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其他>三十二日> 三十二日 第66节

三十二日 第66节

  这个世界上太多的冲突和对立, 几乎每一种都能带来惨痛的悲剧。雷利·罗恩那敏感的心总是能够把自己代入到最受伤害的那一方, 然后真情实感地对人类感到失望。
  有时候他不忍看到人类的现况,就会去想象人类的未来。然而大部分人只关心自己, 并不关心人类。于是越来越枯竭的资源,越造越多的热武器,好像两条渐渐靠近的线段,当它们相交的那一刻,就是人类的世界末日。
  雷利·罗恩渴望找到一种方法,能够让人类解脱,从循环往复的罪恶历史中挣脱出来。科技,好像是一种见效快的办法。
  他从众多科技领域中选择了太空物理,因为在他看来,人类大多数的斗争都是因为资源。而经过这么多年的争夺,人口还在不断增长,穷苦的人和地域想要生活得更好需要消耗更多资源,而那些已经拥有财富的人势必不会牺牲自己,要不了多久地球的资源会跌破到底线。在历史中,战争不仅用来争夺资源,也能用来消耗多余人口。然而,那些可怕武器的诞生,使得如今的战争只剩下死路。
  在末路来临之前,在地球之外找到更多的资源,将人类旺盛的争斗欲发泄到太空中去,可能是个好办法。
  然而宇宙如此广袤险恶,连光都还在艰难跋涉中。越是对宇宙进行探索,越是感到人类的渺小,那些能够轻易杀死数千万人类的武器对宇宙来说,远不如一颗流星激起的浪花大。
  而仅仅是从离地球最近的几颗星球上开采矿藏都叫人束手无策、入不敷出,雷利·罗恩逐渐意识到,哪怕他再有聪明才智,哪怕他已经走在了太空物理的最前沿,也不可能仅凭个人的力量,为所有人类找寻到出路。这令他越来越悲观了。
  直到有一天,雷利·罗恩在最新发射的高精密空间探测器发回的数据中,发现了一股很特殊的微弱的引力波信号,比双黑洞、双中子星等人类已经探测到引力波要奇怪得多,不够清晰,会让人觉得是新探测器出了问题或者是宇宙尘埃的影响,它在这个宇宙没有对应的引力波源,甚至理论上也不存在爆发源模型。
  如果有谁把这股突如其来的引力波当做原初引力波用来验证暴胀宇宙模型的正确性一定会失望的。因为稍加钻研就会发现,这股引力波很“新鲜”,它不陈旧,也不遥远,并不是宇宙开端时产生一直蔓延到现在的遗迹,它好像是刚刚才发生的。然而探测器能观测到的范围什么都没有,那些普通的恒星、行星根本不足以产生引力波。
  因此,如果没有雷利·罗恩,绝大数天文观测者在经过研究后都会把这股引力波信号当做某种错误忽略掉。事实上,雷利·罗恩当时困惑过一段时间就无可奈何地把它搁置了。
  时间来到三年后,雷利·罗恩出于研究需要申请借用了大型强子对撞机。对撞机的主管人是他的一个同学,是弦论与多维的忠实拥趸,他希望能用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额外维度。雷利·罗恩在那儿陆陆续续待了将近两年,期间无数次听到老同学提到相关实验:[高速运动的质子迎面相撞,产生的碎片可以从常见的宏观维度抛射出来,挤入其他维度(这些碎片可能是引力的粒子,即引力子),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碎片就会带走一些能量,所以我们的探测器就会发现,碰撞之后有一些能量丢失了。这种能量丢失的信号就为额外维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1
  老同学的絮叨终日飘荡在耳边,以至于在雷利·罗恩离开那里以后,还是会经常想起他的话。
  能量丢失,就等同于引力子消失。
  弦论认为我们生活的宇宙其实是一块3维膜,而高维空间里不止一块3维膜,甚至可以说是很多很多,无穷无尽。
  而引力子之所以会消失,是因为在弦理论里,引力是闭弦,其他电磁力之类的是开弦。只有闭弦才能飞到膜外面,去往额外维。
  雷利·罗恩突然想到,如果两块3维膜靠得足够近,是否会发生引力作用,从而产生引力波呢?
