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明末混球> 八十九 真会做人

八十九 真会做人

  得知杨梦龙竟然要帮着荷兰人去打日本之后,韩鹏、许弓等人都傻了眼,老大,你这是闹哪样啊?看到杨梦龙那眉飞色舞的样子,韩鹏便知道这个二货又犯二了,不得不提醒他:“大人,太祖曾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
  杨梦龙睨了他一眼:“那又如何?”
  许弓硬着头皮说:“太祖的意思是,终大明一世,都不能征讨日本……”
  杨梦龙骂:“鸟,我们不能征讨日本,日本倒能征讨我们!?朝鲜之战过去没几年你们就全忘记了?”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叫:“日本做初一,我们就做十五,他们能对我们的藩篱动刀子,我们就能打到他们老家去,揍到他们生活不能自理!”
  韩鹏苦笑:“大人,你这是图个啥啊?打日本我们得不到丝毫的好处,白白便宜了那些红夷,还会招来言官的诸多指责!”
  杨梦龙说:“谁说打日本得不到丝毫好处?日本的石见银山你们知道不?盛产白银,年产白银百万两,挖了几百年都没挖完。还有日本盛产黄铜,黄铜有多值钱就不用我说了吧?”
  许弓咕哝:“话是这样说,但是打下了日本,这些东西还是红夷的,想着就没劲。”
  杨梦龙哼了一声:“那银子也就在他们口袋里捂热一点罢了,一转手就变成我们的了。我说你们别老是盯着那点白银,那没意义,得把它变成工厂,变成机器,变成就业机会才有价值,否则它也只不过是一堆雪白的金属而已!再说了,只要打下日本,红夷就能从日本获得充足的人力资源,可以帮我们开出更多的矿,运来更多的木材,有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建更多的工厂、公路、楼房……怎么样,还有人认为帮忙打日本没意义吗?谁敢这样说我把他扔矿山去呆半年,他马上就会发现这很有意义了!”
  韩鹏和许弓对视一眼,无许可说了。
  杨梦龙拍拍后脑勺,咕哝:“也真是的,我跟你们说这么多干嘛?要打日本也是吴胜的事,轮不到你们呀……”
  韩鹏和许弓再次对视一眼,都欲哭无泪。既然不打算让我们去,那你跟我们说这些干毛啊!
  杨梦龙一向雷厉风行,决定去收拾日本之后马上行动。首先是精心炮制了一份奏折递上去给崇祯,表示倭寇在广东沿海地区闹得很凶,这事不能忍,必须狠狠的削他们一顿,扬大明国威,还沿海百姓一个清平世界……总之什么理都让他们给占了。当然,这是明面上的工作,暗地里他让吴永带了一封密信快马加鞭进京,在那封密信里告诉崇祯:日本其实很富,仅每年出产的白银就多达数百万两,而且日本军队弱得一逼————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这样的肥羊不抢,抢谁?做完这些准备工作,他把广东那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杂事扔给那帮累得两眼发直的官僚,自己跳上了一艘快船,扬帆北上,直奔山东。
  从广东到山东,不过十余日的航程,半个月后,杨梦龙便在烟台下船,吴胜亲自来到码头迎接,还没来得及行礼,杨梦龙劈头便来了一句:“登莱新军准备好了没有?”
  吴胜说:“登莱新军时刻枕戈待旦,只消一声令下便可以出动!”
  杨梦龙问:“可以出动多少人马?”
  吴胜说:“至少可以出动六千步卒,一千五百骑兵!”
  杨梦龙说:“才七千五百人?太少了!把虎兵营也调过来,再征发至少五千犯人从军!这不是跟建奴交战,打了一仗就回来,我们是要在日军建立一个基地,长期在那里扎根的,人少了可不行!”
  杨梦龙所说的“犯人”便是被河洛新军俘虏的流寇,同时这两年闻香教没少作乱,登莱新军也抓了不少,这些俘虏都是要服至少五年以上苦役的,当然,战时如果自愿从军,刑期可以减半。
  吴胜有些吃惊:“这一下子就要动员一万多人,朝廷能同意吗?”
