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都市>穿到古代当名士> 穿到古代当名士_分卷阅读_449

穿到古代当名士_分卷阅读_449

  真是熟悉得叫人安心。
  周王长出了口气,安心地吩咐内侍备膳,大家赶快用膳,后面还有一堆帐册、钱粮、军械等着交接呢。
  周王府后厨亦是早有准备,不久便摆上一席高规格的汉中特色正宗蒙古菜。用得宾主尽欢后,周王便使人传所有相关的官员来,和新来的兵部、户部两位郎中交待了粮草、军械的运转和供应问题。
  两位郎中都是理帐册、管兵库的专家,兼有桓凌这个久居王府,做了多年辅佐工作的御史在旁提点,不几日便将军备梳理一清。新上任的童府尹则主要与赵同知他们交接,循府尹上任的旧例拜城隍、入衙,并不用耗宋时多少精力。
  是以宋时交代了手头最后一点工作后,便带着他的桓副园长兼副校长到经济园、汉中经济技术专修学院、汉中女校做离职报告。
  这里是他事业起航的地方,这些学生也是他亲手从《九章算术》一直教到现代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的,他对这几个亲手拉拔大的地方比对府衙的感情还深。
  今日一去,山高水远,再难相见。或许他以后便回京任职,或许还去别的府州,但都不大可能再回汉中了。
  他只盼经济园这些管理人员和工人不忘他教导的技术,能学以致用,勇于创新;也希望汉中学院老师和学生们能不断追求物理的极限,不要故步自封……
  他在台上讲话时颇有些动情,抬手蹭了蹭眼角,辞情恳切地对下面满座师生说:“以后我还会再建别的学院,或许还有别人模仿这汉中学院做书院。希望你们能不负我早年建学院的本意,不负你们自己求学的初心。往后天下间这样教实学的书院多了,我……”
  他的声音顿了顿,底下的学生们也饱含热泪,哽咽地叫着“先生”,请他信任自己。
  宋时微微颔首,饱含信赖的目光扫过台下每个人,深情地说:“我以后若有机会办个全国各院校联合考试,希望你们能不愧当今第一所学物理、化学等实学的院校的学生身份,不坠我的名声,考得比别校都好。”
  第282章
  两位校长与汉中经济学院师生洒泪道别,留下许多他们之前整理的笔记、题库,与交待好军民政务,整理好行装的周王府诸人一道出城,到汉水码头乘船。
  当年来汉中进修的几位御史、员外郎都得了个脱靴遗爱的待遇,他们这些胼手胝足将汉中建成西北第一繁华大府的人离开时,百姓更是倾城而出,带着香帕、水果、土产追了他们二十里。宋时当年为了运石料、化肥修的八车道宽敞柏油路都险些被汹涌的人流堵死。
  幸好周王的王驾排场大,前后有侍卫骑马开道,吹号打鼓,慢慢地排开百姓,总算给他们腾出一条车道。
  而这条道的尽头,还排着几层汉中耆宿,各捧一把万民伞等着他们。
  宋大人这个知府要离开,来送伞的自然不光是南郑县本县。府内八个州县的耆老各带着几把万民伞来送行,伞盖挤挤挨挨地遮了半爿天空,伞缘缝着一层层颜色各异的布条,直垂到撑伞的人胸腹间,比周王这副亲王规格的仪仗还打眼。
  周王虽然不至于嫉妒,看着那片伞也有点发愁:“这么些伞可收到哪里?坐船时还好说,若是进京时叫人举着,队伍前头先摆这么一长列罗伞……”
  别人路上举一把万民伞,人家看了都知道是有清官出行。眼前那些耆老手中的伞多得一眼看不清数目,少说也得有十来把,就是他与王妃、两位舅兄摆起全副仪仗,把仪仗里的罗伞都换成万民伞也撑不过来啊。
  他眼前浮现出车驾前列着两排仪卫,手中各举一副粘满花花绿绿绸布条儿的万民伞的模样,忍不住笑出声,惹得同车的王妃疑惑地看过来。
  他忍着笑解释了一句:“汉中有今日盛况,咱们一家人都是出了力的。虽说我收不得万民伞,但见汉中父老们这般眷恋咱们也自高兴。”
  也不知这些父老、百姓里夹了多少记者,明天印出报纸,会不会把那片万民伞原原本本地画出来。
  值得庆幸的是今日他们府上的仪卫和侍卫都披甲戴盔,把那些扔水果、簪环、巾帕的都拦在外头了。不然叫他们一路扔下来,二位舅兄那肉长的身子怎么禁得住?只怕明天全府报纸头条都得是“汉中百姓争送周王离府,桓宋二公误遭环佩掷伤”。
  ……那还是“王驾将行,百姓临江相送;太守恩重,万民题伞寄情”好听些。
  周王先前不曾想,这时候想起外头不知潜伏着多少记者、作家,忙收敛了笑容,低调地坐在车里,生怕自己不小心弄出可能占上报纸头条的动静。
  幸而宋时这个离任知府挺身而出,好言告慰送行的官、生、百姓,接下了众耆老送上的万民伞,将道上送行人的目光都吸到了自己身上。
  这是真正的万民伞。
  伞缘下坠着层层叠叠写着人名的字条,几乎垂落到胸前。其上的字迹有好有坏,名字有雅有俗,竟不是本地富户和书生们写来凑数的,而真真切切是这府里数万男女老幼各各亲笔写成。
  他这些年搞强制扫盲班,今日就到了验收成果的时刻。
  虽然许多人的字迹歪歪扭扭,有些运笔运得不好,字糊成一团,几难辨认,可他们定然是识了字,会写、敢提笔写下名字的。
  按着这纸条上的人名算算识字率,他们汉中超过其他州府何止数倍,也足以让他这个离任知府骄傲了。
  他虽然不注重万民伞这种形式,却很满意其上透露出的教育工作成果。
  再看看夹道送行的这些人,论人数、气氛几乎能比得上大明星做活动的场外应援,足见百姓们生活水平提高,汉中府的交通建设做得到位。还有河岸边修得结实的堤坝,看似平凡却连年分担洪峰的泄洪渠,河上叫卖着不知真假的“三元系列”特产的船妇……
  他平常吐槽盗版三元吐槽的欢,临别之际也忍不住招手叫船娘来,买了些三元牌的特产膨化食品、凉糕、糖水罐头,回到舱中便和桓凌一起就着小吃数万民伞上的人数。
  周王和王妃等人在前头的大船上,褚长史和司马长史跟他们同船跟在后头,也凑到房里看新鲜万民伞。他们两人看得眼馋,东西都顾不得吃,摸着那一条条字迹千差万别的绸带说:“来日我们若能外放做一任知府,临行时也有这么多父老真心给我们送万民伞就好了。”
  不用一送送十几把,就照这个绸带的数目送上一把,他们就此生无憾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