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大明国师> 大明国师 第742节

大明国师 第742节

  “之前维卡拉玛瓦哈纳想要通过征服三佛齐王国来转嫁内部矛盾,但是因为陈祖义和梁道明的联手,旧港就像是一道壁垒一样挡在满者伯夷帝国的面前,打不下旧港,就打不下三佛齐王国的故地,而如今旧港变成了新港,到了大明的手里,他们就更不可能战胜大明了。”
  姜星火若有所思地说道:“所以既然打不过大明,内部又有诸多势力对其不服,东面还有东爪哇王国的入侵,维卡拉玛瓦哈纳就只好与大明缓和关系,然后优先解决内部问题喽。”
  “正是如此。”
  姜星火听后,心中松了一口气,他深知南洋地区的复杂局势,与满者伯夷帝国的和平相处,哪怕是暂时的和平相处,对于大明帝国的远洋贸易至关重要,这跟大明与帖木儿汗国之间关系的原理是一样的。
  而郑和的这次下西洋不仅带回了丰富的贸易成果,更巩固了大明在南洋地区的地位,确实成果极大。
  但光有这些,显然是不够的。
  “我打算成立一个西天竺公司。”
  “是做什么的?”郑和有些诧异。
  股份公司的事情他听说过,现在在南直隶和江浙福建,很多商人都弄了,但在郑和看来,除了利益分配更加明确更加有根据以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西天竺公司,顾名思义,是在天竺以西进行贸易的公司。”
  姜星火双手相扣,看着江面上进入了尾声的演习说道:“公司的初始出资方跟资助下西洋的人是一样的,皇室、宗室、勋贵,目的是为了剥离你的舰队带有的非军事属性,或者说有的时候可以挂两块牌子,既是大明的远洋水师,也是西天竺公司的贸易船。”
  “在我的设想中,西天竺公司主要是作为大明在西方的‘黑手套’机构,由大明朝廷授权,在进行商业活动的同时,也承担了殖民扩张和掠夺的任务,通过在西方建立自己的贸易网络和殖民地来获取财富。”
  “同时,等到西天竺公司做大,能够通过‘扩张-贸易-殖民-再扩张’的循环来实现盈利,那就可以不断地增发股份通过大明银行的平台来进行售卖,跟售卖国债是一个道理,通过对富有商人和百姓的集资来获得继续扩张的本钱,而不是由户部和内帑进行拨款,这样可以通过金融手段减轻国家的财政压力,并且吸引有志于此的百姓去海外闯荡。”
  “是个好主意。”
  郑和很快就想明白了,他说道:“但是还有个问题,要解决锡兰王国,锡兰王国卡在了从满剌加海峡西侧出入口到南天竺之间的地方,这个岛国整个国家都是以收来往商船税费来维持的,大明的舰队一开始他们都想收过路费,若不是看到规模太大被吓怕了,恐怕小船队就真收了现在大明的商船还不出满剌加海峡,但总得考虑以后。”
  “跟你说过了,换个国王,实在不行就灭了锡兰王族,至于以后的事情。”
  姜星火揉了揉眉心又说道:“锡兰王国不是什么问题,主要是要跟南天竺的那些上百个邦国打交道,南天竺是主要的贸易对象.把世界分成四个贸易区域,西方环地中海是一个贸易区;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马穆鲁克王朝、白羊王朝、帖木儿汗国是一个贸易区;德里苏丹国为代表的北天竺以及上百个南天竺邦国是一个贸易区;满剌加海峡以东是一个贸易区。”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帖木儿汗国的使者也快要到南京了,大明跟帖木儿汗国现在已经解除了战争状态,等到签署和平贸易协议,那你就能在海上安全航行和补给到更西的方向.听傅安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皇帝巴耶济德一世非常想要与大明友好相处,算算时日巴耶济德一世应该也快回国了,估计明年能派使者来大明,后年能到?”
  “不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倒也不算重要,我们要直接跟西方诸国打交道就得绕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拜占庭帝国,所以搞定了锡兰王国和南天竺诸国以后,你的主要任务就是继续西进,拉拢马穆鲁克王朝和白羊王朝,尤其是白羊王朝,现在帖木儿汗国内乱,白羊王朝的离心力很强然后顺着海岸线绕一个大圈直抵西方最南端的西班牙王国,有个西班牙王国的宫廷使者克拉维约,到时候跟你一起去。”
  郑和的脑子里有世界地图,所以对姜星火的长远规划并无异议,他旋即问道:“日本呢?”