  这时候,记忆中那被遗忘的突然探测到的特殊引力波信号被翻捡到当前的思维中。不过如果两块3维膜近到产生引力作用,要么是能形成某种持续的平衡,像地球被太阳的引力捕获围绕它转动,这样一来,引力波也应该是持续产生,能够不断被探测的;要么是相撞,两个宇宙相撞可不是开玩笑的。
  而当初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转瞬即逝,更像是两块3维膜稍稍靠近了些,才产生点引力作用,又被另一种斥力推开,才避免两个宇宙同归于尽的宿命。
  雷利·罗恩因为这些似乎不着边际的想法陷入了对平行宇宙的狂热中,太空探索又见不到未来,他便转移重心疯狂研究各种理论下的平行宇宙。最终他的目光长久地停留在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上。
  量子力学中的平行宇宙和弦论的平行宇宙并不一样。弦论中的平行宇宙姑且不论如何产生、但它们本身是就存在高维空间,与其他的平行宇宙在宇宙常数上并不相同,从而在物质表现上也有所不同,是独立的宇宙(但如果平行宇宙足够多,是可能出现和我们的宇宙一模一样的平行宇宙的)。
  量子力学中,针对概率波在微观和宏观上的区别,出现了很多解释。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比如薛定谔方程计算出一个粒子的概率波,这个粒子可能落到a点,也可能落在b点,还有小部分可能落在c点,这是不确定的,而一旦去测量后,它就会确定地落在一个点上。哥本哈根方法对此解释为[当人们测量或观察一个粒子时,粒子的概率波就会坍缩到一个点上,粒子可能散布的位置范围转变为一个明确的结果。]2
  但由于薛定谔方程不允许概率波突然坍缩,历史上的物理学家艾弗雷特提出另外的解释,[任何量子力学认为可能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说,所有被量子力学都赋予非零概率的结果)],都在它们各自独立的世界里实际发生了。在一个宇宙中,粒子落在了a点;第二个宇宙中,粒子落在了b点;第二个宇宙中,粒子落在了c点。[这就是量子力学的多世界方法中的“众多世界”。]3
  雷利·罗恩便是从艾弗雷特的多世界方法中,再结合弦理论的3维膜,看到了对那股引力波的解释。如果说,那时候正好有一个量子力学多世界中的平行宇宙以3维膜的形式分裂出去,在分裂最初,在高维空间中两者很接近,从而产生引力波。随后因为某些量子力学作用,两者彻底独立开来。
  雷利·罗恩决定就这个设想探索下去,在理论上可以去发现那些平行宇宙,因为多世界方法[不要求波函数坍塌,付出的代价是现在需要将宇宙不断地分成几百万个分支。(有些人觉得很难理解怎样跟踪所有这些增生扩散的宇宙。然而,薛定谔波动方程可以自动完成这件工作。只要简单地跟踪波动方程的演变,我们就能立刻发现波动的所有的大量的分支)]。4
  于是雷利·罗恩苦心钻研薛定谔方程,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的可以计算相对多粒子状态波函数的超级计算机给了他很大帮助,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了自己设想中的初步理论,当目前人类已有的设备无法再帮助他时,他不得不自己设计所需要的机器进行验证。
  正是在这个阶段,他开始骗取科研经费,将本该用于太空探索的金钱全都改换名目用在了自己的研究上。他没就实验本身去申请资金,因为他自己也知道,他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一切都只是他有点异想天开的设想。
