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第73节

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第73节

  根据久居永嘉的书肆掌柜的提议,穆空青在九月十五那天提前一个时辰到了永嘉书院山脚下。
  这山就叫永嘉山。
  山不算高,原本就是个无名小丘,山丘不高,但胜在山体宽广。
  因着永嘉书院坐落于此,才得了永嘉山的名号。
  永嘉山下早早支起了不少茶棚和摊点。
  这会儿天都还未亮,除了早早前来排队的学子手上提的灯笼外,便只有这些摊点上点着的灯烛了。
  这个时辰守山人不会赶人,书院大门也还未开。
  只要在山下买些茶点,便能直接在门前守着。
  穆空青出门前自是吃饱喝足了的。
  他原以为这个点已经算早了,却不想那山上影影绰绰,还能见点点火光,怕是已是有不少人都上了山了。
  穆空青也不多耽搁。
  永嘉书院考核自然是不准有人陪同的。
  周勤就只将穆空青送到了山脚下,由着他自个儿提着灯笼上山。
  九月中的清晨,山间的风吹来时带着几分凉意。
  可这山道上都是看不清面孔的学子,也是他们一个时辰后的竞争对手。
  谁也不敢慢人一步,生怕自个儿歇一口气,便连考试的机会都没了。
  于是这群平日里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子们,都是闷着头便往山上去,在这凉爽的初秋时节里,人人都带着一身的汗。
  穆空青的体力早就练出来了,且这山也实在不算高。
  从山脚出发若是不停歇,一刻钟多些的时间,便能到书院正门。
  书院正门前一大片空地,现下无人提醒,空地上便自发排起了弯折的长队。
  看来这就是那些常年住在永嘉的学子之间的默契了。
  若不是经验丰富,怕也不会恰好卡着这个时间来书院。
  穆空青粗略那么一打眼,前头约莫已经有了一二百人。
  看着同时上山的学子也都一一排在后头,穆空青也跟着旁人一同排好。
  随着时间流逝,天色渐明,上山的学子也愈来愈多。
  书院门前的这片空地上,很快便排满了人。
  奇异的是,许是文人都好面子,又许是前头带的头太好,后面即便是空地上已经有些挤挤挨挨了,这蜿蜒的长队却不曾混乱过。
  穆空青的个头在人群中不算高,他也瞧不见这空地上的具体人数。
  不过他只需在心中估算一番,也可大致明了。
  永嘉书院每年只备上三千份桌案,而这片空地上可以容纳的人数,约莫也是三千上下。
  这么一想,这一手扶持永嘉书院崛起的杨克佑老先生,当真是个妙人。
  卯时二刻一到,书院大门准点开启。
  先出来的并非穆空青以为的文士先生,反倒是两队穿着骑装的学子。
  待这两队学子在书院大门两侧分立站好后,才听有一中年男子的扬声提示学生们入场。
  穆空青瞧不见前头的情况,便只好先跟着人群走。
  过了书院大门,随着人群向前行,穆空青听到身旁有学子在交谈,这才知晓他们要去的,正是书院的演武场。
  永嘉书院每年的考场,都在书院演武场。
  一时之间,穆空青也不知是该感慨书院内的演武场够大,还是该感慨在当前重文轻武之风盛行时,永嘉书院还能别具一格地折腾出一个演武场来。
  瞧着先前在书院门前那两队学子的模样,这演武场怕也不止是放着好看的。
  进门、落座,一切都宛如提前排练过一般井然有序。
  便是穆空青这个头一回考试的,也能跟着旁人的动作,不至于无措。
  很快,演武场上的三千张桌案,便已经坐满了人。
  奇异的是,当此次考核宣布开始时,天边恰好露出了一抹金色光晕。
  穆空青掀开桌案上盖着的麻布,麻布下除了笔墨外,还放着一张答卷。
  没有稿纸,只有答卷,颇有些落笔无悔的意味。
  而本次考核考的是杂文,题目只有二字——黄花。
  穆空青顿感头疼。
  大多数人提到黄花,想到的都会是那句知名的“季秋之月,菊有黄花”。
  然而穆空青来自后世,自然听说过那场坑了无数学子的“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
  这里的黄花,指的并非菊花,而是油菜花。
  而且,“黄花如散金”此句出自唐代诗人司空图,此人的诗集在炎朝亦有流传。
  因而这里的“黄花”究竟是大众人之中的菊花,还是那曾在宋代坑了无数学子的油菜花,当真不好说。
  穆空青对着题目思考了许久,也没敢落笔。
  显然,在场读过“黄花如散金”的学子并不止他一个。
  一时间,这偌大的考场上,字斟句酌念念有词的,和愁容满面久久不曾动笔的,竟是各占了一半。
  穆空青对着黄花二字,总觉得以这永嘉书院主事人的性子,不像是会这般不严谨,用这样模棱两可的题目的人。
  况且即便有那么一两个人不严谨,这书院中其他夫子也就这么略过去了吗?
