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05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05节

  文章中有两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是东港大学材料实验室的数据错误,被报道带来一千万以上的损失,再加上整个实验室研究了三个月时间,时间成本也是很高的。
  另一个是一名叫张启润的员工,同样因为自己的失误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结果被辞退外加追究责任,后来被判赔偿七十万,后来再找不到同行业的工作。
  两个真实的故事放在一起做对比,明显就能感觉王浩是在被‘特殊照顾’。
  他给材料实验室带来损失以后就只是被学校辞退,随后去了西海大学找到了‘同样’的工作。
  文章没有对于两个故事进行对比评价,只是做出了个疑问,“给国家带来损失,只是辞退就可以了吗?”
  这反映的是一个社会问题。
  某些部门的领导者、工作者,因为个人问题,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结果一般就只是被辞退,有的甚至只是调岗。
  如果放在市场经济的企业上就不一样了,辞退就只是最基本的,当事者很可能被同行业排斥,也很可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当某些问题牵扯到社会现实的时候,就会吸引很多的讨论,文章也渐渐火热起来。
  评论明显两极化。
  有的人认为任何工作都应该同等对待,有的人则认为科研不同于普通的工作,出现错误也是很正常的,任何的研究都不是百分之百能有成果的。
  之后有个网络博主,发表了一片名为《科研工作者理应有更宽容的环境》,也吸引了无数的关注,他认为科研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科研领域想要有成果,必须处在一个宽容的环境,若是出现问题就会被处罚,就不会有科研工作者再去挑战高难度的研究。
  随着更多的人士发表相关看法,舆论热度又渐渐火热起来,大部分人还是支持王浩的,认为即便是以前有过失误,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王浩到西海大学马上有了很多成果,说明他个人水平非常的高。
  如果东港大学被辞退以后,就没有办法再找到类似的工作,他也不可能做出令世界瞩目的成果。
  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工作者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
  不过其中一部分认为科研工作者是特殊的,反倒是一些其他部门的领导者、工作者,因为自己的决策或者个人失误给国家带来损失,理应背负一定的法律责任。
  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人认为,科研工作者的失误,给国家带来损失,也应该受到一定的处罚。
  等等。
  舆论就是这样。
  不管针对任何事物,总是会出现不同的看法。
  哪怕是一些盖棺而论的事情也一样,总会有人持有不同的看法。
  当舆论渐渐发酵的时候,也被西海大学注意到了。
  综合楼办公室里一片沉默。
  朱萍、颜静、罗大勇以及张志强几个人都在,他们一边刷着评论,也不断的看向王浩。
  即便网络上的评论,大部分都支持王浩,但他们知道这个事情,很可能是王浩的软肋。
  他们不太敢说、不太敢问。
  大家一直都对东港的事情闭口不谈,到现在舆论上再次出现,他们只是看看新闻,也对王浩稍稍有些担心,任谁的‘污点’被翻出来,不管有再多支持的声音,心里肯定也不好受。
  这时候,系主任忽然走到门口,问了一句,“王浩教授,有个省电视台记者打电话过来,想对你做一个简单的电话采访。”
  王浩正坐在办公桌前刷着舆论信息,但并不像其他人理解的那样很难受,心里倒是感觉有些好笑。
  科研工作者该不该受到优待?该不该有个更宽容的环境?
  这还用讨论吗?
  如果做研究没有成果,给国家带来了损失,科研工作者就会被追究责任,那么谁还去做科研工作?
  绝大部分研究都是没有成果的,即便是有成果的研究,也很难实现预想中的目标。
  那些大企业也都会在科研上投入大量的经费,但要说产出肯定高过经费吗?
  这可不一定。
  他正思考着的时候,就听到了门口的问话,想了下还是点点头,“好吧。”
  起身,就跟着过去了。
  电话对面记者已经等待多时,直接进入了提问模式,“王浩教授,现在网络上都在谈东港的实验问题,作为当事人,你能具体谈谈吗?”
  其实记者提问以后,都不觉得王浩会回答。
  换在其他人身上,肯定会对此避而不谈,毕竟是曾经的污点,遮掩过去就是最好的办法。
  系主任也给了王浩一个眼神,意思就是,“别说这个。”
  王浩则是笑笑说道,“我可以很具体的跟你说一下。”
  “我在东港博士毕业以后,被邀请进入合金材料实验室担任助理研究员,负责实验数据汇总、计算。”
  “那段时间实验进展非常顺利,好多人都认为马上就有大成果了,但忽然有一天,马文钧忽然说数据错误,周晓龙也这么说,三个月的努力付之东流。”
  “我当时就感觉不对劲,再去实验室,大家就都说我做的数据有问题。”
  “我到自己的电脑上查了一下数据,从头到尾的仔细验算,也没有发现任何的错误。”
  “很快,我被停职调查,然后就被学校辞退了,前后只有三天左右。”
  “这就是整个过程……”
  王浩对着电话一口气说完,随后感觉浑身轻松了许多。
  自穿越以来到现在,他还是第一次正面谈到这个问题,记忆里的信息就只有这么多,前后过程非常的简单。
  具体中途发生了什么,就真是只能靠猜了。
  第九十九章 内幕!肯定有内幕!
