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清穿之咸鱼三阿哥> 清穿之咸鱼三阿哥 第42节

清穿之咸鱼三阿哥 第42节

  再说了,天下读书人和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去曲阜参加祭祀典礼,于他就是走个流程,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公费旅游。
  胤祉既然把这次出差当做了公费旅行,那一切自然就照着旅行的标准来。
  先做好攻略,山东境内的美景,他知道的就那么几处,最出名的自然是泰山,只是自秦始皇在泰山封禅起,人们便赋予了泰山不一样的含义,为了避免麻烦,这一处就可以被划掉了。
  除了泰山,便是大明湖,还珠格格的故事虽是杜撰的,但这故事太过经典,‘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实在让人记忆犹新,而且此去山东,还是与老四同行,姑且将那故事当成真的,在大明湖畔遇到夏雨荷的可是老四将来的儿子,若能和老四同游大明湖畔,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旅行不必带很多的行李,尤其是吃食,美食从来都是旅行的一部分。
  倒是有一样东西是必带的,那便是用来合影留念的照相机,如今没有照相机,但有画师,带上位擅长西洋画技的画师,再带上位擅长人物画的本土画师,写实和写意的留影这不都有了。
  最好再带上位擅长风景画的,将一路上的美景都画下来,既可以带回来给额娘和二姐姐一观,传到后世,也方便后来人研究古代的地理风貌。
  胤祉认识的风景画画得最好的便是余国柱了,可惜余国柱管着马球场,还在着手倒腾戏院,实在走不开。
  他只能退而求其次,余国柱带不走,带走余国柱的小儿子余锦也好。
  这位在丹青上得了余国柱的几分真传,颇具灵气,而且不喜读书,余国柱当初年纪轻轻便考取了进士,余锦则至今都是一位童生,也不打算接着往上考了,却甚是喜爱游学,重点是前面的‘游’字,这是个喜欢出来旅游写生的,带上正好。
  胤祉准备的甚是齐全,四阿哥只觉一盆凉水当头泼下,硬生生对这次的差事少了几分期待感,回阿哥所后,也只是吩咐福晋随意收拾便好,无需参考三哥那里。
  头一次出京办差,他总不能就把女眷带上,也不可能敷衍潦草行事。
  三哥特立独行也不是一次两次,左右皇阿玛喜欢,又已经是铁帽子亲王了,升无可升,此般态度也好,也免得太子忌惮。
  他却是不同的,光头阿哥一个,若不用功,皇阿玛何时给他封爵,后头的弟弟们慢慢长大,到时候太子身边也不止他一个皇阿哥可用,若不卖力,怎能得太子重用。
  他既不像三哥一样得皇阿玛喜爱,也不像大哥一样让皇阿玛看重,自然要用功卖力。
  头一次出京办差,势必要办得圆满才行,不能让皇阿玛和太子失望。
  出京这日,胤祉头一次在行李上压弟弟一头,倒不是他自个儿的行李多,而是他这边人多。
  他,福晋,福晋嫡亲的弟弟寿山,拖家带口的表兄巴图一家,因为巴图曾做过他的哈哈珠子,因此在所有的表兄弟当中,巴图同他是最亲近的。
  光是自家人就这么多了,更不要说他还带了三位画师,二十几个侍卫,还有嬷嬷、丫鬟和小厮,青竹姑姑和杜成海也在。
  和老四那边比起来,他这边出行的队伍可谓十分之浩大。
  胤祉本就是抱着旅游的态度上路的,队伍自然也就走不快,而且祭祀大典举行的日子是要等他们到了才会定下来,因此在他看来,这一路上根本不用着急。
  四阿哥却是个急性子,这又是他头一次办差事,正在兴头上,恨不得一路快马加鞭赶到曲阜。
  面对慢吞吞的三哥,三哥车队里年纪不大的几个小娃娃,时不时便要停下来作画的画师们,四阿哥实在是不能忍,主动找上三哥:“不如我们先行一步,三嫂带其他人在后面慢慢走,等办完了差事,三哥再回来接三嫂,三哥觉得呢?”
