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都市>藏玉纳珠> 藏玉纳珠_分卷阅读_158

藏玉纳珠_分卷阅读_158

  此番尧暮野提出的条件为何有他,范青云是心知肚明,若真是去了,只怕下场比死还悲惨。所以破釜沉舟也要试一试,劝动皇帝网开一面。
  他本是庶民出身,并无靠山,为今之计,也只有利用这皇家与尧家的勾心斗角,倾力自救。
  君臣二人相谈了许久。范青云退下后,皇帝又单独召见了白水流。等白水流从皇宫中出来时,不复平日里的潇洒,脸色有些发青,步伐甚是沉重。
  第二日早朝,圣上颁下圣旨,白崇作战不力,尽丧水军,有辱国格,当朝问斩,以儆效尤。立时便有皇宫侍卫进入大殿,将已经瘫软在地的白崇拖到皇宫外,一刀斩了头颅。白水流在一片,面色沉重,不发一言。
  圣上又颁布圣旨,尧府满门忠烈,尧暮野为魏朝镇守漠北,圣上怜惜尧夫人,派兵护送尧夫人和其长子到漠北,让其一家团聚。
  下朝后,立即有皇宫和侍卫准备了车马,到了尧府,将尧夫人和其长子恭请上车,然后出了京城。侍卫领了旨意,知道时间紧迫,除了在几处大驿站稍事停留,补充些饮水吃食,日夜兼行,只用了平时一半的时间便来到漠北。
  尧暮野也得了消息率着侍卫出了小城,远远过来迎接母亲和大哥。玉珠和尧姝亭本来也要来,但是尧暮野见她们身子渐沉,不宜出行,没有同意。
  尧夫人到了漠北王府,门外候着的玉珠和尧姝亭连忙上前给老夫人请安。等进了客厅做好,尧夫人看到玉珠有了身孕,颇为欣慰。转头看到女儿的肚子还要大上几分,欣喜同时不禁也
  是脸色发青。
  但是并没有说太多的言语。
  至于那范青云,这几日芦州传来他听闻了漠北王的药酒,在家中畏罪,弃官潜逃的消息。
  这样一来,范青云自然难以扭送归京,不过要模样也也主要是为了前两个目的,如今目的达到,便心满意足,倒也不再为难圣上。
  过了三日,偌大战船五艘,便行驶往江西。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只有一更,晚上估计得累死 明天一早补上
  ☆、第181章
  尧暮野在漠北落脚的府宅并不大,待尧夫人和长兄到来后,立时便显得有些不够用了。尧暮野便将周围的府宅俱都买下打通,连成一个大宅子,足够自己,母亲,兄长和妹妹居住。
  而家宅在扩建的同时,他也在等待着江西的战果。
  当初尉迟德贤返回江西,私下寻到哥哥,述说了漠北王引贼上岸的计策后,便带着漠北精锐的士兵加入了哥哥的军营之中。尉迟老将军按照漠北王的办法不断后撤,果然引得寇岛水贼离水上岸,紧追在将军的后面,一直追到了重镇舟山。
  虽然是计策,可是看到一路上寇岛水贼烧杀掠夺,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尉迟老将军也是心中愧疚,不时追问弟弟是否可以反攻。尉迟德贤总是摇头,说寇贼士气正盛,离战船也不够远,还不到反攻的时机。
  老将军没有说什么,他知道这其实就是漠北王的意思,弟弟不过在等待着漠北王的指令。
  而圣上这时也是接连下旨,指责他抵抗不力,致使魏朝土地沦丧,百姓无辜屠戮,措辞越来越严厉。尉迟老将军压力甚大,原本甚是富态的脸庞变得干瘪,几天功夫便露出了高高的颧骨。
  寇岛水贼围攻舟山十余日后,死伤不少人连舟山的墙头都爬不上。
  等到尧暮野支援的海船带着大批精干捣毁了寇岛在近海的几处据点后,终于卸了士气,绕开舟山,开始准备回撤布防。尉迟德贤手扒围墙,看到水贼军形不齐地退去后,转身对一旁同在观看的哥哥说道:“敌心已散,可以进攻了。”
