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苏厨> 苏厨 第997节

苏厨 第997节

  “安石相公执政时期,百姓生活虽然未见改观,甚至有所恶化,但大宋的国用,毕竟已经有了充分的积累,变法已经有了长足的经验和教训。这些,却是有历年岁入数据可查的。”
  “于是先帝自元丰开始,吸取教训,锐意整改,旌善去恶,劳心勠力,使诸法趋良。”
  “这才有了如今我大宋的大好局面。”
  “只可惜未尽全功,捐弃天下。”
  “太皇太后携陛下临制,未及哀毁,先念烝民,继续改良新法,施惠群黎。”
  “这,才是先帝近二十年改革的正确定论。”
  “章大哥先随安石相公,再从先帝,对一路改革的艰辛毁誉,当有感于心。”
  “作为如今朝中对新法举措最熟悉的人,这个时候不是更应当助太皇太后与陛下,恢弘先帝遗志,致大宋于富强吗?”
  “司马学士对新法诸多成见,正要章大哥这样的人与之在朝明辨;而且不要忘了,朝堂之上,还有吕公那样精熟时务的老臣。”
  “太皇太后和陛下,本不是章大哥的阻碍,因此你要去争取他们,将为什么要变法的道理,辨析个清楚明白。”
  “党争意气,绝不是国朝兴盛该有的现象,但是政争求实,我觉得完全可以。”
  “大家各备阙失,以资砥砺,其目的,不是要把人都搞下去,而是要把国家搞上去。”
  “否则覆巢之下,安得完卵?别忘了,辽人还在都亭驿等着我去谈判呢。”
  “致君于尧舜,致天下于太平,这才是士大夫的责任。”
  “章大哥,你有宰执之才,也一直以天下自任,那就更要善保有用之身,千万不要走进了牛角尖,更不要落入旁人拉你共同覆灭的圈套。”
  “如果说我是说客,那我也认,因为我今天是为天下人,来做这个说客。”
  章惇再次摘了一颗葡萄放入嘴里,不过这一次咀嚼得慢了很多:“如果我答应做到了明润所言的这些,明润你支持我吗?”
  苏油说道:“不管你答不答应,这次风波,我都会尽力陈说太皇太后与陛下,留章大哥于朝中,因为你没有什么可去的过失。”
  “待司马学士、吕公去后,章大哥便是待选宰执。”
  “那你呢?”
  “有章大哥在朝支持,我就可以安心去河北,去完成先帝的遗愿……”
  见章惇想开口,苏油赶紧制止:“你别跟我抢,因为我觉得自己远比你更适合。”
  章惇终于服了,忍住内心激荡:“愚兄平生未让一人,今日得蒙明润点拨,乃全宗族,不得不谢也。”
  苏油不禁好笑:“谢都谢得这么矫情,何至于?我也不领。”
  “不过与人相争的时候,注意点风度。处理公事还带上情绪,本身就先落了下乘。”
  “太皇太后和陛下那里,更需要留心自己的态度,章大哥你最容易中的圈套,就是压不住脾气,被有心人将矛头带偏到惹不得的人身上,然后被群起而攻。”
  说完开始鄙视章惇,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皮囊看似神仙中人,怎么里边却是一点就着的性情?你这是肝火上炎,动辄易怒。要不跟我去一趟宁善堂,让我家仙卿给你调理调理?”
  章惇呵呵冷笑:“你家家主是姓石还是姓苏?连名医之家这种话都敢宣诸于口,畏妻如暴虎者,当世无逾苏明润。”
  苏油也跟着呵呵冷笑:“刚刚不知道谁是吃葡萄都忘了吐籽儿,明明心境激荡,偏要强作镇定,现在又有心情揭人之短了……”
  章惇顿时大窘:“还不是你纵横家学,巧舌如簧!我本来已经准备拼个鱼死网破,却被你一番说辞断丧了斗志!”