  胤祉并不是很想同意老四的方案,以老四的性子,办完了差事怕是不会在山东逗留几日,老四回京复命,他在外头继续游山玩水,皇阿玛不把他召回去才怪了呢。
  但他也没理由拖着老四和他一起,自己不上进没什么,自己不上进还拖着别人,那就不叫咸鱼了,那叫臭鱼。
  如果此次和他一起出京办差的是老五便好了,是老五的话,他们哥俩能在外头浪上小半年,只要皇阿玛不下旨召回,他们就能一直浪。
  如今只能和老四先行一步了,到时候老四回京复命,他就写道病假的折子呈上去,反正上火也是一种病,他不写明病情,就不能算是欺君,就算皇阿玛把太医派来了,送折子的时间加上太医赶路的时间,怎么也得大半个月吧,够他们在济南府逛的了。
  只是可能又要麻烦吴太医来回奔波了,等回了京城,他还真得专门去吴太医家中走一趟,方院使就算了,谁让方院使负责皇阿玛的脉案呢,他若和方院使有私底下的往来,那不是上赶着给自己找麻烦吗,所以方院使那里还是算了吧。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皇阿玛要使唤他,他总不能老老实实的任由使唤吧,那得忙成什么样,他不能抗旨不遵,难道还不能钻空子偷懒吗。
  胤祉随老四率先出发,明明是一件不怎么急的差事,但却马不停蹄,风餐露宿,都快赶上他去年赶往河南时的辛苦程度了,可那时候是人命关天,如今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老四这般认真,虽瞧着甚是可爱,但胤祉却是万分想念老五,难怪老祖宗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种时候,咸鱼就应当和咸鱼待在一起。
  当然,在户部当差时,胤祉便不喜欢咸鱼扎堆了,而是更喜欢老四这样的人间珍宝。
  也怪皇阿玛,人事安排的还不够妥帖。
  第68章 一更
  如同胤祉所料想的那般,这场祭祀典礼真真只是走一场流程而已,当然,可能是因为他是个假读书人,因此祭拜之时才会只觉得各种礼仪新奇繁琐,并没有发自内心的崇敬。
  面对瞧上去儒雅端正的孔家人,胤祉也只觉得心中别扭,好吧,他虽然顶着一个满人的壳子,可心还是汉人的,乃至于看问题的角度也是从汉人出发。
  孔夫子是圣人不假,也当得起万世师表,但真真是没必要把孔家人捧起来,孔家北宗的历史不就是一段投降的历史。
  昔年金兵南下,衍圣公孔端友南迁,成为南宗的衍圣公,孔端友的异母弟弟孔端操,却是降了金兵,这便是孔家北宗的开始。
  待到先帝在京城登基,曾经被明朝崇祯皇帝册封过的衍圣公,又直接滑跪了,撰写表文,为先帝歌功颂德,这也是孔家北宗。
  此次主持祭祀大典的,自然也是孔家北宗。
  胤祉无心与这些人客套,虽不至于在内心鄙夷,但的确没什么好感就是了,好在他不是一个人来的,有四弟在,也不必担心这些人无处套近乎,他还是躲了吧。
  祭祀典礼完成的第二天,胤祉便返程回去接人,带着福晋等人再进山东也未去曲阜,左右差事已经办完了,公事既了,接下来是私事,他们一行人直奔济南府即可。
  四阿哥这趟差事办的实在无奈,三哥都不曾和孔家人道别,也不曾知会当地官员,除了告知他一人,便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溜了,还不打算再回曲阜。
  他在此地得礼遇,一方面是因为他皇阿哥的身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背后站着太子,是太子的人,儒家看重正统,虽然也高看了一眼跟着太子的他。
  但无论如何高看,也改不了他只是一个光头阿哥的事实,作为铁帽子亲王的三哥,在这些人眼中的份量远比他重的多。
