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灵异>超级农业强国> 超级农业强国 第336节

超级农业强国 第336节

  贺副司长刚好知道,他老老实实道:“是嘉谷食用油。”
  王主任不出所料地摊了摊手。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悬而未决,大多数人干脆敬而远之。国家发改委对消费者的调查数据显示,73%的受访者更喜欢非转基因食品。
  而在国内,只有嘉谷食用油敢理直气壮地将自己与转基因产品鲜明地区别开来,因为排在后面的金龙鱼没有自己的原料基地,国粮的福临门虽然有自己的原料,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其市场需求,因此都需要大量进口大豆——转基因大豆。
  嘉谷不但管控着非转基因大豆的原料基地,而且能够自给自足,所以嘉谷食用油在消费者心智中就意味着是纯粹的非转基因产品,消费者购买不必担心食品安全,所以贺副司长家的选择也就不以为奇了。
  这样的结果就是,在行业产能过剩的形势下,嘉谷食用油的市场占有率一年一个台阶,至今实际占有率突破30%;而在利润率方面的表现更是一枝独秀。
  去年排行前三的食用油品牌中,福临门最惨,利润率比纸还薄,只有1.6%;金龙鱼就亮眼多了,能达到3.3%;而嘉谷食用油则能亮瞎眼,利润率能达到7.8%——这还是在严格执行政府保供稳价措施的前提下。
  虽然粮食加工行业的特点是“本大利薄”,但当你的产品永远是消费者的第一选择时,议价能力就大为不一样了。
  “这还只是嘉谷在大豆生产加工传统领域的表现。在黑省,一个产值千亿的大豆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正在快速形成。在那里,有着全国最完整的大豆产业链条,基本形成了‘大豆种植-大豆榨油(豆粕)-大豆蛋白系列生产-大豆多糖和膳食纤维生产-大豆颗粒蛋白和能量棒生产’的全产业链;有除了岛国不二公司外世界上唯一能规模化生产大豆多糖的企业;有亚洲唯一的美国温格尔膨化颗粒生产线(全世界仅有7条),生产的大豆颗粒蛋白品质世界领先……”
  “别看嘉谷在这个产业群中更多只是作为原料供应商,但嘉谷的地位毋庸置疑,因为嘉谷提供的优质高蛋白大豆,至少能为大豆精深加工降低了几千元/吨不等的成本……”
  王主任说得兴起,声音略微高昂道:“你说,这样一家生产了中国25%的大豆产量,占据了我国食用油市场近三分一份额,甚至推动我国变为世界大豆精深加工中心的民族企业,值不值得我们商务部为其作背书?”
  贺副司长还能说什么?不得不点头赞同道:“你说得对。”
  王主任的话里话外,也表明了,国家同意让嘉谷为中俄远东合作规划“搭桥”,除了契机也算合适外,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向俄联邦政府表明态度:嘉谷背后也是有人撑腰的!
  嗯,这也算是齐政另类的“大豆外交”了。
  我大嘉谷,背后即国家!
  ……
  第596章 嘉谷的方案
  背后有大佬就是爽!
  当嘉谷与远东的合作上升为两个国家合作的层面,齐政在远东感受的压力顿时消散一空。
  当然,这也是远东发展部部长特鲁特涅夫的注意力已经从嘉谷身上移开的原因。
  因为齐政传递的“俄罗斯将因西方的局势遭受经济制裁”结论,有理有据——齐政是标准的马后炮策略。从后往前推,知道西方要制裁俄罗斯,找原因;知道俄罗斯要反制裁,找论据……但特鲁特涅夫认为是中国政府借齐政之口对俄联邦发出的提醒。
  特鲁特涅夫甚至还为此专门飞往莫斯科,经过一番磋商,初步定下了与中国在远东加强合作的意向。
  气氛刚一缓和,嘉谷在远东的合作方代表瓦西里就上门来卖好了:“……经过我们的争取,嘉谷在远东的项目,需要修建专门的交通或其他基础设施的,在不违反俄联邦法律的情况下,远东发展部将研究国家出资建设相应基础设施的方案……”
  “那真是太好了!”齐政笑吟吟道,心里却暗骂了一句:老狐狸!
