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724 忠义名臣杨涟

724 忠义名臣杨涟

  被魏忠贤残害得最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杨涟和左光斗。
  杨涟,自小就是读书天才,他五岁就学外塾,性敏慧,书过目辄成诵,塾师为之称奇。
  他的青年时代,正是东林党方兴的时期。
  他对于顾宪成等人以天下为己任、不畏权势、敢于訾议朝政的气节非常敬佩。
  每遇东林讲会,杨涟一定千方百计赶到无锡,与东林诸君子探讨性理之学,共商治国之道。
  这样一来,杨涟被吸引入东林党,成为东林党的后起之秀。
  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杨涟考中进士,于礼部观政,之后,出任常熟知县。
  杨涟为真实了解当地民情,常常青衫布履,深入田间、民舍,微服察访,遍知闾里利病,深受百姓拥戴。
  后来,他因“举廉吏第一”,升为户科给事中,不久又改为兵科右给事中。
  杨涟为人光明磊落,不肯奉承权贵。
  他在明神宗朱翊钧时,就展露了这样的个性。
  朱翊钧已多年不见朝臣,而郑贵妃与外朝的官吏多有勾结,离间皇帝与太子朱常洛的骨肉之情。
  杨涟识破了郑贵妃的阴谋,深深为太子的前途和命运担忧。在他看来,太子是一国之本,“国本”动则天下乱。因此,他把稳定太子的地位与爱国忠君联系在一起,坚决支持朱常洛。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朱翊钧久病不愈,本应召朱常洛入御榻前侍药膳。但由于郑贵妃从中作梗,太子竟不得与父相见。
  杨涟一面暗遣人晓谕东宫伴读王安,要他让朱常洛“力请入侍,尝药视膳,薄暮始还”,争取接近朱翊钧的机会,防止郑贵妃假传圣旨,惑乱朝政。同时,杨涟又联合科道敦促大学士方从哲率百官赴乾清宫问安,以示朝臣之力。
  方从哲惧郑贵妃迁怒于己,便百般推诿,说:“帝讳病。即问,左右不敢传。”
  杨涟立即引宋代文彦博的先例,要方从哲率百僚一日三问“第令宫中知廷臣在,事自济”。
  方从哲不便再推,只好照办。
  朱翊钧驾崩后,朱常洛即位,是为明光宗。
  然而,朱常洛登基四天后便一病不起。
  这时,宫中纷纷传言,说朱常洛之病是因为郑贵妃进献八位美女致使朱常洛身体亏损,又唆使中官崔文升进泻药,使其病情加重。
  杨涟听到这些传言后,深为朱常洛担忧,决心清除郑贵妃对朱常洛的威胁,于是便联络朝臣,共请郑贵妃移宫,将她从朱常洛身边赶开。
  杨涟又上疏劾崔文升“用药无状”,同时揭露郑贵妃欲封皇太后的野心。
  杨涟此疏,语言犀利,火药味很浓,大家都担心朱常洛看后会很不高兴。
  奏疏上陈三日,仍没有动静。
  正当大家为杨涟松一口气的时候,忽然,宫中传出话来,朱常洛将于明日召见大臣,并特宣杨涟和锦衣卫官校。
  朝臣们心里都知道,宣锦衣卫官校入侍,一般都是令其执行“廷杖”。
  大家推测杨涟此次被召一定是凶多吉少。
  方从哲劝杨涟赶紧上疏请罪,杨涟执意不从,称“死即死耳,涟何罪?”
