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回到古代做皇商> 回到古代做皇商_分卷阅读_229

回到古代做皇商_分卷阅读_229

  一直以为四皇子的安保队能够把山庄配备完前, 都不会有人跟他抢人,却没想到, 半路杀出了不少程咬金,让王修晋气得直磨牙, 好在四皇子说了, 一切以他为先, 不然王修晋当真会暴躁。四皇子如愿的把人安插了各个商户的产业中, 虽然现在还没把人安排进去,却也是板上锭钉的事,跑不了。四皇子如愿了,自然也得帮那些商户了了愿。
  原本就已经排出顺序的物价却没有做更改, 四皇子看完顺序后,只是把上顺序记了记, 然后派人去给各个商户送了信, 把他们什么时候会有物价衙门里的人员上门说说,当然为了体现自己为他们说过话,还不忘卖个好,说了们原本应该排在哪里, 他下了命令才给提前的。
  王修晋听到这些传言时, 差点没被口水呛到,泥煤, 四皇子绝对是骗人的,他会为了商户去命令物价衙门里的亲随?四皇子早些年虽然十分“实诚”,现在却不会如此。那些子自鸣得意的商人, 恐怕是就算是清楚四皇子为他们说话有假,也得硬着头皮当成是真的,而他们拿了四皇子船上的船票,想要拒绝登船都难,这可不是双向买卖,而是强买强卖。
  商品等级的评定标准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从京城推至全大梁,可是忙坏了物价衙门里的亲随。做为最早一个受益的人,王修晋这两年连捐给国库的钱都多了三成。皇帝担心王修晋把钱都捐出来了,没有周转的钱,还特意把王修晋招进宫,问清楚钱够不够,王修晋表示,因为物品分了等级,他才赚的更多,而留下来的钱,足够周转。皇帝这才放心,还问以后税赋是不是也会增长?为何他看折子,并没有看到入国库的税赋有增加。王修晋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皇帝也没想从王修晋这得到什么答案,不过随口问了一句,然后便记下心里,他得问问户部的人。皇帝清楚这些个官员,如今看起来都是两袖清风的样子,实际上没有一个省油的灯,贪的,还在贪,只不过不敢那么明着来,不敢贪得太大,他也就眨一眼闭一眼,谁让他有钱,但若是太过份了,皇帝不介意剁了伸出太长的爪子。原本国库钱多,他名下的产业也赚了不少,再加上大船每次回来也是收获不小,皇帝是有准备给官员加月俸的,但一件接着一件的事,一个赛一个吃相难看,皇帝便淡了加月俸的心思,等着养出个肥羊后,再宰了。
  王修晋从宫里出来,内心只有一个念头,怕是有人要倒霉。果然,没多久户部尚书换了人,而原来的尚书被抄家,此次,皇帝并没有把户部尚书斩了,挑出来的残财入了国库,便把户部尚书打发到了最边关的地方去做县丞,连县令都不是。
  王修晋听闻时,挑了下眉,猜测不出皇帝又玩什么把戏,居然把人贬到边关去。王修晋去问父亲,王大人的回答,让王修晋哭笑不得。“皇上想要看看那位从高位摔下去,还能不能淡定的自处。”没了大梭在握,便不会再受人尊敬,一个小小的县丞,而前户部尚书的年纪,他再想爬上高位,不太容易,可不是谁家都能养出他这种异类。
  这几年,连年加试,选上来不少优秀的人才,替换掉不少官员,最让皇帝满意的事,多了不少清流的官员,这些官员以皇帝为中心,而不是攀附哪位大臣名下。其实这些大臣,也是向王大人学习,如今朝中的大臣换了一批又一批,有些大臣连两位都没做到,人就那啥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看明白自己的立场。进了京,首要的不是加入哪个派系,而是要向皇上表明忠诚,朝堂里来来去去换了多少的新面孔,而没变的,只有极少数,其中以王大人为最。
  王大人的一生相当的传奇,大起大落,又复起。对于他第二次的复起,有很多的说法,其中有两个说法最为流传,一种是王大人回乡,是和新登基皇帝之间的约定,因为新帝登基需要威慑朝臣,便和王大人商量好了,便以贬去王大人为由,一步步收拢实权,也顺便起杀鸡儆猴的作用,为皇帝坐稳大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因此,皇帝在几年后,亲自去了一趟王大人的老家密谈一番。
