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皇兄何故造反?> 皇兄何故造反? 第609节

皇兄何故造反? 第609节

  不过,他更清楚的是,于谦的心智之坚,并非常人可以动摇,心中闪过一丝忧虑的同时,他沉吟片刻,问道。
  “既然如此,那廷益你觉得,这些人,会在什么时候动手?”
  这段时间下来,朝廷虽然波澜不惊,但是兵部却也没有闲着,虽然看似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但是,于谦已经和都察院的陈镒,基本上将出巡的御史名单给敲定了。
  要不了多久,清丈田亩的进程就会正式启动,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在整个整饬军屯的章程当中,清丈田亩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只要这一步能够顺顺利利的完成,那么剩下的就会简单许多。
  所以,如果这些人要阻止整饬军屯的话,那么,必然会在清丈田亩的过程当中动手。
  于谦的眼神眯了眯,目光透过打开的窗棂,不知看向了何处,轻声开口,道。
  “三月,春猎!”
  …………
  转眼二月已至,京城当中也变得热闹非凡,虽然朝廷上仍旧有诸般大事,但是,在眼下二月的这个当口,毋庸置疑,最重要的事情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朝廷的抡才大典,春闱科考。
  朱祁钰坐在奉天殿中,底下是一众文武大臣,迎着初升的朝阳,在礼官的引导下,一众新科举子入到殿中,恭敬拜服于地。
  “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前后操持了一个月,这场春闱终于迎来了最后的尾声。
  殿试!
  免礼平身之后,在礼官的指引下,各个举子在殿前的设好的案前站定,笔墨纸砚早已备好。
  随即,有内宦上前,展开玉轴黄绢的圣旨,高声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惟,自古王天下之要有三,曰道,曰德,曰功,然道莫如伏羲,神农,黄帝,德莫如尧舜,功莫如禹汤,文武此数圣人者,万世仰之不能易也。”
  “朕欲究其心术之精微,其推以治,教养天下所尚,虽殊然不出乎耕桑,贡赋,学校,礼乐,征伐,刑辟之外,朕欲参其制作之会,通夫无所酌于古,将何以准于今?”
  “朕承祖宗大位,夙夜惓惓于心,亦惟以古圣人之道德功自期,道德功具其一,则可称圣人矣,然伏羲,神农,黄帝曰皇,尧舜曰帝,禹汤文武曰王,其称号之所以异者,果道德功之所致乎?抑治教养有隆替而然乎?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一而已矣,何皇降而帝?帝降而王乎?”
  “子大夫习之于师,而得之于己,宜无不悉,其说者矣,既承有司,宾兴而来,其具为陈之,朕将亲览焉,钦哉!”
  和普通百姓预想当中的不同,殿试的策论并非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而是一整道题,内容也不再是四书五经,而是由皇帝选定,通常情况下,会涉及到国政大事,或者治国之道。
  这次殿试的题目,就明显属于后者,这么长的一段话,总结下来,其实很简单,就是道,德,功对于治国一道的用处,或者说的更直白些,当今之世,治国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道理,才能形成盛世的局面。
  应该说,这个题目非常宏大,即便是在场的衮衮诸公,也没有人敢说能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
  但是,虽然宏大,可难度其实并不算高,相比较那些考察政务处理的题目,这种大而虚的题目,反而是好写的。
  毕竟,这些士子们读四书五经,最擅长的,就是“代圣人言”。
  因此,在题目公布之后,在场的士子们每个人收到了一份题目,但是却不能开始答题,而是要先跪下谢恩。
