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替身竟是本王自己(双替身)> 替身竟是本王自己(双替身) 第89节

替身竟是本王自己(双替身) 第89节

  如今朝中能与萧泠抗衡的将领唯有齐王,皇帝一定已经开始动摇。
  皇帝的目光从太子脸上扫过,不动声色地将话锋一转:“只是三郎尚未痊愈,他的年纪也轻了些,打下淮西实属侥幸。依诸卿之见,朝中哪位将领可担此众任?”
  神翼军主帅的任命事关社稷,没人敢妄言,众人一时间都沉吟不语。
  皇帝看向二子:“太子以为何人堪当此任?”
  太子额上冒出虚寒,他定了定神道:“臣不敢妄言。”
  皇帝道:“你先提,合不合适朕与诸卿自有判断。”
  太子暗暗握紧拳头,又缓缓松开,终于下定决心:“私以为武安公久历沙场,老成持重,庶几可以担此大任。”
  第70章 七十
  太子说出“武安公”三个字, 背上已沁出了冷汗,私交武将是太子的大忌,所以他一直很小心, 和武安公往来极少, 每次都极小心,除了亲信的僚佐, 没人知道他们的关系。
  也就是刚从阮月微口中得知赵世子是齐王所杀那回,他一时狂喜按捺不住,立即叫人把消息送去了武安公府,但也是以太子妃慰问姑母的名义, 于情于理都无可指摘,应当不会让父亲起疑。
  他也知道自己推举武安公是兵行险着,但若是神翼军虎符回到桓煊手里,他前面下的那些功夫就都白费了。
  何况方才皇帝自己也透露出不想再起用桓煊的意思, 朝中武将论战功, 桓煊以下便是武安公,他推举武安公接掌神翼军合情合理, 任谁都会以为出自一片公心。
  太子心下稍定,这种时候自己切不可露怯, 父亲老谋深算、目光如炬,叫他看出端倪就不好了。
  他刹那间转过了无数心思,但面上仍旧是一心为朝政担忧的模样。
  皇帝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片刻, 微微颔首:“武安公的确是个良将。”
  只轻描淡写地说了这么一句, 他又转头看向臣僚们:“诸卿心里可有别的人选?”
  他若有似无地瞟了太子一眼,笑道:“举贤不避亲,诸卿不必有所顾虑,尽可畅所欲言。”
  太子心头一跳, 不敢露出慌张之色,只微笑着点头。
  有太子打头阵,臣僚们依次推举了统帅人选,朝中资历经验深厚的武将屈指可数,几乎全都点了一遍,只没有人再提桓煊。
  太子暗暗松了一口气,朝中至少无人敢明着支持齐王。
  待臣僚们说完,皇帝沉吟片刻,颔首道:“诸卿说的都有道理,待朕思虑思虑,时候不早,诸位请先回府吧。”
  这样的大事自然不可能讨论一回就定下来,太子不疑有他,与臣僚们一起出了飞霜殿。
  皇上听着他们的脚步声远去,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若他能趁着河朔内乱在有生之年把三镇收回朝廷,太子做个守成之主也罢了,可萧泠偏偏“死而复生”,太子这贪功冒进的性子,如何坐稳江山?
  他想起三子,又叹了一口气,三个嫡子,有能为的没权欲,有权欲的眼高手低,大约真是天不祚大雍吧。
  ……
  桓煊从骊山回到王府时天色已擦黑,刚进内院,便有内侍来禀,道豫章王来访。
  自从桓煊成了闲人,桓明珪三不五时总要来他府上蹭吃蹭喝,桓煊见怪不怪,叫内侍将他带到东轩,又吩咐厨下备好酒好菜。
  不一会儿,桓明珪便飘然而至。
  他今日穿了件宽袍广袖的翠绿水波绫衫袍,这颜色穿在别人身上八成惨不忍睹,却衬得他风流俊逸,整个人像曲江池的水波一样荡漾。
  今日他的眼神也格外荡漾,一进房中便兴冲冲地道:“子衡,你可听说了?原来萧泠还活着!”
