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皇兄何故造反?> 皇兄何故造反? 第816节

皇兄何故造反? 第816节

  刚刚那句话出口之后,他也意识到了问题。
  分票权固然是首辅独有,但是,要说凭借这一点能够彻底掌控内阁,只怕也太低估内阁的体制作用了。
  和其他衙门不同的是,内阁辅臣各自独立,皆有独自票拟,独自上奏,甚至是秉承上意独自拟诏的权力。
  分票权只能决定他们日常处理的奏疏是哪些事务,根本不可能对一个阁臣形成实质上的威胁。
  眼瞧着江渊无言以对,王翱摇了摇头,不再理他,转身便想要为此事一锤定音,但是,他刚转过身,还未来得及开口,便听得身后传来一道声音。
  “首辅大人,难道没有吗?”
  这道声音一出,顿时在朝堂上掀起了一阵波澜,显然,他的出面,让诸多大臣也感到十分惊讶。
  王翱眉头一皱,转头望着开口之人,心中不由凛然起来。
  “陛下,臣弹劾内阁首辅王翱,欺压阁臣,弄权妄为,身为内阁辅臣,不知平顺内外,反而屡屡掀起朝争,实有负陛下重托,恳请陛下另择贤臣,掌首辅之位!”
  众臣望着这位在朝堂上沉寂已久的大臣,神色各异。
  朱鉴!
  谁也没有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横插一脚……
  王翱紧紧的盯着朱鉴,旋即,他便望向了一旁的陈循和杜宁,见二人并无诧异之色,他便知道,自己还是低估这位清流领袖了。
  他既然选在今日发难,又岂会只靠一个江渊?
  面对着所有人的注视,朱鉴倒是不慌不忙,上前道。
  “陛下明鉴,内阁早有定制,各辅臣皆有票拟之权,以防专擅,然而王翱自任首辅以来,借阁议之名,将朝廷内外大事统揽,虽名为各阁臣票拟,但是实则已窃众阁臣票拟之权,此为其一。”
  “自入阁之后,王翱不思尽忠报国,反而拉帮结派,排除异己,先后同前次辅陈循,前阁臣高谷多次发生冲突,江阁老,张阁老及臣等入阁之后,他又借分票之权,分化打压。”
  “凡阁议之上,赞同王翱之人,分票时便得朝廷关键政务,凡与其有分歧之人,则被旁置冷落,此等现状,非一日矣。”
  “今内阁诸臣,皆对王翱畏之如虎,此辈只知弄权之辈,何以担首辅之名,请陛下明鉴!”
  这番话一出,顿时让在场的一众大臣议论纷纷。
  就连王翱也握紧了拳头!
  所以说,这才是真正的杀招吗?
  和江渊不同的是,殿试一桉,王翱并没有真正插手,虽然说最后是王翱拿到了翰林院掌事权,但是,就如王翱自己所说,这份差事,是天子塞给他的,并不是他自己求的。
  如果按照正常的步骤,最终得利的应该是江渊。
  所以对于殿试一桉,王翱想要洗脱自己的嫌疑,并不算特别困难。
  但是,谁能想到,陈循真正算计他的,并不是操纵殿试这个罪名,而是打压阁臣,控制内阁,专擅权位。
  王翱毕竟是内阁首辅,前者的罪名太大,江渊在这种情况指控他,而且没有实证,着实是缺乏说服力,他所指望的,无非就是天子能起疑心而已,所以,王翱一直都很镇定。
  但是,如今朱鉴站了出来,情况就立刻变得不同了。
  殿试一桉,就即便是江渊的指控坐实了,王翱也仅仅只是暗示,真正的罪责在谁,还需要商榷,更何况,现在的情况下,根本就坐不实。
  可是,朱鉴的弹劾就不一样了。
  他所说的这些话,算不上全是真的,但是,至少是九真一假。
  王翱没有想过刻意的排挤打压阁臣,可母庸置疑的是,他身为首辅,而且是直接从地方提拔,直接进到内阁的,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威,有些手段是肯定要用的。
  阁议是他控制内阁,最重要的手段!
