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第三百七十章 骑兵游击术

第三百七十章 骑兵游击术

  在古代,如何训练出一批纪律严明的军队呢,李孟羲已经有了答案。
  戚继光将军的方法,就是队列,军纪。
  按现在的方法,也是队列,纪律,多了一个思想方面的教育。
  和古代兵法家相比,李孟羲比古人,懂得思想方面的教育的威力。
  然而,李孟羲固然懂得思想方面教育,却不想以此来训练自己的士兵。
  古代,不同于李孟羲来时的那个时代。
  在李孟羲原本的时候,军人有信仰,怀揣着一个宏伟的理想,这是任何高科技武器也给不了的精神力量。
  但在古代,李孟羲有自知之明,知道无法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值得所有人为之努力的时代。
  既然,无力改变时代人相食的病根,既然士兵本就是当兵吃粮的,又有什么错。
  此时,无有思想方面的教育倒是还好,若是把士兵忽悠的,不把命当回事,就想着封候拜将,打起仗来不要命。
  那么,岂不是忽悠着人家穷苦百姓出身的士兵去送死。
  就算,李孟羲真有用空头支票忽悠别人送死的本事,去忽悠别人送死,于心何忍。
  再接着往下看兵法。
  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军队治理有序或者混乱,在于其组织编制;士兵勇敢或者胆怯,在于部队所营造的态势和声势;军力强大或者弱小,在于部队日常训练所造就的内在实力。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善于调动敌军的人,向敌军展示一种或真或假的军情,敌军必然据此判断而跟从;给予敌军一点实际利益作为诱饵,敌军必然趋利而来,从而听我调动。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一方面用这些办法调动敌军,一方面要严阵以待。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所以,善战者追求形成有利的“势”,而不是苛求士兵,因而能选择人才去适应和利用已形成的“势”。善于创造有利“势”的将领,指挥部队作战就象转动木头和石头。木石的性情是处于平坦地势上就静止不动,处于陡峭的斜坡上就滚动,方形容易静止,圆形容易滚动。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所以,善于指挥打仗的人所造就的“势”,就象让圆石从极高极陡的山上滚下来一样,来势凶猛。这就是所谓的“势”。
  再下,便为虚实篇。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两军交战,大凡先期到达战地能占据主动、安逸从容待敌,而后到达战地就会紧张、劳顿。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能使敌人自动来到我军预设战场,是诱敌以利的结果;使敌人不能先到达其预定战场,则是相逼的结果。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因此,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设法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所以,敌人若安逸闲适,我们就烦而扰之,使其疲倦;敌人若粮草充足,我们就设法使其饥困;敌人若安守自固,我们就挑衅骚扰,使其不得安宁而动。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在敌人无法紧急救援的地方出击,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条件下进攻。行军千里而不致劳累,是因为行进在敌人没有设防的地区;进攻之所以必然取胜,是因为进攻敌人疏于防备的区域;防守之所以能固若金汤,是由于防守在敌人无力进攻的地方。
  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
  进攻时,敌人无法抵御,那是攻击了敌人兵力空虚的地方;撤退时,敌人无法追击,那是行动迅速敌人无法追上。
  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因此,我军若想决战,敌人即使有高墙深壕可以据守,也不得不出来应战,因为我军攻击的是敌人必须救援的要害之处;我军若不想交战,哪怕是画地而守,敌人也无法与我军交战,这是因为我军已设法改变了敌军进攻的方向。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因此,设法使敌人显露形迹而我军则藏而不露,这样我军便可以集中兵力而使敌军兵力分散。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如果我军兵力集合于一点,而敌军兵力分散为十处,那我军就是用十倍于敌的兵力去攻打敌军,这样,在局部战场上便可形成我众敌寡的绝对优势。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既然能造成以众击寡的有利态势,那么敌军也就难有作为了。我军与敌人决战的地点,事先不可使敌人知道,敌人不知道决战的地点,就会多处分兵设防守备;敌人设防的地方多了,兵力就会分散,那么,能够与我军在特定的地点直接交战的敌军就少了。
  孙武所言,以众击寡之法,李孟羲还有一策。
  夜战之法。
  还有游击之法。
  以高机动性的部队,不停拉扯敌军部队,直到敌军部队阵型变得松散,士兵变得疲惫之后,立刻带领骑兵对着敌军阵型薄弱处进行攻击,冲击一阵,若不行退去。
  骑兵的机动性,远朝步兵的两条腿。
  骑兵从左移动到右边,步兵从右跑到左边,跟不上调动,只能被骑兵形成多打一的局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