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944章 意外的判断

第944章 意外的判断

  河东军出兵,从云州北上还是从娘子关东进,有个先后顺序的问题,关系到预想的战役能不能成功……
  “官家,如何杜绝云州出兵的消息传到战场?一旦云州出兵的消息传来,北辽即便是有心出击,也会罢休,甚至真的恭送燕云,后退燕山三百里。”
  不能有效杀灭北辽的有生力量,即便是北辽后退燕山以北三百里,也必将是隐患。
  朝廷原本拟定的,是逐步将草原也纳入大宋疆域,而不是留着北辽的有生力量,再给北辽东山再起的机会。
  并且,北辽后退燕山三百里,只会让大宋的边境不安靖,连年征战不断。
  大宋的国策是强内弱外,如果燕山一带征战不断,汴梁离边境太远,势必必须保留守卫燕山一带的战力。
  原本国朝西军最强,并形成了在国朝的西军势力。
  平灭北辽后,国朝的边境线将进一步加长,即便是国朝的军伍轮换,也很难避免边军最后成势的结果。
  这是整个大宋君臣不希望看到的。
  所以,这一战,必须是真的有效歼灭北辽有生力量,再利用经济手段,让草原依附于大宋存活。
  如果河东出兵会导致消息泄露,最终北辽放弃抵抗,甚至提前撤退到燕山以北,那肯定会成为后患。
  如其那样,倒不如就这样步步推进,用蚕食的方法,尽可能的消灭北辽战力。
  虽然如今国朝的番骑队有了深入草原作战的能力。但是,非吾族类,必有异心,朝廷还不敢放任番骑队到草原去……很可能会成为断线的风筝。
  王安石还是转不过观念来,还是对武将有戒心,更别提番骑队了。
  赵曦看了看王安石,没法说,也不好说什么。
  “官家,早先在开战之初,为将整个战线拉平,好保证物资供给,云州已经遣两万大军突破了蔚州灵州。”
  “如果令蔚州军北上,先行切断北辽西京和南京道的信息沟通……当然,老臣也知道不可能完全切断,只要将北辽常用的,及时的,快速的通道切断,延缓信息传递,完全可以打个时间差。”
  “只要北辽真的出兵了,只要战役开始,相互缠上了,即便北辽知晓信息,也很难脱离战场了。那时候,北辽后撤只会让战场溃败来的更快。”
  狄青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只是单纯的说战术,并没有像王安石那样带着其他意思。
  不管是不是戒备武将,朝廷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尽可能歼灭北辽的有生力量。
  其实,赵曦对于全歼北辽根本就没想过。
  契丹人是在战马上长大的民族,国朝的番骑队是有一定战力了,可数量太少。
  至于辅助番骑以及后期招募的骑兵,赵曦还真不放心。
  都是些有奶便是娘的货色,本身又对草原有执念,放出去不确定因素太大。
  真要放出去,也是在北辽完全不可能成势的情况下,才能杜绝他们转过头来攻击大宋。
  “就依狄帅的战术,一并下诏令吧!”
  狄青所说的,确实是很好的解决办法。
  国朝在河东安排的骑兵比战车兵多,后期那些招募的骑兵,几乎有八成都送到了河东,目的就是为一旦出现围剿的战机,可以快速从河东穿插绕后……
  ……
  宋辽两国的大战,在这段时间突然停下来了,战场一时间真的进入了短暂的平静。
  而两国的使臣往来相当的频繁起来,好像真的会在这种情况下签订停战契约。
  “无条件归还燕云十六州?难不成咱们几十万大军,北辽就给个燕云就行了?”
  “听说归还燕云十六州只是基础条约,朝廷要求燕山以北三百里也归我大宋了。”
  “我也听说了,好像燕山以北三百里将作为番骑队,辅助番骑等骑兵的赏赐,以草场赏赐……”
  “燕山以北三百里?那连北辽的祖地也囊括进来了。北辽朝廷会同意?就是北辽皇帝同意,契丹族的那些遗老遗少也不会同意。”
  “当然不会同意,这不是一直遣使往来嘛,就是谈这个呢。”
  “要我说呀,谈什么谈?打过去就得了,打过去了都是咱大宋的疆域。到时候,别说番骑队的兄弟们有草场,说不定我老丁也能赏赐一块草场。”
  “拉倒吧你!你会放羊还是会剪羊毛?估计连马都骑不好,你要草场做啥?”
