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其他>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573章 英雄所见略同

第573章 英雄所见略同

  孔融华歆为代表的的温和派的吐槽,也就随便说说,并不会影响朝廷的政治生态——主要是现在的朝廷也没多大的地盘直辖。
  汉献帝自以为自己能控制的地盘,也就是河东、河内的一部分,加河南尹、弘农、陈留,满打满算不足五个完整的郡(汉献帝暗中笼络了还算衷心的河内张扬与陈留陈宫,他觉得这俩人在表面忠于袁绍的情况下,还会暗中直接忠于皇帝)。
  而且皇帝直辖的地盘,都是最靠近中枢、运输困难最少的。边远地区要面临的调度效率低下困境,那些一辈子住在京城里的衮衮诸公根本就没见识过,也就谈不上同理心,当然可以轻松地坐而论道。
  对于边远地区的诸侯来说,刘备新法带来的冲击,就是实实在在的行政效率抉择了,不能打马虎眼。
  ……
  首先离得刘备最近、反应也最快的,是南阳袁术。196年农历十一月初,袁术在宛城就问到了这个事儿。
  之所以反应快,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袁术闲的——他特么的根本就无聊到没正事儿可以关心!
  袁绍在抚慰同化乌桓、同时默许吕布见机行事动用并州军从鲜卑人那儿剐点好处。甚至听说还在联络曹操给糜竺施压,试图把有刘备棋子嫌疑的辽东太守糜竺和平收服。
  曹操在忙于征服三韩,改革航海,同时也打着“帮助袁绍肃清道路”的旗号,在三韩的汉江流域(当然汉末时南棒的汉江还不叫这个名字,那里是无名之地)屯田,顺便跟糜竺的南下屯民制造摩擦。
  孙策刘表也各有事儿做,只有袁术是真的闲得嘴里淡出鸟来。
  了解了刘备新一轮变法的效果后,袁术也就第一时间把杨弘、阎象招来,问他们看法和对策。
  杨弘一五一十地分析:“主公,刘备此法,对于百姓而言,也是一种变相的轻徭薄赋了。允许边远和道路不便地区的百姓少缴纳沉重低贱的贡赋,运费也实打实从贡赋里扣掉了。
  不过,我军地处荆北与豫州,都是交通便利人口稠密之地。经过主公两年的屯田,百姓也都可以有口饭吃,比之当初黄邵、何仪作乱时,颍川、汝南的民不聊生之状,已经改善了太多。
  我以为,既然按照旧法压迫榨取民力,也不至于吧百姓逼反,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继续过吧,何必给百姓减免折抵纳税过程中的运费呢。”
  杨弘这番话,颇有几分后世某些垄断行业20世纪90年代、刚改制那会儿的涨价听证会风范(21世纪就没有了,都改革规范了)
  涨价也好,不给降税也好,标准都是看“百姓承不承受得住”,只要不逼出黄巾就可以接受。
  不过,也确实是很合袁术这种人的脾胃。他本来就在担心“富国强兵”的资源不足、动员不够,无法为即将到来的大业一搏孤注一掷,杨弘支持他,阎象也不反对他,那就继续这么干呗。
  袁术想了想,吩咐道:“罢了,那我们就当没听说刘备变法这事儿。不过,要确保民心可用,绝对不许治下官员吹嘘谈论刘备之法,更不许议论新法煽惑百姓羡慕,这一点你们要严查!如今可是我们的关键时候了。
  听说大将军在几个月前,就因为夏末暑热、中风又加重了,彻底瘫痪在床不能行动。上个月初,我派袁涣去雒阳朝见时,命令他一定要顺便去大将军府探病。袁涣回报,大将军已经连手都不能抬了,只能吃流食,要婢女扶起来喂。
  中风素来是严寒、酷暑时加重,夏天都已经这样了,大将军是绝对熬不过这个冬天的。董承欺君罔上,万一大将军有个不测,我们自当严兵整甲讨不臣、清君侧。现在也确实不宜再多生枝节了。”
  袁术这竟已是满脑子的犯上作乱情绪,别的什么都顾不得了。
  这也不怪他,他本性就如此贪婪,偏偏今年刘备、袁绍和其他诸侯还这么刺激他,一个个往边疆扩大地盘。
  当然,或许有些上帝视角会觉得奇怪:袁术现在跟历史同期完全不同,他如今显然不是天下最强的那一级诸侯。不管怎么算,他的账面实力都是排在袁绍刘备之后的第三。那他还何来的跟历史同期一样膨胀的勇气呢?
