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耽美>[三国]混在三国当谋士> [三国]混在三国当谋士_分卷阅读_12

[三国]混在三国当谋士_分卷阅读_12

  燕清便将困扰着他的疑问说出了口:“今晨,主公是如何说动文和的?”
  吕布默了默,不答反道:“重光离得有些远了,布听不大仔细,能否靠近一些?”
  燕清:“……”
  虽然他严重怀疑吕布特么的在故意逗他,可见吕布表情真诚恳切,不似作伪,也毫无必要这么戏弄于他,便依言照做,且将问题重复了一次。
  吕布没再捣乱,爽快说了:“布至文和先生处时,其面色不惊,似早有预料,又烹茶以待,予布三问。”
  燕清心说文人擅演,直肠子的武人一忽悠一个准的,而贾诩更是其中翘楚。不过,贾诩倒不是纯演技,约是看穿了吕布的急脾气,料定自己等得,对方倘若真求才若渴,就等不得,是以也很难说,他不欲打断吕布的叙述,听到这就专心等着,谁知吕布仿佛自认说完,就阖目不言了,燕清只得厚颜继续追问:“请问主公,具体是哪三问?”
  吕布这才道:“明知事不可为,却不得不为,当如何?”
  燕清隐含骄傲地笑了,无需多想便知:“主公定答了‘无不可为之事,唯有无能为之者也’。”
  吕布唇角不由得微微上扬,默认了燕清的猜想,接着道:“文和先生又问,倘若布之见与诸位先生的皆都相左,又当如何?”
  燕清微微蹙眉。
  不得不说,贾诩的问题都很关键,句句戳穿吕布的短板:至少依照演义里的发展,吕布从来只能做到疑人不用,却做不到用人不疑,每当遇到他的想法与陈宫高顺的意见冲突的情况时,他就一意孤行,不撞破南墙不回头的。
  吕布宛若不经意地瞟他一眼,忽道:“依重光所看,布当如何作答?”
  燕清心中喟叹:“清不知。”
  吕布轻哼一声,似不悦得很:“还当如何?除兴兵打仗的事外,先生但凡说得出个理儿,一切皆听先生的。”
  不过他心目中的先生,可只有燕清燕重光一人。
  不知他这没道出口的小九九,燕清不禁眨了眨眼,险险掩去讶色,忍着没作死地问句‘此话当真?’而是轻声感叹:“怪不得。”
  若是真的,那证明吕布可就是改了性了,可谓惊天动地;就算是假的,能骗过狡诈如狐、洞察人心的贾诩,这功力堪称一日千里,也大有前途。
  吕布兴致缺缺地说完了最后一问:“文和先生终道,‘还请将军直言,若诩拒之,您当如何?’这还需问?不为我所用之大才,断不能容他人所用。”
  说者无意,燕清却听得冷汗涔涔,暗呼侥幸。
  他几乎可以想象吕布当着贾诩面说这话时,剑眉多半嘲讽地一挑,既果断,又杀气腾腾,却叫之前听了自己一番胡吹海夸后半信半疑,隐隐有些倾向的贾诩颇为满意的画面。
  一问测霸勇无前;二问测虚心纳谏;三问测杀伐决断。
  要是换了个人,贾诩就不可能这么问了。三问后定去从,听着草率,其实心思极细腻。
  尤其第二问,他深知吕布此人不可能会缺个人主见,又不屑说谎,所以重点在于他能否听得进旁人意见。
  对此,燕清倒极感同身受:不怕主公蠢钝如猪,就怕蠢还自以为是。
  不过吕布运气如此之好……
  燕清心情复杂,恍然间感慨万千。
  明日一早,吕布便风光班师还都,贾诩记挂着身上的重任,片刻也不多逗留地就告辞去了司徒府。吕布则听了两位军师的建议,先领着威风凛凛的人马在帝都的街道上晃了一圈,顺道帮此时看他的目光中已没了厌恶,全是敬畏的百姓斩了几个趁火打劫的萧小,等贾诩的捷报传来,再沐浴修整一番,奉旨入殿面圣。
  不出意料的是,圣旨上只主点了吕布的名字。
  燕清自知自己并无朝廷赋予的正式官职,是不够格陪吕布一起去觐见皇帝的,之前他还为这发了好一阵子愁,现有了好歹是个讨虏校尉的贾诩陪着,他哪里还不放心,就准备安然陪着吕布的人马在殿外等消息了。
  结果吕布听完他的打算,第一个不乐意了,死犟着一动不动:“重光乃布帐下军师祭酒,此回更当居首功,如何去不得?”
  燕清差点没被口水呛到。
  军师祭酒不是曹操为了表现对郭嘉的青眼有加,极度倚重,才额外设置的官职吗,怎的这时候被吕布给随口整出来了?
  况且那是因其麾下人才济济,要表现出奉孝的超脱地位,非在军师后加个祭酒,以示他乃独一无二的首席。
  哪里似吕布这主公当得悲催,可用的谋士其实就贾诩一个,自己肚子里能有几滴墨水,他还能不清楚吗?别说这智囊团里就两个人,当个祭酒毫无意义,没准还得因此惹得有真才实学的贾诩心生芥蒂,可谓是得不偿失。
  燕清不由得看了眼一旁的贾诩,见这狐狸笑眯眯地摇着扇子,端的是置身事外,两不相帮,倒不似有半点不快。
  他心下稍安,哭笑不得地回这一脸气闷的主公道:“清蒙主公厚爱,甚是感慰。然清无官无职,如何能瞻仰圣颜?虽知主公之虑,可有文和相伴,大可无忧,何必为些琐事递出话柄,令圣上不快,还惹来无谓的口诛笔伐?”
