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完结屋>书库>穿越>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72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72节

  第二百五十八章 吞并湮灭理论?王浩:论文从基础上否定了弦理论!
  爱德华-威腾是现今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他创造统一超弦理论的m理论,一手把弦理论送上了‘大一统’理论的宝座,被阿迈瑞肯《生活》周刊评为二次大战后,第六位最有影响的人物,当代物理学家中h指数最高的一位。
  作为这样一名重量级的人物,爱德华-威腾在专业领域自然是非常有权威的,也属于那种顶级学术期刊,发布成果根本不需要进行审稿的人物。
  当爱德华-威腾确定了参与审稿工作以后,《科学》期刊的编辑部,马上就把全篇的论文内容发了过来。
  “以湮灭理论和弦理论为基础解析大爆炸理论……”
  爱德华-威腾读了标题就很感兴趣,当投入到最初始的内容时,却稍微皱了皱眉头,再继续看下去以后,眼神则变得越来越亮,看得甚至有些激动起来。
  这一篇论文是以‘湮灭力的高维定义’为基础的。
  正因为如此,看到最开始部分内容时,爱德华-威腾就皱起了眉头,他很不喜欢有关湮灭理论的内容,因为相关的内容似乎就是在否定弦理论。
  作为一名学者、论文评审来说,他还是尽量保持中立的态度。
  湮灭理论的研究两次预测了粒子对撞实验,还直接预测了新的介子,甚至计算出了所处的能量区间。
  这个成果是非常惊人的。
  爱德华-威腾当然也清楚王浩和保罗菲尔琼斯的研究有多么重大,发展到现在湮灭理论已经不能直接否定了。
  他可以否定理论,但不可能否定数学、否定实验结果。
  所以,即便是有一些抵触的研究内容,他还是很耐心的看下去。
  当继续看下去以后,爱德华-威腾慢慢了解了内容,顿时也变得有些激动,后续的内容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论文中的研究是把湮灭力解析为‘高维度的混沌’,混沌自然是无序的,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东西,或者是力,或者是某种不能理解的高维物质。
  总之,不能理解。
  这个定义和湮灭理论的基础完全不同,因为湮灭理论的基础是把湮灭力定义为空间挤压效应。
  论文认为,现有湮灭力所有的表现,都只是高维映射在三维宇宙的展示,是高维对三维宇宙的影响下的表现性态。
  “在高维湮灭力的影响下,才造就了宇宙大爆炸发生。”
  “宇宙爆发最初的奇点,只是高维对三维宇宙的初始表现,而后影响慢慢的扩散,也就形成了大爆炸性态。”
  “数学意义上来说,就是塑造出递进扩散效应的物质。如果把湮灭力理解为高维的物质,宇宙内所有的质量,都来源于更高的维度……”
  “后续推论则是说,也许会出现引力,也是因为质量来源于高维,从而受到低维度的排斥……”
  “这个说法有意思!”
  爱德华-威腾把论文整体看了一遍,发现里面的一些数学推导,以及后续的推论都很有意思。
  这个研究绝对是非常新颖的,其中对大爆炸的表述同样很新颖。
  更重要的是,以论文内容为基础构造的数学体系,利用了很大一部分弦理论的内容,而把湮灭力定义为高维产物后,湮灭体系就被包含在弦理论的维度框架内。
  弦理论认为,人类所处的宇宙空间是9+1维时空中的d3膜。
  那么湮灭力可以理解为,是处在9+1维时空中部的混沌。
  “新颖而完美的解释!”
  “这个理论,把湮灭体系包含在弦理论范畴内,数学结构做的非常严谨!”
  “真是天才啊……”
  爱德华-威腾一直看到最后,有些遗憾审稿不会有投稿人名字,但他心里已经把论文作者定义为弦理论领域的天才。
  看到这样顶级的研究成果,他也不由得感到非常激动。
  只不过,仔细研究了论文内的数学结构以后,心里稍稍觉得有些不对,仔细想想,又找不出是哪里不对。
  ‘湮灭体系内统一在弦理论框架内’的惊喜,很快掩住了那一丝‘不对’,激动情绪重新占据内心。
  在确定了数学论证没问题后,他就给了论文通过,并写了一句话评价,“这是理论物理研究的重大突破……”
  一周后。
  《科学-物理》期刊发布了新一期内容,其中一篇十几页的论文,吸引了众多物理学家的眼球。
  《以湮灭理论和弦理论为基础解析大爆炸理论》
  作者,莱德利-帕森斯。
  当论文正式发布出来以后,国际物理界的反响非常强烈,新的研究把湮灭体系并入到弦理论的框架内,里面的数学内容论证极为严谨,完全找不出任何问题。
  更重要的是,新的研究结合了湮灭理论和弦理论,一起去对大爆炸进行新的解释,等于是把两者结合在了一起。
  同时,湮灭体系则被划入弦理论的十一维空间体系中。
  某种程度上来说,研究是把湮灭体系包含在了弦理论的研究范畴内,自然引起了大量的舆论热议。
  有些物理学家自然是看不过去的,他们可不是弦理论的追捧者,很多人还对弦理论非常的反感,而湮灭理论是能够推导实验,提前分析计算新粒子的,结果就被并入到弦理论体系中?
