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皇兄何故造反?> 皇兄何故造反? 第269节

皇兄何故造反? 第269节

  当地的百姓的确是苦不堪言,朝廷年年都遣官员治水,但是收效都并不大。
  所以他们反对的原因,无非也就是集中在银两和民夫上面。
  对此,陈循也早有准备,他上前一步,开口道。
  “陛下,此事臣亦有考虑,修筑大渠,宜早不宜晚,沙湾决口,直接会影响漕粮转运,每年因此而耽搁的漕粮,不下数十万石,若能彻底解决沙湾决口,当可令漕运通畅,尽快恢复我朝国力。”
  “此外,关于民夫一事,的确不宜大举征召,故臣之意,可暂调京军五万,再调两岸漕工万余,臣亲自监督,速战速决,可在雨季之前,修成大渠,通浚运河。”
  众人一阵无言,谁也没有想到,工部竟然把主意打到了京军上。
  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一旁的于谦,希望他能出言反对。
  然而这位于少保,却仿佛泥塑木雕一样,站在原地,一言不发。
  众所周知,天子这段时间和于谦的关系不怎么样。
  于是,停了片刻,见于谦没有出言反对,天子似乎也懒得再多问他,直接便道。
  “既然如此,那就准工部所奏,调京军五万助役,由工部尚书陈循亲自提督,以五月为期,修成大渠。”
  眼瞧着底下的大臣仍有反对之意,天子有些无奈,继续道。
  “至于银两方面,如今国库空虚,先期需拨付的三十万两,国库和内承运库,各出一半,剩下的五十万两,内承运库再预支一半,待夏粮转运完成后,再归还内承运库。”
  得,天子自己都掏钱了,底下的人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只不过望着陈循的眼神,不免有些羡慕嫉妒恨。
  这可是八十万两啊,他们这边连俸禄都是胡椒苏木折半俸,工部就这么就弄到了这么一大笔银子,怎能不叫人羡慕?
  被众人这么围观着,陈循感到的只有压力。
  这帮大臣就是看个热闹,但是只有陈循知道,天子在这件事情上,寄予了多大的期望。
  这次的朝议,看似通过的简单。
  但是实际上,那全都是因为,户部和兵部两边,都没有给予掣肘。
  他们一个给钱,一个给人,这才算是顺利让这件事情推动了下去。
  而之所以这两边会这么配合,则完全是因为,天子在背后帮忙。
  甚至于,为了这件事情,天子昨日和于谦又大吵了一架,要不是最后天子强压着于谦低头,他那个倔脾气,今天不得把屋顶都给掀了。
  但是正因于此,陈循才感到更大的压力。
  他素来在清流转迁,对于实务其实并不算是特别熟悉,虽然这些日子一直恶补了很多,但是具体操作上,毕竟还是心里没底。
  毕竟这可不是小事,天子替他做了这么多铺垫,要是他自己搞砸了,那后果,陈循可不敢想。
  修筑大渠,设置水门,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该从哪个地方开始修,怎么修,水门如何设置,都是精细的活计,容不得半点差错。
  陈循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清楚,所以沉吟了片刻,他还是大着胆子上前,开口道。
  “陛下,修渠并非小事,需得仔细小心,臣知一人,精通水文地理,恳请陛下允准,命其随臣前往修筑大渠,必可如期完工。”
  老大人们似乎是一瞬间,就感觉到大殿当中有一阵凉风吹过,忍不住激灵灵打了个寒颤。
  紧接着,天子平淡的声音传下。
  “何人?”
  陈循也感觉到了气氛的微妙变化,但是要让他自己一个人上阵,哪怕是有工部的官员相助,他也着实心里没底。
  没奈何之下,他只得硬着头皮道。
  “回陛下,此人名为徐有贞,如今在翰林院任侍读。”
  说完了话,陈循的心里七上八下的。
  之前的时候,他就跟天子提过这件事情,但是当时,天子似乎还记挂着徐有贞提议迁都的事情,给敷衍过去了。
  这回,他给徐有贞出了个主意,让他把名字换了,或许能够蒙混过关。
  天子没有说话。
  朝臣们也察觉到情况有些不大对,纷纷眼观鼻鼻观心,低头不语。
  就在陈循忐忑不安,觉得这件事情没戏的时候。
  御阶上纶音降下,依旧平平淡淡。
  “准了!”