  齐政暂时还不知道瓦西里他们与特鲁特涅夫是如何“分赃”的,但在特鲁特涅夫与齐政的交涉过程中,瓦西里他们更多是冷眼旁观。
  如果嘉谷能出让一定的利益,让特鲁特涅夫觉得满意,瓦西里他们付出的代价相应就小了,对于俄方来说,那是大家都满意的事。
  如果特鲁特涅夫能彻底夺取远东大豆产业的控制权,那就更美了。只要不玩崩,少不了他们这些“地头蛇”的利益。
  不过,既然嘉谷抗住了特鲁特涅夫施加的压力,瓦西里他们自然更不想打破双方微妙的“信任”,少不得要出点力了。
  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修建是在齐政预想中的,由俄联邦政府出资也是应该的。说得实在点,要是没有嘉谷在远东发展起来的大豆产业,老毛子想修路都可能下不了决心。
  ——修建一条公路,但如果不知道这条公路的交通流量有多大,就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因为之后获得的利益有可能都比不上投入的十分之一。
  但嘉谷的大豆产业,提供了不少交通对流量的保障,至少,俄联邦的交通投资因此而降低了风险。
  换句话来说,瓦西里是用惠而不费的“争取”来换取嘉谷的好感。
  瓦西里快速地扫了齐政一眼,大概是看出了齐政的不置可否,顿了顿,放出了一个大招:“除此以外,我还为嘉谷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争取到了一个粮食码头50%的运营权……”
  哦豁?齐政眼前一亮。
  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有着俄远东地区最大的农产品码头,远东大约四成的大豆都是从这里运往中国的。作为在俄远东地区最大的粮商,嘉谷此前一直希望能拥有一个粮食码头,哪怕有部分股权都好。只是,瓦西里他们一直出工不出力,嘉谷一时也无法疏通关系。
  “是多大的粮食码头?”齐政眯眼问道。
  “是托克港商港内最大的一个粮食码头,能停靠6万吨级的货船前来装货,也不仅仅是一个运货码头,后面还有十几个存放粮食的仓库,最大的一个能装20万吨大豆,它们都是为大豆出口准备的……”
  齐政闻言,脸上的笑容都真诚了几分:“太感谢你们的出力了。”
  齐政已经知道了,俄远东发展部已经与国内的商务部开始了磋商,而双方一致认为,扩大远东地区对华出口农业原料、产品和粮食,以及丰富农业深加工产品对华出口,是中俄在远东地区经贸合作的优先方向。
  看得出来,为了让嘉谷这面旗帜继续在远东飘扬,俄方着实是费了一定的心思的。
  齐政满意了,瓦西里马上打蛇顺棍上:“不过,远东发展部也对嘉谷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希望嘉谷能引进更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这同时也是我们的诉求。”
  齐政自然知道,所谓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更多的就是嘉谷的大豆育种技术。只是,这也是嘉谷不肯轻易松口的。
  他故作思考一会,才开口道:“这样,我们嘉谷会在远东推广‘免耕法’,帮助大豆实现增产。”
  “免耕法?”
  “对!”
  ……
  齐政带着瓦西里来到阿穆尔州最早开发的嘉谷农场内,拨开密密麻麻的枝叶,只见地上铺着厚厚的一层死叶片,都是上一茬农作物留下来的,大部分叶片已开始腐烂。
  腐叶下面是黑色的土壤,由于叶片挡住了阳光,减少了水分的蒸发,所以土是湿的,攥在手心里一挤就能挤出水来。
  “免耕法是一种新兴的保水耕作方法,以‘最小耕作-腐殖覆盖’构成自己的体系。‘最小耕作’是说要尽可能减少耕作,以免扰动土壤,造成水分暴露、蒸发。‘腐殖覆盖’是说通过免耕将作物残茬、秸杆保留在地表,任其腐烂;经多年累积后形成一个腐殖层,覆盖地表。”齐政指着农场介绍道,“欧美国家很多农场早二十年就采用免耕法,土壤肥力保持得非常好,这也是它们的产量比其他国家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齐政纯粹是欺负瓦西里对农业一知半解了。
  “免耕法”其实不算是什么高深的农业生产技术,就拿俄罗斯来说,在前苏联时期,一些集体农庄就试验过“免耕法”,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不过,随着集体农业体系的崩解,俄罗斯的“免耕法”试验也就雨打风吹去了。如今的俄罗斯,特别是大豆的种植模式,基本就跟中国的东北一样,都是采取“秋翻地,春起垄”的传统做法。
  但齐政不需要解释这么多,他只要让瓦西里知道,“免耕法”是一种国际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就行了:“你可能不知道,美国以及南美地区,大豆高产的两大利器就是免耕法和转基因大豆……”
  这么一说,瓦西里就来兴趣了。
  大豆的出口已经成为了他的收入支柱,他好歹知道,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是俄远东大豆出口的主要竞争者。而从生产成本来说,远东是要高于世界前三大大豆生产国的。
  俄罗斯的资源开采,包括石油,因为地理原因,大多都是成本较高,这就削减了他们的收益,因此对于任何能降低成本的技术,老毛子都是不吝啬笑容的。
  “等等,我们这种的也不是转基因大豆啊,免耕法也能用?”瓦西里脑筋一转,就想到了不同之处。
  齐政理解地笑了一下,道:“你说得没错,正常来说,免耕法+转基因大豆,才是绝配。”
  免耕法由四项关键技术组成——免耕播种技术,秸杆残茬处理技术,深松技术,以及杂草控制技术。前三项都是需要大动力的农业机械,这也是为什么国内难以推广免耕法的一大桎梏。
  “免耕法另一个问题就是杂草滋生,美国是由于培育出‘百毒不侵’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才使得免耕条件下的除草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最大程度发挥了免耕法的优势。”齐政耸耸肩,“遗憾的是,无论是我们国内,还是在远东,都不允许种植转基因大豆。”
  “那你这……”瓦西里指了指大豆田。
  齐政嘿嘿一笑:“这就是我们嘉谷的方案!”