  第二个说法就是,王大人复起是因为他小儿子,也就是皇商,才又得了皇上的青睐,招他回京任职。不过第二个说法,又因为扯到皇商是如何崛起,而吵得不可开交。王修晋对于他还活着就被人研究,感觉十分微妙,可又无法阻止,嘴长在别人的头上,人家爱怎么说就怎么说,便是皇帝有再多的亲随,也是拦不住百姓关上门评说,何况王修晋只是皇商。
  一个个不拉帮结派,只是正常结交,让皇帝很满意。新进京的官员,都以务实肯干为主,每一位少了张扬,全数踏实的为皇帝做事,一个个低调了很多,一时之间朝廷内少了争锋斗嘴,每天早朝上,谈论都是正经事,便是吵上几句,也是因为政见不同,吵也是点到为止,会不让皇上觉得烦。
  文官沉了下来,并没有让武将膨胀起来,一来武将没有兵权,二来是几位老将军看得清明,早就命其下面的全都收起爪子。朝臣中论张扬,就要数王修晋了。王修晋每天折腾着他的事业,最近医馆落成,而药材的培植相当成功。医馆的墙上贴着红纸,上面写着高月俸招大夫,有养老月俸,有病时,出八成的钱。
  不论是不是大夫看着上面的字,个个都好奇,养老月俸是什么意思?有话多的人,便去问门口守门的伙计。伙计便向打听的人解释,人们一听,立刻就炸了,有人不信,但大部分的人却是信了,如果说这话的人是别人家开的,他们绝对会认为是骗子,但开医馆的是皇商,他们百分之百的相信,皇商做出的承诺绝对会兑现的。
  “伙计,就只是医馆是这样吗?我儿子在粮铺做工。”不知哪个扯着脖子吼了一句,原本他是打算让儿子赚够了钱,就回家种地的,在皇商手里做事,虽说赚的不少,也不会受人欺负,但在他心里还是种地保靠一些,不用靠心到老了没依靠,但若是有这个养月俸,每个月虽然扣一点点钱,但到了年纪回家后,仍能养全额的月钱,他们也乐得扣一些。
  而且那伙计也说了,如果中途发生意外,人活着却不能做工,东家也会付养老月俸,一直付到死,而且还给拿五成的看病钱。若是人没了,不但把扣除的月钱退回来,还会额外给三个月的月钱和一笔装丧的钱。如果人是在做工时出的意外,人还在却不能再做工,除了月钱之外,还会全额补看病钱,并额外给一笔补偿的钱,还会招工的时候,还会优先考虑其子女。人若不再,会由其做工的工坊对家属做出评估后,将补偿款交由其保管,评定其子女及家属的品性,做出合理的安排。全程都会有衙门记录。
  因听到了工坊,问话的人便急了,他儿子是在商铺做工啊!
  “商铺的也是一样,只要是在皇商名下的产业做工,没有高低,便是给皇商种药材,养牛羊的,也是如此。”伙计淡定的解释。
  提问的人立刻放下了心,不再为这个儿子以后担忧,不过,他得让儿子多存些钱,在京城城内买房子,以后便是城里人了,有体面的伙计,有处住所,何愁说不上婆娘。
  不信的人,说着皇商是变相的克扣月钱,却被一些坚定支持皇商的人喷了一脸口水,然后便不再理这些酸葡萄心理的人,他们要回去和家人亲戚说说,有在皇商名下的产业做工的,要打好交道,没有做工的,便想着如何能攀上关系。找女婿把在皇商名下做工的人列入首选,与其攀附一些不靠谱的大门大户,还不如找这样的更稳妥。
  没几天,又传出皇商在为做工的人盖房子,第一批房是做工最久和有突出贡献的人优先购买,价钱低廉,但不能转卖,人过世后,其家人后代需搬离,同时会退回其购买时的花销,相当于房子是免费住的。只不过后面的条条框框让一些看热闹的人直说皇商小气,那么有钱,直接送了多体面。
  王修晋对这些传闻只是翻了个白眼,当他的钱是大风刮来的不成?还白送。
  不过单这儿两件事,便让王修晋身处在风口浪尖之上,成为京城中话题十足的人物。王修晋倒是淡定,若是在后世,他做的也不是什么大事,也就放在这个时代,才会被人不停的念着。
  第383章
  看似不错的待遇, 当真的推行起来,哪怕是王修晋自己掏腰包, 也有些难度。从皇帝到各个工坊、商铺的管事,初时并不同意的, 他们都觉得给的待遇已经非常不错了, 若是再给一些, 会不会养出人们的惰性。除了这些人之外, 还有来自外界的压力,更多的人想要到工坊或是铺子做工,还有同行给的压力。
  原本王修晋给的待遇就比他们高,现在又整出这么一出又一出的, 让他们怎么留住人,而且王修晋的手下还特别的忠诚, 他们许以重利, 也没收买一位。商人们想不能王修晋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都说商人重利,为何皇商要把钱往外洒?