  如今,朱鉴硬要说他通过阁议,从其他阁臣手中攫取了各自的票拟权,不能说对,但是,也不能说错。
  除此之外,他和陈循,高谷等人之前的争斗,也的确闹得很大。
  更重要的是,虽然他没有刻意打压阁臣,但是,有些时候,顺水推舟的事,总是不可避免的要做一些的。
  就如现在站出来的朱鉴,他之前和俞士悦之间的争斗当中失败,在内阁当中不说人人喊打,可备受排挤,却是毫不为过。
  这种情况之下,王翱肯定不可能去亲近他,所以,稍稍利用分票权将其旁置,也并不奇怪。
  但是,在现在这种局面下,他之前的这些行为,却都化作了朱鉴弹劾他的例证!
  第906章 首辅大人的定力
  文华殿中,低低的议论声持续不断。
  对于一众大臣来说,今天的朝议,着实是让他们开了大眼界。
  以大理寺卿杜宁启奏殿试舞弊一案为,这场朝议先后牵涉了三个内阁大臣,翰林学士,六部侍郎,又波及到吏部,都察院,现如今,更是直指内阁首辅王翺。
  大臣舞弊,师徒反目,内阁互斗,以及一帮重臣之间你来我往的刀光剑影,看的这帮大臣心惊不已。
  谁能想到这么区区的一件舞弊案,到如今位置,竟然已经牵动了大半个朝堂的重臣。
  如今的朝堂之上,除了户部,礼部还未下场入局,满朝堂算得上重臣的,就只剩下一个内阁次辅俞士悦了。
  局势风云变幻,以至于有许多大臣,这个时候早就已经被各种复杂的关系弄乱了脑子,完全跟不上一帮重臣们的节奏。
  不过很显然的是,随着朱鉴出面弹劾王翺,朝堂之上大势已现。
  紧随在朱鉴之后,江渊亦开口道。
  「陛下,内阁拉帮结派,已非一日,王翺身为首辅,更是此中好手,吾等普通阁臣,在内阁中稍有不遂其意者,必遭冷落打压。」
  「若非如此,臣万不敢听其暗示,鼓动萧学士在殿试当中行此大险,殿试舞弊,臣有大罪,但是王翺身为幕后之人,才是真正的朝廷之患,陛下圣明烛照,请万勿受此女干人所欺!」
  和朱鉴一样,江渊的态度言辞,亦是激烈的很,甚至犹有过之。
  王翺拳头捏的紧紧的,但是情绪却无比的稳定。
  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冷静!
  多年的官场生涯告诉他,如果在这个时候被情绪控制,那么,他的仕途之路必将就此终止。
  现在的情况,很明显,这是陈循长久筹谋之后,专门针对他的一次政治斗争。
  事到如今,原本的殿试舞弊案,已经不重要了,或者说,它已经退居次位了。
  杜宁之所以要以此为起手,为的只怕就是这一刻。
  先将江渊逼上绝路,让他疯狂之下,为了脱罪将王翺拉下水,随后朱鉴出面,将话题转移,从殿试舞弊,转向王翺在内阁揽权。
  看似简单,但是实则,却步步杀机。
  王翺自身的缺陷就在于,他长久在边境提督军务,所以,在京师的时间太短,即便是入阁两载,但是,这点时间对于他这样的重臣来说,想要站稳脚跟,依旧不容易。
  他有资历,有功劳,但是,欠缺的是朝中的关系和人脉,可内阁的运转不能停,所以,他必须要用最快的速度,在内阁建立权威,然后通过其他阁臣的力量,让内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很多事情,的确有揽权的嫌疑。
  陈循此举巧妙就巧妙在,他将之前的诸多事情,同殿试舞弊案通过江渊联结了起来。
  朱鉴出面弹劾王翺揽权,看似是扭转了话题,但是实质上,却并没有,因为现在这种局势下,殿试舞弊案,已经成为王翺揽权的佐证和延伸。
  这个时候,王翺只揪着殿试舞弊案,就会显得避重就轻,被朝廷大臣视为是心虚的表现。
  但是,若要他正面回应,那么这中间可攀扯争论的余地,可就多了去了……
  这件事情如果不能在今日解决,那么下朝之后,王翺势必会成为漩涡的中心。
  到时候,朝堂上下,清流科道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他一个人的身上,想要经得起这样的审视,几乎是没有人可以做到的。
  而且,这种质疑对于他来说,将是一次很大的权威冲击。
  所以,他必须要在朝堂上解决此事,绝不能拖延下去,这是大前提!