  “日本那边已经在布局了,收集情报,策反幕府的敌对大名都需要时间,而且国内还有很多变法政策需要继续推进。”
  姜星火算了算时间,经过一年的战争状态,现在大明已经没有什么外患了,眼下是永乐三年的秋天马上就要到冬天了,转过年是永乐四年,永乐四年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是储君之争的尘埃落定。
  而且今年不仅军队疲惫,后勤补给消耗也非常非常严重毕竟十几万人去了趟塞北又调到关中,这消耗是非常惊人的。
  再加上这两年正是扩大变法规模,苦修内力的黄金时期,所以各方面条件都不允许再次发动大规模战争。
  因此,姜星火觉得跨海征日的时间点,结合“决不能在秋天顶着台风渡海”的蒙古人前车之鉴,永乐四年的春夏太仓促了,冬天不好用兵,应该是永乐五年的春夏比较合适。
  至于跨海征日要打多久,姜星火心里也没准。
  因为大明和日本没有爆发过大规模战争,甚至再往前数几百年也没有,所以双方的战争就没有太准确的参考,即便是参考,也只有姜星火前世的万历抗倭援朝能作为参考。
  可刻舟求剑不可取,用万历抗倭援朝来对比现在双方的战斗力显然是不准的显而易见是,如今的日本幕府军刚刚打完南北朝结束内战,战斗力不见得比丰臣秀吉麾下的日本军队要差,可如今经历了靖难之役又南征北战淬链之后的大明军队,也绝对要强于万历时代的明军好几个档次,这毫无疑问。
  所以姜星火能的出来的结论就是一旦开战,明军肯定是占优势的,只要能做好充足的后勤、情报、渡海等方面的准备,不像蒙古人那样傻乎乎的在秋天渡海被台风吹了个人仰马翻,最起码在登陆和向日本列岛纵深发展上面就没问题。
  但话说回来,就人口和军事实力在综合判断,日本毕竟是在当今世界上都能排的进前五、在整个东亚稳坐第二的国家,而如今日本的实际掌权者足利义满更是一代枭雄,幕府麾下能征惯战之将不在少数,大明跨海征日这仗肯定不是跟征安南一样的虐菜战争,还是要存几分小心的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在战略上蔑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故此,战争究竟要打到什么程度,室町幕府究竟能抵抗到什么时候,姜星火也说不准。
  他只能按最坏的程度估计,一旦在关西形成拉锯,打个三年五载都是寻常,而这就意味着大明必须持续投入,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当然了,话说回来,一波决战一年结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是了,毕竟日本人也挺喜欢搞“合战”的,他们虽然是大名分封制,但没有逐步抵抗的战术传统,反而很喜欢莽一波定胜负,那样肯定非常符合大明心意。
  所以姜星火算了算时间,保守地对郑和说道。
  “你且向西去就行,等你第一次抵达西方回来的时候,大约就正好能赶上跨海征日。”
  第557章 建交
  中亚,撒马尔罕。
  此时距离哈里勒在撤军途中,让副使杨德文为主的大明使团以及克拉维约和希尔特贝格等西方人一同去往大明释放他的善意,已经过去了大半年。
  按照大明的时间换算,就是永乐三年的秋天。
  哈里勒经过长途跋涉,撤回了皇都撒马尔罕,初步稳定了河中地区的局势。
  而几乎与此同时,姜星火刚接见完克拉维约和希尔特贝格,在郑和的陪同下进行阅舰。
  在帖木儿汗国的皇宫深处,一股肃杀的气氛如乌云般笼罩,昔日金碧辉煌的宫殿,此刻都被人群凝重的情绪所影响,似乎变得黯淡无光了起来。
  帖木儿大汗,这位曾让无数国家都颤抖在他铁蹄之下的雄主已经病逝,而随着他的离去,帖木儿汗国也失去了主心骨。
  年轻有为而野心勃勃皇孙哈里勒,在混乱中迅速占据了皇都撒马尔罕自立为汗。
  而随着哈里勒称汗这一举动,整个帖木儿汗国也仿佛被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不断释放出名为争斗的魔鬼西边的白羊王朝蠢蠢欲动,不再服从帖木儿汗国的管束,马穆鲁克王朝也开始观望,停止了进贡,至于北方始终被镇压的亚美尼亚人和亚塞拜然人,此时也开始了有组织的再度反抗,至于河中地区、花剌子模、美索不达米亚等地的其他部族,也只是距离帖木儿汗国的统治中心太近,暂时不敢有什么动作而已。
  而对于哈里勒来说,最要命的则是两个重量级人物的同时起兵。
  皇四子沙哈鲁在封地霍拉桑(位于伊朗的东北面,土克曼斯坦的南面和阿富汗斯坦的北面)打着“清君侧”的幌子起兵,而同样具有汗位继承权,甚至优先级比哈里勒还要高的皇长孙皮儿·马黑麻则在他的封地花拉子模(位于阿富汗及周边地区)同样称汗,并发动军队打算向撒马尔罕进攻,以图夺回本应属于自己的汗位。
