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苏厨> 苏厨 第672节

苏厨 第672节

  看着一大两小朝教室兴冲冲走去的背影,张敦礼都傻了,王彦弼,刚刚过来的时候你不是还闹扁罐今天可以放假你也要放来着?这么快就叛变了?!
  第九百九十三章 论教育
  课堂挺大,一样有黑板和粉笔,然后是一人一桌,不少孩子已经在做课前准备了。
  扁罐和王彦弼有小妹开小灶,学习得非常快,扁罐四岁就已经会万以内的珠心算,不断跳年级,现在已经差不多到五年级了。
  苏油扫了一眼课室,大部分孩子年纪都在十一二岁,比扁罐和王彦弼大多了。
  扁罐本来不满意上课的,现在却得意地宣称:“今天我爹爹陪我上课!”
  苏油只好和蔼地跟大家点头:“各位同窗好。”
  扁罐的爸爸是重臣孩子们知道,但是对重臣有多重就并没有什么概念了,因此最多也只是点头喊了声叔叔好完事儿。
  扁罐来到自己的桌子上坐好,苏油也坐在旁边,然后打开自己的包包,取出文具盒子,砚台,贴子,开始磨墨。
  扁罐也在一边摸出课本早读,苏油将墨磨好,开始闭目养神。
  扁罐有些好奇:“爹爹你这是做什么?”
  苏油闭着眼睛:“平心静气,上课前抛开一切胡思乱想的念头,为接下来专心听讲做准备,这可是爹爹读书的诀窍哦。”
  扁罐觉得这一招不错,将书读完,也跟着学了起来。
  其它同学也有样学样,别的不说,扁罐的爹爹科举名次可是探花,学习方面的事情,跟着做就对了。
  等到教授来到课堂,见到一帮子学生坐得端端正正的闭目养神,扁罐的旁边还有一个大人,不由得一愣,然后看年纪相貌,立刻就想到了这位一定是保和殿大学士苏油苏少保。
  赶紧来到苏油身边:“呃……是苏学士吗?”
  苏油睁开眼,见面前是一个年轻人,约莫二十六七年岁,也赶紧站起身来,深施一礼:“我是苏子超的父亲苏油,子超多蒙先生教育,苏油有礼了。”
  教授赶紧还礼:“不敢不敢,学士这是……”
  苏油说道:“子超昨日说先生准假,让他陪我几天,我想着干脆来学校,这样陪也陪了,学也学了,岂不是两全其美?放心,我就是找个地方写些东西,绝不干涉先生教学。”
  教授顿时觉得苏油的脑袋上有两支看不见的角,恶魔父亲啊这是……
  难怪人家苏家人读书这么了得,你看看,万里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陪孩子上学!
  说道:“在下的学问,和学士比起来,那简直就是萤火敢于皓月争辉,就怕学士听了笑掉大牙。”
  苏油说道:“不会不会,经义这东西多年不用,已经生疏了好多,而且读一遍就多一遍体会,正好跟着孩子复习复习。”
  年轻教授只好说道:“那学士你自便,我这就开课。”
  苏油再施一礼:“课堂之上,师长最尊,先生请了。”
  等到教授回到讲座,扁罐喊了一声:“起立!”看样子还是班上的小头目。
  接下来就是行礼问安的日常,苏油也跟着照做,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坐下,开始写给赵顼的条陈。
  年轻人的课讲得相当不错,完全不是普通年轻士人的水平,苏油想想也是,蜀国公主都放心丢自己的孩子在这里学习,水平肯定是差不了的。
  课程内容也不深,苏油手底下运笔如飞,偶尔听先生讲到精要之处,挂一耳朵听听。
  教授的讲解声,孩子们的诵读声,学习的氛围让苏油如有神助,感觉今天写文章状态非常好。
  教育,也是苏油要讲的十件大事之一,在学校里写这个,那是正好。
  华夏民族,对教育的重视,估计是如今所有国家当中最高的。
  但是华夏民族,多是从“教”“学”两方面分别阐述,却没有将之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
  因此对于教育的理论总结,尚有一些欠缺和偏差。
  苏油的奏章里边,将教育合为一体,将之定义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等的社会活动。
  这个定义,将所有的与传授和学习有关的内容都包含了进来,而不仅仅是局限在了以前的经义之上。
  以此为基础,苏油便展开了阐述,证明为何自己要对教育定义得如此宽泛。
  其实也有人意识到过这一点,所谓子承父业,克绍箕裘这些词语,其实也包含了教育的内容在里边,不过没有人专门论述而已。
  孩子学会了父亲的技能,生活方式,到能够独自立业成家,自己养活自己,传宗接代,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个过程,是大宋稳定和发展的基石,你能说这不是教育的内涵吗?