  对面坐电话采访是北疆省电视台记者王俊莹。
  王俊莹来做采访只是希望王浩说一下对网络舆论焦点的看法,也就是针对‘科研工作者出现错误带来损失’的问题。
  王浩是东港实验新闻的当事人,他可以根据这个问题,来说一说自己的亲身感受。
  王俊莹并没有什么坏心思,她代表的是北疆省电视台。
  王浩就是北疆省高校学术的明星人物,他连续完成数学基础类研究,不只是在国内有影响力,放在国际上依旧有很大的影响力。
  北疆省并不是学术大省,对待学术明星人物还是很重视的。
  就像是马文钧做出的判断,科研工作者需要要树立正面形象,过去的污点之类就是一带而过,即便采访过程中,出现一些可能引起争议的话,做报道的时候都会剪切掉。
  所以王俊莹就是听一下王浩怎么说,也根据他的话对舆论焦点进行回应。
  她完全没有想到会听到这样一段话。
  王浩的回答非常出乎意料,根本就没有谈舆论的焦点问题,而是说曾经的东港实验事件,自己很简单、快速的,甚至可能是没有调查的情况下,就被东港大学解聘、开除,一切的责任都归在了他的身上。
  王俊莹听罢沉默了一下,深吸一口气问道,“王浩教授,您的意思是说,东港实验的问题,不是您的问题,和您完全没有关系?”
  “我认为不是。”
  王浩说了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我刚才已经说了亲身经历的过程,即便是我本人了解的都很少,而东港大学唯一给我的就是解聘书。”
  “我被解聘了,连材料实验室都进不去,也没有办法知道问题具体出在了哪里。”
  “我唯一能肯定的是,我的工作肯定没有出错,因为我后来对所有的数据重新进行了计算。”
  他最后补充一句,“我对于自己的计算能力非常有信心。”
  ……
  电话采访结束。
  王浩放下了电话以后,顿时感受到系主任周建春的怪异眼神。
  那个眼神中透露的是“原来如此”、“大事”、“大八卦”之类,他被看着都感觉浑身不对劲。
  周建春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看着王浩离开了办公室,随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事,大了。
  哪怕是在西海大学,也有很多人谈论东港实验事件,最主要就是因为王浩就在西海大学,而且连续完成很惊人的成果。
  王浩是焦点,他身上发生的事情也会成为焦点。
  大家不会公开去讨论,但私下里说的还是不少的。有些人认为事情肯定有问题,但大部分人只是八卦一下,并不会去深入的探究,大概因为即便是探究也没有结果。
  现在好了。
  刚才在旁边听了王浩和记者的话,周建春就敢确定一件事,东港实验事件肯定和王浩无关。
  事实上,这件事已经对王浩没有任何影响。
  哪怕事情是真实的,他出现了实验失误,给东港大学材料实验室造成了损失,但过去就已经过去了,大家关注的都是王浩最新的成果,即便是网络上的舆论,大部分人也认为科研工作者出现失误很正常。
  任何前沿性的研究都不可能保证百分之百正确,甚至说保证正确的概率都不大。
  即便是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也都是很正常的,就像学生做数学题,谁也不敢说,就能百分之百正确。
  如果事情真的是王浩的问题,他本人就不太可能再去说、再去讨论,或者是不承认自己的问题。
  那么答案就只剩下一个了。
  不是王浩的问题,自然是材料实验室其他人的问题,王浩当初就只是背锅而已。
  这种事情只要深入分析一下就知道了。
  周建春仔细想着知道这件事可能大了,当然事情是针对东港大学的,和西海大学完全没有关系。
  虽然不可能直接的说,但看其他大学的笑话,也许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王浩回到了办公室都感觉浑身轻松,他第一次正面儿的谈起了东港实验事件,对象还是一名省电台的记者。
  所以再回到办公室以后,他明确的说了一句话,“东港的事情,不是我的问题。”
  简单一句话,引爆了办公室的热情。
  之前办公室里的人针对舆论消息都是闭口不谈,他们只是各自刷的消息,偶尔会担忧的看一下王浩,现在王浩主动提出来,他们就可以自由讨论了,朱萍直接站起来说道,“这个事,王浩刚来我就知道和他没关系,王浩多聪明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出现那种低级错误?”
  “即便是数据出错,当时王浩只刚博士毕业,数据的工作不可能交给他一个人。”
  这句话说差了。
  材料实验室的数据工作,主要负责人就是马文钧和王浩,也正因为能担负一部分的数据工作,而不像是博士生一样,只是负责一些边边角角的任务,他才会选择加入材料实验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