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灭明> 第875章 封闭城门

第875章 封闭城门

  高名衡为了开封城,便打算在城中招募青壮,但粮饷问题,依然困绕着他,没办法,只得找周王朱恭枵商量。
  好说歹说,朱恭枵拨了百石粮食,还有万两银子。
  高名衡看着这些钱粮,只能微微叹息,原本打算招募万名青壮,但这些钱粮,只够万人一日的粮食,一月的饷银。
  思前想后,高名衡决定招募千人,粮食可以维持十日。
  十日之后呢?
  刘泽清从朱家寨大败而回,还会派人增援开封吗?
  站在西城头,高名衡深邃的目光,逐渐变得模糊起来,天命军的大营,已经延伸至西城外,虽然距离城墙很远,毕竟也是一种威胁。
  不知道天命军哪来的粮食……他忽地想到,天命军收割了城外的小麦,恐怕比城内支撑得更久,朝廷如果没有援兵过来,任由开封城自生自灭……
  想到天命军用手中储存的粮食,吸引城内的女人和青壮,高名衡越想越气,这些百姓,怎的不和官府同舟共济?
  为了惩罚这类无良的百姓,高名衡下令关闭城门,禁止城内的老弱妇孺出城挖野菜,在城内宣传说,城外的野菜已经被挖尽。
  开封城外,第一营刘云水部的骑兵,正在抓紧操训,老兵和新兵一样,都在城外风驰电掣,既是操训士兵,也是为了为威慑城内的守军。
  李自成却在大帐中沉思,这次第四营、第七营联合攻打刘泽清部驻扎在朱家寨的五千士兵,为了攻破大营,宋文别出心裁,竟然放弃了步枪,而是改用腰刀出战。
  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攻破了明军的大营,但也暴露了西宁步枪的缺点:无法突破明军的盾牌!
  以前用西宁步枪对付蒙古人的骑兵时,因为蒙古人并没有盾牌,西宁步枪几乎无敌,哪怕是林丹汗的精锐骑兵,也是折戟于西宁步枪面前。
  可以说,西宁步枪的出现,就是为了对付西北游牧骑兵的。
  然而到了中原,面对明军的时候,因为明军普遍配备了盾牌,西宁步枪多次受阻,像攻打刘泽清部大营这样的事,已经发生了好几次。
  在这个时代,西宁步枪绝对是先进的火#枪,然而它不是无敌的,盾牌几乎就是它的克星,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天命军迟早要吃大亏!
  李自成已经在琢磨改良的事。
  如果对西宁步枪改良,直接穿透盾牌,恐怕不太现实,可行的做法主要有两点:一是放弃西宁步枪,另起炉灶,直接制造出能克制盾牌的步枪;另外一种思路,就是设计出新的火器,专门用于对付盾牌,协助步枪称王战场。
  这两种思路,都有实现的可能。
  李自成起初是想直接弃用步枪,但很快就否定了这种想法,要想制造出一种全新的步枪,除了设计图纸,还需要技术积累,这个时代,无论是生产工艺、人的思想,还是制造精密步枪的材料,都是远远比不上后世。
  而且,即便能生产出新的步枪,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生产,难道这段时间,天命军白白耗费时间等待?
  至于第二只思路,设计出辅助步枪、摧毁盾牌的杀器,究竟是哪一种?
  山地炮虽然实现了火炮的小型化,射程上也不错,但毕竟是远程攻击利器,只能摧毁敌方的工事,正面作战的时候,山地炮的射速、射程都无法满足要求。
  火药包更是不行,炸毁城门还行,但无法扔到对方弓箭的射程之外……
  李自成在脑海中搜索后世的影视剧,尤其是早期的作战画面。
  他蓦地想到日本人用手雷磕头盔的情形,心中不觉一动:对,就是手雷!
  手雷体积小,内部容纳的火药不如开花弹,威力可能小些,不过,正因为手雷体积小、重量轻,士兵们可以扔出很远,力气大的士兵,完全可以扔至弓箭的射程之外……
  手雷还有一些优势,生产成本低,生产速度快,更新周期短,生产工艺简单……
  说起手雷的生产技术,李自成的脸上浮现出笑容,手雷爆炸的原理,与开花弹差不多,对兰州的火器局来说,技术上没有难点,不需要他亲自指点!
  李自成不喜欢日本人的那种手雷,在拔出引线之后,需要在钢盔或是其它硬物上磕碰一下才会爆炸的方式。
  天命军装备步枪的士兵,都是褪下了铠甲,头上并没有钢盔,万一是在松软的平原地区作战,或是碰上阴雨天气,手雷岂不是无法爆炸?