  要把这些包含进去,这就要先说到教育的根本价值和意义。
  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
  培养和养育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动力;
  培养合格的国民,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知识,创造精神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国家和民族兴旺,促进人的发展,人类的发展,世界的发展,直到文明的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就是塑造和凝聚人格的过程;而大宋的教育,理所应当就是塑造和凝聚华夏民族人格的过程。
  而所有华夏民族的人,其人格再凝聚起来,就成了大宋的国格。
  因此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教育,是改变国家素质和气质最重要的东西。
  故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之后,接着就是讲述大宋教育的现状。
  现状肯定是让苏油不满意的。
  目的不明确、组织不规范、计划不长远、系统不完善。
  就这样了,教育还不普及,受教育的人才比例太小,效率不高,层次不够,难以达到上边所述的根本价值的实现,难以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
  而最大的不满意,就是如今的教育,甚至背离了教育的根本价值。
  士农工商军,各行各业,在职业技能上都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而如今的大宋的教育水平,仅仅将目光放在了行政人才的培养之上,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提升。
  几乎可以这样说,完整的教育体系,放眼如今的天下,只有一个地方具备——眉山。
  所以眉山如今开始涌现出各行各业的人才,进而辐射到蜀中,陕西,荆湖,甚至南海。
  而这些接受过完整教育体系的人才,体现出来的能力和素质,也在这些地区的蓬勃发展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和福建路昌盛的私学教育不同的是,眉山的教育体系,培育的不光光是行政人才,文学人才,史哲人才,因此眉山人的出路更多更广,而不是非得要谋取进士高第之后,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
  让每一个人受到教育,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出专业的技能,能够创造出社会价值,差不多是眉山教育体系的目的所在。
  当然眉山能够做到这样,也是和经济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的,但是眉山和外路的思路有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没有一来就追求高大上全。
  还是精细纯老三样,落实到现在教育上,就要适应大宋如今的实际——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再慢慢提升这个程度的下限,事情就能够做起来了。
  这就要涉及到教育的分类了。
  从层次上说,可以分为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从资源提供者来说,可分为家学,官学,私学。
  从程度上来说,可以分为普及教育和专业教育。
  大宋的教育事业需要实现的目标,从政治层面上说,就是要努力扩大受教育人口,全面提升国民受教育水平,努力提高国民素质,凝聚国家气质和国格,建立完善全面的教育网络体系,逐渐深化教育水平,细化教育门类,扩大教育规模,形成教育制度。
  全面理解了这些,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就纲举而目张了。
  第九百九十四章 乒乓球
  教育事业可以说是苏油来到这世界上干的老本行,土地庙的一帮孩子还是他亲手带出来的,这一动笔就停不下来。
  心思渐渐从一边听课一边书写,转到了全神贯注阐述主张,直到扁罐轻轻拉他的袖子,苏油才抬起头来,却见全班人都看着他。
  扁罐低声说道:“爹爹,散学了。”
  “哦。”苏油这才反应过来:“不好意思,写得入神了。”
  年轻教授趁机教育孩子们:“同窗们都看到没有,这就叫专心致志,大家要是都有学士这样的治学精神,何愁自己的功课不能长进?”
  苏油起身拱手:“耽误先生了。”
  扁罐适时喊了一声:“下课起立。”
  所有学生一起站起来:“恭送先生。”
  一声“散堂”,所有学生都一溜烟跑没影了。
  年轻教授这才过来和苏油行礼:“没想到学士会来,怠慢了。”
  “没有没有。”苏油赶紧客气:“外放数年,扁罐的学业也不知道如何?没给先生添麻烦吧?”
  教授说道:“家学渊源啊,听闻学士生而知之,我看扁……子超也不错,闻一知十,别看年纪小,却敢于发问,问题问得也比一干同窗来得深刻。”
  “这所学校,以理学为基,很多文字之外的东西我也不懂,也还在学习呢。”
  “致用,经世,明道,循序渐进,自打来到学校,也感觉自己颇有所得。”
  苏油问道:“未知先生名讳?课程讲授得极好,也能见蜀学的一些渊源,不知道先生是自学的还是有师传?想来也不是寻常学子。”
  “不敢。”年轻人躬身施礼:“在下陈师道,字履常。”
  靠!苏油脱口而出:“原来你就是闭门觅句陈无己!”
  陈师道苦笑道:“恶名连学士都知道了。”
  苏油问道:“你却如何来到了这里?是被大苏连累了?”
  陈师道是苏轼的铁杆粉丝,历史上著名的“苏门六君子”之一,后来成为了江西诗派的创始人之一。
  两年前,苏轼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如今却跑来希望小学当教师,历史真是面目全非了。
  历史评价他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诗词风格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
  说白了就是穷,连妻儿都还是岳父养着。
  陈师道说道:“夫子离开徐州之时,对张驸马推荐了我,尉氏生活比汴京徐州轻快得多,现在一家人也算是足得温饱了。”
  陈师道是标准的文人,苏油要是不问,怕是他根本就不会说自己的姓名来历,即便聊到现在,也一点没有干请求进的意思,而且也没有一点谄媚的味道。
  苏油也不好多说什么:“这就好,毕竟士大夫修身齐家就是本份,照顾妻儿本就是男人应尽的责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