  三哥溜了,倒显出他来了,远在京城的太子听闻此事想必是高兴的,可他却是五味杂陈。
  三哥不乐意听这些歌功颂德的东西,其实他也是不乐意的,比起此番曲阜之行,他倒是更想如三哥去年在山西那般,无论是运送发放救灾粮,还是惩治贪官,都比如今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有意思,更不要说三哥在山西还摆了朝臣和皇阿玛一道。
  将贪腐的官员名单和证据明晃晃的走正常流程送入朝廷,以至于满朝皆知,就算朝廷里的哪位高官要保名单上的某个人,也无多大用处了,毕竟人的名,树的影,名声一旦脏了,何止仕途会受到影响,整个人生境遇都将会大不同。
  索额图当时还想出面保下名单上的两个人,只是被太子拦住了。
  按照这些人所犯的罪行,贪污救灾粮,依照律例罢官抄家都不为过,只是涉及官员颇多,就算三哥堂而皇之地将名单和证据在朝堂上过了一遍,皇阿玛也只是罚了这些人几年的俸禄,打了几十板子,以观后效。
  或许以后名单上的这些官员会慢慢的被剔除,或贬职或罢官,让山西官场可以稳定的进行更新换代。
  可这样一来,稳是稳了,朝廷的威严何在,律令的公正性何在。
  三哥不惜得罪朝臣,都要让那些东西见光,皇阿玛的惩罚却依旧这般的轻巧,他都不敢想象,若三哥当时上呈的是密折,皇阿玛是不是压根就不会在明面上对这些官员作出惩处,以此来谋求稳定。
  胤祉一行人溜去了济南府,非但去看了心心念念的大明湖,还差不多走遍了整个济南城,谁让这里处处都是景呢。
  泉水随处可见,几乎隔几步便能看到一个泉眼,走过石板路,走过小木桥,走过青石桥,清澈的泉水中可以看到碧瓦朱檐的倒影,一旁还有桃红柳绿做映衬。
  既有着北方的大气,又不失秀气雅致,此番美景,倒比他在江南看到的更像是一幅仙境,人间哪有这般处处是泉的城市。
  这里不只适合旅游,更适合定居,财大气粗的胤祉,直接在济南府买了一处三进的宅院作为如今的居住之所,就算他们在这里住不了多久,也可以将这里改做员工宿舍,毕竟这济南府里也有他的铺子,等余国柱的戏班子建成,济南府是必定要来的一站。
  济南府多的是泉,但山也是不缺的,未等胤祉他们出城去领略群山的风貌,便等来了皇阿玛身边的副统管太监魏珠和老熟人吴太医。
  胤祉身体康健,什么毛病都没有,而且鲁菜特点便是中正大气、平和养生,以咸鲜为主,他品尝当地美食,就算是为了上火,每天都要吃一顿辣锅子,可仍旧未能如愿。
  在见吴太医之前,他就已经让郎中诊过了,多年养生,如今又正值大好青春,身体连点小毛病都没有,在济南府美食美景的滋润下,连上火这样的小症状也没有了。
  好在是济南府与京城距离颇远,奏折递上去加上太医们赶过来的时间,大半个月都已经过去了,病已经养好了也不足为奇。
  “本王身体大半个月前有些不适,因此特意向皇阿玛上了告病的折子,不过前几天就已经好了,若不是为了等两位过来,可能就已经启程回京了,民间郎中医术远不及吴太医,让吴太医瞧过了,本王方才能安心。”胤祉笑盈盈的道。
  他真的不曾欺君,写告病折子的时候,他的确是上火了,只是没几日便消了,没能把上火的症状延续到这时候。
  若非是当着副统领太监的面,吴太医少不了要冷哼一声,诚亲王如今可是越活越过去了,幼时虽也装病偷懒被拆穿,可也没这般无赖。
  明明是身子骨最好的皇阿哥,却是请太医请的最多的,十一阿哥都没诚亲王这般频繁,更别说让万岁爷亲自指派太医了。
  吴太医一上手,就知道诚亲王的身体是怎么回事了,他能怎么办,顺着诚亲王的话说呗,人家嫡亲的父子俩交锋,他在中间和稀泥就是了,难不成还要去当包青天断案吗。
  太医一来,便意味着此番旅程的结束,济南府的山是爬不成了,不过回城需换条路走,看看和来时不一样的风景,方才不枉带这么多人出京一趟。。
