啊,于是立刻很赞同的点头,还大着胆子提了个建议:
  “既然连炮都可以买到,那何不干脆把造炮手艺彻底学到手,求人不如求己嘛。”
  康熙听得一愣,有些惊讶的去看她。
  琳琅立刻后悔不该这么说,正想撒着娇卖个蠢,把事给混过去。
  却见康熙扬眉笑道:“你这话说得好,确实是求人不如求己。”
  玉儿倒是提醒了他,趁着西人尚还弱小,大清正该把他们引以为傲的所谓的科学智慧给学到手。
  不过,这事不能急,他得找一个合适的机会。
  康熙摸着下巴沉思起来,琳琅也不敢打扰他,又不想干坐着,就从一旁的紫檀木小桌上拿了本古董圣经看起来。
  小桌上除了这本圣经还有一摞的传教士们翻译的各种西方文献,都是钦天监的传教士们这几天刚进上来的。她对看文献没兴趣,所以也只能翻翻圣经了。
  估计是想趁机传教吧,圣经的封面灰扑扑的,让琳琅一看就觉得是古董,其实不就是很旧吗,可一打开,里面就很豪华了。
  纸应该是羊羔皮做的,每页都呈现出一种柔和的淡黄色,和康熙给她看过的一卷存世时间超过两百年的藏经感觉很像。
  写字的彩墨里应该是加了金粉的,插画里也有不少地方用了金箔和宝石作为点缀。有一副烤面包的插画,壁炉下燃烧的炉火都是全用的细小的红宝石。
  琳琅一边用手指去轻轻的摩挲那些红宝石,一边心想:真要是这么烤出来的面包,那得卖多少钱一个啊。
  这时,康熙回过神来,也凑过来和她一起看圣经。边看,两人就边说起以前他给她讲过的圣经上的小故事。
  又说到圣餐,琳琅就有些好奇的问万岁爷,他到底吃过面包没有。传教士们什么都献,应该也献过圣餐吧?
  康熙想了下,淡淡道:“献是献过,不过朕没兴趣吃。”
  他没兴趣,琳琅倒是很有兴趣,她好久没吃面包和蛋糕了,不说还好,一说就特别想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