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灭明> 第1322章 数十年后

第1322章 数十年后

  如果是过去,在军事征伐之前,李雅有可能劝服敌人归顺,李自成求之不得,他甚至会鼓励李雅去劝服敌人,尽快结束战斗。
  但今日不同了。
  瓦剌各部虽然名义上属于蒙古,实际上只是借用成吉思汗的名头聚拢人心,他们并不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人。
  除了联姻之外,瓦剌人与蒙古人并没有血缘关系,他们原本是北方山林里的土著,被称为“林中百姓”,成吉思汗率领蒙古人崛起,向周边扩张的时候,征服了这些土著,成为“蒙古国”的属民。
  这是瓦剌人与蒙古人唯一的联系。
  蒙元退出中原,重新回到草原,蒙古人与瓦剌人分道扬镳,前朝大明称呼黄金家族的蒙古人为“鞑靼”,称呼蒙古国的这些属民为“瓦剌”。
  蒙古人在草原上起起落落,甚至有过短暂的统一,但无论是达延汗统一了蒙古,还是林丹汗打算统一蒙古,都没有算上瓦剌蒙古。
  达延汗和林丹汗都算上了漠北的喀尔喀三部,唯独没有将瓦剌计算在内,说明黄金家族是看不上瓦剌人的。
  蒙元灭亡后,瓦剌人也曾强大过,甚至侵入大明的京师城下,但无论瓦剌人多么强大,瓦剌的盟主都不会成为全蒙古人的大汗,因为瓦剌人并非出自黄金家族。
  瓦剌人知道自己身份上的短板,所以从来不会与鞑靼人争夺蒙古各部的控制权,将漠南最肥美的草原让给蒙古人,他们则是迁居荒漠的金微山,但是,为了给本部寻找辉煌的历史,通常会找成吉思汗的兄弟做祖上。
  如今的瓦剌蒙古四部,杜尔伯特部势力太小,一向远离中原,基本上与中原政权老死不相往来;土尔扈特部遭到准噶尔部的排挤,主力远迁伏尔加河,残部并入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的实力,仅次于准格尔部,首领汗又多次出人任卫拉特(瓦剌)盟主,在卫拉特各部威望甚高,但还是被迫南下藏区。
  图鲁拜琥带着和硕特部离开金微山南下藏区,绝对是英明的选择。
  离开金微山,将原先的牧场让出来,还能得到巴图尔的帮助,如果继续留在金微山,和硕特部与准噶尔部早晚会为了牧场而进行战争,无论战争的结果如何,都是和硕特部与准噶尔部的损失,更是卫拉特人的损失。
  当时漠北喀尔喀三部,对卫拉特人可是虎视眈眈。
  巴图尔乐得将和硕特部的人送走,他就可以独霸整个金微山、天山了,为了促使图鲁拜琥南下,他亲率大军协助,并且帮助巴图尔斩杀了盘踞在青海的漠北却图汗……
  图鲁拜琥绝非目光短视之人,他亲率和硕特部主力南下的时候,辞去了卫拉特盟主,将盟主之位传给大侄子鄂齐尔图汗,既是为了牵制巴图尔,也是与准噶尔部继续保持一定的关系,双方互为后援。
  李自成原本是要征伐准噶尔人,但图鲁拜琥占据藏区,随时可能切断河西走廊通道,所以第四营、第七营才会先行征伐藏区,征服了青海、乌思藏,既可以护卫河西走廊,又能削弱准噶尔部可能的后援。
  这个时候,怎么可能让李雅去劝降图鲁拜琥?
  “雅儿,和硕特部并非蒙古人,而且,图鲁拜琥根本不认识你,凭你几句话,他就会归降华夏?”
  “皇上,万一图鲁拜琥归顺了华夏,对华夏,对和硕特部,都是一件大好事,即便图鲁拜琥不愿意归顺华夏,对华夏也没有损失,皇上不是派吴克善多次出使蒙古各部,避免了不少战争吗,如今吴克善不在昆明,奴婢可以替皇上分忧……”
  “朕知道雅儿是菩萨心肠,”李自成伸手一拉,让李雅坐在自己的腿上,“雅儿,别管那个图鲁拜琥了,咱们还是管自己的事吧,天已经黑了,你也别回去了,晚上就在乾清宫陪朕吧!”
  “皇上!”李雅推开李自成的大手,“皇上,饶过和硕特部的百姓吧!”
  李自成将李雅的小手捏在手心,长叹一声,“看在雅儿的份上,朕给第四营传令,无论是和硕特人,还是藏人,只要‘入汉籍’、‘用汉名’、‘奉天主’,朕就绕过他们,允许他们成为华夏的百姓,就像雅儿这样。”
  即将传出的军令,与原先的要求比较,少了两个字:主动!
