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都市>重生宠后> 重生宠后_分卷阅读_122

重生宠后_分卷阅读_122

  上午闲来无事,就把那香囊做好了,又编了个同心结接在下面,垂了两颗珠子。
  在金桂身上一比划,倒是挺好看。
  等穆戎回来,就把它送与他。
  做完这个,她又坐到书案前,让银桂磨墨。
  金桂给她铺平了宣纸,一边好奇道:“娘娘要练字不成?”
  “园中空落落的,着实是难看,是该要布置一下了。”她提笔沾了墨水,写了几行字下来。
  看来已是想了一阵子,金桂只见她写了花盆八十八盆,朱蕉,杜鹃,海棠,棕竹,一叶兰,茉莉,昙花,有十几样花,亭子两座,一是铜亭,一是石亭,荷花池一方,曲水桥一座。
  金桂看得津津有味,想想这些都建出来,该有多好看。
  谁料到,姜蕙写到一半不写了,忽地叹口气。
  金桂不知为何。
  姜蕙道:“也不知住多久呢,花这些功夫,指不定当天又走了,罢了……”她在花盆上圈了一下,“就要这些罢。”
  鲜花叫人看着愉悦,勉强凑活。
  “拿去给蔡副管事。”她给银桂。
  银桂领命。
  出去时,水蓉正巧进来。
  二人差点撞上。
  金桂皱了皱眉:“有什么事儿,急慌慌的?”
  水蓉微微一笑,上来道歉:“见过娘娘,是奴婢冒失,不过奴婢有一事禀报。”
  姜蕙转过来看向她。
  她垂下头:“奴婢瞧着玉湖这几日不安分,总在门口东张西望的,不好好当差不说,今儿早上见到殿下,要不是奴婢拦着,她兴许都要撞上去了。娘娘,奴婢看她是心存不轨。”
  姜蕙对玉湖这个名字不算陌生,当初刚入王府,张婆子就说她口出不逊,这人嘛,她脑中回忆了一下,生得有几分姿色,看眼神动作,也确实不是个老实本分的人。
  故而她没有留她在身边。
  “你下去罢。”她没有表现出态度,就让水蓉退下了。
  金桂忙道:“今儿早上服侍娘娘,奴婢也不曾发现,还请娘娘恕罪。”
  姜蕙淡淡道:“这事儿早晚都得有。”
  穆戎这样的身份,这样的容貌,别说还年轻呢,就是再过十年,往他身上扑的也不会少,再说,人往高处走,像玉湖这样的人,自然不会甘心做一辈子奴婢。
  “可要奴婢派人盯着她?”金桂询问。
  姜蕙微微一笑:“不用。”
  金桂奇怪,要是寻常正室,早就死盯着这等不安分的东西了,怎得自家娘娘毫不在意?
  她不太明白。
  后来一想,那玉湖再生得如何漂亮,比起娘娘,仍是差了一截的,除非殿下眼睛瞎了,才看得上她。
  她又不担心了。
  等到穆戎回来,已是到傍晚。
  姜蕙迎上去,给他脱外袍,他这人爱干净,自打去衙门后,回来头一件事总是要清洗的,故而一早净室就备了热水。
  她春葱十指灵巧的落在腰间,给他解腰带,一副专心的样子,穆戎嘴角弯起来,想到路上,为马上能见到她,自己愉快的心情,果然娶了妻子是不一样了。
  突然就多了莫名的牵挂。
  他伸手从后面搂住她的腰,凑过去亲她。
  姜蕙仰着头,承受他的索取。
  好一会儿他才放开她去了净室。
  金桂过来轻声道:“娘娘,玉湖就在外面呢,瞧那身打扮!”
  她虽然不担心了,可看到玉湖这样,着实忍不下去。
  真把王妃当死的?
  姜蕙透过窗口往外一瞧,果见玉湖穿得花枝招展,那脸不知花了多少工夫,打扮的极是美艳,她忍不住笑起来,这人倒真是有野心,可也真的不够聪明。
  就这脑子,她更是懒得管了。
  反正,便是要管,又能拦得住几个女人?
  对穆戎,她总是有几分了解的。
  说实话,他这样的男人,真想要旁的女人,她拦不住,要她哭着求着让穆戎只喜欢她一个人,那也不可能,便是可能,他真的有外心了,只会厌恶她这般的软弱。
  他不是个会可怜女人的男人。
  他也不是那么有耐心的男人。
  她能做的,只是坐好自己这个位置。
  穆戎换好衣服出来,她拿了香囊过去。
  “下午才做好的。”她给他瞧。
  穆戎很满意:“挺好看。”又见到下面的结,询问,“怎么跟做给宝儿的不一样?”
  她斜睨他一眼:“殿下又不是孩子。”
  他哦了一声:“原来做给本王的,也罢,看你一片心意,给本王戴上。”
  姜蕙嘴角一挑,死要面子的,还装呢,她给他挂在腰间,一边道:“这结是同心结,殿下竟也不识,戴了,便是要与妾身永结同心的。”她说完,心情有些复杂,一时没抬头。
  只听穆戎跟着念了一声:“同心结?”
  “是啊。”她道。
  他垂眸看一眼:“难怪有两颗心的样子。”
  “殿下,喜不喜欢?”她抬起头,看着他,微微露出羞涩的表情,“同心结,还有白头偕老的意思,前朝成亲大礼时,还把同心结置于床底呢,《少年游》中,曾道合卺杯深,少年相睹欢情切,罗带盘金缕……”
  “好把同心结。”他接道,伸手轻抚了一下腰间的花结,“原来阿蕙是有这等心思的。”
  突然称呼她小名,姜蕙怔了怔。
  谁料他又说道:“那你该做两个,咱们一人带一个才好啊。”
  语气如晴天般的开朗。
  一点不曾露出厌恶的样子。
  姜蕙看着他刹那间绽放出来的笑容,整个人都愣在那里,想起上辈子的情形,这心情也好似一个在地一个在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