  第324章 奇怪的立场
  看着陈循如释重负的退回文臣队列当中,朱祁钰的神色颇有些复杂。
  没想到兜兜转转,历史还是回到了原点。
  陈循以为,让徐珵改了个名字,便可以蒙混过关。
  但是实际上,相对徐珵这个名字,朱祁钰对于徐有贞这个名字,更加的印象深刻。
  毕竟,前世的时候,徐有贞这个名字,在朝中可是举足轻重。
  而他在朝堂崭露头角的起点,也正是这次修渠。
  不过,前世的时候,要比如今晚一些。
  当时的朱祁钰,刚刚登基,手忙脚乱,哪顾得上什么沙湾决堤,接连几年,都只是派遣官员案子旧例筑堤。
  直到景泰四年,沙湾大决口,淹死了不少民田百姓,筑堤再也无用,朝廷实在没有办法,才真正将此事拿到了朝议上讨论。
  徐有贞就是在那个时候,在他的老师陈循保举之下,被任命为治河大臣,全权处置沙湾决口的事宜。
  不得不说,这个人虽然心机不正,但是在天文地理,数算杂学方面,还是颇有造诣。
  引黄河入沁水,修渠设水关,就是他提出的方案。
  不过当时,时间已经过了数载,朱祁钰也的确没有认出来,他就是那个提议南迁的徐珵。
  出于对陈循的信任,朱祁钰批准了他的方案。
  但是当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那个时候,陈循还老老实实的待在内阁,执掌工部的是江渊。
  修河本应该是工部的执掌,但是因为接连几年都修河不利,所以朱祁钰最终将修河的事务,交给了内阁保举的徐有贞。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其实是一次阁部之争的雏形。
  徐有贞出自翰林院,尔后转迁詹事府,一路都是走的清流衙门,和工部没有丝毫的关系。
  陈循保举他来治河,实际上就是在侵蚀工部的事权。
  对于这件事情,工部自然不会罢休。
  但是诏旨已下,徐有贞的方案,也的确详实可用。
  于是,江渊便提议,动用京军协助修渠。
  要知道,当时的徐有贞不过是詹事府一个右谕德,从五品的官职,当钦差巡抚地方是够了。
  但是要说指挥京军,哪怕只是协助修河,他的份量也不够!
  到时候,朝中有资格主持如此大事的,就只有工部尚书一人。
  但是这涉及到内阁和六部之间的争斗,又岂是那么简单就能翻盘的。
  最终,在内阁的支持下,徐有贞上本,以京军出动,靡费过甚,惊扰百姓,且修筑大渠,需视水情而定,非日日皆可动工,因而拒绝了江渊的提议。
  于是,在徐有贞的主持下,仅靠沿岸附近的几千民夫,耗时足足近两年,最终修成了那条被称为广济渠的大渠,沟通了黄河沁水,解决了漕粮转运的难题。
  徐有贞也凭借此功,一路官运亨通,累迁左副都御史,成为了南宫复辟的中坚力量。
  这一世,朱祁钰早做准备,提前命工部修筑大渠,可没想到,徐有贞到底还是掺和了进来。
  只不过,这一次,工部的尚书是陈循,修河的事务被工部全面接手。
  因此,徐有贞最多也就是当个顾问而已,想要和前世一样将功劳全部揽在自己身上,怕是不可能了。
  大明的清流和浊流有着严格的区分。
  清流词臣,往往在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科道风宪,礼部这些清贵衙门流转,现在,还多了一个内阁。
  但是事实上,这些清流词臣,却鲜少有入地方或者是部院当中做具体的实事的。
  这次,朱祁钰就打算拿徐有贞开刀。
  他既然擅长修河,那么等修完了这次的大渠,就到工部都水司当个郎官,掌水利川泽之事,也算是人尽其才。
  不然的话,他老是待在翰林院里安安分分的攒资历,连朝事也不怎么参与,岂不是便宜了他。
  工部奏事结束,紧接着,武臣队列当中,白发苍苍的李老公爷精神矍铄的出列,奏道。
  “陛下,前次臣等弹劾靖远伯王骥畏缩不前,忧惧避战,兵部尚书于谦识人不明,回护王骥,置苗地百姓于水火一疏,如今王骥已被押回京师待勘,于谦却仍无处置。”
  “臣以为,有此大过,于谦不宜继续执掌京营,恳请陛下罢去于谦京营提督大臣一职。”
  在场众臣精神一振,果不其然,这才是正戏。
  最近京城当中流言纷纷,都说天子忌惮于谦权重,想要借机针对于谦。
  昨日的罚俸旨意,更是为这道流言添了一把火。
  不少大臣都在暗中猜测,勋戚那边会继续趁此机会,从于谦手中夺回京营。
  流言方兴未艾,这边勋戚立刻就动手了。
  于是众臣纷纷都望向了上首的天子。
  天子倒是没什么意外的反应,淡淡的道。
  “此事非同小可,众位卿家,都是如何看法?”
  老大人们心里提着的一口气总算是放了下来。
  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天子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处罚于谦,如此一来,除了跟天子正面对决,就没有其他的路了。
  但是如今的这位天子,可不是容易招惹的。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