  雷利·罗恩花了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在名声逐渐衰落,又辗转去了两个国家后,他依旧没有多大进展,但他还没有气馁。因为在对人类彻底失望,又对拯救人类彻底失望后,他就失去了积极向上的力量,他现在所求的就是在有生之年找到那股引力波的来源。
  而且这期间,他倒是又从空间探测器那儿发现了三次那种特殊的引力波信号。一方面,这让雷利·罗恩认定这股引力波绝对不是错误。但另一方面,发现它的次数太少了,不符合量子力学多世界的无穷。
  不过雷利·罗恩还是决定从引力波呈现出来的信息着手,与薛定谔方程相互映照。这终于使得他的实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然而得到的反馈数据又与雷利·罗恩理论估计的有所差别。
  雷利·罗恩的困惑,在另一个困惑上得到了启示。还是量子力学,多世界方法伴随的还有一个疑问:从高维空间看,所有的结果都会发生,那么概率还有意义吗?反正无论多低的概率都会在一个独立宇宙中发生。
  针对这个问题,[有人提议,多世界方法中概率波的高度不同意味着相比其他世界,某些世界的真实性更低,或者意义更不重要。]5
  雷利·罗恩就是在这个有很多争议、含义又不明确的物理学历史上众多纷纭中不起眼的一条议论得到了灵感,他随之修改了部分参数再进行实验,这一次实验结果符合他的预期,他的理论在数学上已经完全说得通。
  如此,那股神秘引力波来源便得到了充分的解释。
  引力波的确来源于平行宇宙,但既不是单纯的3维膜,也不是单纯的量子力学多宇宙,而是……雷利·罗恩将它命名为弱平行宇宙。
  弱平行宇宙是雷利·罗恩参考强弱作用力、强弱人工智能提出的新概念,表示真实性更低、意义更不重要的一些世界。相对的,自然是强平行宇宙。
  简单描述,就是设想在一个量子力学实验中,一个粒子有较高的概率落在a点,同样较高的概率波落在b点,较低的概率落在c点。
  当观测者观察最后的结果时,观测者所在的本宇宙中粒子落在了a点,于此同时分裂出一个强平行宇宙,粒子落在了b点,这个强平行宇宙和观测者所在的宇宙除了那个粒子的落点外,没有任何区别。
  同时,还将分裂出一个粒子落在低概率c点的弱平行宇宙。而这个宇宙,也基本上与本宇宙相同,但会有一个本质性的区别,那就是这个弱平行宇宙没有任何观测者。这意味着尽管粒子落在了c点,但没有任何观测者看到粒子落在c点。
  这就解释了站在高维空间的角度,概率失去意义,因为所有的事情都会发生。但对于观测者本身而言,概率依旧存在牢不可破的意义,低概率的事情在另一个宇宙发生了,但没有观测者观测到。对于观测者而言,那就是一个真实性更低、意义更不重要的宇宙。用一句滑稽但莫名贴切的话来说,就是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发现问题的人。
  强平行宇宙出于一种稳定性,在分裂过程中可能是由于暗物质、反物质或者存在于高维空间中某些物质的作用下,和本宇宙进行了引力抵消,没有产生引力波,或者是没有产生能够被人类科技探测到的引力波。
  而弱平行宇宙,与本宇宙相比,少了观测者的质量,稳定和平衡被打破,缺少的那部分质量可能会转化为能量弦形式,在分裂的那一瞬间——普朗克时间尺度下与本宇宙产生引力作用,荡起时空涟漪,也就是引力波,随后遵循量子力学多世界的规则与本宇宙共存于高维空间中。
  弱平行宇宙的存在还能解释费米悖论,即如果宇宙存在其他更先进的文明,为什么他们没有来到地球?我们生存的本宇宙在很早之前很可能也是个弱平行宇宙,曾经发展过的文明只留下了死物,而没有活的观测者,直到有一天一道闪电击中地球表面的岩浆,带来了新生命的萌动。(专家补充,如果三十二日就是一个弱平行宇宙,根据我们收集到的信息,显然高维度空间对观测者的定义是一切带有神经系统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生命。)