  次日上午,众臣入朝朱常洛。
  朱常洛有气无力地说了些要大家各尽其职,效忠朝廷的话,便把目光转向杨涟,盯了他许久,始终不说一句话。
  大家正在担心,忽听朱常洛叹了一口气,指着杨涟对大家说:“此真忠君。”下旨驱逐崔文升,收回封郑贵妃为太后的圣旨,并且还让杨涟当上了顾命大臣。
  杨涟没想到皇帝临死之前,竟然对自己如此信任,这也让他更加要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九月初一,朱常洛驾崩。
  朱常洛的宠妃李选侍欲效仿当年的郑贵妃,准备将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藏起来,“挟皇长子自重”。
  外臣周嘉谟亦以皇长子既无嫡母,又无生母为理由,主张抚孤于李选侍。
  李选侍阴狠狡诈,朱常洛在时,她便恃宠骄横,独霸后宫。
  朱由校的生母王氏便是被她害死。
  后来,李选侍又趁朱常洛病重,与郑贵妃勾结,要求封郑贵妃为皇太后,封自己为皇后。
  有一次,朱常洛被她纠缠烦了,便召几位大臣商量,准备封她为皇贵妃。
  不料躲在门幔后偷听的李选侍不满意,竟然从幕幔后伸出手来将站在朱常洛旁边的朱由校拉进去,耳语了一番,便将其推出。
  朱由校当即便跪在地上请父皇封李选侍为皇后。
  如此僭制违礼,不仅使在场的大臣面有怒容,连朱常洛也为之“色变”。
  此时,为防止李选侍挟持皇长子干预朝政、扰乱国体,杨涟等一批正直朝臣决意铤而走险,力挽狂澜。
  杨涟、左光斗促同大学士方从哲、刘一燝、韩爌等朝臣一齐到乾清宫。他们刚至乾清门,便有内宦持梃拦路,不许入内。
  杨涟大骂道:“奴才!皇帝召我等。今已晏驾,若曹不听入,欲何为?”说完便挥手挡开枪梃,众朝臣一拥而入。
  大家哭灵完毕,发现长子朱由校并未在朱常洛灵柩前守灵,心中暗暗吃惊。
  他问左右的宦官,皆支支吾吾,不敢作答。
  杨涟见朱常洛的心腹太监王安以目示意西暖阁,当下会意,转身对大家耳语了几句,大家便一齐向西暖阁跪下,齐呼求面见储君。
  李选侍拥着朱由校躲在西暖阁,哪里见过如此阵势,早已吓得六神无主。
  王安随即入内,假意劝说,称皇长子面见众臣后即可送回。
  他说完便拉着朱由校出阁,等在外面的众臣连忙把朱由校拥入早已准备好的辇车,护驾退出乾清宫。
  李选侍这才回过神来,慌忙吩咐左右的宦官快去挡驾。
  宦官们追来拖住轿子,大声叫嚷:“拉少主何往?主年少畏人。”
  杨涟大怒,大声斥骂道:“殿下群臣之主,四海九州莫非臣子,复畏何人?”
  众宦官被骂得哑口无言,这才悻悻退去。
  杨涟等人将朱由校抬至文华殿,当即举行了“正东宫位”的典礼,并且议定于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九月六日在乾清宫即帝位。
  李选侍见皇长子被拥走,十分恼怒,无奈大局已定。
  她决定赖在乾清宫不出,以此要挟朱由校封她为皇太后。
  消息传出,举朝皆愤愤不平,奏请李选侍移宫的章奏接连不断。
  李选侍遣宦官召太子入乾清宫议事,被杨涟阻挡。
  他正色道:“殿下在东宫为太子,今则皇帝,选侍安得召?”说着,将前来传话的宦官逼退。
  九月初五,眼见太子登基大典将近,而李选侍仍赖在乾清宫不出。
  杨涟心急如焚,又联络诸大臣聚集慈庆宫,要大学士方从哲带头请太子下诏驱李选侍移宫。
  方从哲却不以为然地说:“迟亦无害。”
  杨涟辩争道:“昨以皇长子就太子宫犹可,明日为天子,乃反居太子宫以避宫人乎?”
  这时,有人提出李选侍是明光宗的旧人,逼之太急是否有失体统。
  杨涟立即斥之道:“诸臣受顾命于先帝,先帝自欲先顾其子。”
  他同时表示“能杀我则已,否则,今日不移,死不去。”
  其他大臣亦纷纷赞言助之,词色俱厉,惊动了殿中的太子。
  太子遣人斥群臣退去,杨涟仍不肯服从,继续抗辩道:“选侍阳托保护之名,阴图专擅之实,宫必不可不移。”
  在杨涟等的坚持下,朱由校只好下旨遣李选侍即日移宫。
  李选侍接旨,知败局已定,只好哭哭啼啼地迁出乾清宫。
  次日,朱由校正式登基,即明熹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