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其他>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476章 诸葛亮就是问题多

第476章 诸葛亮就是问题多

  安排好诸葛亮之后,李素在回益州之前也就没什么非办不可的重要事项了。
  九月上旬的最后几天,他就交接交接工作,偶尔打听一下天下大势,看看外部战略有没有什么要调整的或者对刘备关照的。
  还别说,随着时间进入九月,东部诸侯还真有点动静。主要是袁绍派吕布和麹义、文丑进攻张燕很顺利,即将攻破上党郡治壶关。所以袁绍有点飘了,似乎已经准备后续的文战,把之前曹操“离间诸侯”的罪状拿出来说道说道,还指示陈琳写了一道谴责曹操的表文。
  不过派去朝见皇帝的陈琳是个文官,走得比较慢,所以目前表文还没送到弘农的皇帝手上,也就不知道具体写了什么、皇帝会如何回应。只是刘备派在河内的探子,打听到了袁绍派遣陈琳这个举动而已,然后快马回报
  李素自己应该是来不及第一时间看到结果了,因为算算日子到时候他已经启程走陈仓道回益州了,所以李素只是关照了刘备和荀攸几句,让他们密切注意东方的动向。
  九月十二日,皇帝的任命批复虽然还没来,但李素估计也就最后三五天了,所以开始吩咐周樱提前收拾起行李来,准备赶路。
  他身为京兆尹,调任益州牧,那么大的官,不光随身财物衣物不少,机密文件和辎重盘缠也不少,不提前几天怎么收拾得过来。
  周樱也没有什么坏心眼,就是本本分分一边收拾,一边提前跟可以信任的朋友,包括圈子里一些贵妇人、小姐告别,或者摆个秋游的茶会打点一番,也算是有始有终。
  人在官场,这些礼数应酬也是不能少的,不光周樱要跟女眷们道别,她还帮李素准备了不少告别的小礼物,让府上的仆役送到其他相熟的朝臣那里,当然是以李素本人的名义。所以不光是给女人的礼物要周樱准备,连给男人的礼物也得她操心。
  周樱办事四平八稳,连袁术手下那个水货京兆尹桥蕤的家眷,周樱都让仆役送了食盒,顺便带了话,随口跟她们说以后有地方上的走动找荀攸的家眷即可,也算是告诉桥蕤的人,未来正牌京兆尹是荀攸。
  桥蕤治下的那五个县,如今虽然没有遭遇严重饿死人的事件,主要是因为可以吃点卖给李素后漏出来的高价粮,但蓝田、杜陵等地的民生,也是远远不如李素控制的京兆八县的。
  因为桥蕤那儿只能买到袁术地盘上的商人逐利高粮价卖过来的粮食,而买不到袁绍治下河北商人卖来的低价粮。
  袁绍地盘上的商人之前被京兆高粮价引诱,运来得多了,倾销之下米价跌回两千多钱。桥蕤那五个县的米价依然是三千多钱,李素还设了一些巡逻队,对于从长安往杜陵蓝田卖粮逐利的行为进行了一定的“规范”,基本上长安城里的粮食是只许进不许出的,极大地平抑了首都的物价。
  而桥蕤以及其他袁术派来京兆的文武官员,看到了李素治京兆的成绩,尤其是有了自己一方作为对比,也是不得不佩服李素,同时哀叹自己无能,命也不好。
  周樱的食盒拜帖送到杜陵桥府的时候,桥蕤的夫人和大桥小桥都在,看了帖子也是非常感慨。
  大桥抽了个机会,忍不住问父亲:“当初袁公派来的文官幕僚,都说李素是奢靡盘剥之徒,不如父亲治理地方俭朴严肃。可最后怎么李素如此哄抬粮价、盘剥百姓,他治下的黎民却只是忍受了一个多月的高粮价,现在却跌得比杜陵、蓝田还低每石数百钱呢?”
