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我靠编剧发家致富> 我靠编剧发家致富 第77节

我靠编剧发家致富 第77节

  这段剧情过去后,主创们原以为收视率会和之前一样保持稳定的节奏,短时间内突破4%很难,可没成想,第15、16两集一播出,收视率直接来到了4.3%。
  “……有种《淬火》收视率会爆的预感,谁和我有一样想法?”
  “我也……这走势不比《代号11》差了,关键是《淬火》还没播到一半呢。”
  “我超佩服吴志远的,他是我最喜欢的小林主角之一,仅次于秦静梧,他们都是内核很强大的人,定了目标就一定会完成。”
  “+1,追这部剧的时候,我一直觉得这种宝藏剧没被发现太可惜了,幸亏《淬火》还是红了!”
  吴志远创业初期很艰辛,可他从没有说过一句苦,再难的事情他都很坚定地扛下去,当然,除了他一个人的坚持外,一机的长辈朋友们也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他的工厂一开始面临着一道道技术难关,之后则是销售产品时面临着国外同类产品的竞争,吴志远吃过闭门羹,产品被轻视过,也会因为产品发不出去整夜睡不着觉,从某种程度上说,吴志远的遭遇就是早期创业者们的缩影。
  为了学到技术,吴志远和厂内员工向小学生一样悉心接受着指导。
  看到那些先进到以为一百年都追不上的机器,他们的眼神直白又渴望。
  吴志远的厂子逐渐兴起,市一机却面临着衰弱时,老厂长和韩总工他们这批早已退休的领导层找上门,想让吴志远接过市一机的重任。
  早年间,厂长和总工古板又迂腐,动不动就板着脸训人,吴志远他们这批新进厂的还没上满一个月班,外号就替这群人取了几十个。
  吴志远变成熟了,厂长和总工他们也渐渐老去,当他真正开始创业、开始接手一份不断开拓的事业时,他自然会发现,许多决定并非有对错之分,只是他处在那个位置上,能做出的选择很少,甚至很多时候,他只能在两个糟糕的选择中选出一个相对不那么糟的。
  当《淬火》剧情越来越深入,剧集的收视率也是水涨船高,先是突破了4.5%,之后进入一段稳定期,可就算稳定,这部剧依然保持着上涨的趋势。
  剧集播到第25集时,收视率正式破了5%。
  “好强,超《代号11》了,只能说不愧是小林。”
  “梦一个大结局破6%!”
  “《淬火》收视率真超6%的话,在正剧里也是独一份,而且这剧又严谨又热血又感人,大江卫视也难得出这种品质的剧。”
  《淬火》虽然是正剧,讨论度却一点也不低,这剧刚开播,剧迷们就开始了对它的考古,更有机床爱好者盘点建国以来罗汉厂出品的各型号机床——《淬火》剧中都能对得上。
  而就在剧迷们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一位假冒的广场舞爱好者发表了一篇博文。
  林济:【《淬火》叫好又叫座的原因分析。】
  “!!!又来了是吧?”
  “笑死,我就知道,哈哈哈哈哈。”
  “不是,小林是不是忘了《淬火》的编剧其实是自己,哪有人这么自卖自夸的?”
  “拜读过了,个人觉得写得比《剧作家》有深度有水平,《剧作家》不会以为小林只会发癫,写东西很水吧?”
  “笑死,经典再上演系列,小林治同行的本领真的很绝。”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林报仇,十集嫌晚#”
  第85章 后续
  剧迷们原本就觉得这一幕曾经上演过, 结果林济这篇文章发表后不久,居然被工业部门下属的《xx日报》转载了。
  林济这篇文章分析了《淬火》的优势,却不仅局限于《淬火》一部剧, 而是盘点了机床行业的发展历程、列出行业中的模范, 加上自身创作剧本时的感悟, 才慢慢琢磨出的一篇长文。
  “林济怎么写出《淬火》的, 看他这篇分析就知道了, 编剧扎扎实实地累积再创作,在某些业内人士口中, 却是题材选取不好、观众难以消化。”
  “讽刺意味拉满了。”
  “问题在于, 林济分析出的优势都是有数据支撑的, 而《剧作家》的点评,所谓的题材不好和观众不消化,他们前期做过调研吗?有调查问卷吗?什么都没有就开始批判了。”
  “+1,《淬火》收视率上升,证明叫好不叫座的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 《剧作家》高估了自身, 也低估了观众。”
  “笑死,这群编剧收视率被小林吊打也就算了, 写正经文章也被人家吊打,偏偏还舔着脸对人家指指点点, 还不如去教小林跳广场舞呢。”
  “楼上你这种蔑视广场舞的想法是错误的, 你以为这群人去跳广场舞,会比人家叔叔阿姨跳得好?”