  当然,产生弱平行宇宙的低概率范围有着严格的限制,具体数值是雷利·罗恩测试了无数遍才找出来的。不过他没有在记录本中写下来,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至于其他范围、其他组合的概率下能产生什么样的宇宙,连雷利·罗恩也没有精力继续研究,他只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将所有热情都投入到离人类科学最近的弱平行宇宙。
  对于弱平行宇宙的发现,雷利·罗恩欣喜若狂。虽然他还没有办法直接检测到弱平行宇宙,也无法干涉它,但他多年研究出来的理论已经明确了它的存在。那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但真实存在的平行世界。
  基于此,雷利·罗恩又生出一个宏伟的心愿。他将继续钻研弱平行宇宙,因为他在其中看到了人类和平生存的契机。
  既然弱平行宇宙没有任何观测者,而其他物质全都一模一样,就意味着那个宇宙是“无主的”,可任人采撷的。如果能在分裂的那一瞬间即发生引力作用的时候,对弱平行宇宙进行拦截,是否能把那个宇宙的一些物质给留下来?比如金属、石油、肥沃的土壤、粮食、淡水、造价昂贵的人造产品等任何人类需要的东西,这样不就解决了地球的资源枯竭问题?既然很多资源不可再生,以现在的技术又难以从外太空获得,那么不为什么从弱平行宇宙获取呢?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弱平行宇宙的产生条件固然苛刻,但在量子力学中,那依然是一个很客观的无穷无尽的数字,这意味着资源也将无穷无尽。就看人类能不能从中拦截资源,以及拦截资源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如果代价比资源本身还要昂贵,倒是得不偿失了。
  雷利·罗恩决定就这个方向继续努力下去,他想要设计出一个拦截弱平行宇宙资源的设备,他取名为“量子大坝”,十分形象生动,像大坝那样拦截水源留作己用,而不是任由它奔向远方的大海。
  考虑到弦论中只有引力这种闭弦才能脱离膜穿梭于高维空间,量子大坝的最初设想也是从引力入手,利用应力场在两个处于将分未分的宇宙中搭建出一个引力通道,能够让代表物质的开弦通过,从而做到拦截。
  而且最妙的是,雷利·罗恩只要设计出一座量子大坝,在弱平行宇宙分裂时,在那个宇宙里同样也有一座量子大坝,这样一来,他理论上是能操控两座量子大坝,无形中减少了拦截难度。
  让两座量子大坝各行其事做到互补配合也很简单,只要将量子大坝和概率实验连接起来,内部写有一套含有if函数的程序,能够根据不同的条件产生程序分支。将处于高概率范围内的结果作为本宇宙量子大坝一个程序分支的触发点,将低概率结果作为弱平行宇宙量子大坝另一程序分支的触发点,这样一来哪怕弱平行宇宙中没有人对量子大坝进行操控,也能按照雷利·罗恩设计好的程序进行作业。
  然而在理论上确定弱平行宇宙的存在以及推衍出拦截办法是一回事,想真的对它“指手画脚”又是另外一回事。
  更糟糕的事,雷利·罗恩那时候的信用度已经快要降到冰点,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将没有任何人会给他投资。而且雷利·罗恩并不打算拿弱平行宇宙理论去换取支持——可能很多人觉得过于离谱,但肯定会有少部分人经过他的专家团考察后会同意支持他的研究。
  实在是弱平行宇宙和量子大坝太惊世骇俗、影响深远了,雷利·罗恩不愿意在技术没有成熟前,就被某一些人、某一个政府完全控制住,他想造福的是全人类,尤其是那些没有任何话语权的底层人民。
