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全球战国> 第437章 后勤保障无碍

第437章 后勤保障无碍

  俗话说四大天王有五个。这次大明三路征伐蒙古,其实真按出兵路线来说,也有四路。
  第一路自然是辽镇,出兵四万,领兵大将为杜松和萧伯芝等人。这一路兵虽少,但却几乎都是辽镇各大将领的家丁:辽镇是明末军阀化最早的地方,虽说朱由栋在女真刚刚建国后就迅速将其拍死,而且这些年来尽力给九边重镇发放足额军饷以遏止军镇战兵家丁化。但是辽镇这个地方太特殊了:地盘和人口都相当于关内的一个中等省份,但却没有完整的民政官僚机构,整个儿都是一个大军镇,加之这里的黑土地又是那么幅员辽阔。所以,这个地方的将领待的时间久了,都不可避免的拥有大量家丁。
  这次户部等三部门联合核查兵员素质,辽镇的兵员合格率虽然很一般,但是在九边重镇中,合格人数却是最多的:基本都是各镇守大将的家丁。
  第二路则是蓟镇、京营、腾骧四卫以及部分新军了。其统帅是曹文诏,麾下有毛文龙、黄得功等将领。作为拱卫北京的重镇,蓟镇的军阀化是相对较轻的,但由此也导致蓟镇的士兵这次通过率偏低。整个蓟镇这次只有一万三千余名战兵被考核通过。加上京营、腾骧四卫等部队,也不足三万人。在得到曹文诏和黄得功的两个新军镇加盟后,这支部队的战兵是六万人。
  第三路,当然是满桂统帅的西路军。因为这一路的进攻路线最远,所以配备的兵力最多。除了三个新军镇的四万五千人外,还有单独抽调出来的五千新军骑兵,以及山西、延绥、宁夏、固原、甘肃等五个镇的士兵三万多人。共计八万八千,其统帅是满桂。
  最后一路,则是在指挥上隶属于曹文诏的中路军,但实际上却是独立进军的,宣府、大同两镇的士兵,一共是两万战兵。其统帅是大同镇总兵李如柏,麾下大将主要有贺世贤、尤世威等人。
  虽说这一路人数最少,当初在做兵力调配的时候,王象乾也曾考虑要不要适当的给这一路补强。但是军事学院的麻贵以及朱由栋都否决了王象乾的考虑。
  麻贵的理由是:大同兵不弱,而且他们这一路面对的是土默特部,相对而言战斗力比察哈尔部还要弱一些。而朱由栋嘛,作为穿越者当然知道,贺世贤、尤世威这些出身榆林的陕西人有多猛。而且虽说辽镇的四万家丁里并没有新军,但是却已经率先完成了换装。这宣大的部队,既没有换装,也没有新军助阵,到底能够打出什么水平来,也是朱由栋很想看一看的。
  所以,这一路的军队,是纯粹的大明原有战兵最后一次大规模出征。
  ……
  “大帅,前方斥候传来消息,说是蒙古人已经遁走,并在沿途的河流、水塘内放置了牛羊的尸体。”
  “哼!都是用老的招数。传令,工兵队在工部人员的指导下寻找新的水源地并打井。井水泉涌后,按照本次出兵的饮食守则,先有医疗队的人员使用显微镜监测后,再烧开冷却,给马匹服用。之后再给士兵小范围分批次服用。”
  “得令!”
  1620年3月1日,李如柏在大同誓师出征,一路之上,没有碰到任何阻碍,到了3月20日,全军已经行至河套平原中,前套的核心地域,在后世被称作包头的地方。
  “这里便是汉代的九原郡了吧?据说汉末三国时期,那无敌的飞将吕布,就是出身于此。”
  “哈哈哈,李帅虽然不是我们陕西人,但是对我们这一带的风土人情也是很熟悉的嘛。”
  “本将已经担任大同总兵很多年了嘛。”应付着笑对了一句后,李如柏又招来几个传令兵:“现在我部最前方的是哪位?”
  “回大帅,是贺人龙把总。”
  “啊,原来是贺帅家的麒麟儿。”对着旁边的贺世贤笑了一下后,李如柏对传令兵道:“给贺把总传令,今日我大军暂时停止前进,在此扎营。让他率军前出三十里进行侦查。若是能够抓几个舌头回来,那便最好不过!”
  “得令!”
  对前线的命令发出后,李如柏一边吩咐尤世威去安排全军扎营,一边又与贺世贤亲自赶往后队:本次作战,朱由栋再三叮嘱,蒙古人在军事上很难对明军予以毁灭性打击,明军要输就是输在后勤上。所以这一次出兵,四路大军的统帅,都高度重视后勤部队。一旦决定扎营后,主官安排好了庶务,第一时间都会前往后勤部队。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为穿越者,朱由栋发动这次大规模的远征,一方面是要彻底解决蒙古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对大明现有的后勤保障系统进行一次考核。
  得益于此时大明的银库有钱,粮库有粮。而且在本次户部组织的军户考核中,虽说刷掉了很多的战兵,但另一个意义上来说,本次后勤保障,就不需要征调纯粹的民夫了。
  在本次远征中,大气的皇帝给每支远征军都安排了双倍于战兵的辎重兵。所以李如柏这一路,是两万战兵,四万辎重。
  后勤人员是多了,物资也一点都不少:除了大量的米面类主食外,土豆干、红薯条、炒面等也备了很多。新鲜的肉类无法长时间存放没带多少,但是各种熏肉、肉干也带了不少。此外,得益于现在科技的进步,罐头食品也是大行其道:经过高温消毒灭菌后的,类似于后世斯帕姆的各种肉类、豆类、水果罐头也准备了许多不说。便是大军的日常饮用水,由于考虑到敌人很可能到处污染水源,所以这一次明军出征,也准备了大量的蒸馏后的玻璃瓶装水。
  如此多的物资,从内地运送到大同等出兵地点还好说。从大同出去后,草原上的所有道路都是原生态的,这就给后勤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这时候用军户而不是普通民夫做辎重兵的优势就出来了:至少在纪律性和组织性上,军户强了太多。
  “参见李帅、贺帅。”
  “嗯,今天你们这边怎么样?”
  “两位大帅,今日行军四十里,卑职所部独轮车、两轮车没有损坏。四轮大车又陷在泥地里三辆,抬出来的时候,坏了一辆。”
  “嗯,那这辆车上的物资?”
  “李帅放心,我军每日消耗的物资极大,坏了一辆车,车上的物资当天就消耗掉了。只是卑职觉得,再往里面走,这四轮大车真的是慢慢的就没有了。”
  “没有就没有了吧,给后方工部官员去信,报告我们这里的情况。让他们不要再派四轮大车来了。经过这个大半个月的行军,现在已经充分证明,独轮车、原有的两轮马车,才是最适应这里的路况的。让他们给我们送这些过来。”
  “是!”
  在关心完了车辆队伍的情况后,李如柏又来到了负责全军每日饭食的厨子队伍中。
  “诸位,今日行军,打开的各类罐头都没有问题吧?”
  “回大帅的话,今天打开的两千三百个各类罐头未见到有漏气、胀气以及变味的。今天发下去的六万瓶蒸馏水至今未接到士兵、军官们有变味的汇报。”
  “好!这大军在外,吃得好,吃的安全,才是本次出征的最重要的任务。本将在这里拜托大家,继续保持下去!”
  “是,谨遵大帅令。”
  在每天程式化的检查完后勤部队后,李如柏正想去扎营的战兵队伍那里看看,却听见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的传来。
  “大帅,前方探子来报,有蒙古人主动求见大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