  桥蕤被女儿问得很尴尬,当初拒绝了全面跟进李素治京兆的思路,选择了求稳,谁知最后小丑竟是他自己,还扮演了李素的反面陪衬典型。
  可惜桥蕤讲不出“市场的无形之手会根据价格因素调节供需关系”这样的经济学大道理,他只能是迷茫支吾:
  “或许只是天意吧,其中道理太过深微奥义,为父一介武将,如何看得明白。右将军是先帝亲口赞许为知天命之人,今上也是屡次推崇,谋断不如他也没什么丢脸的。不过,杨弘阎象他们也没看懂就是了。”
  这是典型地破罐子破摔言论,强调不是我军无能,而是敌人太狡猾。
  至于会不会伤害到女儿幼小的心灵,桥蕤这种钢铁直男也是不会在乎的——历史上,他在袁术派孙策以少量兵力夺取庐江郡后,,别人问他怎么看,他也是这个姿态,无非是“孙策征战奇才也”,强调不是他不行,而是孙策太强。
  关于李素治京兆的种种奇才传说,就这样在李素走后,依然在敌占区广为流传。
  ……
  九月十四,周樱开始送礼发后两天,李家的行礼也收拾了一大半,这天李素下班之后,忽然又遇到了一个不速之客来访。
  最近因为快走了,来提前送行的人也不少,所以李素也不觉得奇怪,只不过今天来的,是万年公主刘妙。
  刘妙跟周樱关系不错,所以她当然会第一时间知道李素快走了。今天来也没多说别的什么矫情的,就是说些离别保重之类的家常,李素还是可以感觉到妹子的内心温暖的。
  临了,刘妙有些不好意思,用半恳求的语气说:“李兄,小妹有个不情之请,不知……你上次说的,去弘农朝觐途中,东游华山有感作的那首诗,对外说过没有……还有没有别人知道?”
  “东游华山那首诗?哪首?哦,你说‘西上莲花峰’啊,呃……没显摆过,怎么了?”李素还愣了一下,幸好他反应快,那不是上次刘妙产生了避世修行之心,自己为了劝解他,临时把李白游华山修仙的《古风十九首》给改了么。
  那是他应付妹子的时候信口胡诌的,当然不会对外宣扬了,自己都差点忘了。
  刘妙咬了咬嘴唇:“那我就说了……可能有点厚颜,但我真不是在乎你的文采,或者想剽窃,一个女孩子家也不需要卖弄文采虚荣名声,实在是另有别用。”
  李素:“你直说吧,怎么回事,要怎么做。不用解释理由。”
  刘妙稍微放松了些:“是这样的,昨天听樱儿说你要走了,我也想起一桩心事没办,原本想找皇叔商量,准许我避世修行,积德祈福。
  毕竟自从五年前,父皇母后皇兄先后不幸,我也觉得肯定是皇室我这一支有什么罪愆未泯,几个月前姑姑姑父与表妹横遭李傕之害,更是让我心灰意冷。
  但皇叔委婉劝我,他也有难处。如今我托庇于他抚养,若是他准我修行,外人还以为他这是苛待先帝子女呢。所以他坚持说,我要修行,让我自去弘农,请示皇弟。但我也想过了,皇弟也难办,他必然也不想落下苛待异母姊的恶名。
  说不定外人还以为他这是去年给生母王美人上了皇后尊号后、报杀母之仇,所以苛责灵思皇后子女呢。想来想去,也得给他找个台阶下,有个借口,显得我‘确有慧根’,可以堵天下悠悠众口。
  小妹想来想去,只有兄博闻广识,素知天命,颇有灵性。看你那天那首‘西上莲花峰’,也是把华山遇仙写得栩栩如生。若是能借我一用,到时候我去弘农路上,也说在华山遇仙点化,一时灵台空明,神智大开,得此天成佳作以纪念遇仙,说不定能让公卿心服,皇帝也好顺水推舟许我修行。
  兄若是觉得那首诗珍惜,那请兄另外代笔帮我掩饰,总之小妹今生得跳出火坑、不被逼婚,必然铭感大恩就是了。”
  刘妙显然是内心盘算过很多,把谋划都想好了,一时滔滔不绝和盘托出。很显然,李素走了之后,没人帮她出谋划策,而她过完年就十七岁了,汉朝哪有公主十七岁还不嫁人的,如今朝廷稳定、皇帝也接回来了,肯定会被逼婚,她这也是迫在眉睫了。
  说到最后,她也知道求别人代笔诗来证明自己“慧根”,终究是一个大人情,所以也不顾身份,盈盈敛衽下拜。