  《xx日报》转载后, 又有几家官媒跟着转发了林济这篇文章, 眼下《淬火》热度攀升,观众们的视野聚焦于济川这座城市, 济川机床厂和曾在重工业高速发展时期立下汗马功劳的企业也吸引了大众的目光。
  这正是工业部门期待《淬火》这部剧达到的效果。
  “小林写剧本的时候应该没想那么多,但因为他踏踏实实地查资料、想剧情,把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反而会更吸引人。”
  “现实向剧本注重真实,改编剧本尊重原作,创新题材又很有脑洞,小林不火天理难容。”
  “《代号11》播出之后,业内就一直在提倡从现实中挖掘资料,编剧们也跟着做了,就是一股脑去拍谍战剧去了,没往其他现实题材上挖,不过这也和编剧的水平有关,林济敢写的题材其他编剧未必敢写,把《淬火》交给其他编剧写,收视率这个坎就先过不去。”
  《淬火》临近大结局时,吴志远创立的企业实现了腾飞,成为了行业内的标杆企业,还参与了部分行业标准的制定,虽然危机一直存在,可这批由新丁成长为行业骨干的机床人却一直坚信,形势必然会越来越好。
  这算是林济个人的愿景,准确地说,是他创作《淬火》剧本时,为他提供意见的专家们的愿景。
  淬火有重生之意,机床产业历经一遍遍淬火,未来某日必然可以重生。
  结局是《淬火》唯一一处不够现实向的地方,因为现在的济川机床厂依旧在等待崛起的机会。
  “我喜欢这个结局!!”
  “小林果然是理想派的,虽然刀起人来也很虐就是了。”
  “《淬火》就是部从前到后都让人暖洋洋的剧,我一开始担心它会很枯燥无聊,看完才发现,故事很精彩,角色很美好,干货巨多,所以我看得特别投入。”
  “有类似《淬火》的小说吗?一位看完《代号11》找谍战小说,看完《后宫》找宫斗小说的剧迷发问。建议小林去网文站当股东,精准预测下一个创作热点。”
  “笑死,小林已经够忙了好吗?我很担心他那篇原因分析上教科书。”
  “……别,本编剧专业毕业生实名愤恨中,小林的上一篇长文我都能全文背诵了。”
  《淬火》快播到大结局时,收视率已经达到了5.9%——这是大江卫视近年来未曾有过的收视佳绩,而正如业内所预测的那样,到了大结局这一集,《淬火》的平均收视率稳在了6%以上,有6.21%。
  几家评分网站上,《淬火》的得分都超过了9.5分,开播前期,支持这部剧的观众多分布在北方,而到了大结局阶段,《淬火》在各地都拥有一批稳定的粉丝。
  剧评人们不得不绞尽脑汁继续夸《淬火》。
  好在《淬火》收视率虽然破了6,却没有打破《静梧传》的收视纪录,他们也不需要夸赞林济在这部剧中的“想象力”,讲述现实故事的剧集,角色所代表的一群人已经足够剧评人们分析一波了。
  当然,剧评人们宁愿头痛,也好过电视剧圈一潭死水。
  走上剧评人这条道路,是因为他们确实对电视剧行业怀有爱意,出色的剧集越多,他们才越有点评的欲望。
  从某种程度上说,自从林济加入编剧行业以来,剧评人们再也不缺剧点评了。
  因为除了《后宫》《静梧传》这些出自林济笔下的剧集外,林济也带动了多种题材的发展,林济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第二个和第三个勇士同样会有出色的产出。
  “林济就是和同行们处不好。”一位剧评人感慨道,“不过你们有没有觉得,林济红了之后,咱们的生态变好了很多?”
  “确实。”另外一位剧评人点了点头。
  剧评人这个行业,虽说沾了点电视剧圈的边,有人确实在电视剧圈里发展过,但客观来说,在不少电视行业从业者眼里,他们是外行。
  剧组只希望剧评人承担无脑吹的角色,帮剧集多宣传宣传就行了,一旦剧评人的发言不符合剧组的心意,他就会被恼羞成怒的编剧或者导演骂,承担着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重要职责。
  剧评人们最害怕点评的,就是那群老牌编剧的剧本。
  这群人年轻时候确实写过不错的剧本,年纪上来之后笔力下滑了,却又不肯让位给年轻人,心高气傲不说,还爱摆知名编剧的架子。
  林济这种天才型的编剧尚且被他们挤兑,区区外行人的评价又算什么东西?