  会这么认为,只能说对袁术还不够了解。他确实不该有那么强的勇气了,但另一种原本历史上不存在的突发心态,弥补了他的勇气。
  这种心态,类似于《后出师表》的中心思想:“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也就是说,历史上袁术的冒进称帝,是《前出师表》那种“觉得我能赢,我一定要赢”。如今这个袁术的冒进,是《后出师表》那种“不管有没把握赢,如果不搏一把就是等死,那还不如搏一把”。
  人死鸟朝天!大丈夫怎能慢性死亡!输也要输个轰轰烈烈!
  袁术这种人,居然都抹上了一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苍凉感。水平不说,至少胆识有了。
  杨弘、阎象也知道箭在弦上,就等朱儁嗝屁,这节骨眼还有什么好说的?那就一切照旧,只等临门一脚的审判吧。
  ……
  袁术没有响应刘备的变法,甚至还封锁了消息,不让治下官民谈论新法。所以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策对来自西北的消息反应也跟着迟钝了一些。
  相比之下,天下第二个了解到刘备变法详细效果的诸侯,成了跟刘备隔河东相望的袁绍。
  袁绍实打实看出了刘备变法的好处,但他也知道自己的地盘税收和物资集中的运输难度不大,改革没那么迫切。
  同时搞运费抵扣入税后,也会降低税基、也会牵动各方利益,袁绍这人犹豫不决的脾气又上来了,这就导致他想再观望观望——
  主要是他十月份的时候,就秘密授权了并州防御使吕布“可以在鲜卑人被张飞马超呼厨泉追击窘迫时,见机行事”。袁绍也想亲眼看看他自己治下的偏远地区部队,千里远征的动员调度能力究竟如何、不变法的话跟刘备的远征能力差距到底有多大。
  稳一点,把实际执行的对照数据拿到手了,心里有数,再全面推广也不迟嘛!反正对袁绍来说,他不急,天下还太平着呢,还没重新陷入战乱呢,他不用被逼着立刻决策得罪人。
  这个想法,也跟袁绍起家以来的征战经历非常有关,导致了袁绍的路径依赖——袁绍自从起兵,老巢在河北平原的冀州,地势平坦,河运也四通八达。
  他后来陆续兼并的三个州青州、幽州、并州,乃至后来跟曹操冲突时拿到的兖州一个郡,刚好按逆时针方向位于冀州的东北西南四个方向。
  换言之,袁绍这人起兵七年,就特么没打过千里远征的仗!都是从老巢往一个方向打出去三五百里就行了,下一次征服又是换了一个方向打,依然离老巢不超过五百里。
  唯一一个原本有点后勤挑战的幽州辽东地区,还因为糜竺的亲善进贡服软策略、加上糜竺掌握着海军,而没有去打。
  袁绍这七年的后勤难度,其实是新手村级别的,命好。
  哪里像刘备那种,是从山沟里一个角落千里远征打出来,后勤难度地狱级。
  没有吃过苦的人就意识不到问题的迫切性,这再自然不过了,真不能怪袁绍优柔寡断。
  ……
  袁绍犹豫的结果,就是曹操取代了袁绍,成为了大汉朝第二个吸取了刘备变法经验教训的人。
  从得到消息的时间先后来看,曹操其实是诸侯中并列第三得知变法初步效果的人,跟刘表并列,在孙策之前。
  但曹操比袁绍果断得多。听说了刘备收复河套节约了很多后勤调度成本后,曹操几乎是两眼放光,瞬间意识到这玩意儿对他如今横跨兖徐和三韩的地盘格局帮助太大了!
  曹操起家的时候,后勤难度其实也还可以,除了泰山至芒砀山那片后世四省交界的地方、以及配套的那一圈沼泽地带,曹操没法便捷地动员调度。其他整个徐州都是苏北平原,兖州也是河南山东的平原地带,水网纵横河运也不错。
  (注:曹操没法高效动员的那部分地区,主要是山阳郡周边,历史上是李典家族半独立地自治。曹操需要调兵的时候李典家族把族兵派去跟随曹操打仗,就算是尽了臣僚的义务了。平时也不用给曹操交税,都是当地人的税和粮食当地人自己花,武器也自己花钱买)
  不过,拿下三韩之后,曹操的地盘被大海隔为两半,他太需要一个降低物资调度集中成本的好计策了!