  齐政曾听说过一句话,对其特别赞赏:越简单的农法,科技含量越高。
  你看,就是一个秋收后不翻地、春耕前不犁地的“懒汉种田”的免耕法,其中应用到多少农业先进成果?
  对于嘉谷来说,机械化不是问题,免耕成败的关键是杂草。
  水稻的免耕还好说,嘉谷总结出的最简单的方案,就是1亩地用3寸长的草鱼苗30尾,能吃尽全部杂草——草鱼比任何化学除草剂灭草还要干净。因为它要吃草,就满田找草吃,吃得一根都不剩。
  但在旱作农业中,在齐政用灵阵的辅助下,嘉谷实验室通过数年的研究,才成功找到了杂草的弱点。
  ——杂草之间的生存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一般是群落为主与对方展开争夺地盘,在群落中,不允许其他杂草生存。但当竞争激烈时,它们会自动蔬苗,有一部分弱苗就自动死亡,让出生存空间来保存群体。
  嘉谷实验室钻了这个空子,让大豆成为“优势杂草”,以它生长得快的本事,实现以“草”灭草;再通过春天杂草幼苗刚出生时,便用有机物如稻草等覆盖地面,过一段时间杂草幼苗就会死亡的辅助手段,能达到除草剂草甘膦九成的效果。
  当然,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是有一整套严密的技术要求的。仅仅是大豆优势品种,就不是能轻易培养出来的;而且,针对不同的杂草,在不同的时间段覆盖灭杀,也需要对杂草有充分研究。
  所以,瓦西里听完后,丝毫没有偷师的想法,摆摆手道:“那就推广试试,只要有利于产量提升,一切都好说。”
  “你不会失望的。”齐政淡定地笑道:“我要回国安排一下人手,远东这边,还希望你多多费心。”
  “没问题。”在看得到利益的情况下,老毛子还是很爽快的。
  ……
  第597章 疯狂的大豆
  人类对增产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齐政急匆匆地回国,是因为,他有一点没有和瓦西里透露,嘉谷的大豆增产,还有另一个大杀器。
  奔驰车一路风驰电掣,直接通过中俄边境进入黑省境内,直驶到海仑市。
  嘉谷实验室的负责人陈建章笑容满面地等在那里。
  “老陈,大豆开始收割了吗?”齐政一下车就问道。
  “正在收割,就等你了。”陈建章笑眯眯道。
  两人步行至豆田边上,只见广阔的平原上,目之所及,几乎所有的地方都种上了大豆。眺望远方,辽阔茂盛的“大豆海洋”与湛蓝的天空被地平线分割,半人多高的大豆翻动着黄浪,预示着今年很可能会有一个极好的收成。
  在农场内,除了齐政和陈建章,还有一大票“外人”——海仑市领导班子、黑省高官,还有中科院院士……齐政一一和他们寒暄后,就将视线转移到正在收割的大豆田内,其他人亦如是。
  一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轰鸣着向前推进,一垅垅大豆转眼间就被收割完毕,并且一次完成切割、输送、脱粒、清选等作业;另一边,工作人员则在忙着将大豆上称,实打实收现场测产。
  随着收割进入尾声,现场的气氛愈加热烈。
  半晌,陈建章难抑激动之情地挥动着手中的记录,大声宣布:“我们研制的高产、高油脂大豆新品系‘嘉豆13号’,大面积平均亩产成功达到了425公斤!”
  “哗”的一声,在场所有人都是满面狂喜的表情。
  齐政也是握紧了拳头!
  这一结果,刷新了我国大豆单产纪录!
  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这个高产记录是建立在三万亩的种植基础上。
  国内大豆品种储备丰富,多年来,农业科研人员研究出很多大豆高产品种,单产纪录记录屡屡被突破。
  但如果细看,就能发现,那都是小面积创造的高产纪录;大面积示范亩产能达到200~250公斤的产量,都能让研究人员高呼万岁了。
  可以说,嘉谷的大面积示范亩产,即使是拿来与国内最好的小面积成绩相比,都是强得过分。
  这种两极分化,就像是贫富差距一样,是穷人想象不到富人的富裕程度的差距。
  一时间,在场的农业专家都是忍不住将陈建章围起来,要求亲自看记录,乱七八糟的讨论声,也是够混乱的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