  在雷利·罗恩的毕生伟业遇到瓶颈时,另一个重要人物登场了,就是他的儿子阿克曼·罗恩。
  阿克曼的出生是雷利·罗恩年轻时荷尔蒙爆发的意外,虽然雷利·罗恩娶了那个女孩,让她生下孩子,又给她足够富裕的生活。但沉迷科研、企图拯救全人类的雷利·罗恩显然不是一个好的丈夫和父亲。
  阿克曼自小活在父亲伟大的光环下,当同年龄其他的孩子说自己最崇拜的人就是雷利·罗恩时,他可以轻描淡写地说雷利·罗恩是我的爸爸。因此他尽管少和父亲相处,但他仍旧对父亲无比喜爱,并为之感到骄傲,暗下决心要追随父亲的脚步。
  不过等阿克曼长成一个能对自己未来做决定的青年时,他的父亲反倒开始被指责了,这名空前伟大的科学家身上的光环渐渐暗淡,不能再继续照拂身边的人。雷利·罗恩的妻子离开了他,倒不是外界原因,单纯是因为嫁给他的这么多年她很少感受到被丈夫爱着关心着,如今几乎是独自把儿子养大成人,她自问已经完成了她的责任,不亏欠任何人,可以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了。
  高大的父亲形象在慢慢崩塌,阿克曼因此痛苦万分,当他质问父亲时,雷利·罗恩只是像个可怜的中年男人那样说,我能有什么办法,我只是需要钱。
  他是那样卑微、无能,和新闻中的形象完全不符。
  阿克曼几乎被击碎心脏了,他不知道父亲需要那么多资金到底想干什么,但他决定要为父亲赚到钱。阿克曼抛弃了他也很出色的的科学之路,转而从商,并且很好地利用了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智商。而父亲的好朋友、学生也都纷纷伸出援手,将他们的部分可自由处理的专利都委托给他经营,其中包括能耗更低的发动机技术、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机械外形以及各种轻便又坚固的合金、纤维材料、先进的智能程序等等。
  这些专利使得阿克曼在汽车制造方面占据先机,没有耗费多少研发成本就以高科技竞争力抢占了一大片市场。以此作为起步,钱滚钱,不断地进入机械方面的产业,后来也接触精密的电子产品。在雷利·罗恩彻底被当做丧家犬轰出公众视线后,阿克曼已经让自己成为了全球最富有的那一批人。
  起初进军那些行业,只是因为父亲的朋友学生大多在航空航天和材料学领域,有人能提供指导和帮助。后来雷利·罗恩想要建造量子大坝,需要大量的贵金属、高级材料以及很多被各个国家严格控制的资源,正好阿克曼的产业可以作为获取那些资源的渠道和伪装。
  另外还有部分连阿克曼都买不到的东西,他的朋友和学生会提供帮助,从他们各自的研究项目里想办法节省一点带出来。雷利·罗恩只对这些敬重他、钦佩他的人透露了他理论中的冰山一角,他们甚至不知道弱平行宇宙,尽管如此,他们依旧为雷利·罗恩提供了最大的帮助。
  就这样,在各国政府不知道的地方,以阿克曼集团为掩护,一张覆盖全球的网被搭建,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种资源,最终汇聚到那座位于东经81.5度线上的偏僻岛屿。
  那座岛屿上的奇迹不是雷利·罗恩一个人创造的,还有阿克曼以及他集团的所有员工,还有雷利·罗恩那些部分去世、部分还在坚持伸出援手的好友与学生、好友的学生、学生的学生,还有那些认为受到欺骗的国家,以及那些国家中无知无觉纳着税的普通人,是一个庞大的覆盖全球的集体花了半个世纪创造出来的。
  尽管除了雷利·罗恩,谁也不知道完整的计划,谁也不知道最初的设想迫于各自困难而不得不放弃,又走向了一个新的方向。
  就是这个新的方向,促使了三十二日的出现。
