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血火河山> 第四卷帝国威武 第二百九十七章 大中华联邦

第四卷帝国威武 第二百九十七章 大中华联邦

  受到总督委托进行雅加达防御战的希克那霍斯特少将,兢兢业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尽心尽力地保卫着雅加达。
  但中国军队的攻势实在凶猛,蔡锷依仗着强大的炮火和绝对优势的兵力,没有选择什么主攻点副攻点,而是在各个城门发起了全面攻击,荷兰军队在雅加达微薄的兵力根本防无可防。
  无奈之中的希克那霍斯特少将,被迫将兵力全线退缩到了内城,想靠着建筑物的掩护和中国军人大打巷战,可惜的是这时候的荷兰士兵大部分已经没有了斗志,看到中国士兵直接缴枪投降了事。
  雅加达攻击战开始没有几个小时,希克那霍斯特身边能够控制的只有700多名士兵,占据着几排房子负隅顽抗。
  中国人很快就注意到了希克那霍斯特防御点,安排了一个团的士兵将它包围了起来,只要蔡锷一声令下,不用10分钟中国士兵就可以占领这里,但中国人并没有那样做,而是先后派了几批人前来劝降,但都被对总督大人无限忠诚的希克那霍斯特礼貌地拒绝了。
  到了第2天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希克那霍斯特看到一个举着白旗的荷兰士兵向他走来,希克那霍斯特认得那是西加特总督的卫队长,不详的预感立刻在希克那霍斯特的心中升起。
  果然,卫队长到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将军阁下,我奉西加特总督的命令来通知您,雅加达防御战已经结束,您和您手下那些忠诚的荷兰士兵抵抗任务已经结束,现在请放下武器,有秩序地走出战壕,向中国军队投降,中国军人将确保你们的生命安全!”
  “总督大人呢?希克那霍斯特不动声色地问道。
  卫队长无可奈何地说道:“总督阁下正在中国总指挥蔡锷将军的指挥部里喝茶。”
  希克那霍斯特苦笑了下,西加特总督成了中国人的俘虏,雅加达的一切都结束了,也许荷兰在婆罗洲的一切也都结束了。
  少将放弃了战斗到底的决心,但他觉得不能辱没荷兰军人的尊严,他带着他的700名忠实的部下排着整齐的部队走出了掩体,随后,希克那霍斯特少将向一名中国军队的团长交出了象征着指挥权的军刀。
  雅加达之战结束了。
  荷兰战俘受到了良好的待遇,除了失去了自己的武器,他们依然按照过去的编制在中国士兵的监视下编排在一起,不管怎么说,他们的性命总算是保住了,相信等到中荷两国政府的谈判结束之后,他们就会回到国内的。
  荷兰士兵对中国的士兵很有好感,在围剿叛匪的战斗中,他们甚至多次合作,因此荷兰战俘们并不太惧怕现在的境遇,有些大胆的战俘甚至还会向中国士兵讨上根香烟。
  中国人的看管也并不严,有的地方简直是没有士兵看管,任由荷兰战俘自己坐在那儿,也不怕战俘们逃跑。可是谁又会逃跑呢,在这没有生命安全地担忧,中国人又管吃管喝,态度又和善可亲,鬼才会想过过去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呢。
  西加特总督在和蔡锷将军商谈了几个小时后,以荷兰驻婆罗洲总督的名义向全婆罗洲的荷兰军队下达了停止抵抗,向中国军队投降的命令;蔡锷也在同一时间发布了投降士兵将保证受到人道待遇,并尽量安排他们第一时间回国,一旦继续抵抗,将遭到中国军队无情打击,彻底歼灭的总司令令。
  总督和中国将军的命令,让婆罗洲各地的荷兰士兵走出了战壕,无精打采的扔下了武器,至此,荷兰从16世纪开始即在婆罗洲进行的殖民统治也走到了尽头。
  而正在香港进行谈判的中荷两国代表也以最快的速度接到了婆罗洲的战况,两边的谈判代表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截然不同,中国首席谈判代表外交部长陈金虎立刻展现出了强硬的姿态,而荷兰人则除了向国内频繁的发电报以外,留下的也只有苦笑了。
  英国人的态度也变了,他们开始完全地站在了中国一方,劝说,甚至是威胁荷兰赶快签署有利于中国的协议,尽快地退出婆罗洲的所有土地。
  正如中国的元首李国勇说说的,“在这个世界上,国与国之间本来就没有公道和公正可言,有的只是刺刀和铁血!想要获得其它国家的尊重,只有比它的刀更快,比他的血更冷!”