  “多大的事!只要打过去了,北辽的俘虏不至于全部让国朝的作坊主买了吧?随便搞几个俘虏放牧就行了。”
  “说得对!应该打过去!”
  “说什么说?朝廷决定谈判,你们就是瞎嚷嚷!”
  “我觉得谈不成,说不定明天就开打了。咱们能想到的,阁老们想不到?官家想不到?”
  “也是,官家啥时候做过吃亏的事,也从来没打过败战。更别提现在的内阁一个个都深知商贾之道……”
  全线停战,各个营帐里都在议论形势,不知道到底会向那一步发展。
  各路大帅也都听到了些议论。
  “大帅,该不会真的谈判吧?咱们忙乎了这么多年,没杀几个人就结束了?战不大了?”
  “大帅,末将是才从江南北上来的,这才打了两个月战,没捞着什么功劳,白跑一趟了……”
  “大帅,到底还打不打?这都停战快一旬了,身上憋的慌,总想发两炮高兴高兴…~”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一次巡营,折可行都会被相熟的不熟的将领拉住问。
  想来其他各路大军也会是这样。
  毕竟,从开战之初,朝廷的口号就是要打到草原,瓜分草场,歼灭契丹,恢复中原王朝的辉煌。
  将士们是真的希望打到草原去,真的希望以后的羊毛不用走榷场…~
  “都歇歇心吧,养足精神,战还有的打!”
  折可行是知道方略的,所以这是绝对不能泄了将士们的士气,必须保持将士们这股劲,迎接真正的大战。
  “大帅,不是吧?末将这一营的斥候猜测,北辽那边好像在撤军,倒也不是完全撤,好像有所减少,在逐渐撤!”
  嗯?这样的消息让折可行愣了一下。
  “确定是在撤军?为何不报?”
  “大帅,不确定。斥候并未确定,只是猜测,是根据接近北辽营帐时,每天的马鸣声来猜测的。”
  “大帅,末将这营的斥候,原本是西夏贵族的奴仆,是负责养马的。因为养死几匹马,怕处死,就逃到大宋了。”
  “再后来,国朝招募新军,便入伍了,在新兵营展示了骑术,训练成了斥候。是汉人!”
  “他们的他能听出多少多少匹马鸣声来,末将不信。这几天他一直神神叨叨的说没战打了,要撤军了。”
  “末将以动摇军心惩罚他,他才跟末将说了这些。”
  能听出马鸣声的多少?折可行倒也没奇怪有这种奇人。
  早年在麟府听说过很多西夏人在战马方面的能力,还有比这更稀奇的。
  只是,北辽难道真的要撤军?
  按照朝廷的判断,北辽遣使谈判是一种放烟雾的行为,是为了掩饰接下来的大行动。
  甚至双方停战,都是在虚以委蛇。
  朝廷的方略是接下来要在北辽冲击某一点时,整个防线的其他各部,战车兵、步骑、骑兵展开一定程度的围剿。
  现在居然有情报显示北辽撤军了?
  “把此人带到帅帐!”
  折可行也顾不上再巡营了,带着亲兵回帅帐了。
  不管是他的文佐官,还是随军监察官,包括副将,所有了解朝廷方略的,都被这情报搞晕了。
  难不成官家判断出现失误了?
  若真是这样,北辽若全盘接受大宋的要求,这战或许真的就停了。
  燕云是会收复,可朝廷谋划多年的征辽计划就彻底泡汤了……
  “大帅,小的从小养马,对于马鸣声很敏感。”
  “自停战以后,小的帅本部斥候,负责监视北辽大营。由于无法靠近,北面又难以潜行过去,小的就每日在北辽大营外潜伏。”
  “北辽现在是让战马休养,而战马在休养时,会每日定时嘶鸣。由于小的少时对战马熟悉,便重点关注战马嘶鸣了。”
  “经过小的多日总结,北辽大营每日都会减少三五百匹战马,连续十几日了,从来不超千骑。并且,北辽战马远离大营的时间,不在同一时间,是分时段离开的。”
  斥候絮絮叨叨的,但折可行听明白了。
  “你确定是每日减少,还是不在同一时段?”