  桓煊只是掀了掀眼皮,放下茶杯淡淡道:“知道了。”
  一边吩咐内侍看座奉茶。
  桓明珪往榻上一坐,摇着折扇感慨道:“真是好似传奇故事一般。”
  顿了顿道:“不是我事后诸葛亮,几年前听说她战死,我总觉得这事不像真的,小时候就那么厉害的一个人,怎么会说没就没呢?”
  他从内侍手里接过茶杯,饮了一大口,放下杯盏:“果然,我就知道她不会那么轻易死了!”
  桓煊道:“她活着与你何干?”
  桓明珪一噎,仔细想想这事确实与他没有半点干系,他和萧泠只有幼时的一面之缘,但当他听闻萧泠还活着时,没来由地感到振奋激动,在府中坐不住,只想找个人分享倾诉,未及细想便来了齐王府——别看他交游广阔,三教九流的狐朋狗友遍天下,但真正亲近的人不比桓煊多。
  他想了想,厚颜无耻道:“我与萧泠也算是缘分匪浅,我对她一见钟情的时候,她还没和大哥定亲呢。”
  桓煊轻嗤了一声。
  桓明珪道:“我是说真的,她是那回入宫觐见之后才和大哥定下的亲事,我提亲可是在那之前。”
  豫章王这段故事,桓煊自然也听说过,只当是个笑话,他所谓的提亲就是揪着萧将军夫人的袖子,哭着嚷着要娶她家女儿。
  三岁看老,一个人不着调,幼时就能看出端倪。
  桓明珪痴痴道:“我到现在还记得她的模样,你简直想不出来世上会有那么好看的小娘子,穿这件火红的衣裳,戴着金七宝璎珞,整个人好像会发光,连豁牙都那么爱人……就是打起人来真狠,不久之后听说她和太子定了亲,我还哭了一场呢……”
  桓煊心中微微一动,他隐约记得有段时间,嬷嬷和宫人们都在议论长兄的婚事,想必就是在萧泠入宫觐见之后。
  幼时的记忆早已模糊,他记不清那到底是哪年的事,但火红的衣裳,豁牙,却不由让他想起棠梨殿中从天而降的那个小女孩。
  “她是哪年入宫的?”他不禁问道。
  桓明珪皱着眉头想了想道:“那年我七岁……”
  萧泠与阮月微同年,比桓明珪小一岁,比他大两岁,那便是他四岁那年的事,他记不清自己埋雀儿是什么时候,但他清楚地记得阮月微到太后宫中是第二年冬日,那时候她七岁。
  所以他在一年前见到的那个红衣小女孩,极有可能不是阮月微,而是萧泠。
  萧泠和阮月微是姨表姊妹,她的母亲自然也姓苏,那宫人口中的“苏夫人”,很可能是萧将军夫人,而不是宁远侯夫人。
  桓煊多年来心头的那点困惑和怀疑刹那间都有了解释,所以短短一年内,阮月微的变化那样大,所以他再也没有在阮月微身上看见初见时的光彩,因为他所见到的根本不是同一个人。
  他感到恍然大悟,却并不懊悔。
  他认错人是真的,他在阮月微身上倾注的感情也是真的,无论是不是盲目,无论出自什么原因,都是他自愿付出的。
  没有人逼他心悦阮月微,更没有人逼他因此把鹿随随当替身。
  粗暴对待她,出言伤害她,践踏她真心的,都是他自己。
  桓明珪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没注意到桓煊的脸色变得煞白。
  正长吁短叹着,有内侍来禀,晚膳已经备好,两人遂移步堂中。
  桓明珪不见外地掀开酒壶盖子嗅了嗅:“郢州富水,啧,我就知道你这里好酒短不了。美人‘死而复生’,算得上喜事一件,当浮一大白。”
  桓煊的心沉了沉,他又想起另一个人,她没有显赫的身世,没有卧薪尝胆的谋略,更不会死而复生,这世上连记得她的人恐怕都没有几个。
  桓明珪却丝毫没注意到他的神色,执起酒壶给他满上一杯:“今日定要一醉方休。”
  桓煊默默地举起酒杯,一仰头,将杯中酒液一饮而尽。
  桓明珪道:“子衡,你今日饮酒倒是干脆。”
  在幽州大病一场之后,桓煊便很少饮酒了,酒不能让人遗忘痛苦,醉时的片刻安宁是赊欠的,醒后只会加倍讨回来。