  李素连忙扶起刘妙:“没事儿,你又不是存着虚伪剽窃扬名之心,只是为了救你脱出尘世嘛。这也算是助人超脱,一份功德了,随便拿去就好。反正别的我也不太写得出了,幸好那首我真没对其他人说过,不会穿帮的。”
  刘妙被送走之后,当天就把李素那天那首华山遇仙女的诗又用自己觉得最漂亮秀气的字体誊抄了一遍,小心收好。
  然后,她就跟刘备提出要亲自去弘农探望一下弟弟,然后再回万年县。刘备当然不会阻止探亲了,他最怕被人指责他苛待皇亲了,大笔一挥,还派了骑兵保护刘妙。
  刘妙装模作样赶了三天路,抵达华阴县,然后假装身体不适,要在华阴歇息两三天再走。
  随行护卫和宫女也不敢造次,她就在九月十九这天,上华山游览,玩了整整三天,九月二十一傍晚才结束游历,进了潼关。二十三日抵达弘农,见到了百无聊赖的刘协。
  刘协发现五年没见的异母姊忽然来访,也是有些欣慰的,毕竟这些年身边亲人都死光了,很是热情的招待。
  当刘妙提出要避世修仙时,刘协也是大吃一惊,连忙阻止:“皇姊何出此言!莫非以为大汉朝廷不稳,欲求为富家闲人而不可得?”
  刘妙淡然澄清:“陛下不必多疑,是妾自受仙人指引,顿悟如此。”
  说着,她把自己编好的华山遇仙故事绘声绘色说了一遍,最后惟妙惟肖地吟诵:
  “西上莲花峰,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俯视咸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刘协听得都目瞪口呆,浑然想不出皇姊怎么会做得出如此仙气飘飘的乐府诗。
  但仔细一想,也非常符合刘妙的身份所能见闻的东西,或许真有神授吧?
  刘协也怀疑过刘妙是不是找了当世诗文大家,倩人代笔。但仔细在心中排查,发现无论是李素还是曹操,当世诗人风格似乎都不是这样的。
  李素写诗有细腻情切之处,但没有飘然仙气。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倒是跟曹操的“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有点像,但曹操远在濮阳,怎么看都不可能跟刘妙有交集。
  刘协想了想,留姐姐住了两日,然后把此诗抹去作者,传示三公。
  杨彪最近病也养好了,没有再留在长安住,就到弘农来随驾。杨彪蔡邕赵温三人都看了,一致认为不错,颇有灵气。刘协这才把作者说了,还把刘妙请求自费修仙、不耗公帑款项的事儿说了。
  杨彪赵温不信神仙,也不以学问见长,态度模棱两可,最后蔡邕建议,说皇帝可以顺其自然,刘协就顺其自然准奏了。
  刘妙又住几日,辞别皇帝,后来先回万年县封地住了一阵,打理收拾,上表请去公主封号,把万年县的府邸也上缴了。
  刘妙自己带了些私人财务,以及选了一些陪她修行的宫女,去了华阴县,在华山上勘踏一番,选址出钱,让人修了一个简易的道观,修成之后就可以住到这儿来了。
  不过道观也得修个一年半载,所以暂时就继续回长安长乐宫,当个女居士。别人再来拜见,称她公主,她都委婉劝阻,让大家改口称“妙真人”。
  ……
  李素并没有工夫去关心刘妙有没有变成妙真人,事实上他在刘妙得到批复之前,就已经要启程回成都了。
  九月十五日这天,刘协任命他为益州牧的批复诏书就送达了,李素恭领之后,第二天就准备启程上路。
  来送行的人不算多,因为之前几天都提前告别过了,但临走还是有诸葛亮追了上来,说是要送李素一程,送他到陈仓再回来。
  李素有些奇怪,教导道:“你新任灵台令不过十日,现在是好好读书办事、熟悉公务的时候,跟着我瞎跑算什么?你要尽孝心,以后有的是时间,不在这些虚的。”
  诸葛亮尴尬笑笑:“也不是特地送行,主要是刚接手灵台令,确实有些公务想向李师请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