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311节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311节

  时人重视生前身后事,谥号,可以说是文臣武将死后,最重要之事几乎没有之一。
  原本礼部上谥:‘庄’。
  礼部择字无错,这个字确实也很适合苏大将军。
  《谥法》有云——
  ‘兵甲亟作’曰庄。亟,多次也。苏定方大将军一世数次出征转战南北,自是兵甲亟作。
  又有‘叡圉克服’曰庄。圉,边境也。以智睿平边境之乱,自是苏大将军战功写照。
  至于‘胜敌志强’‘屡征杀伐’也都与苏大将军吻合。
  庄这个字没错,但略有不足,只是单谥。
  本朝依旧以双谥更佳。[3]
  诸如之前凌烟阁之武将,李靖大将军谥号景武,尉迟敬德谥号忠武,多为双谥。
  故而以英国公为首的宰相,一并向二圣请命,为邢国公上双谥。
  最终,朝堂定论:邢国公苏定方,追赠左武卫大将军,谥号‘庄武’。
  谥法云:威彊敌德曰武。
  武,便是武将一世的圆满谥号了。
  **
  总章元年秋,许敬宗上书,以年老为由,请致仕。
  他第次上奏疏之时,二圣允准。
  姜沃初闻此信,还略有些惊讶,直到算了算许敬宗的年纪,才恍然——是啊,许敬宗跟苏定方大将军同岁,也是七十六岁的人了。
  只是许敬宗这些年一直奋斗在‘争权夺利’的第一线,又坚持不懈给自己染黑发,故而每每朝堂相见,从外表看,总觉得许敬宗不过是五六十岁的人。
  以至于姜沃总忘记,他也已经年老至此。
  他这一致仕,倒是很干脆,连东宫太子左庶子的官职也辞了——可见是要彻底退出朝堂,从此归乡养老。
  许敬宗的故乡,是江南道杭州郡。
  姜沃坐在吏部,为许敬宗的致仕公文加以吏部公章时,心中亦多感慨。
  最终只化作一声轻叹:苏杭之地风景如画,想来比诡谲朝堂更适宜养老。
  *
  这一年秋末,原门下省侍中许敬宗正式解官致仕,二圣为其加爵至‘郡公’。
  很快,许郡公带着不曾入仕的儿孙们,车马成行,离开长安。
  离开了朝堂。
  第189章 公主出使之功
  冬日下过一场大雪之后,长安城的天空蓝的近乎透明。
  只是姜沃是到过吐蕃藏地高原之上的,见过蓝的简直让人发晕的天。
  她看到这明蓝就不免想起文成。
  于是也跟对坐之人提起文成。
  茶水滚烫,自杯中升起袅袅白色热雾。
  就坐在姜沃对面的李勣大将军,听她提起文成公主,也不吝赞叹颔首道:“公主持节西域,慰定四夷,颇有汉代冯使旧风。”
  李勣大将军亦想起了汉代女使冯嫽——毕竟时人赞人,习惯就是赞‘类先贤’。
  比如从前夸王勃文采惊人乃‘王家之宝树’,正是类东晋谢玄‘谢家玉树。’
  故而李勣赞文成公主时,也很自然比以冯嫽,毕竟……史书之上也只有这一位正式持节的女使。他想要找个别的‘先贤’来夸文成公主还找不出来。
  姜沃思及一事不由含笑:此时李勣大将军夸文成,想来想去也只能冯嫽一位‘先贤’能为比。但将来后人再夸女使,就亦有文成可以为‘先贤’了。
  毕竟,李勣大将军方才那句‘持节西域,慰定四夷’,并不是虚赞,而是文成作为使节的‘实绩’。
  就在禄东赞病逝,吐蕃全面收缩兵线后,文成作为大唐正使,亲至‘引月’、‘疏勒’二国出使,令两国不战而降之:这两国便是之前与吐蕃结盟,一直在大唐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附近蠢蠢欲动的西域小国。
  说来,自从禄东赞病亡,吐蕃不得不退兵回去‘闭门掰扯内政’后,这两个小国顿时就麻爪了——这简直相当于跟着大哥出门打群架,结果大哥家有事先走了,只留下两个小弟,家就在这里,跑又跑不了。
  转头看看已经全副武装的对手(大唐),不免瑟瑟发抖,这,这,他们原来只是等着两虎相争,跟着捡漏的。可不是来直面老虎的。
  文成就趁此时机,与安西大都护薛仁贵两人商议好,一个人唱白脸,一个人唱红脸——
  文成作为正使,又是大唐的公主,庄严慈悲表示大唐向来‘安抚四夷的友善之意’;薛仁贵作为将领,则率兵至于阗,大军压境,对两国之前与吐蕃‘勾结’之事,表达了强烈不满,欲代大唐‘镇之’。
  如此又拉又打,经过一番两方都‘十分满意’地会谈,引月、疏勒二国不战而降,其国王亲入长安请归降。
  十日前刚刚到京城,如今还就住在鸿胪寺中。
  此乃使臣大功,自当论赏。只是文成公主已经是位比亲王,爵位上无可赏,二圣就为其加实封食邑。
  文成此举,也确实已颇有冯嫽冯使节当年‘持汉节,行于诸国,皆敬信之’的风采了。
  *
  英国公府院中多植松柏,冬日亦不凋,依旧是一片苍绿。
  近来又下过雪,松枝上还压着厚厚一层雪,一阵风吹过来,便有雪簌簌之声。
  姜沃隔着窗子赏了一会儿院中松柏,转头见李勣大将军杯中已空,就取过小火炉上的紫砂壶,替他倾茶。
  然后继续与大将军漫谈朝堂事——说来,许敬宗连上三道致仕奏疏,请辞之意坚决,皇帝也就准了。然而李勣大将军无论上多少道致仕奏疏,皇帝也不肯批准,很坚持表示,放假可以,但不放人。
  李勣上一道致仕奏疏,皇帝就跟人谈一次话。
  最近一次甚至还搞起了‘哀兵之策’,对李勣道:“朕不过绮纨之岁时,先帝便以朕托付于大将军,数十年来多有倚仗。如今朕为风疾所扰,太子又年少仁弱,若无大将军在朝上,朕昼夜难安。必风疾更重。”
  诉苦后又带着无限惆怅和伤感道:“自然,若是大将军依旧坚辞,朕也无可奈何,只有准奏。”
  然后皇帝按着他的额头,面色如雪声音虚弱问道:“不知大将军意下如何?”