  “大帅,小的肯定!战马和战马的嘶鸣是不一样的!截止昨日,北辽大营撤军已经差不多一成了。”
  听到这,折可行与文佐官等人对视了一眼,眼里有抑制不住的欣喜!
  这战是肯定要打了。
  一开始听说撤军,还以为北辽真的是在批量的撤军。
  大量撤军,说明北辽真的有谈判的决心,是准备以归还燕云十六州来作为停战的筹码。
  可少量不间断的撤军,还每日不超过千骑,这说明,北辽撤军的目的,跟遣使谈判是一样的……都是想掩人耳目,都是放烟雾。
  也就是说,北辽在酝酿大行动。
  可惜的是,自己这一路不会是北辽冲击的点……或许真的像朝廷预想的那样,北辽会冲击宫帐。
  官家以身为饵的谋划真的要成功了。
  “下下去吧,继续监视,并每日奏报北辽大营的情况……”
  接下来,折可行开始撰写奏章了…~
  “大帅,斥候的猜测可行?”
  “是否可信,咱们都需要如实奏报,至于如何决断,那是中军的事。”
  “另外,本帅准备抽调战车兵一万,番骑五千增援中军……”
  “大帅……若大战真的发生,本部需要担负一路围剿的职能,减少一万五的兵力,可行?”
  倒不是质疑,只是提醒主帅。
  “现在基本可以确定,我部防区不是北辽冲击点。加上蔚州、灵州在完成堵截北辽传递情报通道后,大战一开,他们肯定会转头南下。”
  “到时候,两部合一部,西路的围剿兵力不弱,甚至还是最强的一部。”
  “到时候本部可能只需要承担西路南片即可。抽调兵力支援中军是应有之义。”
  既然主帅考虑到了,其他人也就不说什么了。毕竟中军是官家和相公所在,重要性确实比围剿更重要。
  事实上,他们西路军,真要是围剿战开始,肯定会与河东军会师,兵力不存在减弱。
  逐日减量撤军?
  “诸位如何看?”
  折可行的奏报,是实事求是的陈述,很平淡。
  “官家,臣这就向各大军征集北辽详细情况!”
  章惇明白北辽这种情况的意义。折可行部有奇人。也给各路大军提供了参考。
  说真的,现在的大宋军伍有点骄傲了……也是实力给了他们骄傲的资本。
  “撤军完全可以成建制撤,北辽这般撤军的做法,肯定不是单纯的为撤军。”
  “不过,老臣有一点不明白,既然骑兵有机动性的优势,又何必这样操作?百十里,对于骑兵转移不是多长的距离。”
  还是有疑问。文彦博提出了大家都疑惑的问题。
  “这个朕也想了。应该是北辽的战马状态问题。如果北辽冲击中军宫帐,折可行部和周桐部距离还是有些远。”
  “提前将兵力集中在中军,在冲击时,可以让疲惫的战马,短时间不至于没了战力。”
  狄青很认同官家的判断,这应该是基本的事实。
  对于折可行抽调兵力支援中军,不管是赵曦,还是随军的诸位重臣,都没有任何异议。
  判断是判断,事实是事实。虽然判断北辽可能会冲击中军,可没人敢肯定。
  所以,直到现在,还没有决定抽调兵力到中军。
  既然折可行部有了情报,抽调兵力支援中军是正确的做法。
  接下来…~
  “官家,王舜臣部和种建中部没有任何异常,还是对峙状态。周桐部有异常,不敢肯定对峙的北辽队伍是否有撤军行为。”
  “周桐奏报,这几日的北辽营帐,确实有些异常。同时,周桐部也抽调了五千战车兵,三千骑兵抵达中军。”
  这就是了,基本上应该可以确定了。
  中军宫帐就在王舜臣部和种建中部的中间。
  这样的距离,北辽没必要调集了,完全可以在冲击战开始,全部集中兵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