  尉迟老将军这些天已按捺不住,若非自己手下的士兵经过连场挫败,早就军心尽失,不堪重用,而他又指挥不动弟弟带来的漠北王的精锐,他早就杀出城去了。听到弟弟终于同意攻打敌军,他连忙将手下几个将军召来,命令晚上出兵,趁夜攻打寇岛水贼。几个将军听了面面相觑,迟疑了片刻才接下了命令。尉迟老将军也知道这些人已经是惊弓之鸟,只能充充人数撑下场面,作战还是要靠弟弟带来的那些精锐。
  夜里,听过探马回报,寇岛水贼走的并不远,就驻扎在南边十五里外的。尉迟德贤和尉迟老将军各自率领着士兵悄悄地开出城去,直奔敌军的宿营之地。尉迟德贤和尉迟老将军一马当先,统帅着漠北的精锐和水军中选出的敢战之士冲向敌营,几箭射死看守营门的士兵,合力将营门推开,一群虎狼之兵便冲进了军营,一边杀敌一边投掷火把点燃敌营。
  寇岛水贼完全未想过魏兵会夜袭军营,被打个措手不及,许多水贼在睡梦中便被砍了头颅。主帅被冲天的喊杀声惊醒,铠甲也来不及披上,慌忙出了帅帐,招呼侍卫抵抗。尉迟德贤正往帅帐冲杀而来,一眼看见一个男子正指挥士兵,想来不是主帅也是将军,于是带着几个人冲了过去,将他和侍卫们一起砍倒,然后高声喝叫着寇岛水贼的主帅已死。
  寇岛水贼只见营中到处是火光和厮杀声,外面影影憧憧也俱是魏兵,也不知魏朝来了多少人,加之主帅被杀,皆是无心抵抗,纷纷逃出军营。
  外面的魏兵看到水贼大败,四处逃窜,士气顿时一胜,在后面追撵水贼。厮杀了一夜,待天色已明时,尉迟德贤和老将军才下令收兵。这场大战,除了少部分水贼逃得性命,大部分都被围杀了,主帅和将军也是悉数被杀。
  芦州的圣上接到尉迟老将军的战报,得知舟山大胜,几乎全歼了寇岛的水贼,将战报啪的一下放到龙案上,哈哈大笑了三声。而世家们得到消息也皆是激动不已。
  尧暮野几乎和皇上同时得到了舟山大胜的消息,放下尉迟德贤的书信,内心也是松了一口气。思忖片刻,他抬笔分别给尉迟德贤和尉迟老将军写了一封信。
  信中除了恭喜尉迟老将军,还提醒他此次白家损失惨重,白崇被杀,白家耗费无数才在军中积攒出来的势力一下子被打成了碎片。圣上不得不出逃芦州,也是大大损失了颜面,而且还不得已向自己妥协。圣上和白侯皆非宽容大度之人,现在外敌既倒,难免会秋后算账,说不得就成了替罪的羔羊。是以,此时宜向南进军,追杀寇岛残存的水贼,切记不可去芦州面圣。
  给尉迟德贤的信中,则写了自己的担忧,嘱咐他一定不能让尉迟老将军去芦州。
  几日后,尉迟老将军果然收到了圣旨。圣旨中说尉迟老将军不愧是国之栋梁,此次大胜让朕心甚慰,嘱咐其将兵权交给几位将军,然后到芦州面圣。
  尉迟德贤坚决不同意哥哥去芦州,而尉迟老将军却是铁了心肠要去面圣。
  “我尉迟家乃是庶族出身,先帝提拔我于军伍之中,更是屡次施恩,给我以高官厚禄,我尉迟家才有今日。当今圣上亦未曾亏待与我,使我得养天年。此次先败后胜,圣上亦当知道白侯当时所为的不是,必不会亏待忠心卫国之士。况且圣上乃国之根本,岂可因一己之私而不遵圣命?”
  尉迟德贤紧锁眉头,沉吟了半响道:“我陪哥哥同去。”
  可是老将军却按着他的肩旁打量他许久,终于松口道:“看着你终于长大,成为可堪一用的帅才,哥哥也算得起九泉之下的爹娘……你立刻返回漠北,哥哥随后就到。”
  但是尉迟德贤却明显不相信哥哥的话,可是在随后的庆功酒宴上,他却被一杯酒麻翻在地,人事不省。
  待得醒来时,人却已经在千里之外,踏上漠北的回途。
  而老将军则早已经返会芦州,恭迎圣驾回京。
  尉迟德贤紧握着船舷。原来哥哥心知肚明这次返京九死一生,可是他却依然前往,便是抱了必死以报国君的决心……愚忠!愚忠!