  确定了这一点,王翺的心情没有丝毫的轻松,反而变得更加沉重。
  他当然有属于自己的底牌,但是,底牌只有用在最关键的时候,才是底牌,不然的话,只怕到最后,还是胜负难料。
  目光沉沉的落到陈循的身上,此刻的王翺,强迫自己进入到绝对冷静的状态。
  尽管此刻面对的是一个可能花了好几个月,细心筹谋,一朝发难要扳倒他的「政敌」,但是,王翺的目光当中,却没有丝毫的怨恨和不满,只有淡淡的审视!
  他的眼神不算锐利,可却仿佛要看透人心一般,带着一股慑人的威势,这般眼神,让旁边的大臣,都隐隐感觉到一阵心寒。
  这个时候,他们才想起,王翺可不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他可是曾经仗剑守城,上马杀敌的人,不过平日里不曾展露出来,可这股气势一提起来,自然让人心惊胆战。
  不过,陈循显然也是久经风浪之辈,面对王翺气势逼人的目光,他不仅没有丝毫的退缩之意,反倒带着淡淡的笑容平静的望了过去。
  这副神情,就仿佛现在的一切,都和他毫无关系一样。
  上善若水,以柔克刚,王翺的气势凌厉,但是,陈循却不卑不亢,如春风化雨般无形之中化解。
  短暂的交锋一触即收,毕竟,这是朝堂之上,哪怕王翺是内阁首辅,也不可能给他留出太多的反应时间。
  事实上,随着朱鉴的出面,远处不少御史言官,已经开始蠢蠢欲动,王翺若再无反应,只怕此事会越发难以控制。
  深吸了一口气,王翺上前拱手道。
  「陛下容禀,臣身为首辅,承蒙陛下恩重,掌分票之权,日日夜夜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懈怠,诸臣流转升迁轨迹不同,擅长不同,职责不同,分票之时,亦当有所差别。」
  「此举非为打压,实则是出于朝廷政务平顺之考虑,然内阁初掌票拟之权,如何使用仍在摸索当中,既然诸阁臣觉得此举不妥,臣亦当改进,此后,内阁所处理政务,可以三月为期,轮换执掌,以避免有旁置打压阁臣之嫌。」
  所有人的目光汇聚在王翺的身上,但是,这位老大人真正开口的时候,却仍旧不慌不忙,慢条斯理的。
  「至于阁议之事,内阁不同于部院寺监,为协助陛下处理政务之司,阁议之举,是遇繁难庞杂之政务时,诸阁臣能共同商议,审慎票拟而定,亦是为内阁上呈陛下时,各辅臣能集思广益,以备陛下咨询。」
  「如朱阁老方才所说,内阁诸臣皆有票拟之权,皆可随时进宫面圣禀奏,阁议只是商讨,若诸臣意见不同,自会列附其后,以备陛下裁决,并非一言而定,统一诸臣之意。」
  这番话说完,一旁的几个尚书大臣,顿时目光闪动,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甚至能够发现,他们看着王翺的目光当中,莫名的多了几分重视。
  与此同时,王翺还没有停。
  刚刚朱鉴提出的质疑有很多,眼下,他必须一一回应。
  「方才朱阁老所言,臣和彼时尚在内阁的陈尚书,高尚书曾有冲突,这是事实,但是,不过政见之争,不涉私人恩怨,更不可能操弄权柄,相互攻讦,相信这一点,陈尚书应当亦有同感?」
  话至此处,王翺停了一停,将目光落在了陈循的身上。
  见此状况,一旁的群臣都不由紧张起来。
  要知道,虽然这看似是随口一提,但是,这可算得上是这场朝议上,二人首次正面对话。
  刚才的时候,陈循气势汹汹,指责读卷官,叱骂江渊,甚至弹劾王文,但是唯独,他没有一句话提起过王翺。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