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其他>嫁给权臣后的娇宠日常> 第221章:一桩旧案

第221章:一桩旧案

  沈玥泡了一壶菊花茶,亲自送去沈水北的书房。
  见沈水北正在看书,她默不作声地进去,原打算放下茶就走的,谁知刚转过身,沈水北却出声叫住了她。
  “玥儿,明天正午,父亲带你去兴客来吃饭吧?”
  沈玥闻言,心里不免激动。
  “真的?!”
  沈水北点着头笑道:“只是去吃顿饭罢了,怎么高兴成这样。”
  沈玥又欣喜又害羞道:“爹爹莫怪,女儿长这么大,还从未去兴客来吃过饭,更何况还是和爹爹一起,女儿心里自然高兴。”
  沈水北听见这话,心里反倒愧疚起来。
  “这么多年,是父亲亏待你了,玥儿,你可曾怪过父亲?”
  沈玥静默片刻,抿着薄唇摇头。
  “女儿知道爹爹忙,整个沈家都靠爹爹一人撑着,比起爹爹的艰辛,女儿所受的这点委屈根本不算什么,对女儿来说,只要您心里有女儿的位置就足够了。”
  其实怎么可能会不怪呢,她的生母只是沈家一个毫不起眼的妾室,生下她之后便血崩去世了。
  听说父亲之前一直以为母亲生的会是个儿子的,结果一看是个女儿,当场就面无表情地离开房间,对母亲的死未曾伤心过半分,甚至没有流过一滴泪。
  而这些年,她在杨氏和沈流云的欺辱下苟且偷生,虽是沈家的小姐,却活的连个下人都不如,若不是沈流云死了,父亲又怎么可能会留意到她?
  而他如今说的这些话更是一点意义都没有,若非他的不管不问,她未必会吃这么多苦,所以她怎么可能会不怪他。
  但除此之外,她又是敬重他的。
  血缘这种东西很奇妙,让人可以抛下一切怨念和仇恨。
  正因为他是她的父亲,所以她在翻身之后可以毫无顾忌地对付任何人,独独不能对付他,因为她舍不得。
  更何况,她能有今天,也是他一步步促成的。
  否则就算她再聪明,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掌管沈家。
  所以她对父亲的感情是复杂的,说不清也道不明。
  但从今往后,父亲若是一心一意的为她好,她自会帮着父亲好好守住沈家。
  而沈水北听完沈玥的话后,心里更觉欣慰。
  “玥儿真不愧是爹的好女儿。”
  沈玥笑道:“爹爹若真觉得女儿好,就快把这杯茶喝了,免得待会儿凉了,今晚吃的菜有些油腻,正适合喝菊花茶。”
  沈水北连连点头,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沈玥想起郑立席间看自己的眼神,到底没忍住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父亲与郑先生是怎么认识的?”
  沈水北闻言一顿,反问道:“怎么了?”
  沈玥拧眉道:“没什么,只是觉得这位郑先生太神秘了,让人有些捉摸不透罢了。”
  沈水北忍不住笑了。
  “你这丫头,才多大的年纪就开始捉摸人心了,郑先生经历过的事儿比你多,为人自然稳重,不过却没什么坏心思。”
  沈玥又问:“那父亲如今是在和他一起共事?”
  沈水北凝眉摇头,他不想对她说实话,更不想让她知道自己如今正在做什么。
  “郑先生才高八斗,是翰林院的人特意请到上京给学子们讲学的,我也是偶然间听过他一堂课,十分欣赏此人的才情,所以才同他来往罢了。”
  沈玥了然道:“原来如此,我说怎么以前从未见过他。”
  沈水北仔细观察着她的神态,询问道:“玥儿,看你这样子,莫不是不喜欢郑先生?”
  沈玥抿唇摇摇头,嘴上说道:“郑先生是父亲的好友,既然父亲信得过他,女儿自然也是信得过的。父亲,时辰不早了,女儿先告退了,您也早些休息,别看太晚了。”
  沈水北默不作声地点了下头,待她走后,手里的书却怎么都看不进去了。
  如今想想,刚刚那么快就答应郑立,实在是欠缺考虑了。
  就算汪大人再器重郑立,可他与郑立也只结识了一天而已,才短短一天的功夫,他怎么就能相信郑立的为人?
  但现在再反悔也晚了,做人不能言而无信,更何况郑立若是把此事告诉汪大人,汪大人怕是要以为他与他们合作的诚心不够,到时候反而更麻烦。
  罢了罢了,只是让玥儿去郑立那儿小住几日罢了,能出什么事儿。
  ……
  翌日清晨,沈水北早早出门上早朝去了,临出门前还不忘吩咐管家一定要提醒沈玥今日去兴客来。
  管家应声点着头,牢牢将此事记在了心上。
  可是上早朝时,内阁阁老陈清明却突然提起一桩旧案来。
  说是京中有一富商,年过五十还风流成性,年初的时候,这富商离京做买卖,在途中看上了一个农户的女儿,那姑娘才刚满十五,尚未婚配,这富商见那姑娘长的年轻貌美,就想把她带回家纳为妾室。
  不料那农户也是个有骨气的,富商好说歹说,农户就是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他。
  富商求而不得,便想来硬的,而他手下人却在这时候给他出了个主意,手下提议富商花钱买通邻村的一户人家去农户家提亲。
  农户见这户人家的长子老实诚恳,是个可靠后生,就同意把女儿嫁了。
  谁知大婚当晚,出现在洞房花烛夜的人却成了富商,那姑娘抵死不从,被富商玷污身子后,绝望之下咬舌自尽了。
  等这农户发现不对劲时,女儿早已死了多时,而那富商也连夜逃走了。
  农户气得追到上京,发誓要为女儿报仇,状告京兆府尹不成,他又告到了刑部。
  当时的刑部尚书还是徐有成,因为富商早就花钱把一切都打点好了,所以徐有成也没审理这案子,最后自然是不了了之了。
  农户状告无门,在城楼上唾骂朝中官员昏庸无道,随后就从城楼上跳了下来。
  此事在京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但因为徐有成拿出了确之凿凿的“证据”证明富商无罪,所以百姓们非议了一阵子之后,此案的风声就过去了。
  但陈清明始终相信那农户说的都是真的,一直在秘密彻查此事,最终果然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查清楚了。
  如今徐有成死了,但他之前审过的冤假错案断不能随着他的死就烟消云散,朝廷必须将那歹毒的富商绳之以法,以告慰无辜百姓的冤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