  可是他又命人下药偷偷麻翻了自己,一连几日不得醒转,其实便是要保住心爱弟弟的性命,不肯叫他陪着自己一同送死啊!
  而留给尉迟德贤的信中也阐明了这一点,奉劝弟弟莫轻举妄动,辱没了尉迟家的英名,同时要替他照顾好妻子和一双儿女们,撑起尉迟家的门面。
  大魏的史官们在靖元这一年有些忙乱,再好的文笔也润色不出这一团糟的史实。
  先是京城被丢弃,皇帝带群臣逃亡芦州。接着在芦州的朝堂之上,以白家为首的众位臣子向老将军发难,指责他枉顾沿途百姓的性命,一味拖延战机,乃是通敌卖国之举,幸而最后迷途知返,才解了大魏的危机。
  任凭老将军怎么辩解在海路上难以战胜敌军,唯有诱敌深入的事实,也无人肯听。
  毕竟老将军的战略构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寻个妥帖的理由卸了尉迟家的军权才可以!
  最后圣上出言,老将军功过相抵,罪不至死,倒不至于如白家所言抵命相偿,然而当贬官卸掉军权以示公正。同时命老将军召回他的弟弟尉迟德贤以待圣命定夺。
  戎马一生的老将军听了皇帝之言后,缓缓看了一眼满朝的文武,这些官员们身在后方,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因为吸食五石散而变得脸色愈加苍白,世家互相包庇把持朝政,这样的魏朝还能经历几次这样的累累危机?
  老将军慢慢站起身来,缓缓开口,痛斥白家排除异己,陷害忠良的龌龊野心,同时追问皇上,在这乌烟瘴气的朝堂之上,可会觉得龙椅比以前安稳了?
  在慷慨陈词后,老将军竟然飞身跃起,一头撞死在了庭柱之上,以死明志!
  历朝都是文官死谏,而到了魏朝却逼死了武官,也算开了另类先河。却叫心有正义的史官难以琢磨下笔。
  可是民间的正义之士,却毫无顾忌,关于尉迟老将军的传记,传得街头巷尾都是,一时间老将军然俨然是岳武穆现世的翻版,重演了一遍的忠义悲剧!
  当尉迟老将军的死讯传到了漠北时,尉迟德贤只是木着一张脸,连半滴眼泪都没有掉,只是整个人越发的沉默,甚至几日都不发一言。
  尧姝亭见此情形,不禁为他担忧,偷偷说给了嫂嫂,问她该如何劝慰自己的丈夫。
  玉珠叹了一口气,知道如尉迟德贤这样性子的人,又怎么能劝得动?他不说话,乃是心内憋着一团火,只有这团火可以任意肆虐烧灼了大魏的半边天时,才能松缓了满腔的悲愤吧?
  同时漠北的守军也在不断扩充,不到一年的时间,北部就扩充出了许多的城镇。
  漠北王牢牢把握住漠北的控制权,扩充田地,挖建水渠,兴建矿藏,开挖铁矿。
  尧家在漠北称雄的地位悍然不可摇动!
  这年冬天后,当初被商人高价收粮的弊端立显。北地许多地方闹了粮灾。
  而各地运送粮食的道理,突然被魏庭封闭,就如玉珠当初担忧的那般,魏朝果然是想要活活饿死这头北方的猛虎!幸而玉珠在早早囤粮的同时,又命人在靠近温泉的山窝地带,大片种植红薯。
  这时效仿西北老家的做法,那里的土地远比北方更加贫瘠,只有这种作物,可以充作谷物之一半。
  而靠近温泉的大片农田,温暖的气候如若春天一般,红薯五个多月左右便都成熟了。虽然是冬种,可是开春的时候俱是成熟了,大大缓解了粮灾的灾情,也挨过了春天青黄不接之时。
  是以西北并没有出现灾民流离失所,纷纷逃离北方的情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