  可人总有软弱的时候,偶尔也需要麻痹一下自己,今夜便是这样的时候。
  桓明珪的酒量差桓煊许多,酒品也堪忧,半壶酒下肚,便用玉箸敲着瓷杯,荒腔走板地唱起歌来。
  桓煊只是默默饮了一杯又一杯,酒壶空了,又有一壶呈上来。
  桓明珪自顾自地唱了一会儿,见对面的人并不理会他,便住了嘴,扔了玉箸,忽然长叹一声,站起身往桓煊身边一坐,抽抽嗒嗒地哭起来。
  桓煊早知道这厮醉后是什么德性,只是面无表情地往旁边挪了挪。
  桓明珪却不依,拽起他的袖子抹眼泪:“子衡,我心里难受。”
  桓煊嫌弃地乜了他一眼,想抽出袖子,奈何醉鬼劲大,揪得格外紧,他只好拔出匕首把袖子割了送他,坐到对面榻上。
  桓明珪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哭什么,只是心房莫名又酸又胀:“听到萧泠还活着,我又想起大哥了……”
  桓煊没说话。
  当初他长兄甘愿让出储位也要去河朔娶萧泠,他虽不清楚详情,也隐隐知道一些。提起萧泠,难免就会想起那段往事。
  桓明珪趴在案上,带着哭腔道:“我都是说说的,也只有大哥才配得上萧泠那样的人,我想大哥呜呜呜……桓炯真不是东西……”
  他忽然直起身子,眼神忽然变得清明了些,似有两团火焰在烧。
  “你知道吗?”桓明珪道,“就在大哥中毒前不久,还欣慰地拿了桓炯抄的药师经给我看,说是他送的生辰礼,夸他有心,又夸他的字有进益,谁能想到那狼心狗肺的东西那时候已经在筹谋着害死大哥……”
  他骂几句又哭一阵,哭完了喝两口酒。
  而桓煊只是默默独酌。
  桓明珪忽又嚷嚷着要琴。
  桓煊命人取了琴来,桓明珪看了一眼,不满道:“大哥给你的琴呢?你又不爱抚琴,他偏偏将琴给了你,真是暴殄天物……”
  一边说一边拨弄琴弦,一曲《葛生》支离破碎,让人不忍听。
  良久,琴声越来越低,越来越缓,桓明珪往琴上一趴,总算不动弹了。
  桓煊叫人把他扶到厢房中,自己回了卧房。
  ……
  自骊山温泉宫与群臣商议之后,又过了两旬,神翼军总算有了归属,果然是太子推举的武安公。
  然而皇帝并未直接将虎符交给他,只是给他加了阶官,令他兼领暂代神翼军统帅一职。
  即便如此,太子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还是落了地。
  初秋,从河朔传来消息,萧泠率幽州和魏博军围困镇州城两个月,城中将士哗变,百姓开城门迎萧军入城,成德降。
  长安城中士庶自然议论纷纷,不过很快他们便将河朔的事抛到了脑后,因为武安公府出了桩惊世骇俗的奇闻。
  第71章 七十一
  长安城中秋风萧瑟, 秋意渐浓,更鼓尽后,夜幕降临, 街道上一片冷寂。
  平康坊中却是华灯初上, 舞筵甫张,又一个笙歌美酒、纸醉金迷的销魂夜刚拉开序幕。
  坊中北里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尽头, 有一座掩映在榆槐间的深宅,不似别的秦楼楚馆那般灯火辉煌、笙歌喧天,门外也没挂招牌,从外头看倒像是富人家的宅院, 入得二门才知内有乾坤,此间的奢靡外人难以想象,单是回廊下那一溜檀香柱便价值不菲,堂中更是雕梁画栋、金釭衔璧, 云母屏风在灯树下闪着辉光, 尺高的珊瑚上挂着珠串宝玉。
  正中的宣州红丝毯绣着金牡丹,一群头戴青莲花冠, 身着轻纱舞衣的舞伎正款摆着腰肢轻歌曼舞,这些舞伎个个面容姣好, 肌肤柔嫩,却都是如假包换的美貌少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