  王掌柜把从老交情嘴里听到的疑惑转述给王修晋,王修晋听完就乐了, 托着下巴想了想, “不是有句话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虽不好自诩是君子, 却也称不上是小人,我爱财,赚的多了, 就想让给我做工的人,日子过得好些,这有什么问题吗?而且我用人相当的挑剔,他们还会招不到人,怪我喽?”
  王掌柜很想说怪你,可这话说不出口。东家做事自有一套章法,别看东家有时想一出便是一出的,但他所做所为少有是为自己。如果有人拿东家所有的产业都是赚钱的说事,那他就太狭隘了,他跟在东家身边时间不是最长的,但他却是东家最信任的,要不然东家也不会把名下所有的产业都让他处理。东家每年赚多少钱,又花出去多少钱,他比谁都清楚。
  王掌柜曾问过东家,为何把钱都拿出去,便是和皇室交好,也不用把钱都给皇室,只留下来年能周转的钱。当时东家用玩笑的话说了一次,他赚的钱,就是用来花的,当钱赚的多了,就成了数字,放在那里也只是摆设。皇帝没有钱了,那么身为人臣的他就有责任和义务将国库添满,不单单是皇上的私库,还有国库。虽说装满国库不应该只是他一人的事,他有这个能力就多做一些,有句话,叫能者多劳。
  还有另一个理由就是,东家认为,在其位就应该谋其职,他既然是皇上亲封的皇商,就应该带动起来,让大梁上至皇帝下至百姓过上生活富裕一些,便是不能让所有都家财万贯,至少让百姓能做温饱不是问题。当然东家还是很在意他的钱,东家说过,他自己赚的钱,怎么用是他乐意,外人管不了,他乐得给国库,乐得捐给军营,乐得做善事,就是拿到外面洒,那也是他自己愿意的。但如果不是他自愿送出去的,想要拿他的钱,就要做好爪子被剁的准备。
  王掌柜觉得无法评价东家的作法,有些时候东家的行为和思绪显得十分的格格不入,可细想想,又会觉得理应如此。外面的人对东家的评说,在某些方面还是很贴切的。
  王修晋对外界谈论不关心,更不在意。每天忙着医馆开业的事,别人越是不看好的事,他越是要做到最好。医馆成立之后,还缺少坐堂的大夫,学童还是有不少的,之前送了不少家生子的孩子去学医,虽然现在还没有出徒,但是所谓名医出高徒,跟在御医身边,这些孩子们学习的非常认真,再过个几年,绝对会成为优秀的大夫。但在成为大夫之前,他们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这些天,医馆里不是没有大夫过来打听过,但是王修晋看到人后,一个也没看中。这些大夫有些是人品不好贪财,有一些身上还背负着人命,给人开错了药方,把人害死了。另外一些则是没啥水平,却自称自己如何如何厉害,还有自诩是神医的,包治百病,听着能吹上天的人说完,王修晋强忍着没笑喷,把人打发走后,王修晋直接笑出声,而且笑得前仰后合,差点没笑得闪了腰。
  笑过之后,王修晋有些愁,这人招不到,铺子这么一直放着也不行啊!招人是迫在眉睫的事。可,人哪是说招就能招得到,那些个开医馆的都是大夫自家开的,这些大夫不会收太多的徒弟,他教出来的徒弟,要么成为女婿,要么徒弟本身就是自己的儿子,简单的说,就是家传。
  不由得叹了口气,王修晋坐在院子里,仰着头望天,头一次觉得做一件事那么难,这些年做生意太顺利了?差点让他忘记了凡事起步都难。不行,他不能这样的消沉,他若不坚定,做工的人就会人心惶惶,到时就更不容易招到人了。
  打起精神,王修晋决定走走门路,他认识的人里认识大夫最多就是皇帝,所以能够走门路的就只有皇帝了。王修晋不好直接进宫,而且皇帝本身对医馆的事持有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听他说完之后,没有直接静态过,让王修晋心里有一点点的担心,担心会被皇帝拒绝。
  眼下的情况是就算是会听到皇帝的拒绝,也要硬着头皮去试上一试,还得许点好久,朝中大臣请大夫到他那里,他们可以免费给看诊,拿药就得花钱了。王修晋觉得这个还是不太吸引人,想着要不要再加上一些,每半年给大臣做一次检查。手点了点桌面,王修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李菻善回到家里,看到王修晋坐在院子里晒太阳,便走了过去,“难得看到你比我先回府,今天招到人了?”