  苏油笑道:“该坚持的,是先帝的日新之意,却不是连纠偏改良的勇气都提不起来。”
  “可以理屈,可以义动,闻过则改,不待晨夕。这一点上,无论是安石相公,子厚大哥,还是我,其实都逊先帝远矣……”
  这次看戏活动过后,章惇终于深挖根源,端正态度,深刻意识到了自己思想上的不足,拿起了理学辩证法的思想武器,重新武装了自己,积极展开了自我批评,用自己曾经连状元堂侄儿的文笔都看不上的文笔,认真写了一篇《关于章惇同志在变法时期工作失误之自我反省》的大文章。
  事情是这么个事情,但是文章的真实题目是《新法十五年利弊札子》。
  文章按照苏油提供的思路,对变法十五年的得失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说明,对十五年来的立法,变革,推行,改良过程,进行了全面而客观的展示。
  文中列举了十五年变法当中一些关键节点时期,国家当时的现实状况,强调在强敌环视,国库空虚,三冗积弊,屡战屡败,连年受灾的客观条件下,安石相公变法的必要性。
  虽然在变法初期,出现了聚敛过急等诸多弊病,让老百姓们过了一段苦日子,但是也为国家充实了国库,打下了后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那段时间全国百姓都勒紧了裤腰带,连皇室都削减了用度,但是大宋也因此扛过了那几年灾害频发的时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阻止了国势继续下滑的趋势。
  按住了黄河不再肆虐,逐步恢复河北,巩固了青唐、陕西、横山一线,平定了西南、梅山、交趾,整修了漕运,开发了两浙,荆湖。
  百姓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大宋,也终于在痛苦中涅槃重生。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神宗
  有了基础,大宋开始重启发展之路,尤其在先帝独断乾纲期间,随着大宋国势日益强盛,也在一步步地重新减轻百姓负担,调整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税收制度、行政结构、经济结构、军事结构、战略部署,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胜利。
  从举步维艰到脚步轻快,从包袱沉重到摆脱负担,从身体羸弱到筋强骨健,从狐疑畏缩到自信昂扬。
  文章里从新法立法,施行,用人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刻反思,过就是过,新党第一次正视了这个问题,不再遮掩,大方承认。
  大方承认的底气,就来自于他们后来取得的成绩。
  章惇详细列举了变法十五年来的巨大成就,工业从无到有,不算新宋和东胜两洲飞地,国土面积扩大了四分之一,财政收入从一亿贯增加到了两亿贯,金银铜铁产量翻了五番,耕地面积从庆历末年的两百多万顷,恢复到了四百多万顷,接着增加到了八百多万顷!
  漕运纲粮,从一年输送三百万石到最高一年输送一千两百万石,国家每年盈余从七百万贯增加到两千万贯,国库总余长期保持在六千万贯之上。
  这还不算重新充实的封桩库,新添的元丰库!
  新军从最初三百人扩大到如今十万人,冗兵从举国八十万人减少到了五十万人,厢军完全裁撤,水师从内河弱旅变成了拥有南洋、北洋两支舰队,战马从四万匹增加到了三十万匹。
  官员的俸禄得以增加,百姓的生活日益改善,人口从一亿增加到一亿五千万,而其中五等户以下比例从四成减少到了三成。
  大宋毫无疑问,已经被先帝打造成了一个盛世,哪怕面对文景、贞观、开元,也毫无愧色的盛世!
  这就是十五年来变法的巨大成果!
  在这样的成就之下,太皇太后和陛下秉承先帝遗志,决意将改革的步伐,从蜀中、汴京、两浙、南海、宁夏、河西,继续推进到京东京西、河东河北、江南淮南、两广福建,臣是大力拥护的。
  同时大宋应该调整国策,反哺曾经为国家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善良百姓,解除变法初期为全面战争所作的过度准备,将国家政策从集资备战,调整到宽养民力上来。
  然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故保甲可废,州郡治安之力不可废;
  青苗可废,贫苦扶持之策不可废;
  义仓可废,粮秣充积之计不可废;
  保马可废,军马保育之政不可废;
  免役可废,水利交通之营不可废;
  市易可废,国用赋税之征不可废;
  义勇可废,强军振旅之基不可废;
  方田可废,抑止兼并之行不可废!
