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镇抚大秦> 第234节

第234节

  只是这条秦律显然只存于竹简。
  并没有真正落实。
  大秦南海北疆的将士,大多都已服役三四年,长者更是有七八年之久,正因为此,原本只要求军官掌握的读写算术,也渐渐要求到了士卒。
  南海八年,北原三年。
  大秦早已培养出一批十分可观的识字人才。
  只要给予他们机会,让他们学习律令跟经文,提高文化修养,他们是完全能够胜任地方官吏。
  然大秦从始至终都没有考虑过。
  准确说朝廷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一批人。
  戍卫制太新了。
  新到秦这创立者自己都不知道这些。
  若是能将戍卫制真正利用好,大秦官吏短缺的问题是会得到一定解决的,而这同样是他力主这些士卒走出关中的原因。
  他们待在军中,待在关中,根本就认识不到这些。
  秦人太卷了!
  他们值得拥有更好的。
  甚至日后还能借此让关东民众参与戍边,继而一步步瓦解六国贵族对关东的影响,让更多天下底层民众参与到秦这个帝国的建设中来。
  只是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
  良久沉默。
  扶苏已明白了过来。
  嵇恒之意,是在大秦戍卫制下,大秦的士卒跟过去不一样了,这些士卒大多掌握了一定的读写算术,已初具成为官吏的基础。
  大秦缺少基层官吏。
  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
  一直得不到解决。
  正是因为此,关东的官吏,才敢三心二意。
  若是大秦将这,不说几十万,至少几万的士卒安排到关东为吏,朝廷对天下的控制力岂不要大大加强?
  扶苏面色一喜。
  他压下心中的欣喜,问道:“戍卫制下的士卒,当真有这般能力?”
  “不知道。”嵇恒很是干脆的回答。
  扶苏一愣。
  嵇恒淡淡的扫了扶苏一眼,沉声道:“我没有去过北疆跟南海,只是对军中情况有一些了解,具体如何,还需有人去实地看。”
  “这只是我的推断。”
  “至于真相如何,这我岂能知晓?”
  扶苏尴尬的笑了笑。
  嵇恒虽前言不搭后语,但也的确说的没错。
  嵇恒只是对当下戍卫制的情况做出推断,真正是什么样子,他的确说不准,他毕竟没有到过边荒,更没有实地了解过情况,又岂敢夸下海口?
  扶苏一脸讪讪道:“是扶苏心急了。”
  扶苏对此早已习惯,脸不红心不跳道:“如果先生的推衍为真,戍卫制当真能解大秦的燃眉之急,关东正是因为官吏缺乏,才继续任用原六国官吏,而这些人大多首鼠两端,很多都跟六国贵族私下有联系。”
  “若按先生之法。”
  “将这些戍卫士卒任用为吏,不仅能给士卒一个妥善的交代,还能解决朝廷一直悬在心上的功赏问题,当是一举多得。”
  “先生大才。”
  扶苏眼下也懒得动脑了。
  他早就有自知之明,自己的脑子就是比不过,嵇恒恐早就在心中将这些算计明白了,也早就料好了一切,他光听一阵,又岂能听出问题?