  虽是返程,但因为时间并不着急,更像是一趟旅行。
  魏副统领沉迷手工活,每到一处城池,便要去街市和铺子里探寻当地的葫芦制品,以此来寻找灵感。
  吴太医直接被诚亲王带歪了,看到处美景,便要站在此处,让画师将他和身后的美景入画,一幅又一幅,带回去给夫人和儿女们看。
  除了与美景入画,他还有几幅和诚亲王共同入画的画卷,足以作为传家宝传下去了。
  第69章 二更
  一行人里只有三名画师,余锦年纪最小,原本在几名画师里是最不起眼的,但自从吴太医来了之后便不一样了。
  余锦得父亲真传,最擅长的是风景画,原本诚亲王让他同行,也是让他来画沿途风景的,只是后来的吴太医,太喜欢入画了,那两位画师忙着,他这个专门画风景画的便被吴太医抓了壮丁。
  胤祉虽然习惯在游行的时候‘拍照’留作纪念,但入画和拍照还是有差别的,前者太过耗费时间,他习惯了后者的方便快捷,再用前者,实在是没有太多的耐心。
  所以一路上他反倒没留下太多的画像,吴太医单程留的画像,就已经抵过他全程了。
  上次他去河南办差,带着吴太医一路上风餐露宿,没少受罪,如今又麻烦吴太医千里迢迢跑到济南府来给他瞧病,胤祉多少觉得有些对不住吴太医。
  可惜他没什么画画的天赋,不然非得亲手帮吴太医画上一幅,以表歉意。
  虽然动手能力不怎么样,但胤祉自觉审美还是过关的,余锦在一旁给吴太医画画时,他便帮着出主意。
  “画人物不必这般写实,皱纹画这么清楚干嘛,大可以不画。”
  “吴太医的脖子再画的挺直些,眉毛也修一修。”
  “要不,还是给吴太医画给帽子吧。”把光亮的脑门遮上,这发型实在是拉低颜值。
  余锦是个老实孩子,出门前阿玛就交待他了,一切都听诚亲王的,就算是阿玛不叮嘱,他一个小小的童生,也不敢不听诚亲王的吩咐,哪怕这位瞧上去还挺好说话的。
  经过胤祉的一番‘指导’,余锦的画技大受欢迎,一越超过其他两位,原本正常的画风也渐渐跑偏了。
  没办法,这世上很少有人会完全满意自己的五官,往日不常入画时也就算了,如今这般频繁,胤祉开了个头,大伙便不断尝试各种‘美颜’效果。
  等快到京城时,吴太医在画上哪里还是个临近五十岁的人,那简直就是二十岁出头的美男子,远远瞧着,还有几分像大阿哥,大阿哥的俊美在京城可是远近闻名的。
  出去旅游一圈,虽然是借着出京办差的名头,但一应的花销都是自费,也就不能算是公费旅游了,毕竟没花国库一分一毫,也没让皇阿玛掏银子。
  没有公款吃喝,胤祉自然是心安理得的很,在乾清宫面见皇阿玛时也是毫不心虚。
  “儿臣那几日的确身体略有不适,吴太医到时,儿臣的病便已经好了,便立刻赶了回来。”胤祉理直气壮的解释道。
  这话连小孩子都糊弄不了,更不要说康熙了,就老三这性子想,他也懒得说了,下次不让老三钻这空子就是了,他把老三叫来为的不是这事儿,而是子嗣。
  “时不时的就要病一场,你年纪轻轻的,身子骨就这般不好,看来光吃药膳是不成的,还得好好练练,不然你就搬回宫住好了,每日去演武场上跟着武师傅们练一练拳脚功夫,也省得这样隔三差五的就要病一场。”
  老三这病是假的,但身子骨的确不怎么样,成婚这都几年了,一点动静都没有,不是老三有问题,那便是老三福晋有问题。
  出宫后的生活有多爽快,胤祉这会儿就有多害怕皇阿玛真让他搬回来,赶忙表态:“儿臣在府里也可以练习拳脚功夫,争取日后少生病、少请病假。”
  康熙对老三的要求可不止如此:“好好保养身体,民间的郎中医术还是不如宫里的太医,你府上的人请平安脉大可以去传太医,就算是搬出宫了,那也是朕的儿子和……儿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