  下面的谈判就进行得比较顺利了,婆罗洲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中国的势力范围,荷兰政府就算想尽力争取一些好处也无从谈起了。
  《中国荷兰香港条约》很快签署完成,荷兰将退出在婆罗洲的军队,撤离荷兰侨民,向中国交出统治权,承认中国对婆罗洲所属土地、海洋的一切权利。
  而中国政府则将在条约签署完成的第一时刻无条件释放所有俘虏,并有义务协助荷兰人接回自己的士兵和侨民,同时,将象征性地补偿荷兰人20万英镑做为荷兰退出婆罗洲的损失。
  《中国荷兰香港条约》的签署,中国国内的民众对此无动于衷,自从帝国成立以来,哪次签署的条约不是对中国有利的,这次也没有什么希罕的,反正有着元首的领导,中国人吃不了亏。只是对条约的最后一条要向荷兰人补偿20万英镑民间还是有一点微词的,好好的给荷兰人钱做什么,不过这点不满在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面前也就很快消失了。
  中国人是守信用的,荷兰战俘和侨民得到了良好地待遇,由士兵护送着上了回国的军队,甚至有的荷兰士兵在临走时还对中国军人有些依依不舍;当他们回国后,也不遗余力地宣传着中国军人的人道作风,也为中国士兵在海外打造了良好形象。
  解决完了荷兰人,下面该轮到中国享受胜利果实了。
  婆罗洲的苏门答腊岛被划给了南方华夏民族共和国,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附近的广阔区域成为了中国人的保护范围,被中国划分成了11个邦区。
  从5月1号开始,中国、南华共和国、邦区内的临时政府在南京举行了圆桌会议,5月10日签订了《南京会议协定》。协定之中规定:
  (1),由南方华夏民族共和国和中华帝国所扶植的11个邦区共同组成“大中华联邦”,中华帝国对联邦有保护和指导的义务;(2),“大中华联邦”与中华帝国建立“中国——大中华联邦军事联盟”,以中华帝国元首为军事联盟总司令;(3),“大中华联邦”在外交、国防、财政、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将同中华帝国实行永久性合作;在军事方面,中华帝国供应联邦军队以装备,并派军事顾问团留驻在联邦各个邦区内帮助训练军队;在财政方面,除南方华夏民族共和国外,“大中华联邦”将承认中华帝国在联邦拥有的一切权益,并负责每年向中华帝国交纳财政总收入51%以上的保护费用。
  《南京会议协定》让帝国在亚洲的势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距离李国勇所构思的以中国为中心的“大亚洲体系”又迈进了一步。
  婆罗洲问题的圆满解决,让帝国的军队很满意地开进了印度、阿富汗、越南等地,协助那里的英法军队对叛乱者进行围剿,而在军队开拔之前,帝国的特工再度活跃起来,在德里、在贾拉拉巴德、在河内……
  帝国士兵的生命是宝贵的,不会在和自己没有关系的土地上为了别的国家去流血牺牲,付出肯定得有回报,这才完全符合中国的利益。
  但是,并非每个中国人都赞成中国的扩张政策,比如远在德国的帝国总理杨度。
  自从李国勇当上帝国最高领导人后,带给中国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帝国彻底巩固了自己的利益,并一跃而成为远东第一大国之后,无休止的征战和扩张是时候停止了,中国应该成为亚洲的和平使者,为维护自身和亚洲人民的利益而努力,这是杨度的想法。
  “金铁主义”是杨度一度极力赞成的,但在目前的形式下,“金铁主义”杨度认为已经不再适合中国的国情,而应转向一种更加平和的国策。但他的好友,帝国的最高元首似乎并没有罢手的意思,军队还在不断地扩张,军工厂在日夜不停地轰鸣,军队中的好战情绪弥漫,甚至整个国民都被不断的胜利而刺激,认为只有战争才能让中国从强大走向更加强大,认为只有元首才能带领他们开拓出一块又一块新的疆土,汉唐时期的全盛,万国来朝的情况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即将重新出现在国民们的面前。
  这样的情况杨度认为是危险的,李国勇和政府的巨大威望是建立在军事胜利的基础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站在悬崖边上跳舞,只有一次军事上的失败,也许就会把李国勇和他的政府扔下万丈悬崖。
  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平和稳健的国策才是最有利于中国的。
  也许杨度的思想是正确的,但不适合于现在。杨度并不知道李国勇在想什么,也并不知道一场让全世界都将卷入的大战在几年后就将爆发,这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契机,也许中国的直接参战将改变战争的走向,将让世界格局重新洗牌。
  李国勇要让自己的国家在这场6千5百万人参战,1千万人失去了生命,2千万人受伤的大战之中,为中国谋取到无法想像的巨大利益。
  杨度不知道历史发展的轨道,他带着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匆忙结束了德国地访问,回到了他所熟悉的南京元首府。
  可是当他和李国勇一见面,却不知道要从何说起,两个曾经无话不谈的好友,现在却变得那样的陌生,陌生的见了面却不知道要说点什么。
  李国勇变得越来越象个“元首”了,那个在江苏时,把无论大小什么样的事情都往自己身上一推的苏州巡抚,两江总督已经找不到过去的影子了,现在没有人能弄明白元首那微笑着的眼睛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包括杨度自己在内,曾经他认为自己很了解面前的这个人。
  “从德国回来了?”李国勇有些没话找话地尴尬地说道。
  “恩。”杨度回答道。
  几个字后两个人又陷入了沉默。
  “婆罗洲的问题很顺利地解决了,‘大中华联邦’也已经成立。”杨度终于开口说道:“为什么还要帮助英法出兵,你准备把战争打到什么时候?”
  面对好友地责问,李国勇默然说道:“打到我认为中国的利益已经足够的时候,打到我们有足够的实力让那些过去侵略过我们的列强对中国俯首称臣的时候,皙子,难道你今天来就是为了责备我和我的政策?”
  “是的!”杨度坦然说道:“战争必须结束了,中国的领土前所未有的统一在了一起,帝国利益已经最大化了,我承认你为中国带来的无上光荣,是你把中国从落后被欺凌中几乎奇迹般的拯救了出来,得到了应有的尊;但现在应该从战争中及早抽身,我们没有必要为了英国人或者法国人去打仗,甚至也没有必要再发动任何战争,与邻居搞好关系,削减军队,着力发展国内建设才是主题。”
  李国勇淡淡地说道:“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削减多少军队?”
  见元首这么问自己,杨度提起了精神说道:“常规军保持在50万人左右,最多不能超过100万,大幅度减少军工企业的资金投入,海军维持现有规模,撤回海外驻军,这样帝国每年可以节省下大量的军事方面的经费。”
  李国勇笑了下,说不出这个笑容是赞成还是讥讽。
  杨度的话也许在和平时期有用,但现在一点用处没有,尤其是撤回海外驻军,等于是想让帝国的军人流血牺牲得到的一切就这样白白地放弃。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a href=http:// target=_blank></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