  吕布脸色阴沉,显然半句都没听进去。这要不是大庭广众之下,怕是用那铁钳般的手生拽燕清一起进宫的心都有了。
  他深吸了口气,语气却硬梆梆的半点不容商榷:“无先生作陪,此不成行。”
  燕清:“……”
  关键时刻耍什么牛脾气?又不是第一次去幼儿园的小朋友。
  贾诩看到这,哪里不知吕布极爱重燕清之才,是信任到片刻都离不得的,虽有些羡慕,但也多了几分心安——比起一个既仰仗幕僚出谋划策,又百般瞧不起文人的,当然是爱勇与惜才并存的主公更讨喜得多,终于老神在在地出来打圆场了:“依文和之见,重光若能同往,实乃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吕布斩钉截铁道:“文和此言深得吾心!”
  燕清头疼地揉了揉眉心,苦笑:“文和添乱子作甚?快劝主公打消此念吧。”
  贾诩慢条斯理地晃了晃头,分析道:“重光深谋远虑,诩或远远不及,但此事上,重光的的确确谨小慎微过了。恕诩妄出直言,若汉室天威犹在,又怎容得个剑履上殿,欺主灭臣的董仲颖?且不说主公志不在朝谋官,名声有诟也非一日之果,如今携不在诏上的重光一同面圣,也不过是多添上微不足道的一小笔,何况瑕不掩瑜,圣上初脱魔掌,正是大喜之时,岂会因这些微的善做主张便寒功臣之心呢?”
  燕清虽知贾诩说这一大通话,不过是要圆滑地解了僵局,既不让一心为主的自己被驳了劝诫而难堪,也不灰了吕布展现出的淳淳爱臣之心,但听着确实有些道理,只他始终觉得自己去不去,都是可有可无的,策早已定下,又有贾诩真心看着辅佐,再能出什么岔子,那就是天命了。
  见吕布目光炯炯地盯着自己,燕清无奈地笑笑,实在搞不懂他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的态度究竟是几个意思,也懒得去追究了,揖礼应了,随口调侃道:“叫王子师见主公居功自重,跋扈至此,从而卖力促成吾等之愿,大约就是文和口中的‘百益’了?”
  贾诩与他交换了个心知肚明的眼神,慢悠悠地笑道:“知我者,重光也。”
  吕布知俩军师又当着自己面打些哑谜,但贾诩刚促成了他的心愿,倒是顺眼了许多,便大方地没计较这点,不再耽误时间,把大批将士留在宫门,连个亲兵副将都没带,只带着燕清贾诩进去了。
  第15章 豫州刺史
  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然昏黄。
  随着宫门开启,燕清与贾诩一左一右跟在新鲜出炉的豫州刺史后面,虽面带疲态,眼底却盈满喜色。
  就如他们之前所想的那般,的的确确是一场硬仗:对救了自己身家性命,还斩了那恶贯满盈的逆贼的最大功臣究竟是谁,刘协看得分明,出手那叫一个慷慨大方。纵使被董卓洗劫多回,国库空虚得厉害,那张漫长的清单上所罗列的金银珠宝依旧令人眼花缭乱。
  这便也罢了,他还张口欲赐吕爱卿个司空之位,惹得自董卓死后被提拔为录尚书事、掌管大部分朝政,有了旁听资格的王允脸都绿了,连劝不可,倒是更坚定了他心中‘吕奉先留不得’的念头。
  在紧要关头,他颤颤巍巍地跪着,递上早准备好的奏折,其中先是说明吕布此人心性犹如豺狼虎豹,狂妄自满,曾眼都不眨地为匹赤兔马弑了义父丁原,就为能谋官取财,向声名狼藉的董卓投诚。纵使此番大义灭亲系良心醒悟,也难说这份来得蹊跷的迷途知返是否为了骗取信任,便于日后拥兵自重。
  还引经据典、苦心阐理了引狼入室所致之无穷后患,头脑发热的刘协渐渐冷静下来,倒不是真信这上头所言,却看了王允这老头儿所代表的朝中顽固一派、偏偏现在是中流砥柱的态度,唯有隐忍下来,暂且作罢。
  吕布悠哉地抱臂而立,端的是事不关己。
  不过燕清倒很能理解刘协的心情,甚至有一丁点儿同情:他也是够倒霉的了,以九岁稚龄被迫登上大宝,却始终是董卓暴治下的屈辱傀儡,也就今日才舒畅一回。他史上不是没试过反抗,也并非不关怀受苦受难的百姓,只是自身难保,终生都逃不过被强权操控的命运,最后被迫禅位,郁郁而终。
  因尝过那些个肝胆俱寒的苦难,难怪他不愿对吕布这根救命稻草放手,巴不得能赐多高位就赐多高位,只要能留这天下第一猛将在身边保驾护航。
  若非贾诩巧语请来心怀鬼胎的王允在旁推波助澜,好说歹说,想从长安这摊深水脱身绝非易事。
  饶是刘协再想一意孤行,也要看那些文官的意见——王允就半点不想跟吕布这莽夫共掌朝权,巴不得口头上随意赏他个州刺史做做,既可不背卸磨杀驴的恶名,又能让他远远地滚出长安,带着麾下区区几百兵马跟那些个动堪十数万大军的诸侯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
  这点倒跟燕清的想法不谋而合了。
  无论如何,如今势单力薄的小皇帝再不甘心,也不得不听从王允的劝诫,只是下那道封吕布为豫州刺史的旨意时,眼中的浓浓不舍是瞎子都看得出来的。
  吕布愣是能视而不见,欢欢喜喜地谢了恩,潇洒地盯着幽怨的目光走了。
  上马之前,吕布漫不经心地攥着赤兔的缰绳,忽然征询道:“不妨先回郿坞修整几日,待文远与肃剿辅归来,再一同前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