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639章 提留

第639章 提留

  听官家说了那么多,也看了官家的税制改革文本,可内阁诸位还是晕晕乎乎的。
  不是说看不明白怎样操作,而是不清楚相对于原本的税率,官家这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好像对地方州府郡县有好处?不确定。虽然明面上,耕田补偿费和生产税,地方都有提溜,可官家一直以来的做法,从来没有单纯过。
  这一次单纯吗?一样不单纯。
  赵曦仔细以祥符县为例核算过,这样调整税制后,税额在整体上是有所增长的,但应该在商贾的承受范围。
  这个承受增长和承受范围,是针对现在的情况,相对于轨道贯通之前,处有过税的情况,商贾还是有便宜可占的。
  再说了,朝廷什么时候在乎过商贾?
  至于产业这块,生产税的分成、耕田补偿费、地方税收增加、产业发展政绩,多重因素叠加在一起,这需要地方官自行考量。
  而赵曦之所以给了地方州府郡县钱粮的自主权,赵曦是想让地方供养吏员和衙役…~
  “官家为何再次让地方有钱粮的自主权?”
  韩琦很疑惑。自从皇家银行开办,并遍布国朝各州府郡县后,再配合一条鞭法的实行,朝廷基本上统管了国朝的钱粮。
  连日常政务的用度,也由三司使厘定,交于皇家银行执行。
  这是大宋开朝时,赵相公制定朝廷节制地方财权政策的进一步加强。
  而现在,官家居然要对地方财政放权?
  富弼也在疑惑。
  “富相,若是地方官的俸禄移交于地方自足呢?”
  韩琦倒是没想过官家会容许地方供养军伍,在军伍这一点上,绝不容许地方插手,这是国朝的共识。
  “不可!万万不可!”
  富弼急了,官家或许真的有这样的考虑。
  富弼连招呼都没跟韩琦打,直接转身又回勤政殿了。
  一旦官员由地方供养,那怕是朝廷有对官员的任免权,官员对朝廷的认同也会逐渐淡化。
  这将是灾难!有奶便是娘,谁供养认谁,这是至理!一旦真的由地方供养了官员,官员会逐渐淡化对朝廷的归属感。
  虽然有皇家银行的节制,当地方官知道自己的俸禄与朝廷关联不大时,就是地方官与朝廷离心之时。
  势必会造成在乡党基础上,形成朋党,最终搅乱朝廷。
  “官家,地方提留是否有意让地方供养朝臣?”
  富弼着急,没有任何前缀,直接进入主题。
  “富相以为不妥?”
  “不妥!前朝衰败自地方自主起!官家,国朝初期,太宗与赵老相公,吸取前朝教训,方有国朝叠床架屋的官制。官家的官制改革,本没有从本质上朝廷供养朝臣的基础。”
  “而一旦地方提留税入,并供养朝臣,势必造成只知税入而不闻朝廷的结果。老臣恳请官家三思。早年钱粮转移,耗费无数,但朝廷始终未做调整,实不能也。如今有皇家银行汇通天下,官家切不可如此放任地方主导权。”
  “富相,朕允许地方提留,确实有让地方供养官吏的想法。并不是供养朝臣,是供养流外官。”
  “富相,如今的国朝,即便是最小的下县,想一个县衙正常运行,最少不会少于百人。从吏员到三班衙役,无一人受朝廷俸禄。而知县的俸禄又有多少?”
  “为供养诸多的吏员,郡县不得不巧立名目,增加各式各样的苛捐杂税,虽然不至于民不聊生,事实确实让子民苦不堪言。”
  “富相,朕反复提过,所谓君王,所谓臣工,没有了子民,一切都不存在。如今国朝富裕了,臣工们享受了国朝富裕的红利,而子民呢?允许地方提留税入,将郡县的流外官纳入朝廷供养的范畴,是可以有效减低子民税赋的手段。”
  “况且,任由地方另立名目供养吏员,才是真正的只知县尊而不闻朝廷。朝廷供养流外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流外官的归属感。”
  “朝廷在颁布税制改革方案时,应该一并颁布取消国朝所有地方的非朝廷制定税赋。此事既然富相已经明白了,具体诏令由内阁起草吧。”
  这是儿子主宜州后提出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赵曦本来还考虑另行处理,没想到占地增税法最终会演变到这般情形,倒是让他可以借机了。
  地方郡县的情况,富弼要比官家更熟悉。他也曾主政过地方,岂能不了解地方真实的治政。
  “官家,臣建议地方提留税入统一由州府一级统筹,并由户部对州府提留节制,一律以朝廷名义。也就是说,地方提留只在朝廷内部运转,由朝廷统一安排。”
  对于官家一系列措施,富弼真切的感受到了朝廷集权的进步,也对所谓的集权有了一番感悟。许以利,不一定要授予权。
  对此建议,赵曦不可置否。把矛盾集中在朝臣之间,朝廷却占了名头,这对于君王更有利,他自然不会反对。
  富弼组织内阁,以及三使司、户部等相关衙门,包括工坊城和讲武堂精于数术的臣工,开始拟定地方与朝廷税入提留和使用的方案。
  这样的方案,在内阁和议政中通过的很顺利。从某种意义上,这是加重了内阁和议政的权利。
  不管是分管地域的内阁,还是实际在地方治政的议政,原本是没有财政权的,朝廷制定权衡地方提留税入时,自然产生了地方议政主官在财证方面的权利······提留统筹,将有路一级会同州府一级协调执行。
  做官,一个是名,一个是权,一个是钱,归根结底是影响力的问题。而对于朝廷,则是一个控制力的问题。分管内阁、路一级主官、州府主官、户部、三使司等诸多衙门的参与,越发能体现朝廷的总领职能。
  各有所得,只不过是牺牲了原本郡县主官没有的权利而已,在事实上却解决了郡县一级主官的负担。有点皆大欢喜的意思。
  相应着,因为税入提留方案的实行,倒是促成了赵曦税制改革的顺利通过。也正是因为税入提留方案,很可能在参政中,也不会有多少反对意见。
  不知道这算不算官家的又一次不单纯的做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