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637章 魏忠贤在浙江搞事

第637章 魏忠贤在浙江搞事

  南京。
  作为大明曾经的国都、现在的二京之一,这里一直都是繁华的代名词。
  再次走在南京的大街上,朱由校的情绪还是很复杂。
  上次到南京来的时候,完全不是这种心情。不过这次更多的是轻松与愉快。
  毕竟上次来的时候,还是来办事的,心情根本就没有现在这样轻松,而是紧张和担心颇多。
  这次就不一样了,放松了很多。
  以一种平淡和游玩的心情看待南京这座城市,让朱由校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古老繁华的南京城真的很美、很漂亮。
  走在玄武湖的边上,踏着细雨纷飞,朱由校的心情很好。
  此时的朱由校穿着一套长衫,打扮的就像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一样,抛弃了身上的绫罗绸缎,穿上了棉衣长袍,看起来多了几分秀气。
  手中的折扇也没有那么名贵,画的是普通的山水。
  木簪子随意的将头发别住,看起来多了几分洒脱和不羁。
  在他的身边,田贵妃和袁贵妃陪同着,脸上带着纱巾,让人看不见面容。
  魏朝一边伺候着,其他的护卫则是分散在四周。
  即便朱由校没有穿得那么富贵,但所有路人都知道他就是富贵。毕竟田贵妃和袁贵妃穿的很是华丽富贵,同时身边带着这么多护卫,这不是一般人。
  找了一个地方坐下,朱由校笑着问道:“有没有觉得不好?”
  “还是人多了一些。”田贵妃直接说道。
  为人比较憨直的田贵妃,这一段时间和朱由校相处下来倒是真的敢说话了。
  她以前不是不想说,而是见不到,也没机会和皇帝说。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下次让他们清场。”
  田贵妃娇憨的点了点头。
  玄武湖其实就是一座皇家园林,能到这里来的人本来就不多,普通百姓想进也进不来,能进来的都是南京的有头有面的人物。
  毕竟朱由校不在这里,这里也不能荒废着。
  田贵妃感觉有点不舒服,因为总有人朝这边看。
  袁贵妃倒是无所谓,坐在一边伺候着朱由校。对于袁贵妃来说,陪着皇帝比较重要。
  朱由校三人在石凳上坐着。
  魏朝早就准备好了水和茶,沏好了茶水、摆好了点心。
  朱由校和贵妃们一边吹着清风,看着湖光山色,一边喝着茶、吃着点心,颇为悠闲。
  戚元功站在不远处,目光不断向四周扫射,手就从来没有离开过腰间。那里放着他的短枪,稍有意外的话,他就会把枪从里面抽出来。
  这个时候,戚元功猛然听到右侧有脚步声,直接转头看过去。
  来了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看起来模样很憨厚。他个子不高,但不胖,显得很清瘦。
  戚元功没有迎上去,因为男人身边有一个人陪同,是他认识的,陪同的是魏朝的干儿子。
  戚元功知道来的这个男人是谁了。
  他是李朝生,南京内务府的大总管。
  戚元功对旁边的人使了一个眼色。
  两个人朝着李朝生走了过去。
  检查、确认身份、搜身,这一套流程必不可少。
  这里不是皇宫,即便是皇宫皇帝召见,该有的流程也不能少。
  李朝生倒也不意外,笑眯眯的配合检查。
  等待所有的检查完毕之后,李朝生才被带到朱由校的面前。
  李朝生跪在地上低着头,根本就不敢把头抬起来。他生怕看到袁贵妃或者田贵妃,引起陛下的不满;一旦引起陛下的不满,那就完蛋了。
  朱由校却没在意,摆了摆手说道:“起来回话吧。”
  从地上站起身子之后,李朝生依旧是低着头。
  朱由校皱眉头说道:“低着头,脖子不疼吗?抬起头来。”
  李朝生缓缓的抬起头,松了一口气。
  两位贵妃娘娘居然不在?