  李勣:……
  那他还能意下如何,只能继续坚持罢了。
  更言道‘自此,再无上书请辞事,必以此躯为陛下镇守朝堂至终。’
  皇帝闻言倒是真的伤感起来,又格外加以尊荣——早在几年前,皇帝就特有旨意:李勣大将军入皇城后,特许可乘车马,不必步行至尚书省。
  只是李勣为人谨慎,除非真的身体不适,否则依旧是坚持步行于皇城内,风雨无阻。
  此番皇帝就特意又给李勣指了两个宦官,专门负责驾车或是牵马,要求李勣日后不必步行劳累。
  又道:“夏日酷暑,冬日严寒之季,大将军亦不必每日出门,辛苦至尚书省,可多于府中修养——令姜卿至府中将要事说与大将军就是。”
  姜沃听闻此事:谢谢你,陛下。
  不免又想起了那句话:我的命也是命啊。
  不过腹诽归腹诽,她还是很愿意到英国公府来的。每隔一日与李勣大将军详述朝事,也是她整理自己思绪的一种方式。
  而对李勣来说,这也算是很好的过渡期——他已经带了姜沃几年了,之前尚书省诸事还是他这个尚书左仆射最后决断,可将来他不在了,必要姜沃来断各部诸事。
  那也该从如今开始历练起来了。
  一把手和二把手还是相差很多的。
  *
  方才两人因说起文成公主,李勣不免想起其余的公主,因而感叹道:“自平阳昭公主起,大唐公主多有英气之风。”
  又问姜沃:“昭公主的追谥之礼如何?”
  李勣大将军所说之事,乃以长乐公主为首的几位公主上奏,为平阳昭公主请追‘双谥’之事。
  平阳公主原本是单谥‘昭’,故称平阳昭公主。谥法有云:明德有功曰昭。公主谥号来自于此。
  而今秋,诸公主上奏为平阳昭公主请‘双谥’。用长乐公主与姜沃说的话便是:“若无姑姑当年率兵征战,首开公主置幕府之制。如今公主只怕也难有幕府,我们自是受了平阳姑姑的遗泽。”
  “如今姑姑不在了,其后人也皆不在。那么,为姑姑请追谥之事,自然该我们来。”
  朝堂议过,为公主追谥为‘昭武’,亦追赠‘左骁卫大将军’——就如宰辅文臣故去后,多追封诸如司空等三公三师之荣,武将过世后,则多追赠一个大将军之位。
  如今平阳昭公主,才算得了与战功匹配的哀荣。
  姜沃颔首回答英国公:“礼部和宗人府都已经备齐典仪。”
  又想起李勣大将军那句‘大唐公主多有英气之风’,不由一笑,何止公主。
  明代文人评价大唐,便是‘终唐一世,非常妇人居多焉’。[1]
  姜沃捧着热茶,望着外头青松覆雪,心中很安然:在这条时间线上,后世来评价大唐女子,只怕更不止这句话了!
  *
  “既提起谥号,正好与你说一说许敬宗。”
  听李勣大将军这么说,姜沃不由一怔,甚至有点惊讶:“这……许郡公才致仕,人就没了吗?”
  她怎么没听说?按理说不应该在家中修养的大将军都知道了,她还不知道啊。
  李勣闻言失笑:“不是。”想了想,自己的话确实有歧义,就又明确了一下:“他还活着呢。”
  他接着道:“许敬宗离京前,曾单独设宴邀了我一回。”
  姜沃不免问道:“大将军去了?”
  她知道,李勣与许敬宗的关系也平平,皆是官场同僚,私下并不往来。一来许敬宗是出了名的‘家宅混乱’‘好色贪财’——其实姜沃有怀疑过,许敬宗致仕这么干脆,又直接带着家人和多年家产离京归乡,是不是被戴至德之事惊到了。
  生怕自己也被大理寺查了落个晚节不保,还不如早早抽身退步(简称跑路)。
  毕竟大唐没有后世‘贪污腐败倒查二十年’‘退休不是保护伞’的规矩。致仕之人只要不牵扯进什么谋反大案,还是能够平安富贵终老的。
  而李勣大将军不喜许敬宗,还有一桩缘由:当年许敬宗之父为宇文化及所杀,许敬宗为活命,却‘舞蹈以求’杀父仇人。
  姜沃知道,李勣大将军看似多与人为善,其实与人深交很谨慎。
  从前李勣大将军从未赴过许敬宗的私下独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