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692章 官家的风传

第692章 官家的风传

  不管是西夏人的探询,还是黄头回纥的首次登门,都没有改变国朝在谋划西夏上的进度。
  经过几次探询而得不到具体信息,然后派遣了细作,想从当金山越过,或者从青塘西进,都没了回音。
  整一年也没见着大宋有什么动静,都不明白宋国到底要做什么。这时候,市井突然有了传言,说是宋国皇帝为求长生不老,方士建议在孔雀海营造祭坛······
  赵曦真的无语了。不管这是不是事实,在将来的野史记载里,真说不定有自己寻求长生不老的故事。
  “官家,要不要查一查?”
  王中正若不是知道官家在谋划什么,都要相信了。
  “你个憨货!查什么?查谁造谣?还是查是不是营造祭坛?闲的!该干嘛干嘛。”
  赵曦是有点哭笑不得,但还不至于因此而大动干戈。不就是流言嘛,自己的这一次流言,若是能让西夏放松了警惕,他还真无所谓。
  越是太多的人相信,越能发挥作用。
  这不,就连臣工都开始相信了。要说是谋划西夏,为什么近一年朝廷没有派遣军伍呢?既然有一条可以直达沙洲的路,为什么国朝一直不派兵遣将?
  “官家,撰写这些文章的士人,臣已经遣人监视了!”
  才让王中正息了查人的心思,结果高家的娘舅又上劲了,估计不止是他一人,很可能还有曹家的意思。
  “不必,人家是矫正君王得失,《时论》本来就是一个非官方针砭朝政的平台。该怎样就怎样。”
  “官家,那是刊登还是留中不发?”
  “刊登吧,不助长,也不限制。”
  也不知谁出的这鬼点子。既然有了这个势头,赵曦没必要强令压下去,就这样顺其自然吧。再说了,也正好借此机会,让大家看明白,《时论》真不是他赵曦控制的······嘿嘿,这话说的。
  “曦儿,长生之术,自秦皇开始,凡沉迷于此的君王,无一善终者。不仅仅是对于皇宫内苑,即便是对整个国朝,都将会是灾难!”
  这股风传的相当猛烈,连长居深宫不闻世事的太后娘娘也惊动了,硬等在延庆宫(赵曦新营造的内苑宫殿),等着赵曦下朝,专门为规劝官家死了求长生的心。
  也是,从史书记载,凡追求长生的帝王,多数会六亲不认,残忍暴虐,杀子弑父,让内苑血流满地。曹皇太后很担心。
  本以为,有这样一个君王那是大宋之福,这么多年也一直证明了这一点,耳边听到的都是曦儿让国朝日新月异的传闻,曦儿几乎做到了万家生佛的地步。
  好好的,怎么就生了这样的心思?这将是国朝的灾难!曹皇太后忍不住了,她也知道,如今的曦儿,在朝廷的权势,直追太祖,根本不是先皇能比的,朝堂的臣工,怕是连劝都不敢劝吧?
  更何况,就现在国朝的各项制度,曹太后看过,表面上是在分散官家的权利,实际上,确实在收拢朝廷之权于君王。她这么多年居宫中,从刘太后掌权,到后来先帝,有些事她看的比朝臣更明白。
  以前,若是君王有不当之为,朝堂恐怕早吵成浆糊了,可现在呢?曦儿直接让御史言官换了天。虽然给了另外一个阵地,可被君王控制的必然。
  曹太后真的很担心,担心曦儿刚愎自用,担心他唯我独尊,担心了独断专行,担心他从此被长生蒙蔽心窍而导致大宋的灾难!
  所以曹太后来了,就是滔娘不找她,她也需要劝谏曦儿了。
  不过曹太后一直有些怀疑,儿子怎样,她很清楚,觉得不该这样昏聩的。可在《时论》也刊登那些劝谏的文章后,她就不冷静了。
  老六家跟曦儿那是怎样的关系?非常事不可能决裂。而现在,由高家主导的《时论》居然也开始劝谏了,也就是说,曦儿求长生的念头,让他最坚固的同盟都开始分裂了。很严重!
  还有,曹太后更担心,因为高家的《时论》这样做,会导致内苑不稳······滔娘会很尴尬。这也是滔娘急匆匆的求到她那里的原因。
  这事闹的!
  赵曦遵照自己的习惯,不把工作带到生活中来。虽然有点难,但是他还是尽量这样去做了。所以,内苑的不管是嫔妃,还是宫女,包括内监,知道朝廷大事的很少,即便是皇城司,也是各司其职,严格执行保密法令。
  只是,赵曦没想到这一次居然引起这样大的动静。
  “中正,将人遣出去,看好殿门。”
  在赵曦这,是绝对杜绝内苑掺和政事的。可是今天这情况,他需要让自己人知道。但是那些下人,还是必须回避。想当年,濮王能让整个宫内千疮百孔,他不敢肯定自己的内苑就万无一失。
  “娘娘,朝廷在谋划西夏。去岁,孩儿召集讲武堂的近卫,在河西走廊另外打通一条通道,今年欲在这条通道营造十二所兵站。为这条通道运送偏师准备。”
  “现在,这条通道已经探明,可以直达西夏之沙洲、肃州一带。待来年,国朝出一偏师,直取沙洲,便可以形成整体上对西夏的包夹大势。孩儿想一举收回整个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商道。”
  “去岁西进之人数不多,尚未引起党项人的注意。而今年,不管是调集军伍,还是工程兵的数量,不太好瞒的过西夏。所以,才有了孩儿求长生之术的传言。”
  “虽然此传言并非孩儿主导,也没有推波助澜。但是,孩儿同样没有阻拦。至于《时论》,是孩儿恩准了的······这样和增加可信度。”
  “虽然这样未必能打消西夏人的疑虑,聊胜于无吧。事关重大,朝廷也只是内阁大臣与部分议政知晓,所以,孩儿未向娘娘禀报,让娘娘担心了。”
  这事闹的······曹太后也想这样感慨,滔娘也想这样感慨。
  “军国大事,老身就不掺和了。妇道人家,也不应该掺和。只要官家保持清明,老身还能多活几年。”
  曹太后还瞥了滔娘一眼······这丫头,着什么急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