  刘备的成功经验,给曹操打了一针强心剂,他查问清楚后,立刻把擅长内政的獯鬻程昱等人招来,甚至连之前帮他定下“和平年代东进战略”的郭嘉都没找,只跟荀、程商量。
  曹操很有识人之明,知道郭嘉擅长奇谋,不擅长算账和内政。所以不能因为三韩是郭嘉定策征服的,就什么三韩事务都找郭嘉。
  曹操果决地说:“我决定上表陛下,表明我们服从朝廷的善意,在兖州和徐州试点‘租庸调输法’。然后,借此激励民间商旅和治下官民群策群力、降低我们海运的耗费。
  也激励已经到了三韩的移民,和三韩当地被征服的东夷,向他们宣贯朝廷对三韩的轻徭薄赋、进一步激励屯田垦荒、开拓生产——文若、仲德,以为如何?”
  荀彧首先表示支持:“刘备此法,确实对大汉朝极为有利。对大汉如今任何一路诸侯、继续开拓安定边疆、强化对胡人蛮夷的威慑,都是有好处的。刘备不自珍其谋,公然上表陛下、开诚布公让各方都能学习,令人钦佩。
  明公不问良策来路,肯虚心采用,也可见胸襟广博,不因人废事。不过,眼下袁绍犹豫不决,也不肯用此法,明公如果姿态过于高调,怕是会招来袁绍忌恨。
  我军前年夏天才跟袁绍摩擦、丢掉了一个半郡,好不容易示弱以袁绍马首是瞻,才稳住的。这次要施行刘备之法,一是要少做宣扬,不能让人觉得我们是在拉拢袁绍治下民心。二来,还要派人跟袁绍解释,虚与委蛇。”
  至于具体怎么虚与委蛇,这不是荀彧这种走王道正道的人想的,好在程昱在旁边,立刻很有眼色地承担了自己那份义务:
  “明公,前年夏天,司马伯达出使袁绍非常顺利,如今可再让司马伯达为使。给袁绍重礼卑辞,陈述‘我们可以以骠骑将军的名义,在徐州试点刘备所表新法’。
  如此,若有爱民美声,可归誉于骠骑将军。得罪人的事儿,却是在明公直辖治下得罪,不会让袁绍直辖之地的权贵丢了一桩欺上瞒下的财路。袁绍贪小爱名,即使他身边有谋士看出此法对明公的钱粮调度有好处、会增强明公的财力,也不会阻止的。”
  曹操见两个主要谋士都支持他,振奋而起:“好,那就这么说定了,具体怎么在徐州施行‘租庸调输法’,钱粮制度方面,文若你说了算,拟好了之后给我看。
  派使者安抚稳住袁绍的事儿,仲德还是你指挥,该派谁就派谁,该准备什么礼物给袁绍、写些什么好话,都你作主!走之前让我看一下就好。”
  曹操雷厉风行地就把“跟进变法”这个大方向定了。
  此后短短半个月之内,曹操就在荀彧的辅佐下,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民间“承包物流业”的政策。
  荀彧劝他模仿刘备和李素、把目前的海运成本核算一下,作为基准价。然后鼓励民间商人和技术官员群策群力改良目前的沙船,力争要造出比之前从糜竺那儿抄来的沙船更靠谱、适应性更强航速更稳定的船。
  然后,曹操还在新政中承诺:凡是技术改良导致航海运费比目前统计的基准价下降的,节约的部分朝廷按五五开分一半照样付给技术革新的那家商号或者官员!为期一年!第二年开始分成降低到三成,但持续分五年!
  而且关键的是,新船改良之后,徐州官府会推广造新船,凡是有别的民间商会或者官府造这种新船导致的运费节约部分,也要分给发明人!而不仅仅是发明人自营的那部分收益才给!
  毫无疑问,这是曹操和荀彧把李素的“专利法”也抄了,铆足了劲拼命鼓励用科技降低航海运输成本和风险。
  这样曹操在三韩征服积攒的家底,才有可能低价运回来、反哺即将到来的中原混战战场。
  这种事情,如果是和平年代,在大汉重农抑商的政策导向下,是不可能出现的。
  但谁让现在又是乱世呢,曹操为了夹缝求生连盗墓支持航海业的事儿都做了,让他稍微重商主义一下,尊重保护一下知识产权和商人的工业产权,也是权宜之计。
  ——
  (大家再稍微忍一忍,因为天下重新大乱之前,其他诸侯目前是个什么状态,实力对比如何,必须稍微流水账穿插着写一写。我已经没有展开详写其他诸侯的兼并征战了,尽量减少了灌水。
  之前时间线安排,为了让朱儁的寿命显得合理,导致其他方面稍微有点不合理。我自己写着写着也注意到了。大家都忍到这一步了,下阶段的天下大乱就在眼前。本周末,也就是还有两天四章。袁术就会造反哦不是清君侧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