  这题,绝不是让他们以某种花为题写一篇杂文这么简单。
  这出题人,当真是恶趣味得紧。
  不过若是细思起来,这性子也当真有趣得紧。
  穆空青不自觉地,便想到了那本他意外得到的,山长杨克佑老先生的游记。
  穆空青嘴角勾起了弧度。
  这样有趣的山长,下头又是这样一群有趣的夫子。
  想必,他若是在考核中不那么谨守规矩,应当也不是什么大事。
  穆空青有了头绪,在心中思量了一番,提笔落墨。
  一篇杂文罢了,三五百字即可。
  穆空青甚至都没等到书院送上午膳,便停下了笔。
  这回写得算是他擅长的东西,除了涉及避讳处须得注意,旁的内容从头到尾都有种一气呵成之感。
  穆空青也未多犹豫,直接便起身交卷。
  那坐在上首监考的考官,也是头一次见有学子交卷交得这般干脆。
  永嘉书院考核从来不发稿纸,要么在答卷上涂改,要么落笔无悔,因而前来参加考核的学子,无一不是慎之又慎,很不等逐字逐句地反复咀嚼上八百遍。
  穆空青态度坦然。
  对他来说,若是四书文和策论这等文章,自然是要反复推敲。
  但杂文这种东西,本就无甚格式,重的就是随心所欲四个字。
  他既然可以一气呵成,自然没必要再去反复斟酌,反倒坏了原有的那份灵气。
  最重要的是,穆空青自认为,在写诗作骈、随笔杂文这方面,他所拥有的技巧性的东西,还没有精通到凌驾于灵感之上。
  与其让自己这个半吊子琢磨出来一个四不像,不如抓着那点儿灵气,好歹还有些可取之处。
  穆空青一贯是交了卷便不会后悔的。
  从县试到如今的考核,每一场考试他都发挥出了自己当前的最高水准。
  考得上自然好,考不上也是他功夫不到家。
  穆空青潇潇洒洒地走了,却没看到他身后的考官,正对着他的答卷乐不可支。
  穆空青出了演武场,便有一骑装学子前来带他下山。
  穆空青见这人一身利落短打,可又有着遮掩不去的书卷气,实在没忍住,便问了一句:“这位学兄,不知书院中可是有武举学子?”
  穆空青自然是知道没有的,但他也不能直接问人家,您穿这身出来是为什么吧?
  那学子八成也不是头一回被人这么问了,当即便了然一笑道:“这是书院的传统。书院教习君子六艺,自然不允学子做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
  穆空青先前在清溪县时见过的文人,大多都觉得武事乃是粗鄙之事。
  加上以他了解到的朝政状况来看,大炎确实是有重文轻武之风。
  可眼前的这个学子,似乎并不为自己修习武艺而羞赧,反倒颇为自豪的模样。
  而且方才书院开门时,瞧前来参考的诸位学子的模样,也不像是对文人着骑装短打这事,有什么反感的。
  果然读万卷书不若行万里路。
  穆空青只觉得自己先前在清江府中的认知,当真称得上狭隘二字。
  同那学子道过谢后,穆空青见到了一直在山下候着的周勤。
  山下的茶棚从早上开到现在,纵使考生们都已经上山了,茶棚内也还是熙熙攘攘,约莫大多都是同周勤这般,在山下等着接人的。
  周勤一见他便迎了上来,笑着问道:“少爷觉得如何?可能顺利入书院?”
  穆空青却是自在得紧:“能不能入我说不准,不过我却是明白了,为何有那许多学子,情愿将家安在永嘉县内,也不愿去旁的书院了。”
  江南之地的书院他不知晓,可若是拿清江府内的百川书院做比较,穆空青觉得仅凭这份胸襟,百川书院便远远不及。
  永嘉书院的发案在两天后。
  这两日里,穆空青同周勤在集市上购置了不少东西。
  周勤以为他是对这次的考核成竹在胸,却不知穆空青心里想的是,若是这次考核不过,他便去江南之地的其他书院瞧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