  随后,天子起驾出殿,文武群臣亦随之退场,整个殿中仅剩下执事官和士子们的时候,方可就坐开始答题。
  殿试的过程十分枯燥,而且时间很长,从清晨持续到黄昏,中间会有一小段的休息时间,由光禄寺送上酒饭,但是整个过程,都不许说一句话,否则会被直接逐出奉天殿。
  因此,这一整日,奉天殿中基本上都静悄悄的。
  然而,和殿中安静的氛围不同的是,老大人们出了奉天殿,还未回到衙门,便已各自议论开来了。
  天子的这道题目,对士子们来说寻常,但是,对于朝廷上的老大人们来说,却是值得仔细揣摩的存在。
  “萧学士留步。”
  刚出殿门,后头便传来一阵声音,萧镃转过身,只见叫住他的不是别人,正是内阁大学士江渊。
  按理来说,殿试的主考官是天子,所以,一应的试卷,都应该由天子亲自过目。
  但是,每次会试,进入殿试的士子,少则近百人,多则两三百人,天子哪有那个时间一一过目。
  所以,便有了殿试读卷官,名为读卷,实则就是阅卷。
  而且,殿试的阅卷只有一日的时间,今日殿试结束,封卷之后便要开始阅卷,两日之内,读卷官要挑选出十份左右的试卷,呈送到御前,交由天子一一审阅,最终确定殿试的前三名。
  所以任务量还是十分庞大的,殿试的读卷官,因此也并不少,有足足十个人。
  其中,内阁占了三个,除了首辅王翺和次辅俞士悦之外,其他人都是读卷官,剩下的七个人,六部各出了一个侍郎,加上翰林院的掌院学士萧镃,共同组成。
  虽然说,十个读卷官,名义上来说并无先后之分,但是,实际上在历次的会试当中,大家都默认,翰林学士是主读卷官。
  毕竟,一甲三人点出来之后,最终是要进到翰林院里头的,算是翰林学士在给自己选门生。
  真要是点几个翰林学士自己不满意的,进了翰林院也是找罪受。
  萧镃平素就是个脾气好的,更何况,这次要和江渊等人搭班阅卷,态度自然好得很,转过身笑呵呵的道。
  “江阁老,何事?”
  江渊拱了拱手,道。
  “萧学士,时间虽然还早,但是,这次殿试士子人数众多,恐怕我等需要加班加点,但是,毕竟是国家抡才大典,所以,须得慎之又慎。”
  “陛下出的这道题目,内容宏大,看似简单,但是想要言之有物,却不容易,具体到时该如何阅卷,我等恐怕须得商议个章程。”
  “江某和张阁老,朱阁老商议了一下,若是萧学士无事的话,不妨在内阁当中用了午膳,再邀上其他几位,一同商议一番?”
  萧镃心中本也就有这个盘算,只不过还没来得及说,江渊这么一提,他也就没怎么犹豫,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
  两日之后,文华殿上。
  朱祁钰高居御座之上,底下是一干,是翰林学士萧镃,禀道。
  “陛下,殿试阅卷已毕,请陛下点一甲前三名。”
  此刻朱祁钰面前摆着的,就是已经经过挑选之后的,各个阅卷官一致认为是最优秀的试卷,朱祁钰要做的,就是从他们当中挑出前三名,赐进士及第。
  伸手翻看了一下,放在最上头的,是一个名叫程宗的士子,见此状况,朱祁钰不由眉头一皱,目光落在了底下的萧镃身上。
  要知道,虽然理论上来说,殿试的这十份卷子并无先后排名,具体的名次要由天子来定,但是,一般默认为摆在最上面的三份,就是阅卷官心目中的一甲前三名。
  换句话说,这个程宗的卷子,是最得萧镃这个殿试读卷官的心的。
  当然,这么说其实也不够准确。
  事实上,到了殿试的这一关,众多士子的才学文笔都相差无几,真的说策论一道能有多少见地,也不可能,毕竟都是些潜心读书的士子,于国策实务一道,多是空谈,因此,殿试真正比拼的,已经不是才学,而是人情世故。
  实际上,在会试结束之后,这些半只脚踏进仕途的举子们,就已经算是入了官场了。
  而官场当中,最逃不开的就是人脉,稍微懂些人情的,在会试结束之后,便已经开始向自己觉得可能的殿试阅卷官各显其能了。
  殿试阅卷官一共有十名,同样并无先后排名之分,但是毋庸置疑,作为翰林学士的萧镃,是其中最有发言权的。
  所以实际上,所谓的最得阅卷官的心,实际上也就是最被阅卷官看好,想要被收入门下做弟子的意思。
  这一点是殿试当中通行的潜规则,朱祁钰也并不在意,但是,他不得不说,萧镃的眼光实在有些不怎么样。
  若是别的人也就罢了,程宗这个人,别说是点为状元了,就算是打进三甲,朱祁钰都觉得不够!