  他没那个能力。
  他默默将嵇恒的主意记下。
  准备回去就将这些上书,让父皇去拿主意,他相信以父皇的魄力,定然是会同意的。
  若真落实下去,过去困扰朝廷的很多棘手问题,一下就都迎刃而解了。
  他心中大快。
  胡亥耷拉着身子,已有些没精打采。
  他完全没听懂。
  不过他也懒得多问了。
  他对什么戍卫啊、屯边这些是一窍不通,就算嵇恒详细的讲了,多半也听不明白,就不去自找折磨了。
  嵇恒面色淡然。
  他沉思了一下,继续道:“我前面提出的解决之法,大多是围绕着爵位为簪袅、不更的士卒,至于最底层的公士跟上造,数量是最多的,甚至可能高达数十万,因而朝廷若真的动了心思去解决。”
  “必须要准备很多钱粮。”
  “田宅的情况,若是情况好,簪袅、不更的士卒,愿意送子弟上学,或者愿意自己去关东为吏,朝廷可借此收上来不少,或者少分发一些,但这些数量,相较于数十万的公士跟不更,还是相对偏少。”
  “诚然赐氏能让这些人心中好受一点,但最终还是要落到实利上。”
  “所以若是军中反应不强烈,可将赐氏的条件,相对拔高一点,簪袅以上可免费赐氏,上造爵位有机会被赐氏,但要求是跟簪袅子弟入学一样,不再额外分发田宅,且需在南海或者北疆服役满多少年。”
  “至于最底层的公士,则都与之无缘。”
  “如此算下来,大秦最终需给出的田宅数量会大幅减少,若是数量不高,到时或只能用钱粮去解决了。”
  “大秦这一年囤积下来的钱粮恐还不够。”
  扶苏目光一黯。
  嵇恒的主意已经很尽心了。
  通过各种虚赏、实赏,勾起士卒的欲望攀比,继而让士卒主动放弃功赏,为朝廷减少压力,但这只能解决上造及以上爵位士卒的情况,至于最普遍,也是数量最高的公士,这依旧很难去摆平。
  数量实在太多了。
  数十万计。
  按秦律,就是数十万顷田地跟数十万‘宅’。
  大秦眼下恐还是拿不出。
  除非关中其他的高爵主动将田地献出来,但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他最终也只能无奈的发现,恐到最后还真就只能靠钱粮去解决了。
  扶苏作揖道:“先生所言极是,只是商贾经这一番折腾,就算家中有存余,恐也所剩不多,若是再逼迫商贾,只怕收获也很少。”
  “除非……”
  “朝廷对关东商贾行一番劫掠。”
  嵇恒面色古怪的看了扶苏一眼,却是没想到,扶苏还能生出这个想法,他倒是也清楚,扶苏这只是被逼急了,加上路径依赖,下意识就想动商贾。
  毕竟从商贾身上,朝廷的确获利颇丰。
  嵇恒摇摇头,道:“关东跟关中不一样,朝廷对关东的控制力还没那么强,而且关东的官员跟朝廷未必齐心,若是为六国贵族抓住机会,反倒会让关东乱起来。”
  “这岂非得不偿失?”
  “因而商贾短时是不能再动了。”
  “商贾没钱。”
  “但有一个群体有钱。”
  “谁?”扶苏猛的抬起头,眼中满是希冀。
  “有钱人。”嵇恒道。
  “有钱人?”扶苏眉头一皱。
  嵇恒淡淡道:“现在的底层民众,早就被榨干了,就算朝廷想从底层身上搜刮,也休想弄出多少油水,但贵族、豪强、官员却未必,他们这些年可是没少搜刮民脂民膏,因而想搞钱,得从这些人身上下手。”
  “这要如何弄?”扶苏满眼好奇。
  嵇恒似笑非笑道:“依旧是用盐来做文章,贵族豪强富得流油,他们对生活的平质同样有要求,甚至私下还会互相攀比,这种情况下,想挣他们的钱,再容易不过,将精盐进一步提纯,做成奢侈品。”
  “不走量。”
  “只赚有钱人的超额利润。”
  “他们家境富沃,又岂能去吃带苦味的精盐?自当是吃更为精纯的奢侈盐,这些人吃的不是盐,是生活是品质。”
  “卖的就是高价!”
  “若是有条件,可以在里面放一些海带碎末,直接说能治疗大脖子病,对外声称是御盐,到时定会有很多豪强贵族趋之若鹜的。”
  “不过大秦要想办法将盐进一步纯化。”
  “而且只能官方去卖。”
  扶苏眼睛一亮。
  这倒的确是一个办法。
  而且朝廷的确有售卖的途径。
  毕竟之前嵇恒就建议官府也要参与卖盐,只是贩卖加沙泥的粗盐,眼下去包装一下,贩售御盐,也未必不成。
  这可是上好的来钱途径。
  扶苏笑道:“这个办法不错,宫中的御盐的确品质比外界好不少,将其贩售出去,也很容易能卖出高价,只是在里面加海带碎末,这是什么原因?”
  “海带真能治疗大脖子病?”
  只是刚问出口,扶苏就后悔了。
  他都险些忘了,嵇恒的医术同样惊人,甚至为整个太医府钦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