  这些消息很快就传回了撒马尔罕,再加上哈里勒称汗确实没有得到一些贵族的认可,所以此时的皇宫中也难免有些混乱。
  事实上,在这种权力游戏中,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宫廷内的贵族们面色多少有些慌乱,他们或低声议论,或匆忙奔走交换信息,此时撒马尔罕皇宫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阴谋的气息,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在试图在这场混乱中谋求一丝生机。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怎样,帖木儿汗国都已经不再是那个曾经让整个中亚乃至中东都颤抖的强大帝国,这场内乱注定会让这个曾经的世界第二强国元气大伤。
  在皇宫那座黄金打造、宝石镶嵌、覆盖着柔软珍贵皮毛的宝座上,年轻的哈里勒大汗坐着,他的身影在摇曳的烛台火光中显得有些佝偻他的爷爷帖木儿大汗留下的帝国虽然庞大,但内忧外患却像隐藏在暗处的狼群,随时准备撕咬他刚刚建立尚未稳固的政权。
  哈里勒的脸上虽然还带着几分年轻人的稚嫩,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冷酷的神色。
  人不狠,站不稳。
  方才,他已经当众处决了十余名被抓到里通沙哈鲁与皮儿·马黑麻的贵族。
  哈里勒没得选,在帖木儿汗国的文化中,统治者必须足够铁血才能震慑住封臣,仁慈是几乎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他必须要用果决的铁腕手段来平定这场内乱。
  但光是杀人,同样解决不了问题,对于哈里勒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拿出对策来。
  哈里勒的目光扫过下方的贵族们,这些贵族的眼神中充满了不安,哈里勒知道被抓到的终究是少数,自己并没有足够多的支持者,而想要让这些贵族支持自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表现出自己能够真正作为一个大汗的能力他必须做出决定,而且必须是一个能够让所有人都信服的决定。
  哈里勒他深吸一口气。
  “本汗决定寻求与大明的和解,重新对大明朝贡。”
  当这句话从哈里勒口中说出时,整个大殿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他可以看到贵族们的脸上闪过各种复杂的情绪,惊讶、疑惑、欣喜、忧虑.但哈里勒没有任何犹豫,因为他知道这是他唯一的出路。
  而要想在国与国的层面上成功与大明和解,必须得到这些重臣的全力支持,毕竟他裹挟的东征大军,就是为了远征大明,而他爷爷帖木儿大汗前脚刚死,自己后脚就违背他的意愿向大明朝贡,这其实是有损于他的继承合法性的,只不过哈里勒现在别无选择。
  实际上,哪怕是刚刚结下的仇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哈里勒都同样选择了缓和关系。
  他释放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皇帝巴耶济德将其从控制的南方港口礼送出境,并且承诺帖木儿汗国不会再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有任何敌对举动。
  巴耶济德忍受了帖木儿的如此侮辱,如果说对帖木儿汗国没有任何怨恨是不可能的,但眼下他的四个儿子已经瓜分了原本属于他的帝国,恢复权力的道路对巴耶济德来说依旧遥远,所以暂时放下对帖木儿汗国的怨恨是很有必要的一个让巴耶济德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帖木儿汗国再怎么分裂,对于这个世界除了大明以外的国家来说,依旧是无法正面应对的庞然大物。
  而撒马尔罕宫廷的大臣们,对哈里勒的这种举动选择了默认的态度。
  正因如此,哈里勒才有信心继续推出对大明同样选择和解的外交方针。
  “诸位。”
  哈里勒缓缓开口,他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本汗思来想去,如今内忧外患,想要稳定国内局势,不仅不能与大明继续敌对,而且必须改善与大明的关系,希望各位能够畅所欲言,共同商讨出一个万全之策。”