  就是这两个字,决定了不少和硕特人和藏人的生死,和硕特人和藏人甚至都没听说过华夏国,让他们主动“入汉籍”、“用汉名”、“奉天主”,基本上不可能,所以,第四营进入乌思藏,基本上没有战俘,而是直接在战场上屠杀了,无论是军队还是百姓!
  从云南省忠甸府开始,第四营已经屠杀了无数的和硕特人和藏人,后来实在手软,也就留下了年轻的女人。
  李雅知道,“入汉籍”、“用汉名”、“奉天主”,一直是天命军对外征伐的底线,皇上不可能为了她打破天命军的规矩,这已经是皇上最大的恩赐了,和硕特人是否归顺华夏,那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她向李自成的怀中靠了靠,用最小的声音道:“皇上真好!”
  “一会儿朕让雅儿见识见识,朕如何做得更好……”
  一觉醒来,天色已经大亮,李自成在李雅的伺候下起床,立即给第四营主将刘宗敏传讯,尽量留下战俘,特别是普通的百姓,一并押赴芒康关押,如果百姓愿意归化为汉人,改奉天主,不必伤害他们,军士接受同样条件的,只需参加一年的劳役,到期后视情形再决定是否释放。
  李自成向刘宗敏传出这样的讯息,其实与李雅没有多大关系,第四营在藏区的杀戮,比他想象的还要厉害,藏人、瓦剌人毕竟都是黄种人,五百年前与汉人同源。
  第四营通过屠杀,已经在藏区树立了威望,只要藏人与和硕特人敬畏即可,人都杀光了,乌思藏怎么办?
  当初给刘宗敏自主权,主要是因为藏人对藏传佛教太过迷恋,人口有过于集中于藏东,但对于第七营,军令就发生了变化,改为“抚”为主,只要当地的藏人、和硕特人愿意接受华夏的条件,就可既往不咎。
  青藏地区不仅地形复杂,生存条件恶劣,地域又非常广泛,可以用相对封闭的地形将百姓封闭起来,逐渐归化他们,实在泯顽不化的,将来再歼灭不迟。
  也可以让百姓沿着官道定居,即便居住河谷务农,也要尽量靠近官道、商道,借助商道和商业的力量,尽快将他们纳入华夏体系。
  更为重要的是,华夏暂时无法大规模移民,将整个藏区完全换血,规划中的十万移民,最多只能汉化藏东,如果藏人、和硕特人被杀光了,留下大片的土地如何开发?又如何从当地征收赋税?
  王廉将讯息传出去,李自成去膳食房用过早膳,照例去内书房批阅奏章。
  不知道过了多久,王廉奉上茶水,“皇上,您已经批阅了一个多时辰,还是歇歇吧!”
  “一个多时辰?”李自成放下朱笔,伸个懒腰,“哈哈,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一个多时辰就过去了!”
  心中却是一动,人的一生,是由多少个“一个多时辰”组成的?过去了“一个多时辰”,生命就会少了“一个多时辰”!
  李自成并不担心死亡,人总会有一死。
  但华夏有许多事情等着他去做,他为华夏谋取的战略利益,尚未部署完毕,不知道松儿将来继位后,能否继续为华夏争取最大的利益?
  让松儿去北方开发慈恩岛,是让他有功于国,但大好时光浪费在慈恩岛,真的值得吗?
  李自成目光变得空明起来,心中却是想着,松儿最缺乏的,或许不是功劳,而是见识,只要把控了全世界的发展趋势,自然会为华夏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列朝列代,哪有多少不关心国事的皇上?他们不是不关心自己的王朝和臣民,只是思维被禁锢在皇宫,对外界的形势不明,或者被谄臣愚弄,活在谄臣为他们描绘的盲目乐观中。
  原本打算让松儿入清化学习,让他了解地理,了解整个世界,后来迁都昆明,松儿来到云南后,入昆明医学院学习了两年,同样是新式学校,昆明医学院的视野应该远远不如清华。
  现在最大的舞台,应该是欧罗巴洲,如果有机会,应该让松儿去欧罗巴洲游猎一番。
  欧罗巴洲距离华夏太远,无论是路途还是到达欧罗巴洲之后,都会有许多未知的风险,不过,华夏最大的敌人都在欧罗巴洲,只有深入欧罗巴洲,才能更好地了解华夏潜在的对手,等松儿登基之后,才能做出对华夏最有利的选择。
  松儿现在是太子,时间比较宽裕,一旦继位,以现在的交通手段和条件,松儿不可能再有机会去欧罗巴洲了解华夏的这些对手。
  沙俄的彼得大帝,就是匿名去西欧学习,深入民间、工厂,回国之后,利用西欧的生活经验大肆进行改革,让沙俄走上发展的快车道,虽然沙俄依然落后于西欧,但沙俄却是从此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李自成捧着王廉奉上的热茶,一时神游于数十年之后,没想到耳畔却是传来王廉的声音:“皇上,外交部南大人求见!”
  “南居益?”李自成的思维立即回归现实世界,“南爱卿求见,必有外事,快传!”
  “奴才遵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