  前世今生,已经有很多的事情都发生了变故,但是,这次殿试当中,朱祁钰还是见到了许多的熟面孔。
  其中之一,便是程宗。
  应该说,前世的时候,程宗的科考成绩并不算出色,甚至连二甲都没进,只得了个三甲第三十一名。
  朱祁钰之所以对这个人印象深刻,是因为他是成化朝有名的奸臣,既无能力,也无品德。
  朝廷派遣他巡视云南,安抚土司,但是他不仅不能调停矛盾,反而依仗权势作威作福,一边压榨地方的土司,一边讨好奉迎朝中阁臣,希图幸进,险些引得滇西边地再起叛乱。
  如此之人,岂可踏入宦途?
  不满的看了萧镃一眼,朱祁钰倒也没有无故斥责他,而是先翻开了程宗的卷子。
  说到底,这些理由只有他自己知道,程宗的为人也只有他清楚,用这个来苛责萧镃,属实有些过分。
  但是,通篇看下来,朱祁钰的眉头,却不由的越皱越紧。
  片刻之后,他撂下卷子,思索了片刻,提起朱笔在上头写了几个字,转手递给了一旁的内侍。
  今天侍奉在旁的是成敬,见到天子批阅完的试卷,他心中不由一惊,因为,天子在这张试卷上只写了两句话。
  “一派胡言,黜落不用!”
  简简单单的八个字,便意味着,程宗原本由成为状元的候选人,变成了一个前功尽弃的落第举子……
  第726章 江阁老的神奇体质
  看到成敬陡然大变的脸色,萧镃顿时也意识到有些不妥当,踌躇片刻,他还是小心翼翼的开口问道。
  “陛下,可是这试卷有何不妥?”
  朱祁钰本打算继续看第二份卷子,听得萧镃发问,手里的动作便停了下来,命内侍将程宗的卷子递送下去,萧镃打眼一瞧,顿时同样眼皮一跳,有些始料未及。
  会试乃是朝廷的抡才大典,凡中试者,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这便是所谓的官身,只有具备这层官身,才能取得官职。
  按照朝廷典制,一名士子想要取得官身,需要经由县试,府试,乡试,会试,殿试五道程序,但是通常来说,只要通过会试,便会视为取得官身,其中原因便是因为,殿试惯例是不会黜落士子的。
  就算是写的再差,也无非是打入三甲而已,但是,他眼前明晃晃的八个大字,其中便有刺眼的“黜落不用”!
  当下,萧镃便有些坐不住了,拱手道。
  “陛下,朝廷自开科取士以来,从无殿试落第之先例,此举子纵然文章欠佳,也不至于黜落不用,臣恳请陛下三思。”
  然而,面对萧镃的劝谏,朱祁钰却并没有动摇的想法,只平静的道。
  “没有先例,那朕来开这个先例便是,朕没记错的话,我朝典制祖训当中,并无殿试不得黜落士子的规矩吧?”
  当然是没有的!
  要知道,官身这种东西,只有天子有权授予,甚至就连吏部铨选官吏,也是代天子而为。
  所以,通过了会试的士子,只能称之为贡士,意为会试的考官向皇帝举荐的优秀士子。
  至于所谓的进士,只有经由殿试,皇帝钦点才能作准,这是属于皇权的范畴,所以自然不可能有所谓的,殿试不得黜落士子的祖训,否则的话,殿试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但是,没有明文规定,不代表没有这个规矩,就像萧镃所说的,大明自开国以来,还没有过进入殿试但是被黜落的先例,这已经是科举当中通行的潜规则。
  萧镃也没想到,天子的话这么直接,一时之间,他似乎也有些不知该说些什么是好,于是,这个时候,一旁的江渊便出列,道。
  “陛下容禀,朝廷典制的确并无殿试不得黜落士子的规矩,但是,朝廷惯例如此,亦是为了令天下士子寒窗十年,不白费苦功。”
  “能入会试之人,个个是才学出众之辈,若因一篇策论有失,便黜落不用,恐令天下学子寒心,影响朝廷取士,恳请陛下三思。”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