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

  有钱好办事,姥爷跟隔壁窑厂讲好了价格,今天就把砖头瓦片拉回来了。
  大队里的人,都知道陈家闺女离婚了,这是要回家常住。
  对于姥爷的做法,有人赞同,有人说怪话。
  毕竟元妮娘是嫁出去的闺女,劝和不劝分,哪有娘家帮着出嫁女起房子的?
  但是这些怪话,只能背着陈家人传一传,可没人敢当面说。
  因为陈大舅舅拳头大,还爱带着兄弟们上门讲道理。
  “桂英,新房子就起在这里,以前这是牲口棚,你嫌弃不?”姥爷乐呵呵的指着老羊圈,让元妮娘定地方。
  陈家人口多,早就围着院子修了一圈屋。
  只有老羊圈空着,新房修在这里正好。
  “不嫌弃,这位置好,坐北朝南,冬天暖和。”
  定好了地方,姥爷就开始安排时间,准备动工。
  陈家男人多,自己上手修房就够了,外人来了反而碍事。
  “那就明天,大不了少挣点工分。”大舅舅提议。
  最近活少,就算是上工,也拿不了全工分,村里有些懒蛋蛋,已经在家歇着了。
  大家伙都没有意见,修房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趁着晚上没事,元妮把咸菜坛子擦洗干净,回屋仔细研究起来。
  从手掌发烫的程度来看,这坛子的珍贵程度仅次于唐青瓷碗。
  那么,它究竟是哪个年代的宝物呢?
  油灯太昏暗,元妮看得眼发酸。
  元妮娘摇摇头,在头发上蹭一下锥子,继续纳鞋底,“收破烂没个够,还细瞧呢?我就不信,这么个破坛子,你能看出花来?”
  要是条件允许,元妮也不愿意当着大家伙研究。
  可现在的情况是,她们娘几个,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必须在一个屋地下栖身。
  所以,元妮得让大家伙习惯,并且帮她保守秘密。
  “大姐喜欢,那就让她看呗。”招娣很支持。
  盼弟跟着点头,“我也喜欢坛子。”
  “行行行,你们都喜欢,那明天找个大点的箱子,专门放破坛子烂碗……”
  娘几个说的正热闹,突然有人敲门,“三姐,你在屋么?我想跟你说点事。”
  门外,正是小舅舅陈学文的声音。
  元妮赶紧把坛子收起来,这才让娘去开门,她可不想被小舅舅发现自己的秘密。
  “学文啊,有啥事?”
  自从陈学文催着元妮娘腾房子之后,姐弟之间的感情就冷了下来。
  虽说姐弟俩谁也不欠谁的,可毕竟元妮娘落难回娘家,本来就不容易,陈学文不说在这时候送温暖吧,也不该雪上加霜。
  陈学文手里拿着几个核桃,他一脸讪笑,把核桃往桌上放,“元妮,给你们的。”
  元妮如今可是有存折的人,压根看不上几个核桃,就连招娣盼娣都不动声色。
  眼瞅着娘几个都冷着脸,陈学文尴尬的搓搓手,又干笑几声,这才开了口,
  “姐,我跟你商量个事,咱家不是要起新房吗?你能不能把新房让给我?
  你也知道,我下个月就要娶亲了,有新屋更好看……”
  第20章 脸皮厚
  元妮掏了掏耳朵,有点惊讶,小舅舅脸皮这么厚,不太像是陈家人啊?
  元妮娘也被惊呆了,“新房是我拿钱盖的,凭啥给你?”
  “三姐,买那么些砖头瓦片,最少得五六十吧?一个鸡蛋几分钱,你才淘换了几天?我可不信你能挣那么多钱,肯定是爹妈补贴你的。
  再说了,就算是你的钱,那也得看谁的事更重要,我可是要娶亲,新媳妇进门,刚好住新屋。”陈学文说的理直气壮。
  “你咋不跟爹妈说去?”
  “爹妈明显偏向你,我跟他们说没用,还得三姐你开口,你就说,喜欢这间旧屋,不想搬了,让我直接住新屋,这不就行了嘛?”
  “去去去,要说你去说。”元妮娘脾气再好,也不想忍这个弟弟了,直接就把陈学文给赶了出去。
  重新关上门,娘开始唠唠叨叨骂陈学文。
  就在这唠叨声中,元妮再次研究起坛子来。
  经过擦洗后的坛子,白底青色花纹,品相完整。
  元妮把坛子翻过来,认真看着坛子底部。
  唐代处于陶器和瓷器的过渡期,到了宋元明清,就以瓷器为主。
  如果是宋,元,明,清出品的青花瓷,底部一般都会有铭文,可这个坛子底,竟然是一片空白……
  元妮思索起来,这是什么意思?