  但林济红了之后,以他的性格,压根不会给这群老家伙面子,老牌编剧们急得跳脚,大帽子一顶一顶往林济身上扣,偏偏林济不吃这一条,谁骂他一声,他能连骂十天怼回去。
  林济戏还多,发起癫来没人拦得住。
  顾乐年的遭遇这群老牌编剧看得可是清清楚楚。
  被林济“调教”过后,老牌编剧们行事有了章法,仿佛一夜之间学会了礼节一般,不恼羞成怒了,还愿意“诚恳接受批评”。
  虽说剧评人们对这种待遇颇为惶恐,可不挨骂总比挨骂来得好,又不是吃饱了撑的,谁还能喜欢挨骂不成?
  因而,就算是自诩公正的剧评人,在点评林济的作品时也难免会带着滤镜。
  但他们坚持认为,并不是他们偏心林济,而是林济创作的全是精品,在收视率、可看性和社会性上都没有任何缺点的那种。
  ……
  《淬火》大结局那天,剧组开了庆功宴,大江卫视给林济包了一个厚厚的红包。
  《淬火》的稿酬大江卫视给的是行业均价,广告分成则和其他卫视的标准相同——从某种程度上说,大江卫视已经给了林济优待了,毕竟大江卫视的广告收入是公认的卫视第一,黄金时段的广告年年都被企业竞拍投标。
  而其他卫视,以青蓝卫视为例,《后宫》和《静梧传》播出期间的广告收入是业内顶级,但平时的广告收入却比大江卫视逊色不少,且前者广告以消费品为主,后者则包括财大气粗的车企和酒类企业。
  在大江卫视合作过的编剧中,拥有和林济同等待遇的寥寥无几。
  庆功会结束后,章力纯把林济请到一个单独的房间内,大江卫视的高层几乎都在。
  这个时候找上林济,大江卫视自然是为了新剧本。
  《淬火》的收视成绩虽然不如《静梧传》和《后宫》,给大江卫视带来的好处却不逊于青蓝卫视——除了高收视率和被争抢的二、三轮播放权外,还有工业部门的青睐。
  《淬火》播出之后,大江卫视已经领了足足三回奖了。
  就算大江卫视是卫视中的扛把子,获奖这种情形也并不多见,在同等条件、甚至大江卫视略有胜出的情况下,奖项通常会颁发给那些排名靠后的二线卫视。
  在外界印象中,大江卫视似乎并不在意这些奖项,有种超然物外的气质,但既然有机会争奖,谁会不要?何况《淬火》拿的并不是水奖,而是沉甸甸的大奖,足够大江卫视擦干净了摆在荣誉室里那种。
  在卫视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一部剧口碑收视二者有其一就算不错,《淬火》却二者兼具,作为一部正剧,它完全契合大江卫视的风格,却比大江卫视日常播出的剧集拥有更高的水准。
  和林济合作之前,大江卫视打算用《淬火》的数据判定是否有下一次合作,《淬火》收视一破6%,高层们就坐不住了,把章力纯叫来和林济谈下一次合作。
  就算林济接下来构思的剧本不考虑大江卫视,日后总会有合作的机会。
  林济暂时没答应合作,他还没考虑好下一部写什么题材。
  他手头堆了一堆合作邀约,甚至有平台很坦诚地表示,他随便写部剧,能有《后宫》那种成绩的就行。
  林济:“……”
  他原本以为对方在发癫,结果对方早就设置好了条件,比如收视率破多少给林济多少钱,再破多少给多少钱,第一位数字林济已经忘了,只记得黑体的无数硕大的个零。
  说实话,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确实很有诱惑力,一般人未必能扛住。
  可惜林济暂时不缺钱,在看到自己的银行卡余额之后,对方标出的价格瞬间失去了吸引力。
  #太有钱也是一种烦恼#
  林济觉得不为钱写剧本挺好的,他可以保持创作的自由度,想写什么题材就写什么题材,再亲眼见证自己的剧本成为屏幕上有趣的画面。
  庆功会演员们自然也出席了,纪宁槐一脸笑容地和林济打着招呼,他原本状态就不错,演过《淬火》之后,他的状态肉眼可见地更好了。
  虽说他早已是一线,但《淬火》依旧成为了他演员生涯收视率最高的一部剧,现在他随意搜自己的名字,观众对他的印象都是实力派演员。
  递给他的邀约要比前段时间多了许多,一些剧本,他以为剧组的优先项会是夏瑞寻或者张冠,但现在,他是第一候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