  朱由校看李朝生松了一口气的模样,心里明白他在想什么。
  周围这一圈地方,朱由校也让戚元功他们清出来了。在这一圈,除了他们之外,已经没什么人了。
  袁贵妃和田贵妃自然就不好留下来听朱由校谈事,早就溜达去了。
  “说说南京的情况怎么样吧?”朱由校看着李朝生,缓缓的问道。
  虽然一路走走玩玩,到了南京更是享受了好几天,可是该办的正事还是要办。
  今天把李朝生走过来,朱由校就是想要问一问具体的情况如何。
  “回陛下,南京这边一切安稳。”李朝生连忙说道:“就是浙江那边出了点问题。”
  “什么事?”朱由校沉着脸问道。
  “浙江那边很多田地都已经改稻为桑,这一次清查的过程当中发现了很多事情,土地兼并和投现那边也很多。”李朝生小心翼翼的说道。
  “不用试探。”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就让他们把地的事情查好就行了,其他的不用管。”
  “浙江那边的事情,内务府也不是没有上报过,朕的心里面很清楚。”
  这几年大明沿海的贸易可以说是越演越烈。除了大明之外,所有人都想和大明做生意。
  外海上的贸易从来都没有停过,以前是走私。隆庆年间有了市舶司之后,就更泛滥了。朝廷允许出海贸易,但问题在于出海贸易不交税。
  这两年在朱由校的鼓励下,商业大繁荣,大明朝的物产也丰富了很多,对外贸易自然就更加火热起来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钱财源源不断地流淌了进来。
  这几年朱由校曾经看过,白银增加了不少。虽然还没有明显的贬值,但是已经有这个趋势了。
  朱由校的内务府都已经收集了一大批白银了。等到拿下了倭国之后,朱由校就准备正式将白银纳入货币体系。
  浙江那边的事情,朱由校心里面很清楚。
  为了对外贸易卖丝绸,浙江的商人把土地改成了桑田,不再种水稻了。这样的做法是为了增加他们自己的经济收入,但实际上破坏的却是整个国家的利益。
  做生意不交税就不说了,任何时代老百姓没饭吃都是不行的。大面积的土地被改成了桑田,不再种植水稻。
  后世还要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何况是现在?
  只不过有些事情没有办法,不能逆转。
  朱由校看着身边的李朝生问道:“有人让你问?”
  李朝生连忙摇头说道:“臣只是有一些担心,魏公公在那边似乎有所动作。”
  魏忠贤吗?
  这倒是朱由校没有想到。难道说他在那边发现了什么东西?这才跑到了浙江去?
  魏忠贤在浙江这件事情,朱由校到了南京之后就知道了。
  上一次扬州之行,徽商被收拾了一顿,浙商也被波及了,更主要的是徽商和晋商。
  这一波魏忠贤难道要对付他们?
  朱由校问道:“他在做什么?”
  “回陛下,魏公公在查浙江有多少桑田、这些桑田都是属于谁家的,还有就是这些桑田以前都是种的什么、有多少人在织布、又有多少工坊。”
  李朝生连忙说道:“陛下,臣以为浙江不宜轻动,否则容易引起乱子。”
  “你知道浙江这两年的粮食都是从哪里买去的吗?”朱由校看着李朝生问道:“可是从周边几省?”
  “启禀陛下,基本出自湖广。”李朝生连忙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
  “湖广熟,天下足”,这个说法虽然夸张了,但是湖广的粮食产业非常发达,产量也非常高。随着新式稻种的推广,这里又增产了。
  加上玉米、土豆、番薯,这几年大明的粮食其实很够用,唯一的问题就是不平衡。
  有的地方受灾干旱,粮食靠运输就很麻烦。山西和陕西那边这两年就已经有这种情况了。
  虽然早有准备,但是应对起来还是有点棘手。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人分流,一部分招到京城做工,一部分分流到张家口,还有一部分被分流到草原上做生意,这样来减轻朝廷的压力。
  浙江这边靠着湖广,吃粮食自然是没问题。自己虽然不种地,但是也不缺。
  朱由校总觉得魏忠贤查这些东西似乎与改稻为桑没什么关系。李朝生这么说,估计也是在担心。
  想必除了李朝生之外,浙江那边的商人也在担心。他们担心自家生意出问题。
  这几年丝绸生意可是赚了大钱,随着各种挂着皇家旗号的门店的出现,这奢侈品都快建立起来了,那价格都是翻着翻的往上涨,顶级的材料价格就更贵了。
  养蚕缫丝,桑叶是关键。没有好的桑叶就没有好的蚕,就没有好的丝。稍稍有一些波动,那都会出事。
  “陛下,自从魏公公到了浙江之后,这市面上的生丝和丝绸都应声而涨。再这么下去的话,恐怕要出事啊!”李朝生有些担心的说道。
  朱由校点点头说道:“朕去浙江看一看。”
  李朝生听了这话之后,微微一愣,表情一点都没有缓和,反而更担心了。
  陛下竟然要去浙江?
  一个魏公公还不够吗?陛下居然还要亲自去?
  这下完了!
  这消息要传出去之后,这生丝还不翻着翻着往上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