  她有金手指,不存在打眼的可能,可惜,她这个金手指只能鉴宝,不能断代。
  元妮以前是学考古的,不是专门研究瓷器的,所以研究了一会,也没得出结论,只能先把这件宝贝收好。
  等以后,再找懂行的人问问吧。
  第二天,元妮娘就按照元妮教的,跑到姥姥跟前去告状,说是陈学文想要新房。
  一般人家都是重男轻女,为了儿子娶亲,卖闺女都成。
  陈家却不是这样的。
  元妮娘在出嫁之前,是家里最受宠的孩子。
  可惜所托非人,看上了元老大,这才遭受磋磨。
  现在姥姥还是疼闺女,一听元妮娘说完,就冷笑,
  “还想要新房?没把他赶出去住就不错了,学文也不想一想,他几个哥哥都是旧房子里娶的亲,他凭啥住新房?”
  一碗水端不平,这个家,就没法管了。
  姥姥让元妮娘放心,“新房子就是你的,你只管带着闺女住,至于你弟弟,他不懂事,我去敲打他。”
  有了姥姥这句话,元妮就放心了。
  今天陈家起房子,元妮没有出去换鸡蛋,而是带上招娣和盼娣,一起去了大集上。
  她们在集上买了一嘟噜猪下水,里头有猪肝,猪心,猪肚和大肠头。
  按照老规矩,盖房上梁,家里都要吃好的,元妮盖不了房子,就把改善伙食的差使揽了下来。
  招娣和盼娣在元家长大,懂事的让人心疼。
  看见元妮要买毽子,买花皮筋,招娣还拦着她,“姐,别乱花钱,我们不要。”
  “放心吧,姐挣钱了,够你俩花的。”
  财不露白,尤其是在农村,元妮之所以没敢大手大脚花钱,是因为还跟陈家人一起住着。
  陈学文还是娘的亲弟弟,就惦记上新房了,更别提其他几个舅妈,连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
  元妮不得不妨啊。
  所以,除了吃喝,元妮没敢添置一点多余的东西。
  改善生活啥的,等等再说吧。
  姐妹三人回到家里,姥爷已经带着人动工了。
  人多力量大,陈家啥都缺,就是不缺壮劳力。
  姥爷亲自指挥,正在打地基。
  姥姥在厨房操持饭菜,看见元妮拎着一大嘟噜猪下水,欢喜的眉开眼笑,“好东西,有了这东西提神,今天就能把房子盖起来。”
  大肠头洗干净,配上辣椒爆炒,猪肚炖萝卜,猪肝和猪心都做成了卤菜。
  还没到晌午,陈家的厨房就飘散出一股股香气。
  走过路过的村民,闻到这味儿,都忍不住擦口水,可惜陈家盖房不请人帮忙,要不然,他们也能混上一口好吃喝。
  姥姥还是了解舅舅们的,有了好吃喝,大家伙干劲十足,包括被收拾过的小舅舅陈学文,都在卖大力。
  傍晚时分,房子就具备雏形了。
  “上梁是大事,得挑吉时,等等时辰吧。”姥爷是木匠,比较讲究。
  房子要住一辈子,也不急在这一时。
  第二天一早,按照姥爷的安排,选吉时上了大梁,接下来活就不多了。
  元妮娘早就说了,盖房剩下的砖头瓦片都不退,留给家里修补其他旧房子。
  几个舅舅很高兴,旧屋住了好多年,多少有点透风漏雨,借着这个机会,正好修补一下,还不用自己花钱。
  大家都说,桂英懂事,是个贴心好妹子。
  反正闺女回娘家,就得舍得花钱,只要钱花到位了,一般不会遭人嫌弃。
  元妮深谙这个道理,今天特地去河边买了四条大鱼,配上老豆腐粉条,炖了一大锅。
  那个香味呦,足足祸害了半个村子。
  夕阳下山的时候,陈家立起了新屋,老屋子也都修缮一新。
  大家伙吃的嘴角流油,摸着滚圆的肚子欣赏劳动果实。
  新房子太潮湿,趁着没装玻璃,要抓紧通风晾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