  在独自研究十年后,量子大坝更新了一代又一代,雷利·罗恩终于认识到,想要从弱平行宇宙拦截资源暂时还不现实。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想要做的事情并不是仅仅针对弱平行宇宙中的那一个无人的地球,而是超越了不算时间在内的3维空间,站在更高的维度上,如同上帝一样,对一块3维膜上进行极为精细的切割手术。哪怕他需要的只是一小块铁块,也是在对一整个宇宙提出挑战。
  雷利·罗恩失败了,失败了很多次。一开始他无法定位弱平行宇宙中的地球,毕竟谁也不清楚弱平行宇宙与本宇宙是以什么形态并存,两者之间并不是那种一一对应的形而下的关系,而是一种抽象的对应,一种高维度的联系。后来这个问题靠改进量子大坝得到了解决,让弱平行宇宙中的那座量子大坝成为一个锚点。
  随后,他又发现他所需要的资源在宇宙层面来说,太过渺小,量子大坝还做不到那么精确的拦截,他一次次做的尝试,等同于用一张渔网去捕捉细菌。而要让量子大坝去拦对宇宙来说更具存在感的东西,又无异于让一只蚂蚁去搬动地球,根本不现实。
  雷利·罗恩唯一的收获,是从量子大坝的反馈信息中,推衍出他能对弱平行宇宙进行干涉的只有电脉冲,即由电容或者是间歇性电源产生的非稳态电流场。但这一点作用都没有。
  而他已经快九十岁了,尽管思维还如以往一样灵活,但体力却大不如从前,他知道自己随时都可能死去。同时,他也清楚,哪怕他的儿子再有钱,也很难再帮他弄到那些国家政府管制得很严的珍惜材料来继续实验。这个世界的资源向来是有限的,他一直以来深知这一点,并为了挣脱资源的束缚筚路蓝缕,不过到头来,他依旧被这个令人绝望的困境给牢牢困住。
  似乎是因为绝望,更沉重的绝望,催生了雷利·罗恩最后的那个念头。他想离开这个给了他太多约束的世界。不过,这不意味着死亡,他想的是,被弱平行宇宙带走,成为那个无主世界的主人。
  他用了一生去证明他不能让弱平行宇宙留下些什么,但这不代表不能利用量子大坝将什么东西送进弱平行宇宙中。尤其是人,准确来说,是观测者。弱平行宇宙的存在不就是承认了观测者的巨大意义吗?
  而观测者会对量子层面的实验产生影响,这就说明,观测者是可以用物理语言和数学语言描述出来的。在进入人生的黄昏时期,雷利·罗恩再次将所有热情投入到观测者方程的推演中。这一次,他成功了。
  (专家补充,根据三十二日的情形,说明雷利·罗恩推演出的观测者方程还不够精确。他的观测者方程限定了人类——或许也包括有智慧的外星人但无从得知,而不包括动物等其他有神经系统的生物。但这已经很伟大了。)
  雷利·罗恩将观测者方程录入量子大坝,他做过精心的计算,理论上弱平行宇宙能带走观测者。他最后决定要带走部分人类,因为他生命所剩无几,他需要有人继承他全部的遗产,于是,他在观测者方程中又添加了一个数字,是十万。他还在量子大坝中连接了一个新装置,能把他包裹住,这样就能保证他一定能进入弱平行宇宙。
  有十万人将跟随他一起前往弱平行宇宙——这些人人是随机的,享受安宁、富裕的地球,重新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并为了更好的未来团结协作,将弱平行宇宙理论发扬光大,直到有天能有效获取弱平行宇宙中的资源,建立起一个人人平等、无须争斗的乌托邦。不过他不会告诉那些人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否则他们会怨恨他的。
  为了那个美好的设想,雷利·罗恩又在量子大坝中加了些其他的设定,例如通过对电脉冲的干涉,使弱平行宇宙互联网中的时间都统一起来。每个月都是三十二天,绝对的平等;每一个地方都将是同一个时间——以他所在的东经81.5度线为基准(之所以选择这个不存在的时间,是因为他不愿意看到哪些人觉得自己的时间更符合弱平行宇宙而产生优越感),无论生活在地球的哪一边,都不再有差别,虽然只是表面的、机械性的天下大同,但雷利·罗恩希望那会成为好的开端。