  杨梦龙说:“你甭管朝廷同不同意,按我说的去做就是了!”
  吴胜没有办法,只好照他说的去做。此时登莱新军已经扩编至一万三千人,此外在旅顺之战中投降的一千五百索伦死兵也被改编为虎兵营,属于登莱新军的编外部队,这样一算,登莱新军的兵力已经逼近一万五千人了。登莱向来不是什么富庶之地,这么一块地方竟然能供养一支规模如此庞大,装备如此精良的军队,而且还不影响民生,这多亏了登莱那越做越红火的海盐和海鲜产业,此外还有招远的金矿,如果仅靠农业税的话,别说登莱这两府之地,就算是整个山东要养这么多精兵都会很吃力。登莱新军主要任务就是盯住旅顺那边,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不可能全部出动去打日本,六千步兵,一千五百骑兵,已经是极限了。倒是犯人,要多少有多少,虽说在登莱服苦役其实吃穿用度比以前在家务农还要好上十倍,但是每个人都向往自由,有机会刑期减半,然后在登莱开始新的生活,谁不乐意啊?消息一传出,各劳改营里顿时就沸腾了,被扔到劳改营来的都是那种好勇斗狠的家伙,打打杀杀最合他们胃口,看到机会来了,顿时一个个眼放绿光,争着报名!没办法,吴胜只好优中选优,从他们当中挑选出五千年轻力壮、拥有实战经验、好勇斗银的,然后发给他们横刀强弩盔甲,进行突击训练。
  登莱水师也被动员起来。由于要盯着旅顺方向,登莱水师腾不出多少力量来,沈廷扬绞尽脑汁,也只挤出霸天虎、擎天柱、威震天、霹雳火这四艘战舰,以及十几艘运输舰,相对于一支一万多人的步兵军团而言,这点船肯定是不够的。好在荷兰人的商船多得很,那十几艘运输舰负责运输粮秣兵器就行了,运送大军的任务交给荷兰人啦。
  “你说朝廷会同意吗?”忙碌的间隙,沈廷扬有些不放心的问吴胜。
  吴胜苦笑:“鬼才知道呢……我们大人你又不是不知道,出了名的不靠谱啊!”
  沈廷扬也是苦笑。对于出兵去打日本,他跟吴胜都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这一百多年来倭寇主要就是在江南肆虐,把浙江和江苏都祸害得够呛,只许你来祸害我,不许我打你?什么道理!但他们实在不看好此次行动,毕竟传统的力量是巨大的,朱元璋亲自宣布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即便大家在朝鲜狠狠打了一仗,明朝也只是将日本赶出朝鲜了事,并没有进一步还击,崇祯如果要征讨日本,肯定会招来满朝非议,他能承受住这种压力吗?
  出人意料的是,十日之后,曹化淳和吴永一起渡海而来,当着山东官吏缙绅的面宣读崇祯的圣旨。
  圣旨词藻相当优美,骈五骊六,引经据典,看着挺享受的,但内容可一点也不优美。其核心内容就一个:你不是要抢日本吗?朕同意了,放手去抢吧!
  山东巡抚朱大典的眼珠子差点就同瞪出了眼眶,冲曹化淳嚷:“怎么可能?太祖可是亲封日本为不征之国的,圣上是不是糊涂了,竟违抗太祖的遗诏!?”
  曹化淳笑眯眯的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太祖封日本为不征之国的时候日本可没有发兵侵略过大明的藩篱,更没有跑到江南杀人放火!既然日本这么不识好歹,咱们当然要还以颜色喽!”
  杨梦龙叫:“说得好!小日本给脸不要脸,咱们将他们列为不征之国,想跟他们和平共处,他们倒好,先是跑到江南来把江南祸害了个够,被打跑了之后更是变本加厉,出动十几万大军打我们的小弟,这口气谁咽得下?以前是连年兵灾连结,大明实力大损,我们拿他们没办法,现在大明兵精甲利,再不出出这口恶气,更待何时!”
