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明末之新帝国> 第839章 是非对错

第839章 是非对错

  第二天一早,大臣们早早就前往宫门,等候着上朝,许多大臣的衣袖里面放好了奏折,就等着上疏,弹劾皇帝这种不法的行为。
  你说你好好的皇帝不做,居然要学一个粗鲁的武人,在禁中演武,这是什么意思?这次再学汉武帝吗?还是在学正德?
  正德皇帝的庙号叫武宗,如果在任何一个朝代里面,这样一个庙号一点问题都没有,历史上在自己的帝号之中加上一个武字的皇帝,大有人在,但是在重文轻武气氛已经十分浓厚的大明朝,这可是一种十分讽刺贬低的做法。
  朱厚照他的年号叫做正德,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讽刺,这年头起名字讲究的是缺什么补什么,叫正德,自然就意味着缺德了。
  这些大臣,坏鬼得很,要恶心你,可以让你痛不欲生。
  而且大明重文轻武,认为武将就是粗鲁的武夫,就是门下的走狗,皇帝庙号里面有武字,也充满了讽刺,自从此以后,皇帝就以武为耻,有谁敢在自己的尊号或者是庙号里面称为武者?
  没有!
  现在的崇祯皇帝,居然在禁中演武,这是什么意思?大臣们憋了一肚子的气,就想找皇帝的麻烦。
  就连新上任的内阁首辅,周延儒都不例外,周延儒也都满怀激愤,他就在想,如果皇帝坚持在禁中演武,就是说明大家他看不起大家这些文臣,认为大家做得不好了,既然皇帝有这种想法,他这一个内阁首辅领袖、文臣领袖不干也罢!
  你还别说,周延儒也都不负状元之才,他连夜的写下了一篇万字的奏折,就是要批评皇帝这种不法的行为。
  这是从三皇五帝时代说起……。
  不单只是周延儒,就是朝中其他的官员,他们也都纷纷的开始计划和干活,等会规劝皇帝。
  谁知道当他们憋足了劲,准备在朝廷之上狠狠的规欠或者说是教训皇帝一顿时,他们居然在宫门之外时,就已经接到了通知,今天不上朝。
  太监通知了这一条消息,可是令他们非常的生气,昨天还找了一个借口,今天连借口都不找,直接就不上朝了,大臣们纷纷的鼓噪,叫皇帝出来,有什么事跟大家说个清楚。
  就连周延儒他也都十分的惊讶,这让他意识到,事情比他想象之中还要严重。
  周延儒也都不再迟疑了,他对着那个传口谕的小太监大声的说道:“本官内阁首府周延儒,有十万紧急之事求见皇帝陛下,请公公马上通传。”
  这时候,其他的官员听说要求见皇帝,他们也都不甘示弱,纷纷的说:“同去!同去!”
  但是周延儒说道:“皇帝陛下也不可能在御书房接见所有的人,就由我们几位内阁首辅和六部的尚书,一起去求见皇帝,相信他一定会尊重我等的意见,给大伙一个说法。”
  既然几位大佬,都大胆的站了起来,表示愿意承担责任,大家们也都没有什么好说,就让他们去求见皇帝了。
  谁知道崇祯皇帝没有召见他们,只是派人传来了旨意,就是国家多难,政务繁重,众卿做好自己本分即可。”
  这样的话,令大臣们更加的生气,皇帝他这话的意思,就是大家不作为,没有做好本分。
  周延儒也觉得十分丢脸,到了此时此刻,他也有一种骑虎难下的感觉,所以他只好咬着牙说道:“皇上执迷不悟至此,如果皇帝不召见,臣等便在这里,长跪不起。”说完他就在宫门跪了下来。
  既然内阁首辅都当众下跪了,其他的几位成员,也都愤怒难当,马上跪了下来,其他的官员,看见阁老们都下跪了,也都跟着跪了下来,他们就不信,这么多人的意见,这么多人有想法,皇帝还能够坚持的执迷不悟。
  这样的场面,可是让传口谕的小太监,都慌了手脚,他可是知道这些官员可是非常的有头有脸,平时见了皇帝他们都是做了一个揖,没有行就三跪九叩之礼,现在倒好,他们直接的就行了大礼,这令小太监都觉得事情大条了,马上就跑回去告诉皇帝。
  崇祯皇帝现在正在皇宫之中,披上的铁甲,拿着绣春刀,跟士兵们一起跑步操练,虽气喘吁吁,但始终在坚持。
  从他决定在禁中演武开始,他就不再看经书了,转看兵书,希望从古往今来所有的兵家圣典之中,找到一支练兵的方法,练出一支精兵,为大明平定天下,歼灭流贼。
  他首先学习的就是汉武帝,学汉武帝在禁中演武的方法,希望能够以身作则,先练出一只好兵,然后再平定天下。
  他听到了太监王承恩急急忙忙地跑来报告,说当官的都闹翻了,这令他有些不满,他说道:“才两天的功夫,居然就闹得满城风雨,你怎么做保密的?”