  在去年5月31日东经81.5度24点的时候,雷利·罗恩启动了最后一代量子大坝。
  什么都没有发生。对雷利·罗恩来说,是这样。
  就好像宇宙对蝼蚁的嘲笑,个人的力量在它面前是如此不值一提,雷利·罗恩还没有真正了解弱平行宇宙,因此一些小小的疏漏就使得最终结果和他设想的并不一样。他没有被弱平行宇宙带走,被量子物理的真随机性排除在外,却还以为他的实验又一次失败了。这次失败的打击是致命的,雷利·罗恩绝望之下摧毁了量子大坝中所有的数据,砸毁了那些机器,然后彻底病倒了。
  很长一段时间他躺在病床上人事不知,后来醒过来也一直需要在身上挂满各种医疗器械来维持生命,他的双眼彻底黯淡下去,对什么都不再关心。如果不是阿克曼不顾一切地要挽救他的生命,或许他早已经死了。
  这对陷在各自极度悲伤中的父子,也就错过了席卷地球上层的三十二日事件。
  作者有话要说:
  又到了作者长篇大论的陈诉环节,主要是因为这一章内容相比之前的剧情,应该算是有点点硬的科幻部分了,但我又是个地道的文科生,觉得有必要说明几点。
  1、文中标有序号的方括号中间的内容,均为引用。1235分别引用自b·格林著《隐藏的现实》p110、p235、p248、p274,4引用自加来道雄著《平行宇宙》p124.其他的一些涉及真实理论也是我从以下科普书获取的:《隐藏的现实》《平行宇宙》《多元宇宙是什么》《上帝掷骰子吗》,之后如果不是直接引用,就不特意说明了。弱平行宇宙是我胡编乱造的。
  2、我写这篇文,是先有脑洞,再按照我的脑洞去看资料,寻找能够牵强附会挨上边的解释。这样就造成了,我对这些科学理论是按需取用的,做不到融会贯通,就是那种乍一看好像有点道理,但细究起来肯定不能自洽。例如三十二日,为了圆它的设定,我是将弦论膜世界和量子力学多世界这两种不同的平行宇宙理论结合起来的,至于物理学中能不能结合,我也不知道。诸多谬误之处就请读者多多谅解。
  3、同样出于我科学知识的匮乏,所以在细节和数据方面我采取了回避战术,这肯定会多少影响阅读时的真实感,有些解释含混不清、似是而非,能力有限,再次请读者海涵。
  4、这一章内容有点多,快一万字了。我也不知道我讲得清不清晰,读者能不能理解我要表达的意思。想了想,觉得可能还是有必要再作一个简单的描述,事情是这样的,雷利·罗恩通过一股特殊的引力波信号发现了弱平行宇宙——他想拦截弱平行宇宙的资源而建造了量子大坝——拦截失败,转换思路,推演观测者方程——想把一部分人带进弱平行宇宙独立生活——意外,他自己没进去,其他人进去了。后面还有一些关于三十二日的解释下一章更新再讲。
  第91章 2月(8)
  最后呈现出来的三十二日世界与雷利·罗恩设想的弱平行宇宙相比显然出现了误差。
  那个世界并没有带着十万人就此天涯远引, 成为高维空间中的桃花源,而是与本宇宙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周期性的联系。雷利·罗恩的记录本已经无法解答这些方面的疑惑了,其他物理学家只好联合起来, 共同讨论研究。
  无法解释三十二日宇宙和我们所处的宇宙目前正处于什么状态, 是并行但距离过近且时间流速不同, 还是时而叠加时而分裂,还是某种类似于寄生的情形。
  不过无论何种情形, 众人达成普遍共识的是让两个平行宇宙产生联系的主要因素在那十万个观测者。毕竟弱平行宇宙的弱就是指观测者的缺席,但却被量子大坝强塞了十万个进去,就像是要远航的船被几条绳索牵住, 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很难用人类目前科技解释的连锁反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