  改良新法,不是逸官驰政;
  进贤退恶,不是排除异己;
  刷新朝政,不在大言无实;
  保国安民,不在短视一时!
  苏油见到这篇奏章,不由得击节叫好,好一个章子厚,这才是大宋真宰相该有的水平!
  这篇奏章,立即将改革派划分出了两个阵营,将实心为了国家强盛选择改革的那帮人,与借由赞助新法,希图幸进的那帮人,完全区分开来。
  改革派相比保守派,吃亏就吃亏在文章不行,王安石吕惠卿一去,在这上头除了蔡卞这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家伙,剩下的基本全是弱鸡。
  章惇这道奏章一上,改革派中比较实心任事的那一帮子,老臣如韩缜、沈括、曾布、新进如蔡卞,尤其是两个手握大军功的将领——王韶和种谔,都或明或暗地站到了章惇的一边。
  而吕惠卿、邓绾、蔡确、邢恕、李定、苏亶等,被大家区分了出来。
  其中吕惠卿本来能力相当不错,但是因为诋毁王安石,欺师灭祖这黑锅没法洗。
  而邢恕则完全是因为投靠蔡确站错了队,本来是保守派那边的人,却也被划到了背锅侠的阵营。
  苏油也暗自出力不少,不说别的,就章惇那边一大帮子,七个里头除了韩缜,个个都跟他交情深厚。
  改革派之前一盘散沙,完全是树倒猢狲散的态势,经此一整合后,朝局顿时翻然一变。
  这些人的力量加在了一起,让所有人都不得不重新重视起来。
  章惇的论调,百分之八十都和苏油一贯的言行相契合,将苏油在熙宁元丰年间的成果当做改革派的成果列举出来,苏油没有提出一丁点的异议。
  蔡京就曾经讥笑章子厚的脸皮名副其实,被苏油严厉制止,并且明确声明那些成果本来就是在王相公和先帝的领导下取得的。
  这话真是一点毛病都没有,因为苏油一向干的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
  但是只要那颗羊头还在那里挂着,哪怕它已经臭了,“奉行新法,人性改良”八个字,依旧是得到王安石和赵顼认可的,依旧是在他们的领导关怀下进行的。
  因为王安石是苏油施展这些措施时的宰执,赵顼是皇帝,是顶头上司,老二和老大。
  就这么简单。
  这就是政治。
  而远在金陵的王安石,在看到这篇奏章之后,更是老怀大慰。
  章惇闪亮耀眼的果断登场,立刻重新整合了眼看就要覆没的改革派势力,形成了一股新的政治力量,客观合理评价了赵顼和安石相公的变法成就,至少定义在了七三开,让王安石也不禁感叹——侥天之幸,吾辈尚存。
  这个定性一旦形成,那今后大宋改革的成就越大,作为开创者和奠基人,王安石留在历史上的形象,就会更加的光辉与崇高。
  于是王安石给章惇去了一封长信,好好勉励了老章一番,并且送去了自己潜心多年研究的心得——《经济论》。
  而对于高滔滔来说,平衡朝政才是最重要的。
  之前改革派宣称的“改道”之说,确实让她异常恼怒。
  然后章惇将自己从里边摘了出来,用一封精辟的奏章表示——坚决拥护太皇太后。
  这封奏章给了高滔滔最大的理论武器。
  新法的践行者都说,太皇太后没有改道,只是改良新法的不当之处,这本就是先帝遗意,是和先帝一条心,是沿着先帝的既定方针路线继续正确前进不动摇,让高滔滔受到的阻力一下子去掉了一大半!
  高滔滔也是水准之上的政治家,立刻敏锐地察觉到了平衡朝局的最佳方案。
  三派兼用!最大多数人的支持!
  赵顼政治成熟之后,不止一次跟高滔滔闲聊过这个话题,曾经好几次想要启用苏轼,就是明证。
  然而都被王珪、蔡确,甚至大苏的亲小幺叔出手给抹杀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