  “没。”王修晋摇头,“我在想是不是应该换个思路,准备进宫一趟。”
  进宫?招大夫和进宫有什么关系?李菻善不解的看向王修晋。
  王修晋回了李菻善一个神秘的笑容,这事不好说到太多,他需要确定后再和人分享。李菻善看着王修晋的样子,也就没多问,估计这事王修晋没有多大的把握,所以不想说出来。如果换成别的事,他或许还能帮帮王修晋,但这事,他一点儿忙都帮不上。
  李菻善仔细的想着认识的人中,有没有特别厉害的大夫,军营的大夫是没有办法请他们到王修晋那里做事。不过军中的大夫,他们应该认识很多的同行,应该有不错的人选。李菻善希望自己能帮到王修晋。
  王修晋为了进宫说服皇帝,准备了一份草稿,把草稿背了又背,还老虑了很多的问题,也一一想出的对答。然后换了官服进宫。王修晋进宫一去便是一天,出来的时候嘴皮都干了,不过整个人特别的兴奋。李菻善站在宫门口待着王修晋,见人出来,便上接握住王修晋的手。
  坐上马车,王修晋猛得喝了几口茶,等终于解了渴后,才缓缓的开了口。“皇帝答应派御医的学徒到医馆坐堂,人由我挑。”虽然没搬动御医,但请动学徒也不错,总比没有强。
  李菻善没有问王修晋怎么说动皇帝,但可以看出王修晋废了不少事。李菻善握着王修晋的手,“我请军中的大夫帮忙打听有没有认识的可靠的大夫需要一份工做,他们推荐了几位大夫,有些脾气还挺古怪的,只是这些人都需要咱们去请,你看?”
  “请,今儿这天儿太晚了,要不然现在去请。”王修晋掀了窗布看向外,天色太晚了。“明儿起早就去。”又喝了两口茶,“其实皇上挺好很好说话的。”王修晋主动提起今天进宫的事,他在散朝后便进了宫,让他进了御书房,不过进去之后,皇帝便一直拖着,叫起后,便不理他,一直在看折子。王修晋也不急,盯着地板看。
  一拖便到了用午膳的时候,王修晋以为今儿没希望了,不想皇帝留他一起用午膳。王修晋都快要死心了,又被提了起来。用午膳的时候,两人都没说完,饭后王修晋想要开口,皇帝反倒主动提起给王修晋派御医学徒的事。当时把王修晋乐的啊,激动的立刻跪地谢恩。之所以这么晚出来,是被皇帝问些旁的事,主要是发电的事,皇帝从大船出发时,就一直琢磨着这事,但因为各种各样的事,再加上王修晋少有进宫,就一直没有机会问起。这会儿有了机会,自然要拖着人一直问,问到王修晋词穷才放人,这期间,王修晋一次没喝过水,说得口干舌燥。只是这事不能说,但不得不说,皇帝是真的很好说话的。
  李菻善没有追问,只是握着王修晋的话,“明天我陪你一起去请。”王修晋点头。
  这一晚,因为大夫的事有了眉目,王修晋睡了个好觉。第二天一大早,着人给王掌柜送了个信,他便由李菻善陪着去几位大夫的家里,挨家去请人。这些大夫只有两位住在京城,他们并没有开医馆,就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而其中一位大夫的儿子,还在他的工坊里做工。开门的人,看到王修晋时,还挺忐忑的,听完王修晋来意时,那位还有些傻,他父亲是大夫?开什么玩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