  技术太过简单的手榴#弹,李自成也是看不上,将来容易被敌方模仿!
  他掏出身上的宝贝图纸,耐心寻找,终于找出一款令他心仪的手雷,并将它命名为“手雷”,“用手扔出去的轰天雷”,通俗易懂,士兵们很容易记住这个名子。
  靠在行军床上,李自成将制造手雷的事,前前后后想了一遍,包括生产成本,天命军来到河南之后,除了步枪、山地炮之类的火器需要依赖兰州,几乎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最初的钱粮,全部来自河南的各个王府,随后便是和当初的西宁一样,在河南的土地上生产粮食,因此做为后方的甘肃、青海和四川三省,得以修生养息,工、商、农业都会以极快的速度恢复与发展,生产手雷的这点成本,应该不在话下。
  李自成将手雷的生产图纸复制了一份,另外写了两封长信,一封是手雷生产中的注意事项,另外一封,这是写给兰州知府汤若望的,命他亲自监督,尽快生产出手雷,河南的天命军急等着用!
  生产图纸和两封长信,都是绝密材料,为免丢失,李自成派出四名亲兵,亲自送往兰州。
  李自成刚刚安排好手雷的事,正要走出大帐透透气,何小米急匆匆过来,“大都督,明军将所有的城门都关闭了!”
  “关闭城门?”李自成不觉思索起来,明军关闭城内,难道害怕天命军攻城吗?
  不会!他随即就否定了,天命军如果是攻城,必须先迫近城下,城上的明军发现了,再关闭城门不迟。
  那明军为何关闭城门?高名衡究竟要做什么?
  李自成沉思片刻,脸上露出微笑,对,一定是这个原因!
  高名衡封城,是阻止城内的百姓外出。老弱妇孺出城挖野菜,可以减轻城内在粮食的压力,这原本是好事。
  刘泽清部渡过黄河,大营被宋文攻破之后,营中留下了不少粮食,应该是要给城内运粮,城内粮食的压力,有此可见一斑。
  问题是百姓出城之后,得到天命军的接济,很多人直接留在城外,甚至他们家的青壮,也是偷偷翻城墙出城。
  出城的百姓,便不想回到城内!
  民心问题,开封城内的民心,已经出现了变化,开转向天命军有利的方向转化,天命军应该做些什么?
  只要城内的百姓接受了天命军,守城的时候就会出现懈怠,甚至主动与天命军里应外合,就像当初的洛阳……
  李自成立即想到了汉清局,城内有不少汉清局的人,到了这个时候,应该发挥他们的作用了!
  还有,城外的这些军队,也不能只顾着操训,操训的同时,应该加入实战的内容,一边操训,一边实战,士兵们一定比预料中成长得快。
  天命军的大营距离城门很远,又放弃西门,原本就是让城内的明军不用太紧张,只要城门不关闭,城内的百姓就可以自由出入,万一百姓缺粮,只要出了城,就可以得到天命军的接济和安置,至少不能让他们饿死。
  但明军主动关闭了城门,断了百姓的生路。天命军再美好的想法,没有开封城内文武官员的配合,根本无法落实,毕竟开封城还在他们手中。
  高名衡要作死,自己不放送他一程。
  一旦天命军开始攻城,必然会消耗城内的青壮和粮食,或许城内的青壮不缺,但战争开启之后,粮食的消耗增大,这可是开封城内最大的短板。
  城头上的战斗,会吸引城内文武官员更多的精力,客观上也是会呼应着汉清局的行动,只要汉清局的工作正式开展起来,城内的民心必失,距离开封城破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只是这样一来,城内的百姓就要受苦了,一旦军粮不足,无论是文武官员,还是普通的士兵,都会抢夺百姓的粮食,将城内的困境,转嫁至最卑贱的百姓身上……
  李自成有些沮丧,不过“慈不掌兵”,“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他是知道知道,上次牛金星说的不错,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开封城必破!
  现在的开封城,已经是“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最艰难时刻,只要天命军撑住了,高名衡必定撑不下去!
  李自成思索了很久,还是舍不得开封目前的大好局面,为了心中的华夏,有些人的牺牲,注定的不可避免的,只要百姓有机会出城,天命军一定会好好安置他们的生活。
  他沉着脸,给何小米下达了两条军令:开封城内汉清局的人,尽快行动起来,宣传天命军的同时,在城内制造恐慌;城外的天命军,开始试探着攻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