  朱大典挥舞着手臂叫:“元朝两度讨伐日本,结果都是全军覆没,大明眼下国事艰难,经得起这样的挫折么?不行,老夫要入京面圣,让皇上收回成命,大明不能重蹈前朝的覆辙!”
  杨梦龙嘿嘿一笑:“蒙古人打不下日本,可不代表我也打不下,老子自带兵以来,还从来没有输过,这次也不例外!”扭头对吴胜和沈廷扬说:“作好准备,红夷的船一到马上出发,动作快点,白花花的银子和黄澄澄的铜钱在等着我们呢!”
  登莱新军将领轰然应喏,各自去忙活了。
  山东官吏面面相觑,朱大典被气得浑身发抖。杨梦龙懒得理这帮老顽固,把曹化淳拉到一边,压低声音问:“京城里的局势如何?”
  曹化淳苦笑:“还能如何?都乱成一锅粥了。晋商八大姓丧尽天良,坏事做绝,肃毅侯不得不痛下杀手,将他们满门抄斩,此事在京城掀起惊涛骇浪,无数言官御史纷纷上书弹赅肃毅侯见财起意,眼红晋商的财富,故意罗织罪名……”
  杨梦龙破口大骂:“那帮家伙脑子进屎了是吧!”
  曹化淳叹息:“那帮家伙完全就是为反对而反对的,肃毅侯把证据都摆到他们面前了,就连八大家也如实招供了,他们还是当没看到,只顾着自说自话的弹赅肃毅侯,把皇上气得不轻,一连罢了好几个御史的官,总算让他们学聪明了一点。可即便是这样,弹赅肃毅侯的奏折仍然跟雪片一样飞过来,咱家每天都要指挥人手抬好几筐出去烧掉。没办法,晋商八大家经营了数代人,朝廷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们的人,看到主人落网了,这些狗当然要跳出来咬人。皇上有点招架不住了,所以才冒天下之大不讳让侯爷您领兵征讨日本,一来替神宗皇帝出出朝鲜被侵略的恶气,二来也转移一下那帮疯狂的注意力,继续让他们这样疯狂地咬肃毅侯,准出事!”
  杨梦龙连连点头:“明白,明白!肃毅侯就是太善良了,所以才会被那帮疯狂欺负,怎么不见他们来咬我?”
  曹化淳翻了个白眼,你老人家急眼了敢拔狗腿刀砍兵部尚书,上朝的时候当着皇上的面也敢用象牙笏扇言官的脸,如果说言官是疯狗,你老人家就是恶狼,谁敢咬你哪!当然,这话不能说,说了朋友就没得做了,他笑着说:“肃毅侯在边关大破鞑子,杀伤俘敌过十万,实乃蓝玉之后边事第一功,举国为之振奋。冠军侯与肃毅侯乃绝代双骄,此番征讨日本,战绩必不在肃毅侯之下,咱家在这里这祝冠军侯旗开得胜!”
  杨梦龙哈哈大笑:“这话我爱听!”压低声音对曹化淳说:“回头给你弄几万两银子回来当零花钱。”
  曹化淳吓了一跳:“别别别,几万两实在太多了,咱家可不敢收,一万两就够了!”
  杨梦龙说:“看运气,缴获少的话分你一万,多的话分你三万!”
  曹化淳连声道谢,心里暗说如果卢象升也能像杨梦龙这样圆滑,肯拿一部份银子出来堵那帮疯狗的嘴的话,现在只怕满朝文武都在给他唱赞歌啦!可惜卢象升太正直了,不肯做这种事情,这世道啊,正直的人总是容易吃亏!
  送走了曹化淳,登莱新军马上进入一级战备,大批工人昼夜两班倒,将堆积如山的弓弩、利箭、盔甲、粮秣、炮弹、炸药一一运上船。几天之后,荷兰人调集的两百多艘商船抵达烟台,登莱新军和虎兵营共九千人,再加上五千从军的犯人登船,庞大的舰队从烟台港中倾泄而出,直奔东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