  “这是混-蛋逻辑。”
  著名的天文学家,斯坦福大学的罗里森-培伦教授,直言不讳的说道,“我承认,它对于大爆炸的解释确实很新颖,数学论证很严谨,却强行把湮灭体系拉入弦理论的体系中,而实际上,它只是运用了一些弦理论的数学内容而已,完全可以说是全新的研究。”
  “弦理论的十一维度框架,包含实在太广泛了,而且,他们所说的9+1维空间是否存在,或许再过一万年也无法证实。”
  “因为湮灭力的高维性质,就强行把湮灭力说成是处在9+1维空间内,根本没有任何道理。”
  “研究很好,但扩展一塌糊涂!”
  好多物理学家的想法,和罗里森-培伦是一样的。
  他们欣赏研究的内容,但对于一些无关的内容解释嗤之以鼻。
  如果只以论文的主体内容来说,就只是以‘湮灭力的高维性态’为基础,重新构造大爆炸的数学体系而已,和弦理论有关的部分,也只是利用了一些数学内容。
  当然,弦理论的学者们不这么看。
  论文的主体内容,用了弦理论相关的数学构架,就把湮灭理论和弦理论结合在了一起,等于是把两者进行了捆绑。
  湮灭理论是正确的,弦理论自然也是正确的。
  那么湮灭体系并入到弦理论的体系中,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弦理论发展了几十年,而湮灭理论,也只是刚刚出现的理论而已。
  众多的物理学家,再各自的平台内为此争论不休。
  这都是国际物理学界发生的事情。
  ……
  西海大学。
  王浩暂时还不知道新研究的事情,他收到了一个好消息,科学院公布了院士增选的最终候选人名单,他的名字赫然在列。
  有意思的数据在于,数学物理学部总计有十六人进入了最终候选人名单,其中纯数学研究的只有三人。
  其中一个还是认识的人——东港大学教授钟明初。
  当初钟明初和王浩一起获得了陈省身数学奖,王浩还当场‘抄袭’了钟明初的获奖感言,记忆自然是有些深刻的。
  现在两人都进入了最终候选人名单,大概率也会一起评上院士。
  那几乎没有悬念。
  数学类的院士候选人就只剩下三人,不出意外他们三个都能够选上。
  潘卫国打电话过来,提前恭喜了王浩评上院士,因为已经到了最终候选人环节,距离召开学部大会,就只有一个月而已,评上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潘卫国还说起了钟明初,笑说道,“钟明初最开始是准备放弃的,后来还是应老院士劝说,才决定继续参加。”
  “他的问题是和你的领域有重复。数论啊,要是换个领域也就没关系了。”
  “应院士就劝他说,你的领域太多,微分方程、数论,就连几何都有能拿诺贝尔奖的成果,而且评院士机会有限,放弃参加下一次,也许就评不上了,钟教授这才决定继续参加。”
  “不过到时候,也许会有点尴尬……”
  王浩听了也只是一笑而已,他确实没有想到自己影响这么大,竟然会让很多数学候选人放弃评选。
  类似的事情也只是听听而已。
  对于任何国内的学者来说,院士增选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未来肯定能评上院士的,放弃也没多大关系。
  有些不一定能评上的,就肯定争取机会了。
  院士,可是后半辈子的事情。
  对很多学者来说,院士头衔可要比面子和一些舆论争议大太多了。
  王浩倒是对于评上院士有些期待。
  今年他已经被破格提升为一级教授,再有一个院士头衔,他个人可以说达到了顶峰,已经升无可升了。
  当然,现在的他早已不在乎职称、头衔了。
  王浩才刚刚放下了电话,办公室的门就被推开了。
  保罗菲尔-琼斯带着些许愤走了进来,“王浩,你知道了吗?”
  “什么?”
  “《科学》杂志最新一期,莱德利,他的新成果,湮灭体系竟然被并入弦理论的框架内,只是列出个的九加一维框架就得出结论,简直不可理喻!”
  保罗菲尔-琼斯带着气愤说着,把打印好的论文放在了桌子上。
  王浩皱了皱眉头,拿过论文看了一下,“以湮灭力的高维为基础,重新塑造大爆炸理论的数学体系?”
  “对,用了一部分弦理论的框架内容。”保罗菲尔-琼斯气愤道,“不可理喻啊!只是用了一部分数学内容,就直接要吞并湮灭理论?这是什么逻辑?”
  他实在感到非常的气愤。
  现在谈到湮灭理论,全世界的学者第一个想到的是王浩,第二个想到的就是他,保罗菲尔-琼斯。
  湮灭理论成为了最受关注的物理理论,因为能直接预测粒子对撞实验,受关注程度甚至高于了弦理论。
  那个愚蠢的莱德利,竟然做出了一篇新的研究,想把湮灭体系并入到弦理论中?
  绝对不能接受!
  王浩淡淡的摇头道,“这不可能。”
  湮灭理论就是他提出来的,自然很清楚湮灭理论和弦理论的冲突,想把湮灭体系并入弦理论,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个研究肯定有问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