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南北杂货> 南北杂货_分卷阅读_658

南北杂货_分卷阅读_658

  一看今年这场仗好像打不起来了,麴氏家族连忙怂恿郭孝恪修路。
  虽说现在高昌不归他们麴氏一族当家,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为自己的故乡谋发展啊,毕竟他们麴氏一族依旧是当地的第一望族,再说万一哪天大唐的国力又衰弱了呢,咳咳……
  早前郭孝恪在赴任途中,经过晋昌常乐的时候,就曾经乘坐过木轨马车,深知其便利。
  考虑到这样的木轨道在运送粮草和兵卒上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郭孝恪也同意修路。于是双方一拍即合,高昌那边的木轨道很快也开始动工了。
  原本郭孝恪是打算要铺两条木轨道,一条通往敦煌,一条通往伊吾,奈何这些高昌人死活不干。
  “我高昌人少地薄,前两年刚刚经历一场战事,元气大伤,现如今即便只是铺设一条木轨道,都要倾尽全力,哪里又有那财力物力去铺另一条?”
  高昌当地的官吏仕绅们众口一词,只肯铺一条木轨道,另一条说什么都不肯出钱出力。
  郭孝恪自己手里也没有钱,他刚刚当上这个安西都护,成了这片地方上的头头,都护府所在的高昌城,从前是高昌国的国都,麴氏一族能乖乖把王权让出来就算很不错了,难道还能指望他们把国库也让出来?
  郭孝恪父子虽然从中原那边带了不少金银器物奢侈品过来,一路显摆,十足的暴发户做派,然而真正要叫他们掏钱出来去做修路那样的大事,那肯定还是不够的。
  关于高昌当地不够钱粮去修两条路的说辞,开始的时候郭氏父子确实是相信的,虽然这地方看起来并不是很穷的样子,但是铺路这毕竟是件大事啊。
  直到几天后,他父子二人坐在一家酒肆之中,偶然间听闻几个醉酒的商贾大声谈论此事。
  “那新来的都护究竟是如何想的,怎能叫我们往伊吾修路?”
  “伊吾过去与我高昌还曾有过仇怨。”
  “即便无那仇怨,也用不着去修那一条路。”
  “把那条路修好了,只会使得他们伊吾更加便利,于我高昌又有甚好处?”
  “横竖有路没路,那边的商贾都要来我们高昌。”
  “不修不修,修了伊吾那边就兴盛了。”
  “就是要叫他们那边的商贾过不来,不便利。”
  “要修他们自己修。”
  “……”
  郭孝恪倒是忘记了,西域这一片原本就是一个一个的小国,国与国之间难免会有摩擦。
  高昌和伊吾从前也曾有过宿怨,现如今他俩都成了大唐的州县,当地人却依旧忘不了从前的恩怨,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现在好歹是打不起来了。
  第355章听闻孙神医常常哭泣
  现如今在常乐县周边这一带,从那高昌城通往敦煌的木轨道刚刚动工,从敦煌通往常乐县的那一条则已经修了大半,从常乐到晋昌那一段,早已经投入使用很长时间,从晋昌到伊吾那条木轨道早前也已经通了。
  伊吾虽然也是属于大唐国土,但毕竟是在关外,从晋昌方向去往伊吾城,并不像中原各地那般,每隔三十里就有一个驿站。
  这一次这条木轨道铺好之后,考虑到路途较远从晋昌这边出发,即便是一路通畅,至少也要三四日以后才能抵达伊吾城,所以伊吾方面便在沿途设置了几个可以供商贾行人投宿休憩的中间站,同时也便于这条木轨道的维护和管理。
  后来郭孝恪上任,听闻了这件事,便做主在这些地方设立了驿站,因为那时候到处都在传突厥人要打伊吾的消息,所以伊吾方面对于这些驿站的设置,也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排斥的态度。
  这些驿站有一些靠近村庄,生存条件相对好些,有一些则是完全处于戈壁荒滩之上,食物水源全都要靠轨道输送,像后面这一种驿站,规模一般就比较小。
  这条木轨道通了以后,伊吾与晋昌常乐一带的联系登时就变得紧密起来,因为往来十分便利,运输成本相比过去降低了许多,行路也比从前更加安全,所以商贾往来十分频繁。
  常乐县这一带这几年发展得好,当地百姓原本就很活跃,待这条木轨道一通,便有许多卖针的卖酒的卖酱的各种商贩前去伊吾那边做买卖,听闻也有一些人投了那边的亲戚,跑去伊吾做豆腐卖的。
  亦有伊吾那边的商贾前来常乐县做买卖,主要就是卖粮食和卖铁的比较多,因为他们听闻常乐县这边的粮价铁价相较伊吾当地要贵出不少。
  常乐县这边现在还有一个规模很大的罐头作坊,县里去年产的那批白叠布,全都运去长安城卖了个好价钱,然后又折成一批杜仲胶运了回来。
  这些杜仲胶足有几十车,不做他用,全都用来做了罐头坛子里的胶垫,可想而知常乐县当地今年能做多少肉罐头。
  入冬那会儿,罗用便让人大肆收购羊肉,那真真就跟一个无底洞一般,有多少要多少。
  作坊里干活的都是一些当地的乡下农户,还未入冬之前便登记好了人选,秋收过后交了税,再过几日便收拾行囊进城干活去了,管吃管住,待遇也还算不错。
  因为这个罐头作坊,今年入冬后,常乐县当地的羊肉价钱并不十分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