  王承恩苦笑地说道:“皇宫就是一个筛子,处处的漏风,哪里有保密可言?而且皇上召来的兵员之中,有很多就是勋贵的子弟,他们难免也都会漏了口风。”
  崇祯皇帝他是非常不满的,他还打算练了一支精兵出来之后,再向大臣们坦白,那时候他有了成绩,也有说服力,大臣们就算是反对,力度也都不大,现在倒好,他还没有练出精兵,还还没有想好办法该怎么练兵,居然就让大臣们知道了。
  崇祯皇帝决定练兵,也是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大明的局势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这时候的大明,如果不奋起,就是灭亡。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从许建强那里,得到了情报,刘家的崛起,就是刘布从浮山练兵开始,刘布能够由小小的一个武德将军,从千户所练出了一支纵横天下的大兵,他作为大明的皇帝,天子之尊,富有四海,凭什么就不能练出一支纵横天下的大军,他都亲自下场玩这手了,也是因为他们对大明的官兵,已经失望到了极点,他希望自己亲自动手去做,发现其中的问题,发现其中的困难,加以改善,然后再从全军中进行推广,提高明军的战斗力。
  但是他这样子的想法,有些过于天真,过于理想化了,还没有练成兵,就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的,而且此刻传来了所有的大臣在宫门之外下跪的消息,这差不多是崇祯朝最为严重的政治危机之一了。
  在崇祯当上了皇帝以后,一直都与大臣们相得,无论所有的事情,大家都是有商有量。
  大臣们也都齐声的歌颂皇帝,是一个盛名之君,眼前虽然有些困难,但是这困难是暂时的,迟早有一天,会克服所有的困难,中兴大明,成为一代圣君。
  这些鬼话,崇祯皇帝也是相信的,一直也都这么的自励,他在想,朕这么勤奋的皇帝,肯定可以中兴大明,这些话,直到丢失了江南以后,他才彻底的醒悟了,大明最为重要的赋税重地丢失了,他们朱家的老家,皇陵所在之地,都丢失了,还有更加严重的事情吗?没有了?其实按一个人来论,这已经是死到临头了,但是朝中的大臣根本就不当是一回事,他们认为眼前的危机只是小问题,这就令皇帝深深的怀疑,这些人的动机和想法了。
  这些人,估计就是敌人把屠刀挂在了脖子上,他们都不为所动,而且令皇帝相信,这些人他并不是泰山崩于眼前而脸不改色,而是因为他们反应太迟钝了,说这些官员不贪财不怕死,就连皇帝都不相信,他这么多的大臣,哪个不是说自己既不贪财也不怕死,愿将一身忠肝义胆,献予皇帝,但是当真正出现在战场,真正遇到敌人,生命真正受到威胁的时候,还不是该投降就投降了。
  朱大典他就是投降,崇祯皇帝都会理解,因为以前的朱大典,名声真心的不好,各部和各地的官员弹劾他贪财和酷厉,但是皇帝爱惜他的人才,才留中不发,也算是保住了他这一个人才,那这样子会不会是养虎为患,终有一日他会令皇帝丢尽了脸面?结果朱大典却是为大明尽忠的臣子。
  即使他没有取得辉煌的成就,但是其反击就是悲壮的,作为一个为人臣子,做出了做为人臣子应有的本分。
  但是皇帝眼中的道德君子,天下人眼中的士林领袖,道德君子钱谦益、吴宗达这些人,在面对华夏军的屠刀的时候,毫不知耻的跪了,毫不留情的跪了下来,向对方乞讨求饶,这就令崇祯皇帝他的信念开始有了转变,再也不太相信这些人。
  现在这些人居然一起,在宫门之前下跪,向皇帝施压,要他收回成命。
  大臣们这一种的想法,没有令皇帝收回成命,反而让他坚信,自己这样的做法,应该是正确的。
  皇帝现在也算是明白,大臣们所支持的,基本上都是错的,他们反对的就是对的,因为皇帝他现在也都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所以只好用这一种方式进行参考了。
  所以崇祯皇帝说了一句:“既然爱跪就跪吧?”
  他想起一代名相王猛之言:“用人当用贪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