  他的话音刚落,大殿内便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贵族们交头接耳,讨论着哈里勒的提议。
  最后,宰相阿尔都沙率先站了出来,他向哈里勒行了一礼,然后沉声说道:“大汗,臣以为与大明和解的确是我们当前的最好选择,但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大明可能出现的各种刁难或要求。”
  哈里勒在军中最重要的支持者,帖木儿汗国名将盖苏耶丁也是这般表态。
  宰相阿尔都沙和名将盖苏耶丁相继发话,实际上,作为帖木儿汗国的重臣,他们深知与大明和解的重要性。
  但究竟谁能担任这个重任,贵族们却都面面相觑不语。
  帖木儿汗国与大明从地图上看虽然是邻国,但其实不管是走陆路还是海路,距离都相当遥远,而且帖木儿汗国刚跟大明打完仗,前锋还被明军给团灭了,怎么看这活都不是好干的。
  哈里勒看着阿尔都沙,这位老宰相跟随帖木儿大汗多年,一直是帖木儿的智囊,他的眼神深邃,看懂了哈里勒的心思,但却同样没有主动请缨。
  “阿尔都沙宰相。”哈里勒缓缓开口,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本汗想请您承担一项重任。”
  哈里勒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如何措辞:“出使大明,与他们进行和谈,争取大明对我们的支持。”
  他在“我们”上加重了语气,其中含义不言而喻。
  哈里勒宁可出卖一些帖木儿汗国的利益,也要获取大明对他打赢内战的支持。
  利益,以帖木儿汗国的体量,强大了可以再谈回来或者抢回来。
  而汗位要是没了,那对于他来说就什么都没了。
  所以与大明和谈是利是弊,哈里勒还是分得清的。
  事实上,帖木儿汗国如果想要平息内乱,获得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那么与大明的和谈是必须的,不论是哈里勒还是沙哈鲁,谁当大汗都得这么做,在姜星火前世,沙哈鲁刚刚成为大汗,就派了规模庞大的使团来南京给朱棣赔罪,为的就是缓和与大明的关系,毕竟大明从大明的数次北征帖木儿汗国就能看出来,大明也有十几万人陆路远征的能力,而且大明的海上力量更具备威胁能力。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在姜星火前世,郑和之所以前几次没抵达非洲东海岸,其中就有马穆鲁克王朝受到帖木儿汗国压力,不敢给大明的远洋舰队开放港口进行补给的原因。
  总之,哈里勒的决策是没问题的,有问题的地方就在于,阿尔都沙愿不愿意去。
  而哈里勒选择阿尔都沙,自然是有其道理的。
  宰相阿尔都沙德高望重,在帖木儿汗国的政坛中属于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但并不属于哈里勒的派系,阿尔都沙之所以支持哈里勒,只是因为他不想让庞大的帝国陷入分裂。
  而阿尔都沙很清楚自己的尴尬处境,哈里勒虽然要依靠他但并不是完全信任他,怕他与沙哈鲁或皮儿·马黑麻推翻自己的统治,所以就打算把他名正言顺地派出去,等到叛乱平息,或者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政权稳定下来再回来。
  因此阿尔都沙听到这个消息,并没有立刻回答,他沉默了一会儿,在思考这个决定的后果。
  最终,他抬起头,迎上哈里勒的目光,沉着地说:“大汗,臣愿意承担这个重任。”
  “臣一定会竭尽全力,为帖木儿汗国争取最大的利益。”
  哈里勒听到阿尔都沙的回答,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的光芒,他走下宝座伸出手,紧紧地握住阿尔都沙满是褶皱的手,仿佛在通过这个动作传递着自己对他的信任.当然,信任虽然有,但是不算多就是了。
  随着哈里勒的一声令下,整个宫廷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礼物、挑选随从、安排行程.对于这种万里大国之间的外交,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的差错。
  ——————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